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30.0 分)
1. 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是
A.
C.
B.
D.
2.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CaO
B. NaOH
C.
D.
3. 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是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氮
C. 稀有气体
D. 可吸入颗粒物
4. 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C.
B.
D.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变成水蒸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 八月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C.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 4000L 氧气能压缩在 40L 的钢瓶中,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小
6.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读出液体体积
B.
测溶液的 pH
C.
加热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7.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 天然气
B. 石油
C. 氢气
D. 煤
8.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 隔绝空气
C. 清除可燃物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9. 煤油中含有噻吩 用 X 表示 ,噻吩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则噻吩的化学式为
A.
B.
C.
D.
10. 人体中一些体液或排泄物的 pH 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胃液
B. 唾液
C. 尿液
D. 胰液
11. 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A. 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
B. 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加水溶解
C. 氯化钾与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
D. 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直接闻气味
12.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1:2
D. 向石蕊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
13. 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B. 量取水时,用规格为 100mL 的量筒
C. 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
D.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14.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Fe 与稀 HCl:
B.
溶液与稀 HCl:
C. NaOH 溶液通入 :2
D. 乙醇燃烧:
15. 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
B. m 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 m 点和 n 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
D. m 点和 n 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8.0 分)
16. 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按要求写出化学符号或符号表示的意义。
个氢分子______;
硝酸根离子______;
氨水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______。
17. 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应用
“蛟龙号”深潜器 “神舟”五号宇航员航天服 新型水处理剂
用到的材料 特种钢
高强度涤纶
纳米铁粉
上述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属于合金的是______。
纳米铁粉能吸附水中的某些污染物,吸附后经沉降、______ 填操作名称 可除去污染物。下列物质
也能因吸附而具有净水作用的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 。
生石灰
活性炭
小苏打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18. 实验室用 34 克过氧化氢溶液和 1 克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图。
请回答:
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______都没有发生变化。
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
计算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此问必须要有计算过程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19. 如图
分别是铁、硫酸、氢氧化钡、硫酸铜和碳酸钠五种物质之一,
横线相连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 C 物质的溶液呈蓝色,A 与 E
作用产生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物质的俗称是______,E 物质的用途是______。
与 D 作用的基本类型是______,B 与 C 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2.0 分)
20.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中列出了部分元素的原子序数,回答下列问题: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第一周期 1
第二周期 3
第三周期 11
4
12
5
Al
6
14
7
15
8
16
9
17
0
2
10
Ar
表中铝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_。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
号和 12 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1. 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 32 克分别加入 100 克水中后,进行了如图 1 所示的实验。甲、乙两种固体的溶
解度曲线如图 2 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______乙 填“ ”、“ ”或“ ” 。
的取值范围______
______。
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
,析出晶体的质
量:甲______乙 填“ ”、“ ”或“ ” ;若再降温到
时,溶液的质量:甲______乙 填“ ”、
“ ”或“ ” 。
22. 按如图进行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 填序号 。
能证明 C 中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其原因是______。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5.0 分)
23. 结合下列化学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______ 填代号 作为发生装置。常温下,下列收集氧气的方法不
可行的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 。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
用装置 E 收集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 填“ ”或“ ” 端进入。
实验室常用装置 C 代替装置 B 制取气体,装置 C 的优点是______。
24.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 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 ,不完全燃绕生成 CO; 白色无水
粉末遇水变
蓝色;
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中毒缺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 ;猜想二:CO、 ;猜想三: 、CO、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装置 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 进
行验证: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A 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B、E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
由此推断猜想______成立。
实验过程中 B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实验过程中用纯净 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过程中 B、C 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______。
【反思与交流】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定要注意通风,防止______中毒。
1.【答案】B
答案解析
【解析】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答案】A
【解析】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CaO 属于氧化物;故选
项正确;
B、NaOH 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
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
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
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CaO 属于氧化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
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C
【解析】解:A、一氧化碳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氮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故选项错误;
C、稀有气体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
D、可吸入颗粒物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空气质量报告的内容有: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等,空气污染指数越大,污染越严重;空气
污染指数越小,空气状况越好。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
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答案】A
【解析】解:A、图 A 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B、图 B 表示两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图 C 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D、图 D 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
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图 A 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图 B 表示两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图 C 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
图 D 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微观图示的辨别等,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答案】B
【解析】解:A、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
B、构成花香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八月丹桂飘香,故 B 正确;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 C 错;
D、4000L 氧气能压缩在 40L 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 D 错。
故选:B。
A、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B、根据分子的特点考虑;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
小粒子;D、4000L 氧气能压缩在 40L 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特点。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6.【答案】D
【解析】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
B、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 pH 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
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
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
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
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
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新能源包括太阳能、核能、风能、氢能等;而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常规能源,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