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江苏徐州市小升初语文真题及答案
积累、梳理与运用
1. 识字学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①饺子 ②搅和 ③忧伤 ④依偎 ⑤宴会 ⑥翻箱倒柜
⑦欣慰 ⑧畅快 ⑨搜集 ⑩端午粽 ⑪书籍 ⑫心平气和
(1)请你根据提示给上面 12 个词语梳理和归类(填写词语的序号)。
①与生活场景(事物)有关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心情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描写动作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语能抒写生活。上面哪些词语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某个场景?请用一两句话描述
出来,至少选用 2 个不同类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饺子 宴会 端午粽 书籍
②. 忧伤 欣慰 畅快 心平气和
③. 搅和
依偎 翻箱倒柜 搜集
④. 除夕夜,一家人围在饭桌旁忙着包饺子,奶奶负责和面,妈妈
负责搅和馅料,我和爸爸就负责包饺子。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归类。
同学们在归类词语时要做好相应的标记,以免出错。
①饺子、宴会、端午粽都是生活场景中的事物,书籍是阅读的事物。
②忧伤:忧愁悲伤。
欣慰:高兴而且感到安慰。
畅快:舒畅快乐。
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都是描写心情的词语。
③搅和:搅拌。
依偎:紧挨着;亲热地靠在一起。
翻箱倒柜:形容彻底翻检。
搜集:搜索、收集。都是描写动作的词语。
(2)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题目要求同学们至少选用两个不同类的词语来描述生活场景。
示例:有一天,我发现自己辛苦搜集到的卡片不见了。我连忙翻箱倒柜,最后在放满了书籍
的书架上找到了那张卡片。
2.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词的注音、字形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搅和..(jiǎo huo)
B. 搜.集
C. 书藉.
D. 畅快..
(舒畅快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和词语解释。
C.书藉——书籍,书的统称;装订成册的著作。
3. 诗歌的语言是优雅的。你能根据积累恰当运用吗?
(1)下面诗句空白处对应填写的序号正确的一项是(
)
好雨知时节,
。
,早有蜻蜓立上头。
,天气晚来秋。千里黄云白
日曛,
。
①小荷才露尖尖角 ②北风吹雁雪纷纷 ③当春乃发生 ④空山新雨后
A.④②③① B.③②④① C.④①③② D.③①④②
(2)四季生活有诗意。上面哪句诗勾起了你美好的记忆?请你回忆一次游览经历,用一段
话写清游览时间、地点及景物特点等,并恰当引用诗句。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D
②.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如诗中所描写的一般,经历过风
雨洗礼的空气散发出微凉清甜的味道,记忆中熟悉的秋天就这样静静来到。我们来到田野里,
稻谷翻起金色的波浪,玉米饱满的弯着腰,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我们来到果园里,鸭梨挂
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彤彤的脸颊,石榴乐得合不拢嘴。我们来到公园里,丹桂飘香,
秋色宜人。各种各样的菊花盛开了,空中飘着梧桐叶,给大地铺上了黄地毯。是谁把秋天变
得这么美丽?听,蓝天上的大雁这样回答,它们排着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是勤劳的人
们画出秋天的美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理解运用。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
全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
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小池》。
全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全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
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其一》。
全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注意需要引用题干中的诗句;交代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按照游览顺序,依次写出游览
的景点及这些经典的特点;最后写出游览感受。
4. 文学名著中有生动丰富的“世界”。你感受到了吗?
