logo资料库

2017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7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三、实验探究题.
四、计算题.
2017 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C.矿石粉碎 B.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D.燃放烟花 【答案】 D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 据。 【解答】 、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水由固体变成液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时,只是活性炭把色素、异味吸附在其表面,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 物理变化; 、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矿石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燃放烟花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 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变大--受热后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 C.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答案】 A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解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 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水分子的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 误。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本题,故选
项解释正确。 、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的质子数相等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液体洒出,可将胶头滴管伸到试管口内 B.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C.为避免药品浪费,做完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D.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时,先撤酒精灯,后把导管移出水面 【答案】 B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解析】 、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三不一要),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 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选项说法错误。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的指定的 容器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高锰酸钾制 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 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
4. 化石燃料燃烧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一种新的处理方法是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有 长石(主要成分 )的水溶液里,其中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 B.反应前后各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 C.生成物中有一种氧化物 D.该反应中涉及到的元素种类有 种 【答案】 D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 氧化物的概念 【解析】 据质量守恒判断 的化学式来分析解答; 【解答】 .根据化学方程式: 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前 个,反 应后: 个,则 中不含 ;反应前 个,反应后应: 个,则 中含有一个 ,依此类推, 中还含有 个 , 个 ,则 的化学式为 ;正确; .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各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正确; .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只有 一种氧化物,正确; .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涉及到 , , , , , 共 种元素;错误; 5. 向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粉和 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的滤液.关于该滤渣和 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 生;③滤渣中一定有 ;④滤液中一定有 、一定不含 、可能有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 个数为( ) A. 个 B. 个 C. 个 D. 个 【答案】
A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 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向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粉和 粉时,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 银,镁完全反应后如果硝酸银足量,则铜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解答】 ①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的滤液,说明镁已经完全反应,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向滤 渣中加入稀盐酸,不可能有气泡产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②铜和硝酸银反应时,如果硝酸银有剩余,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如果硝酸银没有剩余, 则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沉淀产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③滤渣中一定有 ,该选项说法正确; ④滤液中一定有 、可能含 、一定有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6. 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溶液 B. A. 试剂 足量的 过量铁粉 稀硫酸 操作方法 搅拌、过滤 点燃 过滤 蒸发结晶 C. D. 【答案】 C 【考点】 物质净化与除杂的综合应用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 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 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 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 取的方法错误。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氢气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 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过量铁粉能与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
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稀硫酸能与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 方法错误。 故选: 。 7. 下列物质的转化(“ ”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中,每次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不可能全 部实现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 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 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解答】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每次转化 只通过一步反应能全部实现,故选项错误。 、氢氧化钠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但硝酸钠与其它物质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碳酸钠,因为假设 能行,对应的生成物是碳酸钠和硝酸盐,碳酸钠和硝酸盐均易溶于水,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该 反应不能发生;每次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全部实现,故选项正确。 、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钾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每次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能全部实现,故选项错误。 、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 盐酸与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每次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能全部实现,故选项错误。 故选: 。 二、非选择题. 从 、 、 、 、 、 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化学用语,按要求填空.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和数字填空: ① 个铵根离子________;② 个三氧化硫分子________.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②菱铁矿石的主要成分________. 【答案】 , ,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 (1)①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 正负符号在后,带 个电荷时,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②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①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 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②菱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亚铁,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解答】 ①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 符号在后,带 个电荷时,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个铵根 离子可表示为: . ②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 个三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 . ①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 元素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其化学式为: . ②菱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亚铁,其化学式为: . 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回答下列含碳元素物质的有关问题. (1)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__的排放量. (2)检验 常用澄清石灰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作燃料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减少温室气体 的排放,科学家将 和 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有人说:“空气中 的含量越少越好”,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填“是” 或“否”)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 (6)在工业上可利用 和 通过化合反应制备 (甲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 ,否,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太低,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考点】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1)根据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解答; (3)根据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解答; (4)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进行分析; (5)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解答; (6)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 【解答】 “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化学方程式为: ; 有人说:“空气中 的含量越少越好”,不同意这种说法,理由是: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太低, 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在工业上可利用 和 通过化合反应制备 (甲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图 是 、 、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 时, 、 、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② 点的含义是 时, 、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③ 时,将 物质加入 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 ④将 、 、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降温到 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 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 、 在常温下是气体且元素组成相同, 是铁锈的主要成分, 的相对分子质量 为 ,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物质 的化学式________. 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 Ⅱ ________; 溶液 ________. ③写出 的一种用途________. 【答案】 , 【考点】 , ,干燥剂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