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7年贵州贵阳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7 年贵州贵阳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开卷 满分 75 分,与思想品德学科共用 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请你选择(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 答案。) 1.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于 ( ) A.1839 年 B.1840 年 C.1842 年 D.1848 年 2.图②中的事件发生于 1919 年 5 月 4 日,如果改用民国纪年的话,该事件应发生于 ( ) A.民国七年 B.民国八年 3.图③反映的战争是 图② C.民国九年 D.民国十年 (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4.从“华北解放军”“瓮中捉鳖”“傅作义”“和平解放”等关键词中,可以判断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5.为保护蓝天,我们出门时,应该 A.尽量选择乘坐舒适的交通工具 B.使用私家车 C.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D.选择大排量的交通工具 ) ( D.渡江战役 ( ) 6.列宁宣称,“社会主义社会只有一个真正的基础,那就是大工业”。为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 初步基础,我国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 A.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B.加快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7.各个时代都有其不同的主题,下列选项总结了中国近现代史阶段不同时期的主题。其中符合 1956—1966 年的是 A.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探索前进,曲折发展 ( ) B.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D.“文革”结束,徘徊前进 8.1971 年,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对某外国记者说:“之前,有一个大国千方百计阻挠我 们,采取‘鸵鸟’政策,把脑袋伸在沙子里,不看这个世界变化,中国这么一个泱泱大国它 装作看不见,所以我们有二十多年被排除在外……”材料反映了( ) A.中美两国的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外交胜利 C.中国代表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D.中国争取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9.导致表格中的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1978—2010 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年份 1978 年 1992 年 2002 年 2010 年 国民生产值(亿元) 3 624 20 370 102 398 421 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 343.4 1 826 7 073 28 762 (元) A.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B.实行改革开放 C.依靠苏联援助发展经济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10.他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 世界性饥饿问题。他是 A.钱学森 B.袁隆平 C.邓稼先 ( ) D.王进喜 11.结伴游泳时,游泳过程中,应互相关心,互相提醒,还应 ( ) A.不要相互嬉水 C.比潜水深度 B.相互嬉水 D.比游泳距离 12.“经过近千年中世纪的黑暗时期,人们终于在希腊、罗马的文化中找到了充满活力的思想和 人性的光芒,开始冲破教会的束缚。”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新航路开辟 13.它是美利坚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法,是美国的最高法。它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它将法国 启蒙运动时期以来人类对理性政治的追求变为现实。“它”是指 (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 年宪法》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4.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 20 世纪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这里的 “新阶段”新在 ( ) A.社会主义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工人阶级要求取得普选权 D.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15.2017 年 5 月 26 日,以“数据创造价值,创新驱动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 会在贵阳启幕,吸引了 20 余国家的 5.1 万名官员、专家、业界精英参与。这体现了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出现的新经济的主要特点是 ( ) A.信息化和全球化 C.智能化和模拟化 B.电气化和全球化 D.区域化和集团化 第Ⅱ卷(综合题,共 45 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道小题;第 16 小题 16 分,第 17 小题 14 分,共计 30 分。) 16.(16 分)近代以来,莘莘学子求新知于世界,他们把个人命运和人生道路与国家、民族的 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材料一 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 十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计,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 ——李鸿章《论幼童出国肄业》(1871 年 6 月) 1872 年到 1875 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 120 名幼童赴美留学,在这批留学生中知名度 最高的是詹天佑。留美期间,詹天佑深感中西方发展的差距,决心学好西方先进科技,报 效祖国。 材料二 孙中山早年曾入私塾读书,后在檀香山、香港和广州等地上学,接受西方资 本主义教育,最终走上从政之路。面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混乱的双重苦难,他以“救国” 为己任,成为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 材料三 1902 年和 1906 年,陈独秀两次东渡日本,……1907 年前赴法国,受到法国 政治和文学的强烈影响。……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月刊,随后改名 为《新青年》,矢志唤醒国内的青年来摧毁死气沉沉的旧传统,创建一种新文化,以实现民 族的觉醒。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李鸿章拟选幼童出洋留学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影响詹天佑 立志科技报国的国际背景,并列举其科技报国的具体事例。