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吉林长春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 28 道小题。共 6 页。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
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60 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 分)
1.(1)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2)____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曹操《观沧海》)
(3)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木兰诗》)
(4)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5)李白《行路难》中充满信心展望未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有冬景、表达惊喜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
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
(8)《过零丁洋》中表现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⑴切问而近思
(2). ⑵日月之行
(3). 若出其中
(4). ⑶关山度若飞
(5).
寒光照铁衣
(6). ⑷会当凌绝顶
(7). 一览众山小
(8). ⑸长风破浪会有时
(9). 直挂云帆
济沧海
(10). ⑹忽如一夜春风来
(11). 千树万树梨花开
(12). ⑺但愿人长久
(13). 千里
共婵娟
(14). ⑻人生自古谁无死
(15).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①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
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
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
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2. 本文作者是_____代文学家____(人名)。
3.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向(
)
)
(3)负.箧曳屣 (
)
(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
4. 选择文中恰当的画线句,将其序号填写到对应横线上。
作者家贫无书,却能“遍观群书”,离不开他“_______”的勤奋刻苦精神,离不开他“_______”的诚信
守时品质。
5. 阅读选文结尾句,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6. 学完本文后,小强同学想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副对联,请你使用以下短语帮他将对联补充完整。
圣贤之道 德隆望尊 色恭礼至 君子之名
上联:先达_______传_______
上联:弟子_______成_______
【答案】2.
(1). 明代
(2). 宋濂
3.
4.
(1). (1)借,求借
(2). (2)拿
(3). (3)背着
(4). (4)破旧
(1). ①
(2). ②
5. 作者通过自谦,来表达自己经过刻苦努力终有所成的经历,来勉励那些真正有才干的人,必更会得到人
们的厚爱,目的在告诫人们学习要像自己一样不畏惧艰苦,最终都会有所成就。
6.
(1). 德隆望尊
(2). 圣贤之道
(3). 色恭礼至
(4). 君子之名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中书院学程①(节选)
[清]李颙
每晚初更,灯下阅《资治通鉴纲目》。阅讫②,仍静坐,默检此日意念之邪正、言行之得失,苟一念稍
差,一言一行之稍失,即焚香长跽③,痛自责罚。如是,日消月汰④,久自成德。即意念无差,言行无失,
亦必每晚思我今日曾行几善,有则便是“日新”,无则便是“虚度”。昔有一士自课,每日必力行数善,
或是日无善可行,晚即自恸曰:“今日又空过了一日。”吾人苟亦如此,不患不及古人也!
【注】①“关中书院学程”是由书院主讲李颙制定的,对书院学者每日学习、修身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的
准则。②讫:终止、完毕。③跽:长跪。④日消月汰:每天都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⑤课:督促。
(摘编自《中国历代书院学记》商务印书馆)
7.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默检.此日意念之邪正()
(2)即意念无差.()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人苟亦如此,不患不及古人也!
9. 选文对书院的学者提出了什么要求?
【答案】7. (1)查验 检讨 (2)差错 错误
8. 我只要像这样,就不用担心我的品性不能达到古人那样。
9. 每晚静坐反省此日言行之得失,每晚反思今日行善有几.
(三)现代文阅读(25 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花与柳絮飘飞的日子
张抗抗
①1977 年初夏,我离开生活了八年的北大荒鹤立河农场,去哈尔滨市的黑龙江省艺术学校报到。记得
猛烈的春风摇撼着路边高大的白杨树,眼前一片扬花飞舞,简陋的站台上,覆盖了一层薄雪似的杨花,车
轮起动时,斑斑驳驳的白色仍然依依惜别地缠绕着,看上去有些伤感。
②当时知识青年大返城还没有开始。我这个南方知青,去哈尔滨读书,是为了实现自己多年来渴望求
学的梦想,期待接受正规教育,读别人的好书,好写自己的书。
③临近毕业,校方找我谈话说,省里希望能多培养一些青年作者,你这几年已经发表了不少作品,如
果把你分配去搞专业创作,你还想回南方吗?
