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资料共2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3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1 分)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状态 B.溶解性 C.密度、硬度 D.可燃性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定义判断,物理性质是指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 性质,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解: A、颜色、状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所以错误. B、溶解是物理变化,溶解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所以 错误. C、密度、硬度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所以错误 . D、可燃性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所以正确. 故选 D. 点评: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是考查的热点之一,正确理解定义,明 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2.(1 分)(2013•青岛)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白酒 B.石灰石 C.干冰 D.不锈钢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 上只有一种分子. 解答:解:A、白酒中含有乙醇、水等属于混合物,故 A 错; B、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成分,属于混合物,故 B 错; 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C 正确; D、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其中含有铁、碳、镍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D 错. 故选 C.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 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3.(1 分)(2013•青岛)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编成铁网 B.冰块制成冰雕 C.石油制成布料 D.木板制成桌椅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 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 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铁丝编成铁网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 B、冰块制成冰雕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错; C、石油制成布料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 C 正确; D、木板制成桌椅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 故选 C.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 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 状的变化. 4.(1 分)(2013•青岛)下列化肥属于磷肥的是( A.NH4NO3 B.Ca(H2PO4)2 ) C.CO(NH2)2 D.K2CO3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氮磷钾这三种元素中只含有氮元素的是氮肥.只含有钾元素的是钾肥,只含有磷元素 的是磷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是复合肥 解答:解:A、NH4NO3 只含有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 A 错; B、Ca(H2PO4)2 只含有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 B 正确; C、CO(NH2)2 只含有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 C 错; D、K2CO3 只含有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 D 错. 故选 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化学肥料的分类方法,并能灵活进行分类. 5.(1 分)(2013•青岛)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GaAs 中 As 的 化合价为﹣3,则 Ga 的化合价为( ) A.﹣5 B.﹣3 C.+3 D.+5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砷化镓(GaAs)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GaAs 中 As 的化合价为﹣3 价,设 Ga 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 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3)=0,则 x=+3 价.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 题. 6.(1 分)(2013•青岛)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B. 给液体加热 稀释浓硫酸
C. D. 读取液体体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测量容器-量筒;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 气密性.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基本操作要领分析. B、根据稀释浓硫酸必须将浓硫酸加入水中分析.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凹液面的最底部分析. D、根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基本操作分析. 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取用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 离试管口三分之处,试管要与桌面呈 45°角,要先预热再固定加热,A 中操作都正确. B、稀释浓硫酸必须将浓硫酸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 操作将水加入浓硫 酸中故操作不正确.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凹液面的最底部,C 操作正确.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就是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导管末端有气泡冒 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D 操作正确. 故答案选 B.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 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7.(1 分)(2013•青岛)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 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合理开发洁净能源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B.全面关停化工企业 D.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和塑料 考点: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根据题意,把“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 和环境保护力度,旨在保护环境,呵护绿色家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据此结合各选 项的做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合理开发洁净能源,能减少空气污染,故该做法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加大 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的要求. B、化工企业生产了大量的化工产品,全面关停化工企业,是不现实的,故该做法不 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的要求.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空气污染,故该做法符合“生 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的要求. D、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和塑料,能减少环境污染、白色污染,故该做法符合“生 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的要求. 故选 B.
点评:“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中考热点之一,增强环保意识、充分理解 节能环保的重要性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1 分)(2013•青岛)某同学郊游时不慎被蜜蜂蛰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为减轻疼痛 可以在蛰伤处涂抹( ) A.食醋(pH≈2) B.牛奶(pH≈6.5) C.矿泉水(pH≈7) D.肥皂水(pH≈10)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当溶液的 pH 等于 7 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 大于 7 时,呈碱性.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根据题意,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可以依据中和反应的原理,涂抹显 碱性的物质. 解答:解:因为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所以应该涂抹显碱性的物质. A、食醋的 pH 小于 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牛奶的 pH 小于 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矿泉水的 pH 约等于 7,显中性,故选项错误. D、肥皂水的 pH 大于 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原理和溶液 pH 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 键. 9.(1 分)(2013•青岛)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颁布后,各地采取多种措施提 高空气质量.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 A.向煤炭中加入石灰石或生石灰作固硫剂,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B.控制 PM2.5 的排放以减少雾霾天气 将盗版光盘泼上汽油焚烧处理 C.[ 来 源: 学| 科| 网]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判断; B、PM2.5 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C、焚烧盗版光盘会形成大量的空气污染物; D、燃放烟花爆竹会形成大量的空气污染物. 解答:解:A、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向煤炭中加入石灰石或生石灰作固硫剂,减少二氧 化硫的排放,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不符合题意; B、PM2.5 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PM2.5 属于空气污染物,控制 PM2.5 的排 放可以减少雾霾天气,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不符合题意; C、焚烧盗版光盘会形成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符合题意;