(6 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孙中山在“救国”实践中创立的革命理论,该理论 的核心是什么?(4 分) (3)材料三中《青年杂志》的创办标志着什么事件的开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事件在 “实现民族的觉醒”中起到的作用。(4 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归国学子做人生选择时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2 分) 17.(14 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在 6 年的时间中,正义与邪恶的 力量展开殊死搏斗。 材料一 1939 年 8 月,在与斯大林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时,希特勒的目标是要 在他消灭波兰期间确保苏联保持中立。然后,他能调集部队进攻英国和法国,他的确也是 这么做的。当时,他私下宣布:“让我们把这一条约看做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 因此,希特勒从一开始就已经制定出他的征服计划:首先是波兰,其次是西欧,最后才是 苏联。他按照这一计划行事,由此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材料二 1942 年 1 月,由美国倡议,26 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 宣言》,声明保证各国将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仆从国作 战,不单独对敌媾和。……该宣言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签字,其余 22 国则按国名的英文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母依次排列。 材料三 美英盟军在英国集中了 288 万兵力,1.37 万架飞机和 9 000 多艘舰船。1944 年 6 月 6 日,盟军占领了长 48 千米,宽 10 千米的比较稳固的登陆场,18 万人登陆。7 月 25 日后,盟军转入大规模陆上作战。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 20 世纪 30 年代德国开始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的标 志是什么,联系一战后的国际形势分析德国为什么制定“先西(西欧)后东(苏联)”的 征服计划。(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使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标志性事件。你认为 材料中中国领衔签字说明什么?(4 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所述军事行动有何重大战略意义,并根据材料二、三, 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国家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4 分)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一道小题;第 18 小题 15 分,共计 15 分。) 18.(15 分)音乐是流动的旋律,是一个民族气质的体现,更是一部鲜活的史诗。 材料 他“衣着随便、作风粗犷、率直得近乎无理”;“他独立而自傲,是一个心中充 满对人类的爱和灵魂中充满对自由的渴求的人”;他对当时的自由思想很是同情,在作品 《英雄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及《爱格蒙特》中都有表现。 《英雄交响曲》创作于 1802—1804 年,初题名为《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该作 品创作前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1789 年法国人民攻陷巴士底监狱;1799 年,拿破仑执政, 作品热情讴歌了在“自由、平等、博爱”旗帜下实现的法国革命。1804 年底拿破仑称帝, 他听闻后愤然将作品改名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大人物而作》。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他”指谁?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英雄交响曲》的创作特点。(4 分) (2)材料中“法国人民攻陷巴士底监狱”有何重大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拿破仑 执政后颁布的《拿破仑法典》维护了法国 1789 年以来的哪些革命成果,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是如何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7 分) (3)为什么拿破仑称帝后,“他”愤然将作品改名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大人物 而作》?(2 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你对艺术创作与社会现实之间关系的认识。(2 分)
2017 年贵州省贵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答案解析 第 I 卷 一、请你选择 1.【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正确答案选择 B。 2.【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12 年是民国元年,1919-1912+1=8(年),所以 1919 年用民国纪年是民国八 年,故正确答案选择 B。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片中的重要信息“张作霖盘踞地 区”“孙传芳盘踞地区”“吴佩孚盘踞地区”,联系所学,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有:吴佩孚、孙传芳和张 作霖,可知图③反映的是北伐战争,故正确答案选择 A。 4.【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北解放军与华北解放军联合发起平津战役,采用“分割包围”“瓮中捉鳖”的 战术,解放了张家口和天津,北平在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正确答案选择 C。 5.【答案】C 【解析】“为保护蓝天”应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故正确答案选择 C。 6.【答案】D 【解析】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大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联系所学可知,我国第一个五年 计划的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 民主改革是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措施;加快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举措之一;发 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A、B、C 都不符合题意,应排 除,正确答案选择 D。 7.【答案】C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56—1966 年”,联系所学可知,此时处于我国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 主题是“探索前进,曲折发展”。“开天辟地,渐趋成熟”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至遵义会议召开的 历史;“民族独立,获得新生”体现的是新中国的成立;“徘徊前进”反映的是“文革”结束至十一届三 中全会前的历史。A、B、D 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正确答案选 C。 8.【答案】D 【解析】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71 年”“乔冠华”“被排除在外”,并结合所学可知,1971 年
