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4 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 32 小题,共 54 分。1-10 小题为地理试题,每小题 1 分;11-22 小题为历史试题,每小题 2 分;23-32 小题为政治试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 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中的“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哪一次战 争期间?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12.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A.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C.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B.通过第一个党纲 D.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13.右图是 1936 年 12 月 13 日《解放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 从中可以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日本策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B.日军突袭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 C.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D.全民族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14.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曾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追溯 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并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始于 A.抗日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5.一些历史名词往往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大串联”、“红卫兵”、“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A.土地改革时期 C.“大跃进”时期 B.整风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6.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C.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7.我们时常听人说:“我经历了一次滑铁卢。”“这真是一次滑铁卢式的失败。”把工作和生活中的失败比 做滑铁卢。在世界历史上,滑铁卢战役与哪一人物有关? A.拿破仑 C.克伦威尔 B.哥伦布 D.华盛顿 18.“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法令在农民中与其说是欣喜,不如 说是失望。”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 B.日本明治维新 C.美国南北战争 D.中国土地改革 19.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厮杀的双方使用坦克、毒气、飞机、潜水艇,使战争由平面发展为立体,这样的 场景最早出现在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C.克里米亚战争中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D.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20.国际关系中,国家间往往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家关系和解决各种争端。巴黎和会和慕尼黑会议 的共同点是 A.会议都被英、法、美操纵 B.促进了新的国际关系的形成
C.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D.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21.与“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统一的货币”、“统一的护照”相对应的组织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际联盟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22.1945 年 5 月 8 日,美国有位外交官清醒的指出:“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 刚刚开始。”这里的“战争才刚刚开始”的标志是 A.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C.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德国突袭波兰 D.朝鲜战争的爆发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 10 小题,共 66 分。33-34 小题为地理试题,共 15 分;35-37 小题为历史试题,共 26 分;38 -42 小题为政治试题,共 25 分。 历 史 35.(9 分)【民族追梦之路】 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无数的中国人的梦想构 成了中国梦。阅读以下材料: 【碎梦】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 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 【追梦】 材料二:一组中国人的梦想 A 组:“这场持续了约 35 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 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B 组: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来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 情是咋样的,便象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 【圆梦】 材料三:“独立梦”萦绕着几代中国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新中国胜利,为圆“社 会主义制度梦”实行了三大改造;为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梦进行了改革开放;现在,全国人民正朝着实 现中国的腾飞梦前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1 分) (2)材料二 A 组材料中“这场战争持续了约 35 年的运动”指什么?(1 分)被这场运动所“忽略”的 西方文明中“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是指什么?(2 分) (3)材料二 B 组材料体现了谁的思想?(1 分)除民权主义外,三民主义还包含哪两方面内容?(2 分) (4)据材料三,简要谈谈上述几个“梦”之间的联系。(2 分) 36.(10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 500 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 15 世纪,在 19 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 19 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 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 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 起”的时代。 材料二: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威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期。”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三:如下图,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5 世纪推动“欧洲崛起”的两个事件是什么?(2 分) (2)第二次转变是美国的崛起,试分析美国崛起的原因。(回答一点即可)(2 分) (3)“群雄竞起”说明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2 分) (4)材料二中“当今我们生活在最和平的时期”的论断,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2 分) (5)你能从材料三中获得什么信息?(回答一点即可)(2 分) 37.(7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1 年 12 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 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12 月 23 日,在重庆召开了中、美、英三国军事代表会议,讨 论了有关对日作战问题,并确定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成立三国代表组成的联合作战参谋部, 由史迪威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 ——据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摘编 材料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中美关系是典型的大国关系,总体定位非常 重要。双方虽然在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在认识到不同后再去看彼此的共同点和共同利益,这就体 现了“积极”。 ——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原因。(2 分) (2)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怎样的态度?(1 分) (3)根据材料二,举一例说明中美两国的不同点。材料二体现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什么倡议? (2 分)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中美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2 分) 鄂州市 2014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答案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C 18.A 14.B 19.B 15.D 20.D 11.B 16.D 21.C 12.A 17.A 22.C 35.(9 分) (1)鸦片战争。(1 分) (2)洋务运动;(1 分)西方政治制度。(2 分) (3)孙中山(1 分);民族主义、民生主义。(2 分)
(4)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是基础(或前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保障;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的 腾飞是目标。(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 分) 36. (10 分) (1)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2 分) (2)充分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回答一点即可)(2 分) (3)一超多强,向多极化发展。(2 分) (4)①赞同。理由:“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发展;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等。 ②不赞同。理由: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核威胁、恐怖主义威胁等。 (答其中任一观点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 分) (5)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境地;发达国家(或西方强国)是经济全球化的领跑者等。 (回答一点即可)(2 分) 37.(7 分) (1)迫切需要中国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2 分) (2)外交孤立政策(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1 分) (3)社会制度不同;(1 分)求同存异。(1 分) (4)相互尊重、支持、合作,互不干涉内政。(其它回答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亦可)(2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