D、燃放烟花爆竹会形成大量的空气污染物,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利于提高空气质 量,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了解哪些行为会造成空气污染. 10.(1 分)(2013•青岛)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生活中化学知识的说法, 错误的是( ) A.糖类和油脂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 B.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 C.人体缺少必需的微量元素会影响健康 D.水果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人体的元素组成与 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糖类物质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提供者,在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和油脂也能为人体提供能 量; 材料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等; 常量元素、微量元素都是人体必需的; 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解答: [来 源:学 +科+ 网] 解:A、糖类和油脂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正确. B、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正确. C、人体缺少必需的常量元素或微量元素都会影响健康.正确. D、水果中不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而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错误. 故选:D. 点评:微量元素,通常指生物有机体中含量小于 0.01%的化学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 量真是微乎其微,如锌只占人体总重量的百万分之三十三. 11.(1 分)(2013•青岛)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C.都能解离出氢离子 B.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 D.都含有氢元素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根据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据此性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 离子,而不是都能与指示剂作用,故选项错误. B、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 而不是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故选项错误. C、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 故选项正确. D、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 而不是都含有氢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酸的通性的 理解. 12.(1 分)(2013• 青岛)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 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 ) A.10mL 酒精和 1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20mL,是因为 分子变小了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 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改变 D.不同的碱化学性质有所不同,是因为解离生成的金属阳离子不同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分子间有间隔的性质判断; B、根据分子不停运动的性质判断; C、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判断; D、根据碱的构成不同分析. 解答:解:A、10mL 酒精和 1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20mL,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不是因为 分子变小了.故 A 解释错误;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毒品中含有的分子不断的运动,向四周扩散,使缉毒犬能找 到毒品,故 B 解释正确;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故解释 C 正确; D、不同的碱解离生成的金属阳离子不同,致使不同的碱化学性质有所不同.故解释 D 正确. 故选 A. 点评:掌握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同 种粒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的性质不同. 13.(1 分)(2013•青岛)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 是( ) A.氢氧化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C.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 D.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 考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见气体的用途;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C、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中和酸性土壤,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 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错 误. 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化学常考的题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 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1 分)(2013•青岛)Sb2O5 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用 X 来生成该阻燃剂的化学方程式为: X+2H2O2=Sb2O5+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 X 的化学式为( A.SbO2 D.H3SbO4 ) B.Sb2O3 C.HSbO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 变.比较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可以完成对 X 的化学式的推断. 解答:解:从 X+2H2O2=Sb2O5+2H2O 看,反应前有 4 个氢原子、4 个氧原子,反应后有 2 个 Sb 原子、4 个 H 原子、7 个 O 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在 X 中含有 2 个 Sb 原子、3 个 O 原子,即其化学式为:Sb2O3.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化学式的推断,学生应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原子守恒来解答. 15.(1 分)(2013•青岛)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实 现的探究目的是( ) A.甲图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 B.甲图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 C.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D.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植物油的作用及探究的目的分析:隔绝氧气; B、根据①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分析探究的目的; C、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对比分析探究的目的; D、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燃烧对比分析探究的目的. 解答:解:A、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看铁在只和水接触的条件下能不能生锈,故 不能实现的探究目的; B、③中铁钉只和氧气接触,①中铁钉和氧气以及水同时接触,一段时间后,③中铁 钉没有锈蚀,而①中铁钉锈蚀,通过①③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铁钉与水接 触.故能实现的探究目的;
C、乙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对比可知,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燃 烧了,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能实现的探究目的; D、乙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燃烧对比可知,薄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 触所以燃烧了,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故能实现的探究目的; 故选项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铁的生锈条件和磷燃烧的条件探究方法,注意在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性实验时变量的控制,通过对比分析探究的目的得出结论. 16.(1 分)(2013•青岛)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 误的是( ) A.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到 t1℃,析出的甲的质量大 C.升高温度可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 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B、等质量的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溶解度变化大的析出溶质多;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据 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正确; B、由于二者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到 t1℃,无 法比较析出溶质的质量多少,故错误;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可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 液,正确; D、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所以饱和溶液各 100g,其 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正确; 故选 B. 点评: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等,并能结合题意灵活分 析解答问题,考查了学生据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本题共 6 道小题,每题 2 分,共 12 分) 17.(2 分)(2013•青岛)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人人都要成为化学家,更重要的是学会 用化学观点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应先做灯火实验 B.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应先开窗通风,不能立即开灯 C.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起到杀菌作用,因此可用重金属盐溶液浸泡海产品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