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年福建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 年福建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西周时期,与分封制密切结合,相辅而行,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制度是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经过了“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三个阶段。其中, “察举制”作为主要的选官制度最早出现在 A.春秋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3. 图 1 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 图 1 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其中,“宗教构梦”指的是 A.创立拜上帝会 C.发动北伐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制造天京事变 5.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镇。“首义” 指的是 A. 黄花岗起义 C.武昌起义 6. 图 2 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B. 保路运动 D.中华民国成立 A.南京 B.北京 C.上海 D.沈阳 新闻报道 图 2 1937 年 12 月,日军“杀人比赛”的 7.解放战争时期,与“1947 年 6 月”“晋冀鲁豫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等信息相吻 合的历史事件是 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淮海战役 B. 辽沈战役 D. 平津战役 8.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1992 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 峡交流基金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A.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B.开启民间团体对话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9.图 3 所示照片拍摄于 1971 年。与照片中乔冠华开怀大笑直接 相关的事件是 A.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D .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图 3 乔的笑 10. 1689 年颁布的文献,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财政等权 力。该文献是 A.《十二铜表法》 C.《王位继承法》 B.《权利法案》 D.《德意志帝国宪法》 11.在跌宕起伏的社会主义实践与探索中,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打开一个缺口,建立 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件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 C. 巴黎公社成立 B. 第一国际建立 D.俄国十月革命 12.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 A.“冷战”开始 C.两极格局结束 B.“热战”出现 D.多极化格局形成 13.中国瓷器制造工艺历史悠久,技术高超,种类丰富。清代在制瓷工艺上的创新是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粉彩瓷 14.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清政府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这一规定体现的 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工商皆本 C.鼓励贸易 D.闭关锁国 15.“一战”期间,影响中国面粉由入超变为出超的外部因素是 A.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B.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C.群众性的抵制洋货运动 D.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6.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交礼仪,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 这些变化说明了 A.中国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C.中国社会习俗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影响 D.西方文明礼仪完全取代中国的传统习俗 17.图 4 所示植物的最初产地是 A.欧洲 B.美洲
C.非洲 D.亚洲 图 4 18.影响下表中 1920 年到 1925 年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1913——1925 年俄国/苏俄/苏联农业生产情况 项目 年份 1913 年 1920 年 1925 年 农业总产值(%) 种植业(%) 畜牧业(%) 100 100 100 67 64 72 112 107 121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B.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 19. 1936 年,罗斯福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这种 “战争” 指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B.国家放任经济自由竞争 D.国家对经济大规模干预 20.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思想流派是 A.墨家 B. 儒家 C.法家 D.道家 21.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小红同学想探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的源头,她应 查阅的资料是 A.李贽的《焚书》 B.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C.顾炎武的《日知录》 D.王夫之的《船山遗书》 2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军事上 战胜本国封建势力提供条件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23.战国时期,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形式,创立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楚辞” 的代表作是 A.《诗经》 B.《春秋》 C.《论语》 D.《离骚》 24.维新变法思想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是 A.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5.1918 年,他率先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指出十月革命是 20 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是 人类历史的新曙光。“他”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陈独秀 D.李大钊 26.20 世纪 60、70 年代,使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得到重大提高的科技成就是 A.“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B.籼型杂交水稻育种成功
C.“银河—Ⅰ号”的成功研制 D.“神舟 5 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27.据图 5 信息判断,与此图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售赎罪券 图 5 1517 年出 28.“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 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卢梭这句话体现的主张是 A.天赋人权 B.三权分立 C.社会契约 D.权力制约与平衡 29. 19 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万物”的流言,将越来越多的 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A.经典力学 B.生物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30.《人间喜剧》从不同侧面展现了 19 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 义的“社会百科全书”。其作者是 A.拜伦 B.贝多芬 C.巴尔扎克 D.托尔斯泰 2018 年福建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答题卡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 5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40 分) 31. 雅典是古希腊城邦民主政体的发源地,其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我们的制度之所以 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我们的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摘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雅典国家由公民大会管理,公民大会是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凡年满 20 岁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 30 岁的公民中选 出……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 (1)材料一中的“全体公民”是指全体雅典人吗?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3 分) ——摘自苏联科学院《世界通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3 分)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2 分) 32.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 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摘自《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 年 5 月 材料二 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 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 成立,又准备了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图 6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标志性的意义。(3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的条件。(2 分)
(3)材料三中的“会址”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3 分) 3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工 作的重点……必须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管理方法实行认真的改革;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 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必须 加强科学和教育工作。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步入改革、开放的时期。 ——摘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 史》 材料二 材料三 图 7 包产到户后安徽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图 8 沿海对外开放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党的工作重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次会 议的重要意义。(4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包产到户”对我国农村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2 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2 分)
34.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1914 年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通常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多个工 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摘自王加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 就》 材料二 二战后,全球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一方面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经济力 量对世界市场整合的推动,另一方面体现在运输、通讯技术的革新,使物质与信息的流动 可以跨越空间的障碍。 ——摘编自林 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述 评》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有机会吸收更多的外 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经济调整与改革,从而提高制造业和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 方面,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和经济风险。 ——摘编自李景治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市场走向成熟的动力。(1 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4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2001 年 12 月中国加入了哪一国际组织?(3 分) 3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大思想理论是引领中国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思想——让中国人民站起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