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天津市东丽区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天津市东丽区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试卷及答 案 注意事项: 第 I 卷(选择题)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 2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 意。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不断探索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图所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地球卫星照片 ②麦哲伦环球航行③“天圆地方”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2. 以下地理现象中,能够最科学最直观的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 A. 站的越高,看的越远 B.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C. 河流的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D. 宇航员在太空拍摄到的地球卫星 照片 【答案】1. C 2. D 经纬网地图是初中地理学习的基础。据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地球仪上的经纬网能帮助我们( ) A. 预测天气 C. 确定位置和方向 4. 对于地球仪上A、B两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位于南半球 C. A位于低纬度 【答案】3. C 4. C B. 寻找矿藏 D. 测量地形高度 B. B位于北半球 D. B位于高纬度 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时时刻刻都在运动。地球的运动产生了许多的地理现象.读地球上某 时刻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 A 地此时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 A. 昼长夜短 B. 昼短夜长 C. 昼夜等长 D. 极昼 6. 此时天津的季节为(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7. 造成天津四季变化的原因是( ) A. 濒临渤海 B. 地球公转 C. 地形以平原为主 D. 人类活 动 【答案】5. B 6. D 7. B 8. 探究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明明将部分数据绘制成了下面的饼状图。以下关于全球海陆面 积的说法比较合理的是( ) A. 地球表面三分 是陆地,七分是海洋 B. 地球表面七分是陆地,三分是海洋 C. 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是当之无愧的“地球” D. 地球表面南极周围为海洋,北极周围是陆地 【答案】A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 9.0 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福岛发生核 泄漏事故。结合图,回答下列小题。 9. 此次地震中心处于两大板块之间,这两大板块分别是( ) A.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C.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10. 图中哪一板块以海洋为主( ) A. 亚欧板块 B. 非洲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太平洋 板块 【答案】9. C 10. D 11 月 24 日凌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此次发射正 值凌晨破晓时分,凌晨天空云层更少,有利于信号的传播。完成下面小题。 11. 下列天气符号所示的天气中,有利于火箭发射的是( ) A. B. C. D. 12. 下列做法对减轻雾霾有效的是( ) ①节约用水②大量燃放烟花爆竹③绿色出行④尽量少吃路边烧烤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1. C 12. C 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北半球的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 A. 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 B. 从北向南递减 C. 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D.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14. 据乙地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下列关于乙地降水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全年多雨 B. 降水集中在夏季 C. 降水集中在冬季 D. 年降水 量稀少 15.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著名小说《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由图可知乞力马扎罗山在赤道附近, 山顶终年积雪,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人类活 动的影响 16. 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顶的积雪融化,冰川退缩非常严重,乞力马扎罗山“雪冠”一度 消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水土流失 B. 全球变暖 C. 乱砍滥伐 D. 土地污 染 【答案】13. D 14. A 15. C 16. B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 ) A. 中高纬度内陆地区 C. 中低纬度内陆地区 18. 亚洲人口集中分布在其( ) B. 中高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D. 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A. 中部和北部 B. 中部和西部 C. 东部和南部 D. 西部和 南部 19. 目前世界上没有常住人口的大洲是( ) A. 非洲 B. 南美洲 C. 南极洲 D. 大洋洲
20. 人类聚居的地方形成聚落。关于聚落的发展,应持的观点是( ) A. 所有老聚落都要保护 B. 发展新聚落,保护有价值的老聚落 C. 没有必要发展新聚落 D. 拆除所有老聚落,大力发展新聚落 【答案】17. D 18. C 19. C 20. B 如图示意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密度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状况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 题。 21. 据图所示,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 巴西 亚 B. 美国 C. 德国 D. 尼日利 22. 据图所示,图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 ) A. 巴西 B. 日本 C. 德国 D. 中国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美国的人口总数比巴西的多 B. 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C. 人口数量最多的是英国 D. 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不 大 【答案】21. D 22. B 23. A 第 II 卷(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 4 题,共 54 分。
24. 中国北斗系统可为全球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 颗组网卫星于 2020 年 6 月 23 日 9 时 43 分成功发射。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卫星成功发射于 20 年 6 月 23 日,此时地球公转到图 3 中的____(填字母)位置附近, 北半球正值____节气前后,此时我们所在的天津的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 (2)图 2 为天津某学校的笑笑同学在一年中某两天的正午时刻操场上观察到的自己的影子 的情况,其中最可能是卫星成功发射当天的是____(填“甲”或“乙”)。 (3)图 1 中 A 点位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带,五带的形成是地球____运动产生的;图 1 中 B 点正值____(填“白天”或“黑夜”),昼夜的更替现象时由于地球的____运动产生的。 (4)图 1 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此时为____(填“极昼”或“极夜”)现象,可推断此时 为北半球的____节气,此时地球公转到图 3 中的____(填字母)位置,太阳光线直射在____ 线上。 (5)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样,都是自东向西 B. 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公转周期为一个月
C.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D. 地球公转产生了时间差异 【答案】(1) ①. b ②. 夏至 ③. 昼长夜短 (2)乙 (3) ①. 北温 ②. 公转 ③. 黑夜 ④. 自转 (4) ①. 极夜 ②. 冬至 ③. d ④. 南回归线 (5)C 25.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来了,某市同学们决定从学校集合出发,乘大 巴车去某山区秋游。图甲为秋游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乙为某市政区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阅读图乙,同学们乘坐的大巴车从学校出发,大致朝____方向行驶,才能到达秋游地。 (2)细心的小亮同学发现,图乙中学校与秋游地之间的图上距离为 4cm,可量算学校和秋 游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____km。 (3)抵达后,全班同学在王村小学集合,分成三组秋游。阅读图甲,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组同学沿①路线登杏山,杏山的海拔高度大约是( ) A.550 米 B.600 米 C.500-550 米 D.550-600 米 第二组同学沿②路线攀岩,A 地的地表形态为____。 第三组同学沿③路线游览古庙,同学们从小桥行走至古庙的过程中感觉比较轻松,原因是 ____。 (4)图甲中 b、c 两条河流中,有一条不可能存在,你认为是____。 (5)图甲中 a 河流流经公路桥后,向____方向流去。( ) A. 西 B. 东 C. 西北 D. 东南 (6)第一组同学在杏山山顶采集样本时,发现了古海洋生物化石,他们感到非常疑惑,请 试着帮助解释原因____。 【答案】(1)西北 (2)80 (3) ①. D ②. 地形陡峭 ③. 地形平坦,坡度缓 (4)b (5)D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