杉杉同学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之后,做了创意阅读卡。不过,阅读卡上出现了 4 处明
显的错误(下文中已标注),请你根据阅读本书的经验,帮他修改错误之处。
《汤姆·索亚历险记》创意阅读卡
一句话介绍作者: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作家,①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情趣,语言庄重严肃。
我喜欢的人物:我最喜欢主人公汤姆·索亚,②他虽然调皮捣蛋,但也有胆小、乘巧、安静
的一面,我还喜欢波莉姨妈,③她很爱汤姆,但也不放任他,一直通过惩罚的办法来教育他。
我印象最深的故事:④一是汤姆跟两个好朋友试当“海盗”后回家暗访,听到姨妈难过哭泣
时就后悔了,于是当即决定留在家里。二是在法庭上汤姆克服内心恐惧毅然然为波特作证,
指认真正的凶手是印第安·乔。三是汤姆和贝姬在洞中迷路,汤姆一次次想方设法寻找出路,
最终和贝姬成功逃出山洞。
我的阅读感想:这本书让我领略到了以汤姆·索亚为代表的一群孩子的成长历程,他们就像
我身边的小伙伴,甚至是我自己(除了那些曲折的冒险经历外)……
【答案】①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情趣,语言风趣幽默。
②他虽然调皮捣蛋,但也有勇敢、善良、正直、热情的一面。
③她很爱汤姆,但也不放任他,大多通过惩罚的办法来教育他,有时也用亲吻、拥抱、奖励、
谈心的方式教育他。
④一是汤姆跟两个好朋友试当“海盗”后回家暗访,听到姨妈难过哭泣时就后悔了,于是当
即决定仍然返回营地。
【解析】
【详解】考查语句修改。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 19 世纪 70 年代创作的作品。它描写了 19
世纪上半叶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美国普通小镇的生活图景。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聪
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
利·费恩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
事,汤姆、哈克贝利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人以
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
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心爱的姑娘贝琪在一个
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后来终于成功脱险,和好友哈
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小说中的汤姆是一个淘气活泼、向往自由、有虚荣心的男孩。
结合作品内容作答,合理即可。
①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情趣,“语言庄重严肃。”说法错误,语言是风趣幽默的。
②“他虽然调皮捣蛋,但也有胆小。乘巧、安静的一面”关于汤姆的另一些性格特点可以根
据内容进行概括,阅读内容可知汤姆还是一个勇敢、有责任心、善良的一面。
③“她很爱汤姆,但也不放任他,一直通过惩罚的办法来教育他。”内容不完整,除了惩罚
教育,还有一些鼓励的教育。
④“听到姨妈难过哭泣时就后悔了,于是当即决定留在家里。”内容有误,汤姆决定返回营
地。
阅读与鉴赏
阅读与鉴赏
材料一
向着科学的梦想进发
①你听说过大疆无人机吗?它是中国白主研发并制造的无人驾驶飞机,技术世界领先,
广泛应用于抢险救灾、农业植保、快递物流等众多领域。
②大疆无人机的成功,源于创始人汪滔少年时的一个梦想。汪滔从小就对广袤的天空充
满好奇。16 岁那年,他得到了一架遥控直升机,但这架逃控直升机操控一会几就掉了下来,
高速旋转的螺设浆还把他的手划破了。汪滔不仅没有退缩,心里还萌生了一个想法——制造
一架能够自动控制的直升机。
③这个想法在汪滔的心里扎下根来。上大学时,他选择了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专业。全
身心投入到无人机的研发、制造中。他夜以继日地工作,从做出第一台样品,到组建团队艰
难创业,再到生产出世界一流的无人机,一步一步把少年时的梦想变为现实。
材料二
①2022 年 4 月 16 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结束了 6 个
月的太空之行,顺利返航,成为万众瞩目的航天英雄。
②你知道吗?航天员们为了“飞天”梦想,付出了极为艰辛的努力。他们不仅要掌握各
种航天科学知识,还要经历常人难以承受的超重耐力与适应性训练、前庭功能训练、着陆冲
击训练、中性浮力水槽训练等多重考验。
③超重耐力与适应性训练是为了让航天员在飞船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
状态,在高速旋转的载人离心机中,航天员要承受 8 倍重力加速度,相当于 8 个自身重量压
在身上。进行这项训练时,航天员的脸部肌肉会因为强大的牵扯力而严重变形,眼泪不自觉
地往外流,呼观困难、脑部缺血……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必须完成各种技术动作。
④前庭功能训练,主要是为了降低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空间运动的”的发生几率。当
航天员坐到转椅上,戴上眼罩,固定好头、脚及双臂,经历 360 度顺时针、逆时针、上下摆
动等“天翻地覆”的折腾后,还要能分清东西南北。
…… ……
⑤长期的艰苦训练,让航天员们拥有了过人的胆识、强健的体质和高超的技术。在“神
十三”发射升空和返回途中,在漂浮太空的 183 天里,二位航天员战胜了许多困难,圆满完
成所有任务,安全返回地球。
5. 阅读材料一,提取关键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每空不超过 12 个字)。①(大疆
无人机,世界领先)②________③________
6. 材料二③④自然段介绍了航天员艰苦训练的情况。下面的理解是否正确?
(1)用来给航天员做超重耐力与适应性训练的机器是高速旋转的转椅。(
)
(2)航天员在进行前庭功能训练时,经历“天翻地覆”的折腾后还要能分清方向。(
(3)航天员在超重耐力与适应性训练中,要承受许多痛苦并同时完成各种技术动作。(
)
)
7. 如果请你围绕“科学探索的成功,总是垂青于为梦想而努力的人”这个观点进行一次演
讲。你会怎样合理运用上文的两个事例来论证你的观点?请用提纲的方式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
①. 遥控(直升机)失败,萌生梦想
②. 研发制造,梦想成真
6.
