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管理系统毕业论文测试用例.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5.1.2 测试方法
5.2测试用例
5.2.1系统登录测试
续表5-1
5.2.2联系电话的测试
5.2.3身份证号的测试
5.2.4 焊缝余高差测试
5.2.5 教师基本信息黑盒测试
5.3测试结果
5.1.2 测试方法 黑盒测试:已知产品的功能设计规格,可以进行测试证明每个实现了的功能 是否符合要求。黑盒法用例设计的关键同样也是以较少的用例覆盖模块输出和输 入接口。不可能做到完全测试,以最少的用例在合理的时间内发现最多的问题 白盒测试:已知产品的内部工作过程,可以通过测试证明每种内部操作是否 符合设计规格要求,所有内部成分是否以经过检查。白盒测试用例设计的关键是 以较少的用例覆盖尽可能多的内部程序逻辑结果; 单元测试(模块测试)是开发者编写的一小段代码,用于检验被测代码的一 个很小的、很明确的功能是否正确。通常而言,一个单元测试是用于判断某个特 定条件(或者场景)下某个特定函数的行为。 单元测试是由程序员自己来完成,最终受益的也是程序员自己。可以这么说, 程序员有责任编写功能代码,同时也就有责任为自己的代码编写单元测试。执行 单元测试,就是为了证明这段代码的行为和我们期望的一致。 5.2 测试用例 5.2.1 系统登录测试 本系统是多角色登录,根据不同角色,填写用户名和密码之后进入不同的页 面,所以可以根据这个前提条件,来设计不同的测试用例。如表 5-1。 功能描述如下: 1. 用户在地址栏输入相应地址,要求显示登录界面; 2.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自动校验,并给出相应提示信息; 3. 如果用户名或者密码任一信息未输入,登录后系统给出相应提示信息; 4. 连续 3 次未通过验证时,自动关闭 IE; 5. 当点击退出时,系统退出 IE。 表 5-1 登录界面测试 用例 ID XXXX-XX- 用例名称 系统登录 XX 系统登录 用户名存在、密码正确的情况下,进入系统 页面信息包含:页面背景显示 用户名和密码录入接口,输入数据后的登入系统接口 打开 IE,在地址栏输入相应地址 进入该系统登录页面 用例 描述 用例 入口
测试用 例 ID TC1 场景 测试步骤 预期结果 备注 初始页面显示 从用例入口处进入 页面元素完整,显示与详 TC2 用户名录入-验证 输入已存在的用户:test 输入成功 细设计一致 测试用例 ID 场景 测试步骤 预期结果 备注 续表 5-1 TC3 TC4 TC5 TC6 TC7 TC8 TC9 用户名-容错性 输入: 输入到蓝色显 输入数据超 验证 aaaaabbbbbcccccdddddeeeee 示的字符时,系 过规定长度 统拒绝输入 范围 密码-密码录入 输入与用户名相关联的数 输入成功 据:test 系统登录-成功 TC2,TC4,单击登录按钮 登录系统 成功 系统登录-用户 没有输入用户名、密码,单 系统登录失败, 名、密码校验 击登录按钮 并提示:请检查 用户名和密码 的输入是否正 确 系统登录-密码 输入用户名,没有输入密 系统登录失败, 校验 码,单击登录按钮 并提示:需要输 入密码 系统登录-密码 输入用户名,输入密码与用 系统登录失败, 有效性校验 户名不一致,单击登录按钮 并提示:错误的 密码 系统登录-输入 输入不存在的用户名、密 系统登录失败, 有效性校验 码,单击登录按钮 并提示:用户名 不存在 TC10 系统登录—安全 连续 3 次未成功 系统提示:您没 校验 有使用该系统 的权限,请与管 理员联系!
5.2.2 联系电话的测试 本系统的联系电话可以输入固定电话或手机号码,根据本地的联系电话:固 定电话是区号+7 位数字和手机是 11 位的要求,当输入其他的信息时系统就会提 示错误信息。 (1)当输入联系电话不是数字信息,系统会提示:格式不对,如图 5-1。 (2)当输入的长度大于或小于联系电话长度,系统会提示:长度不对,如 图 5-1 联系电话格式测试用例 图 5-2。 图 5-2 联系电话长度测试用例 (3)当输入的联系电话为:0459-6503048 或 15164574630 时,系统就不会 提示任何信息,表明输入的联系电话符合标准,信息通过验证。 5.2.3 身份证号的测试 身份证号的要求是十五位或十八位,其中十五位为:数字或十四位数字+X, 十八位是纯数字。当输入其他的信息时系统就会提示错误信息。 (1)当输入身份证号不是数字信息,系统会提示:格式不对,如图 5-3。 (2)当输入的长度大于或小于身份证号长度,系统会提示:长度不对,如 图 5-3 身份证号格式测试用例 图 5-4。 图 5-4 身份证号长度测试用例 (3)当输入的身份证号为:13118119850403X 或 131181198504031234 时,系 统就不会提示任何信息,表明输入的身份证号符合标准,信息通过验证。 5.2.4 焊缝余高差测试 焊缝余高是由最大余高与最小余高自动生成的,并且要求焊缝最大余高必须
大于焊缝最小余高,否则就会提示错误信息。余高差=最大余高-最小余高 (1)当输入最大余高与最小余高时,余高差并不显示。也就是不能自动完 成差的运算。这是由于 txtZXHeight 没有设置 AutoPostBack = true 这个属性。 (2)当 txtZXHeight 设置 AutoPostBack = true 这个属性以后,系统会清除 原来输入最大余高和最小余高值。 对这部分进行了改正,关键代码如下。 protected void Page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if (!IsPostBack) { txtZDHeight.Text = ""; txtZXHeight.Text = ""; } } (3)当输入最大余高小于最小余高时,系统会提示错误信息。如图5-5。 (4)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修改,输入最大余高和最小余高后会自动生成焊 图5-5 余高差错误提示 缝余高差。如图5-6。 图5-6 余高差图 5.2.5 教师基本信息黑盒测试 (1)添加 当输入信息教师编号:123467966656799654;教师姓名:张三;身份证号: 123467966656799654;性别:男;班级名称:1班;出生日期:1978-4-5;文化 程度:技校;联系电话:0459-6521345;备注:技工时,相应的信息就会添加到 数据库中。如图5-7。
图5-7 教师信息添加 (2)修改 当把信息修改为教师编号:123467966656799654;教师姓名:张三;身份证 号:123467966656799654;性别:男;班级名称:二班;出生日期:1978-4-5; 文化程度:技校;联系电话:0459-6521345;备注:技工时,相应的信息就会更 新到数据库中。如图5-8。 图5-8 教师信息修改 5.3测试结果 在本系统中只针对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测试,测试也没有按照特定的 方法和要求进行的,但测试也基本上比较充分,基本满足项目的需求。 在本系统中功能模块比较相似,所以只针对不同的模块和模块中比较有代表 性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测试。在系统服务器端采用Windows 2003+SQL Server 2005; 客户端采用Windows XP系统;网络环境采用目前培训中心已有网络,协议为 TCP/IP环境之上,各项功能操作正常,测试结果正确、无误。 当然由于篇幅的限制以及时间的有限性和自己对测试知识了解的有限,在这 里没有对整个系统进行充分测试,但在测试过程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基本上达到用 户的需求。 缺陷和不足:当然,测试中一些没有测试到地方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用 户界面不够美观,做的功能可能不够充分,这些有待进一步完善。 建议:在以后的软件开发过程中要紧密与用户沟通,进一步了解用户的需求, 使系统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并且根据用户的要求来做出几个界面,供用户选择, 从而让用户满意。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