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 7 月福建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l.5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时期是( )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2. 维果斯基认为个体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是( )
A.最近发展区
B.平衡发展区
C.关键发展区
D.独自发展区
3. 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12-18 岁阶段的发展任务是
培养( )
A.勤奋感
B.亲密感
C.自我同一性
D.自我整合
4. 在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中,综合层次所属的目标领域是( )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动作技能领域
D.行为领域
5. 在背诵一篇短文时,一般两端的内容容易记住,中间的内容难记且容易遗忘,这种现象
的解释是( )
A.痕迹消退说
B.干扰说
C.动机说
D.倒摄与前摄抑制
6. 根据心理学关于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学习的是( )
A.儿童学会用筷子吃饭
B.喝酒后开快车
C.每天浏览报纸
D.转学来的新生开始不愿与同学交流,时间长了与同学的关系就融洽了
7. 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后来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 )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恐惧
D.刺激评价
8. 下列情境中代表学习的内部动机情境的是( )
A.课间休息时,王峰回到教室看书
B.张老师表扬王峰的作文写得好
C.校长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杨阳每天上网打几小时游戏
9. “望梅止渴”现象最适宜的解释是( )
A.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
B.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
C.士兵的士气高
D.梅子对人体味觉器官的刺激作用
10.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贮存的信息项目为( )
A.3±2
B.5±2
C.7±2
D.9+2
11.一般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的掌握影响着菱形的学习,其中包含着( )
A.自下而上的迁移
B.自上面下的迁移
C.平行迁移
D.逆向迁移
12.“杀鸡儆猴”的教育效应最适宜的解释是( )
A.期待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13.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测试被蒙上眼腈后画 4 时长的线段,经过 3000 多的练
习,毫无进步。其适当解释是( )
A.缺乏反馈信息
B.测试疲劳
C.测试缺乏学习动机
D.测试缺乏划线技巧
14.在学习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算公
式(V=SH),就属于(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概念学习
15.动作特点主要表现为:动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准确性和灵活性,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
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属于(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16.遗忘的发展规律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快慢交替
D.均衡发展
17.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0.25—2 秒,信息贮存的方式具有( )
A.暂时性
B.深刻性
C.概括性
D.形象性
18.在一个好的集体里,差生的不良言行很少有市场;在一个不好的集体里,好学生也会附
和不良言行。这一现象的适当解释是( )
A.团体凝聚力的作用
B.老师的威信
C.从众
D.认知失调
19.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
A.群体凝聚力
B.老师的威信
C.群体规范
D.课堂气氛
20.福勒和布朗认为,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能否自觉( )
A.关注学生
B.关注教学任务
C.关注生存
D.关注情境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0 空,每空 1.5 分,共 30 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21.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__________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22.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种
现象称为__________。
23.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__________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24.行为目标的陈述具备三个要素:__________、产生条件和行为标准。
25.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称为__________。
26.遗忘的__________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
27.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
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28.知识学习这一过程包括__________、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29.皮亚杰认为,10 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这
是__________阶段。
30.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__________、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31.态度的——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32.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称为
__________。
33.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称为__________。
34.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称为__________。
35.短时记忆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另一个成分是__________。
36.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
37.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的动机,另一类是避
免失败的动机。
38.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__________进行了系统探讨。
39.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教师的两个重要人格特征是:教师的__________,以及教师富
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40.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关注的是__________、人的价值实现的程度,人的心理素质改善的
程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受到高度重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41.简述个体自我意识发展过程。
42.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43.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44.操作技能培养有哪些要求?
45.简述罗森塔尔效应。
四、论述题(本大题 10 分)
46.试论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A 3. C 4. A 5. D 6. B 7. A 8. A 9. B
10.C 11.B 12.D 13.A 14.B 15.D 16.A 17.D 18.C
19.A 20.A
二、填空题
21.定势
22.考试焦虑
23.情感
24.具体目标
25.自我意识
26.干扰说
27.组块
28.知识获得
29.自律道德
30.依从
31.认知成分
32.性格
33.认知内驱力
34.认同
35.工作记忆
36.动力准备状态
37.力求成功
38.归因
39.热心和同情心
40.健康模式
三、简答题
41.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儿童 1 周岁末,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
区分开来,把自已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3 岁左右生理自我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3 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
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社会自我到少年期基本成熟:
(3)心理自我: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这时。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
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
42.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所显示出
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其差异主要表现在:
(1)场独立与场依存。具体场独立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
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具体场依存方式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
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