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年甘肃嘉峪关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3 年甘肃嘉峪关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及答案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 则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 2 分,共 14 分) 1. 当发现有人可能正在吸毒或实施涉及毒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时,应该( ) A. 马上阻止其违法犯罪行为 B. 视而不见 C. 上前去看个究竟 【答案】D 【解析】 D. 尽快离开,确保安全情况下报警 【详解】本题考查善用法律的相关知识。 AC: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要勇敢,也要机智,马上阻止正在吸毒或实施涉及毒品的违法 犯罪行为、上前去看个究竟的做法会容易对自己造成伤害,AC 说法不可取,排除; B:视而不见是没有履行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义务,B 说法错误; D: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要勇敢,也要机智,发现有人可能正在吸毒或实施涉及毒品的 违法犯罪行为要尽快离开,确保安全情况下报警,D 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 D。 2. 下图漫画《突然的“雨”》启示我们青少年要( ) A. 遵守公德,提高道德修养 B. 爱护花草,争做文明市民 C. 忍气吞声,彰显宽容大度 D. 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
A:分析题文漫画,楼上的人因为浇花,水滴落到楼下行人,给他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依 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启示我们青少年要遵守公德,提高道德修养,尊重他人,A 正确; B:爱护花草不符合漫画主旨;B 不符合题意; C:忍气吞声是错误的,我们要敢于依法维权;C 错误; D:这不是青少年角度,D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A。 2022 年 12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电信网络诈 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 财物的行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我们应该( ) ①保护隐私,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②提高警惕,不要随便点击不明链接 ③加强防范,不要使用任何网络软件 ④仔细辨别,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电话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 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 A. 财产权 B. 劳动权 C. 姓名权 D. 名誉权 【答案】3. B 4. A 【解析】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 ①②③: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应该保护隐私,不要轻易泄露个 人信息 ;要提高警惕,不要随便点击不明链接;仔细辨别,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电话,①② ④说法正确; ③:我们要加强自我防范,合理使用网络软件,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认识公民的权利。 A:从题文中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解释可以看出,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A 说法正确; BCD:公民依法享有劳动权、姓名权、名誉权,题文中强调的是侵犯财产权,BCD 不符合题 意;
故本题选 A。 5. 2023 年,兰州市开展了“千人千校红色老兵进校园”活动。1000 余员老兵“红色辅导员” 成为校园红色文化“播火人”,给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和英雄事迹。开展此项活动意义在于 ( ) ①缅怀革命先烈,汲取精神力量 ②弘扬革命文化,体味革命艰辛 ③崇拜个人英雄,牢记历史仇恨 ④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 ①②④:题干中,开展“千人千校红色老兵进校园”活动有利于缅怀革命先烈,汲取精神力 量;弘扬革命文化,体味革命艰辛;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①②④正确; ③:我们要去弘扬英烈精神,要努力奋斗。不能去过于崇拜个人英雄,也不能牢记历史仇恨, ③错误; 故本题选 B。 6. 甘肃省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马铃薯、黄芪、当归、 苹果……以前用来寄托乡愁的“土疙瘩”,正在成为叫得响、卖得旺的“香饽饽”。这说明( ) A. 甘肃彻底解决了当前主要矛盾 B. 甘肃实现了全民共同富裕 C. 甘肃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D. 甘肃农业产业发展领先全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共同富裕的正确认识。 A:题文中甘肃省的做法有利于解决当前主要矛盾,A 说法错误; B:甘肃还没有实现全民共同富裕,B 说法错误; C:甘肃省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是甘肃省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的表现,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C 说法正确; D:题文中体现了甘肃省取得的成就,甘肃农业产业发展居全国前列,但不能说领先全国,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C。
7. 2023 年是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间,累计 150 多个国家、30 多个国 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形成 3000 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 42 万个工作岗位,让将 近 4000 万人摆脱贫困。这体现了( ) A. 我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 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导者 C. 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发达国家 D. 合作共赢理念得到所有国家认可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分析题文,材料描述了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带动沿线国家的经 济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我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 正确; B:我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者,不是领导者;B 错误; C:我国不是发达国家,C 错误; D:所有,观点太绝对;D 错误; 故本题选 A。 8.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2023 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落下帷幕,来自甘肃平凉的 50 岁水暖工朱彦军,凭借其 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路过关斩将,勇夺亚军。朱彦军 16 岁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贫寒就开 始外出打工,但从未放弃对诗词的热爱。30 多年来,每当夜深人静,整个村庄都入睡了, 朱彦军的灯下还照耀着一篇篇诗词。他用“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印证了只要 有梦,也可化身为光。 (1)朱彦军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同为陇原儿女,请你从民族精神的角度阐述我们从朱彦军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3)请你引用一句古诗词(材料中的除外)为自己的人生加油。 【答案】(1)自强不息;坚持不懈;脚踏实地:不畏艰难;热爱学习等。 (2)①朱彦军身上体现了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②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 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 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③我们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④我们要发扬自强不息精神,艰苦奋斗, 勤奋刻苦,不畏艰难,努力拼搏。⑤我们要热爱学习,刻苦钻研,勤于思考,敢于质疑。⑥ 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
生。 (3)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民族精神的作用、弘扬民族精神。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小问 1 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从判断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 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朱彦军从未放弃对诗词的热爱。30 多年来,每当夜深人静,整个村庄都入睡了, 朱彦军的灯下还照耀着一篇篇诗词。他发扬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可链接 自强不息;坚持不懈;脚踏实地;不畏艰难;热爱学习;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 2 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从启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50 岁水暖工朱彦军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路过关斩将,勇夺《2023 中国诗词 大会》总决赛亚军→可链接弘扬民族精神的教材知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知识,属于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