④我似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搞专业创作。我,不回杭州了。
⑤我知道这句话不是随便可以说的,它意味着一种最终的选择,一种志向的确定,甚至是一种“牺
牲”——我将放弃己怀念巳久的温暖舒适的南方生活,为了从事我一直渴求的文学创作,从此留在这举目
无亲陌生城市哈尔滨。
⑥我的返城,就这样连自己都意想不到地,“返回了”,实际是留在了哈尔滨。但后来的许多年里,我
仍然没有后悔当年留在东北的抉择。我觉得为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付出代价很公平,因为生活中总会有一
些比生活本身更重要的东西。
⑦然而离开农场的集体生活,“返城”在没有家的哈尔滨,过单身生活,就有许许多多的麻烦和困难。
首先是住房——省文联刚刚恢复建制,根本没有房子给我这样新来的年轻人住。我从艺术学校毕业分到省
作家协会工作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借住在艺校的教师宿舍,与三位女教师挤在一个房间里。我只能在
屋角加一张床,放一张吃饭、洗脸、写字多用的桌子,算是我的一方天地。就连艺校教师宿舍我的单人床
和那张多功能的桌子,也是与校方多次交涉后借来的。
⑧我就是这样开始了我所谓的“专业作家”的生活。
⑨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就被京剧科、评剧科、器乐科的校友们喊嗓练琴的种种“噪音”吵醒,起
床在学校食堂吃过稀饭、咸菜的简单早饭,等几位同屋的老师陆续上了班,我才可在自己的小桌上看书写
作。但往往是好景不长,刚有了一点思路,情绪就被打断了,不是某某回来取什么东西,就是某某来找某
某。到了下午和晚上,宿舍里吹拉弹唱,终日不得安宁。如此一天下来,什么都写不出来。
⑩万般苦恼之中,一次去师范学院看望一个老友,她说,你干吗不到我们学院的阅览室去写呢?那儿
又安静又宽敞,从上午一直到晚上 8 点,可以整整写一天呢。反正你也和我们“七七”届的学生一个年龄,
我把校徽借给你戴,你就当自己是这个学院的学生。有人问,千万别发慌……
⑪喜出望外地接受了她这个“雪中送炭”的宝贵的主意,顿时觉得前途很是光明。第二天一早,悄悄
别上了那枚借来的校徽,背一只黄布书包,从艺术学校步行十五分钟到师范学院(即现在的哈尔滨师范大
学),心虚胆战,低眉敛胸地混入进校的人群,在入校的高峰时间溜进图书馆的阅览室,动作迅速地占上一
个座位,心突突狂跳,不敢左右环顾,一头扎在宽大的桌子上,埋头苦“写”起来。那种偷偷摸摸的感觉,
就好像自己真的想要当冒牌大学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似的。
⑫到了中午和晚餐时间,把自带的椅子垫留在座位上“占座儿”,溜出来到附近一家极其简陋的小饭
馆里,吃一碗淡而无味的打卤面。隔三差五的,买一盘三毛钱的豆腐慰劳自己,算是奢侈的了。吃完了饭,
有时阅览室还没开门,只好在图书馆外面的小路上,绕着圈儿走。从秋到冬,眼看着校园里的杨树叶子一
层层黄了,又一片片飘落下来,在土路上打转,像是我脑子里日日盘旋的小说。冬天的校园一片银白,那
条小路上铺满新雪,倘若无人走过,一脚踏上去,松软的雪地便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像是充满了生气和
生命的呐喊,或是如一支轻捷和快乐的歌。我无数次在严寒的雪地上,使劲跺着双脚试图使自己暖和些,
许多的“灵感”的电光石火,就是在那种时刻,涌泉似地喷发出来、闪现出来的。
切。在以后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我再也没有那样不受干扰地专心写作过——这使我对于图书馆抱有永远的
⑬那段日子....持续了差不多整整一个冬天。如此有效安静的写作几乎每天都让我兴奋不已,使我忘掉一
⑭不过每天晚上图书馆打过最后一遍铃,我终是不得不随着“下课”的同学退出阅览室。然后顶着寒
好感和感激之情。
风独自一人走过黑暗的大街,匆匆走回艺术学校宿舍去。同屋教京剧的小徐老师对我挺好,每天晚上 9 点以
后,她把办公室的钥匙留给我,让我到她那儿去写两三个小时。我—直写到半夜,才蹑手蹑脚地悄悄回寝
室休息。⑮哈尔滨多雪的冬季,雪花飘飞,落地成墙,筑成厚实的雪城冰房。
⑯那个冬天,稿纸如雪花片片垒叠,白色的稿纸上落满黑色的钢笔字。
⑰就有了《夏》,有了《白罂粟》,有了《波淡的晨雾》,还有其他的文字。
⑱春天快到来的时候,我接到中国作家协会的通知,让我去北京参加文学讲习所第五期的学习。1980
⑲想起了离开农场那一日车站漫天飞舞的杨花,想起哈尔滨一冬晶莹的白雪。“杨花柳絮无才思,惟
解漫天作雪飞”。从农场到城市,我在一个美丽而艰辛的梦里挣扎拼搏的同时,也享受着杨花和柳絮给我
年 4 月,我到达北京的时候,大街两侧的国槐刚刚发出翠绿的嫩叶。却不知何处飘来星星点点洁白的柳絮,
