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年广东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0 年广东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 22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6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 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 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 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史记·周本纪》记载:“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 陈,大禹之后于杞。”这反映了西周实行 A.礼乐制度 B.分封制 C.郡县制度 D.宗法制 2.《春秋繁露》记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 以孝道也。”这一言论体现了董仲舒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无为而治的主张 C.君权神授的思想 D.重本抑末的主张 3.“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世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隋朝推行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4.1755—1757 年间,东印度公司武装商船北上,要求到浙江宁波等地贸易。此事发生后, 清政府下令,欧美国家的商船“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准入浙江海口”。这一 做法
A.断绝了中外的一切经济交往 B.有效抵御了西方的侵略 C.不利于清朝海外贸易的发展 D.提高了清朝的国际地位 5.《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 平均,人人饱暖矣。”这一规定表明,《天朝田亩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A.绝对平均主义 B.自由主义 C.军事政治合一 D.民主主义 6.甲午战争证明了清政府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 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材料中“自强运动”是指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国货运动 7.19 世纪未,有人指出“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并建议说:“立行宪法,大 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最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据此可 知,他主张 A.君主立宪 B.暴力革命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8.孙中山认为,“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 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世界”。这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理性主义 9.1952 年,重庆一零一钢铁厂职工给毛泽东写信说:“成渝铁路的钢轨每一根都是我们亲 手轧成的,那上面没有一个外国字……我们的工厂两年多来已发生根本变化。生产瘫痪 状态早已成为历史陈迹。”这反映了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的开展 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0.1955 年,《人民日报》指出:“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目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 和支持。”该“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C.联合国大会 B.万隆会议 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11.教育部《关于 1977 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指出:“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 试,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规定考生必须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 恢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生。”这反映当时国家 A.实施“双百”方针 B.准备恢复高考制度
C.启动“希望工程” 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12.在伯利克里(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几乎所有公职都对全体公民开放,任期一年, 只能连任一次,并由抽签选举产生。这反映了当时雅典实行 A.代议制 B.君主制 C.中央集权制 D.直接民主制 13.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无论什么人,不管 他是教皇、主教,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据此可知,宗教改革 A.挑战罗马教廷的权威 B.批判君主专制 C.质疑上帝的至高无上 D.主张社会契约论 14.“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司 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这一规定体现了 A.分权原则 B.联邦制原则 C.平等原则 D.两党制原则 15.19 世纪中期,英国议会通过法令,规定 8 至 13 岁的童工每天工作 6.5 小时,外加 3 小时教育时间。这一规定 A.反映了“福利国家“的建立 B.解决了当时的阶级矛盾 C.是工业革命发展的结果 D.丰富了工人的业余生活 16.这部著作“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 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 负的世界历史使命的理论”。这里“新的世界观”是指 A.人文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现实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17.1919 年,出现了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爱 因斯坦前往讲学,中国也有人计划邀请他来华。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他 A.提出的相对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 B.提出的量子假说引发科学的重大突破 C.提出经典力学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 D.研制了原子弹打破国际军事力量均衡 18.1922 年,苏俄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允许农民自由 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这反映了当时苏俄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B.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 19.20 世纪 30 年代初,美国率先大幅度提高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
关税。这 A.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有效提升了各国的就业率 C.化解了各国的社会矛盾 D.使国际经济秩序愈加混乱 20.1948 年 3 月,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等国签署了《布鲁塞尔条约》,推动 以军事同盟为核心,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这 A.激化了美欧之间的矛盾 B.实现了欧洲一体化的目标 C.推动了欧洲联合的趋势 D.消除了西欧各国间的隔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21.纵观人类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永恒的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材料一 从张骞通西域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一些域外的物产,如葡萄、核 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就整体 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和 平的。 ——据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等 材料二 大约在 1500—1800 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 意义上的文流。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 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 1990 年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力量促进了全球化。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 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在全球化中,经济的迅发展导致了环境的 恶化、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这些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共同解决。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 生活的影响。(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6 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4 分)并分 别概括材料二中的两个历史时期世界广泛联系的原因。(8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4 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材料一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 1840 年的鸦片战争到 1919 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 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中国人被迫从帝国 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 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 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1917 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 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材料二 遵义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 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国。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常委。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 时期已经完结。全会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所面临的国内外基本矛盾, 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所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 策,并着重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通鉴》 法必究。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977—1991》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8 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三次会议的历史意义。(12 分)
2020 年广东普通高中会考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B 11 B 2 C 12 D 3 D 13 A 4 C 14 A 5 A 15 C 6 B 16 D 7 A 17 A 8 C 18 B 9 A 19 D 10 B 20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21.(20 分) (1)新物种的传入,丰富物质生活;外来艺术丰富精神生活;佛教传入,影响中国文化。 (4 分) (2)表现:物种的交流;人口流动;技术和文化传播;世界经济形成体系。(4 分) 分) 原因:1500—1800 年间: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4 1900 年后:两极格局瓦解;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推动;新交通和通 讯方式。(4 分) (3)文明交流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互相尊 重、和平互利的原则。(4 分) 22.(20 分) (1)民族危机加深;过去的各种救国方案;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推动马克 思主义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8 分) (2)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党的历史 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 分) 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 策。(4 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经济建设;确定法制建设方针;开
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4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