10 月,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 年,尼克松访 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54 年,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外交胜利;1955 年,周恩来在万隆 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A、B、C 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正确答案选 D。 9.【答案】B 【解析】表格数据反映出国内生产值持续上升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持续增加。1978 年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正确答案选择 B。 10.【答案】B 【解析】1973 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20 世纪 90 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 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邓稼先被誉为 “两弹元勋”;石油工人王进喜有“铁人”的称号。A、C、D 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正确答案选择 B。 11.【答案】A 【解析】结伴游泳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不要相互嬉水,正确答案选择 A。 12.【答案】A 【解析】解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在希腊、罗马的文化中”“开始冲破教会的束缚”。文艺复兴 继承和发扬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开始冲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的束缚,强调和发挥人 的作用。正确答案选择 A。 13.【答案】C 【解析】《权利法案》是英国议会通过的法律文献,《独立宣言》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美国资产阶 级革命中发表的文献,但都与“对理性政治的追求”无关,故 A、B、D 不符合题意,应排除。《1787 年宪 法》是美国联邦宪法,它把法国启蒙思想中的三权分立变为了现实,故正确答案选择 C。 14.【答案】D 【解析】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十月革命”“20 世纪”。依据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使社会主义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英国宪章运动中 工人阶级要求取得普选权,故 A、B、C 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十月革命建立了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故正确答案选择 D。 15.【答案】A 【解析】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出现的新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信息化和全球化,故正确答案选择 A。 第 II 卷 二、材料解析题 16.【答案】(1)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或维护清朝统治。 国际背景:工业革命的影响或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国兴起。
事例: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设计出“人”字形路轨。 (2)革命理论:三民主义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核心:民权主义或“创立民国”。 (3)事件:新文化运动。 作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出发点:爱国主义、强国愿望、国家利益。 【解析】(1)阅读材料一,联系洋务运动回答其目的;抓住重要的时间信息“1872 年到 1875 年”,回答 其国际背景;根据詹天佑的贡献回答其科技报国的具体事例。 (2)在阅读材料二的基础上,联系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理论也就是三民主义来回答。 (3)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4)结合材料中提到的詹天佑、孙中山、陈独秀的事迹,从爱国主义、国家利益等方面回答即可。 17.【答案】(1)标志:1933 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或希特勒上台。原因:巴黎和会,德国被制裁,同战 胜的协约国英法矛盾尖锐;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对德国的扩军备战没作充分的准备;1929—1933 年的经济 危机使英法遭受沉重打击,实力下降;这一时期社会主义苏联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取得 了巨大成就,力量壮大;避免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 (2)事件:珍珠港事件。 说明:中国人民的长期坚持抗战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3)战略意义: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或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解析】(1)第一小问,在阅读材料一的基础上,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的标志; 联系巴黎和会德国遭到制裁、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等回答第二小问。 (2)阅读材料二,联系日本发动珍珠港事件的影响和中国长期坚持抗战的史实来回答即可。 (3)第一小问,阅读材料三,可判断出此次军事行动是诺曼底登陆,联系所学回答其意义;第二小问,在 理解材料二、三的基础上,可归纳出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或者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三、综合问答题 18.【答案】(1)“他”:贝多芬。创作特点:《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 交响乐作品,这首交响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宏大。 (2)意义:标志法国大革命的开始。革命成果:①《拿破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人权宣言》宣称 的人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②《法典》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 对外: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或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的形式把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