如烟如云,在空中盘旋飘飞……
带来春天的愉悦。
10. 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摘编自《张抗抗文学回忆录》广东人民出版社)
(1)摇撼.(
)(2)毫不犹豫.(
)(3)抉择.(
)(4)蹑.手蹑脚(
)
11. 文中哪些事对作者的写作生涯产生了积极影响?请写出其中两件。
12. 请准确、工整地抄写下面的句子。
我觉得为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付出代价很公平,因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比生活本身更重要的东西。
13. 请简要分析第⑧段在结构方面的作用。
14. 第⑬段中提及的“那段日子”具体指哪段日子?作者对这段日子怀有怎样的情感?
15. 写出你对第⑭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不过每天晚上图书馆打过最后一遍铃,我终是不得不随着“下课”的同学退出阅览室。
16. 文章结尾句意蕴丰富,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答案】10.
(1). hàn
(2). yù
(3). júe
(4). niè
11. 示例:(1)毕业前答应留在哈尔滨搞专业创作。(2)冒充师范学生,在图书馆阅览室内安静环境专心
写作。(3)图书馆外秋冬美景激发我创作灵感。(4)小徐老师把办公室给我用,可以一直写到半夜。
12. 我觉得为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付出代价很公平,因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比生活本身更重要的东西。
13. 第八段是一句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总结上文,交代“我”成为“专业作家”前的学
习经历。引出下文,详写“专业作家”创作的艰辛经历。
14. 那段日子具体指的是:从秋天到冬天,我冒充师范大学生,利用师范学院图书馆阅览室安静的环境进
行创作以及优美的校园环境对我创作灵感的激发的那段时间。作者对这段日子怀有感激和怀念之情。
15. 作者用了“不得不”双重否定句来加强语气,表达出作者对图书馆安静的环境的渴望,同时也写出了
作者对创作的投入和执着。
16. (1)结尾句与文章首段相互照应(首尾呼应),虚是写景,实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内心在创作之路
上的伤感与愉悦的思想变化过程,虚实结合。(2)作者通过借用“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诗
句,一方面自愧自己如杨花柳絮一般“无才思”,唯是像漫天飞舞的杨花,四处漂泊。另一方面也写出了
作者为梦想奋斗过程中的艰辛与快乐。
(四)名著阅读(5 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操曰:“徐庶之才,比君何如?”昱曰:“十倍于昱,”操曰:“惜乎贤士归于刘备!羽翼成
矣!奈何?”昱曰:“徐成虽在彼,丞相要用,召来不难。”操曰:“安得彼来归?”昱曰:“徐庶为人
至孝,幼丧其父,止有老母在堂。现今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侍养,丞相可使人赚其母至许昌,令作书
召其子,则徐庶必至矣。”操大喜,使人星夜前去取徐庶母。
【乙】孙乾密谓玄德曰:“元直天下奇才,久在新野,尽知我军中虚实。今若使归曹操,必然重用,我
其危矣。主公宜苦留之,切勿放去。操见元直不去,必斩其母。元直知母死,必为母报仇,力攻曹操也。”
玄德曰:“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
为不仁不义之事。”众皆感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年版)
17. 以上两则选文出自名著《____》,作者____(人名)
18. 依据选文[甲]说明曹操想要“召来”徐庶的原因。
19. 由【甲】【乙】两则选文可以看出曹操和刘备在品性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17. 三国演义 罗贯中
18. (1)徐庶之才十倍于昱。(2)若归于刘备,羽翼成矣。
19. (1)曹操利用徐庶之孝待其母,召其归之,可见曹操品性奸诈虚伪,但也有爱惜人才的一面。(2)刘
备通过反对孙乾留元直一事,反映出刘备“仁义”,通过讲究“仁义”来留住人才。
