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0年湖南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0 年湖南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A. 1996 年 3 月 B. 1995 年 5 月 C. 1987 年 5 月 D. 1989 年 6 月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 A. 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3.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A. 6 年 B. 5 年 C. 8 年 D. 9 年 4.20 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A.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 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5.20 世纪 50 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的课程理论是()。 A. 学科课程理论 C. 实用主义课程论 B. 结构主义课程论 D. 综合课程论 6.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 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 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 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7.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A. 场依存型 B. 场独立型 C. 冲动型 D. 沉思型 8.人民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 热爱学生 B. 为人师表 C.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D. 团结互助 9.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 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这 种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读书法 C. 文献法 D. 行动研究法 10. 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 A. 发展性功能 B. 个体性功能 C. 教育性功能 D. 社会性功能 11.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 劳动起源论 B. 生物起源论 C. 心理起源论 D. 生物进化论 12. 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 观察力 B. 想象力 C. 思维力 D. 创造力 13. “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巩固性原则 14.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A. 视角 B. 视敏度 C. 视野 D. 明适应 15. 中国古代所指的“六艺”教育是指()。 A. 礼、乐、射、御、书、数 B. 诗、书、礼、乐、易、春秋 C. 礼、乐、射、御、文、算 D.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商君书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6. 因材施教原则 17. 课程(广义的) 18. 品德 19. 先行组织者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20. 简述维果茨基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观点。 21. 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22. 现代教学是如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 23. 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24. 简述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25.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五、材料分析题(14 分) 26. 新学年开始了,一位充满工作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为了 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教室内周围的墙 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 1995 年 5 月 6 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 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 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 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B[解析] 我国的教育优先发展思想最先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1987 年,在党的十 三大上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因此本题选 B。 3.D[解析] 略 4.B[解析] 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国家教育部提出来的,它是“基本普及九年义 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因此本题选 B。 5.B[解析] 结构主义课程论是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结构主义心理学为依据的课程论, 它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因此本题选 B。 6.C[解析] 循序渐进的教学,是一种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进行的教 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一定的思维能力。违背人的发展规 律的教育是难以达到效果的。 7.A[解析] 场依存型者的知觉倾向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从题干知这位学生的认知方 式很可能属于场依存型。 8.A[解析]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9.D[解析] 略 10. D[解析] 略 11. A[解析] 米丁斯基在其著作《世界教育史》中提出:只有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 本身”这个著名的原则出发,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12. C[解析] 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 映出来。 13. D[解析] “学而时习之”强调学过的内容要经常练习,体现的是巩固性原则。 14. B[解析] 视敏度在医学上称为视力,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15. A[解析] 略
二、名词解释 16.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 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 17. 课程(广义的):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 18.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 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9. 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 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三、简答题 20. [参考答案] 维果茨基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1)从“最近发展区”的角度,他认为重要的不是今天为止已经完结了的发展过程,而 是那些现在仍处于形成状态的、刚刚在发展的过程,因此,弄清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将大 大促进教学对发展的作用。 (2)从“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角度,他认为,教学“可以定义为人的发展”,儿 童两种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3)从“学习的最佳期限”的角度,他认为学习任何内容都有一个最佳年龄,即教学应 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21. [参考答案] 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泰勒于 1944 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中,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22. [参考答案] 现代教学非常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它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学说为指导,协调学生知识、智力、兴趣、情感、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追求教学与教育的 统一,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教学,激励发展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使他们有现 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有自觉能动性、独立性和开拓创新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 和合作精神。 23. [参考答案] 首先,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 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其次,从心理表征看,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 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四、论述题 24. [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普及性、基础性和 强制性。 (1)普及性。小学教育的普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 须保证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凡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二是要求教育 工作者对所有的入学儿童负责,爱护、关心、教育每一个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 生。 (2)基础性。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是 不容忽视的。国家实施义务教育,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 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而非专业教育,其内容应包括国家每一个社会成员 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相应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地位 决定了其在完成这一教育任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强制性。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力量。义务教育的实 施,使小学教育具有了强制性的特征。 25. [参考答案] (1)深度加工材料 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 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人们在 获取信息时对其进行深度加工,信息的保持效果就可以得到提高,并有利于信息的提取。 (2)有效运用记忆术 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 记忆术有:寻找记忆材料的规律,做一定的归类和整理,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记忆,将零散的 材料用一定的方法串联起来,展开想象等。 (3)进行组块化编码 所谓组块,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 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组块 的方式主要依赖于人过去的知识经验。 (4)适当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恰好能背诵之后再继续学习,是使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刚能背 诵的程度的一种防止遗忘的措施。 一般认为,在一定范围内,过度学习是必需的,超过了一定限度,就是很不经济的,因 为过度学习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般说来,学习程度以 150%为佳,其效应也最大。超 过 150%,会因学习疲劳而发生“报酬递减”现象,学习的效果就会逐渐下降,出现注意力分 散、厌倦、疲劳等消极效应。 (5)合理进行复习 ①及时复习。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复习要在尚未大量遗忘前及时进行,以减缓遗 忘的进程。 ②分散复习。分散复习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 复习,但分散复习的时间间隔要视材料的性质、数量及记忆已达到的水平等因素而定。分散 复习是相对于集中复习而言,集中复习是集中一段时间一次性重复学习许多次。 ③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反复阅 读结合尝试背诵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在重复学习时,在学习材料没有完全记 住之前,就积极地试图回忆,回忆不起来再阅读。这两种方式的交替进行,可以提高学习的 效率,便于学生集中注意,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薄弱点的学习。 五、材料分析题 26. [参考答案] 这位热情的教师的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过于精心地布置教室 反而会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等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 和室内的植物等新异的刺激物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更容易把注意 力转移到欣赏图画、植物上,而影响其专心听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