①. ×
②. √
③. √
7. 我先选材料一中的事例,用来证明科学探索的成功首先要有梦想并为之坚持努力;
我再选材料二中的事例,用来证明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还要能够经受严峻的考验,克服许
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解析】
【5 题详解】
考查对内容的概括。
由“但这架遥控直升机操控一会儿就掉了下来,高速旋转的螺旋桨还把他的手划破了。汪滔
不仅没有退缩,心里还萌生了一个想法——制造一架能够自动控制的直升机”可概括为:遥
控(直升机)失败,萌生梦想。
由“上大学时,他选择了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专业,全身心投入到无人机的研发、制造中。
他夜以继日地工作,从做出第一台样品,到组建团队艰难创业,再到生产出世界一流的无人
机,一步一步把少年时的梦想变为现实”可概括为:研发制造,梦想成真。
【6 题详解】
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1)错误。“高速旋转的转椅”有误。应为“高速旋转的载人离心机”。
(2)由“前庭功能训练,主要是为了降低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空间运动的”的发生几率。
当航天员坐到转椅上,戴上眼罩,固定好头、脚及双臂,经历 360 度顺时针、逆时针、上下
摆动等“天翻地覆”的折腾后,还要能分清东西南北。”可知正确。
(3)由“进行这项训练时,航天员的脸部肌肉会因为强大的牵扯力而严重变形,眼泪不自
觉地往外流,呼观困难、脑部缺血……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必须完成各种技术动作。”可
知说法正确。
【7 题详解】
考查对材料的运用能力。
围绕观点中的关键词“梦想努力”,精准确立两个事例论证观点的不同角度,论证清晰。同
时,两个事例之间有明显的逻辑递进关系,语言准确、通顺完整。分别列举,总结事例以及
观点即可。
阅读理解。
①春天又到了。
理想的风筝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快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qiáo)花举起金黄
的小喇叭,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
(qióng)。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A】
③每逢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
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盖以下被全部截去了。
靠一根圆木拐杖支撑着。这条腿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
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蜗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使用
树杖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
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
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般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B】
⑤他只靠着键壮的右腿和一根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他的课讲得
极好。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激昂,常常使我们激动地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
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系,和刘老
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⑥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⑦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人们的心
头。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⑧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简单的“豆属块儿”,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尾黑色的
燕子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
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
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
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
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
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
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呼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⑨已经近三十年没见到刘老师了。然而他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
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图的
蓝天上翱翔。
⑩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C】
(作者苏叔阳,本文有删减)
8. 作者写了刘老师的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出来(每空不超过 8 个字)。
(1)笑谈腿疾:(2)__________;(3)_________。其中第_____件事(请填序号)写得最
详细。
9. 从刘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可以体会他的精神品质。如我们从第④自然段刘老师笑
谈腿疾的话语中,读出刘老师______,从第⑤自然段“慷规激昂”“常常哽咽”等描写神态
的词语中,读出他______;从第⑧自然段“故意撒手”“笑着,叫着,拉着拐杖,蹦跳着去
追赶线拐”这一连串的动作,还可以读出他_________________。
10. 对第⑨自然段中“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的理解,最准
确的一项是
A. “我”对刘老师亲手做的各式各样的风筝特别喜爱,一直到现在都不能忘怀。
B. 刘老师通过“风筝”表达了对理想的强烈追求,成为陪伴“我”一生的精神力量。
C. 刘老师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那些空中翱翔的风筝总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D. 在刘老师的影响下,“我”也拥有了放风筝的习惯和爱好,并一直坚特到现在。
11.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作者将对刘老师的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还
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抒发出来。请细读三处画线的句段,联系全文想一想,作者分别用了怎
样的方式表达情感?又表达了怎样具体的情感?结合关键词句,写下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
①. 写板书
②. 放风筝
③. (3)
9.
①. 乐观、幽默、坚强
②. 热爱祖国
③. 热爱生活,富有童心
10. B
11. A 处画线句情景交融。作者将自己对刘老师的思念之情融入具体的景物描写中。如“柳
枝尽情摇摆”“连翘花奏响生命之歌”“风筝在同白云戏耍”等语句,写出春天万物复苏的
生命活力。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景物描写也蕴含了“我”对乐观坚强的刘老师真挚的想
念。
B 处画线句作者将情感融入到同学们的笑声中。“腾起一片笑声”写出了同学们感受到刘老
师笑谈腿残的乐观幽默,“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等语句,写出
了同学们情感的变化,真实自然地表达了同学们对刘老师关切、喜爱、惋惜、心疼、尊重等
复杂的情感。
C 处画线句直抒胸臆。作者用一个问号,一个省略号,重复运用两个叠词“深深地”,抒发
了“我”对刘老师无比深厚的情感,难以忘怀的情思,真挚浓厚的情韵,感人至深。
【解析】
【8 题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