二、综合实践与作文(60 分)
(一)综合实践(10 分)
20.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可爱的中国】
我和我的祖国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
脸将代誉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爰将代替了仇杀,生之
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方志敏
(1)请在语段中找出两个..给你带来美好憧憬的词或短语。
【庄严的国歌】
1949 年 9 月 25 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在
座谈会上,马叙伦等主张暂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因歌词有“中华民族到了我危险的时候”等历史
性词句,郭沫若、田汉等建议将歌词修改一下,但张奚若、梁思成认为这首歌曲是历史性产物,为保持其
完整性,词曲最好不作修改。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赞成这种“安不忘危”的思想,认为新中国要达
到真正安定、安全,还需要与内外敌人及各种艰难困苦奋斗。周恩来副主席说:“用原来的歌词才能鼓动
情感。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
(摘编自 2017 年 6 月 7 日《人民日报》)
(2)关于《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不作修改....的原因,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义勇军进行曲》是历史性产物,应保持其完整性。
B.歌词体现了“安不忘危”思想,新中国仍需要这种意识。
C.修改后的歌词唱起来不能像原歌词那样鼓动情感。
D.《义勇军进行曲》只是暂时用作国歌,歌词不用修改。
【中国少年说】
(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广泛组织开
展“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学校拟开展“祖国,我想对你说”主题活动。请写
出你想对祖国母亲说的话。(不少于 50 字)
【答案】(1)示例:活跃跃的创造 日新月异的进步
(2)D
(3)示例:祖国,我想对你说:“70 年的痛苦与艰辛,70 年的拼搏与奋斗,成就了您!您是世界东方刚
刚腾飞的巨龙,不再屈服西方列强的蹂躏;您是华夏大地冉冉升起的明灯,永远照亮炎黄子孙的心扉!”
祖国,我想对你说:“我因你而自豪!我你而骄傲!”
(二)作文(50 分)
21.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听,那动人的声音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传统节日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这些活动率富善我们的生活,构建着整个民族的共同记忆。
清明节:祭祀祖先、郊野踏青、放风筝、画彩安……
端午节:吃粽子、插艾叶、缠五彩线、赛龙舟……
春节:贴春联、吃团圆饭、放秋炮。拜年、发微信红包……
……
时代在发展,有些传统节日的活动形式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但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一直被
珍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从未间断,文化自信也愈加坚定。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
的校名、姓名;(5)不少于 600 字。
【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详解】1.本题是命题作文的写作,其审题是第一步。审题要审出这样几项内容:题眼,人称,范围,限
制词。审题时首先找出题眼:动听的声音。其次,解读题眼,“动听的声音”是偏正短语,可以进一步细
分为“动听的”和“声音”两部分。“声音”可以分为动物的声音,植物的声音,人的声音,无生命物体
门、鞋等发出的声音,自然现象风、雨等发出的声音,历史或文学史著作中发出的声音,如屈原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