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四川泸州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1.《史记》和《资治通鉴》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下列史实,有可能同时被这两部著作记录的是
( C )
A.夏朝建立
C.秦灭六国
B.北魏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
D.明朝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12.以下是某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历史学习笔记。这些措施( A )
人物
措施
秦始皇
推行皇帝制、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北击匈奴、修筑长
城
汉武帝
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
A.推动了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和巩固
B.有利于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的出现
C.不利于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彻底消除了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威胁
13.有学者认为,他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的时代歌手,其诗风由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
主义色彩,其诗作有“诗史”之称。“他”是( B )
A.李白
C.李清照
B.杜甫
D.曹雪芹
14.杨宁一在《历史学系新视野新知识》中指出: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举世
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三项发明是( D )
A.雕版印刷术、司南、火药
B.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
C.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15.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时间轴就是依据时间顺序把多个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最大的
作用就是把历史知识时序化、系统化。下图时间轴中的①②③应该是( C )
A.①1840 年;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开国大典
B.①1919 年;②奴隶社会;③抗美援朝
C.①1840 年;②封建社会;③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①1919 年;②资本主义社会;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6.毛泽东回忆说:“到了 1920 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
者了。”直接影响毛泽东这一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B )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
17.朱汉国在《明确“十四年抗战”有重要意义》一文中指出:从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看,大体经历了两个
阶段,前六年是局部抗战,后八年是全国性抗战。其中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转折性事件是( C )
A.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B.西安事变
D.中共七大
18.公元前 451 年,罗马人成立立法委员会,负责编订成文法律,并于公元前 449 年颁布,是后世罗马法
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该法律是( A )
A.《十二铜表法》
C.《独立宣言》
B.《权利法案》
D.1787 年宪法
19.《哥伦布航海日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1492 年 11 月 1 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
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这( D )
A.意在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
B.开辟了直通东方的新航线
C.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D.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20.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定位;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务的原因、
意义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C )
A.16~17 世纪,莎士比亚创作了《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作品
B.1688 年,英国议会作出决定,应请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
C.1775~1783 年,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D.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国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攻占冬宫
21.编写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中的①②应该是( D )
A.①《华沙条约》;②一超多强
B.①《华沙条约》;②两极格局
C.①《九国公约》;②一超多强
D.①《九国公约》;②两极格局
22.20 世纪 90 年代,国际商品贸易的增长率超过了世界经济增长率;1995 年到 2005 年这十年里,世界
贸易总额增加了 3 倍。推动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
A.联合国正式成立
C.不结盟运动兴起
二、非选择题
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中美发表《联合公报》
37.(12 分)参观历史展览是了解、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专题展览的部
分场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征故事展】
故事一: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1935 年 1 月
的召
开,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开启了党独立
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故事二: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 300 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革命理想高于天”。
英雄的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 600 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 40 余座高山险峰,穿越被称为
“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原。
(1)补充故事一中横线处的内容并分析其意义,概括故事二体现的长征精神。(5 分)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国旗变迁展】
——摘自何成刚等《中国现代史——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
(2)根据展板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晚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归属的不同,以及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
五星红旗被确定为国旗的会议名称。(3 分)
【特色道路展】
子目
主题:
关键词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
主义
九大
(3)根据表格内容概括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表格中任一关键词进行解读。(4 分)
——整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
37.(1)内容:遵义会议。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
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长征精神:忘我献身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等。
(2)不同:清朝晚期国家权力属于满洲贵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名称:第一届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
(3)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词解读:答案不唯一,示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
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38.(10 分)科学技术的成就不断充实着人类文明的宝库,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
材料一 宋应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他的著作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所有生产、加
工部门……对我国古代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技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这部
书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科学著作的名称,并概括这部著作的特点。(3 分)
材料二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简表(部分)
子目
时间
主要成就
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工
18 世 纪 60 年 代 至
纺织技术的革新、蒸汽机和工
业革命
19 世纪中期
厂制度的确立、火车与铁路等
第二次工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①
、内燃机、新交
业革命
至 20 世纪初
通工具、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等
②
③
科学技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
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新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表格中①②③处的内容。(3 分)
材料三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中共中央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1962 年成立中央专委会,
全国协同攻关。大批科技工作者包括归国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和广大干部、工人、解放
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
尖端技术,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3)请列举两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并根据材料三分析“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4 分)
——摘编自 1999 年国务院表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颁奖词
38.(1)名称:《天工开物》。特点:内容丰富;带有总结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等等。
(2)①电力的广泛应用;②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③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3)科学家:邓稼先、钱学森等。原因:中共正确的战略决策;全国协同攻关;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