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1年山西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1 年山西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说明: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考点名称、考场号等信息填写 在密封线内的相应位置。 2.答卷时考生务必用蓝、黑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密封线内不 要答题。 3.本试卷共 10 页,答题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 题号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从乐器的角度看,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关键是,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这 就像问上等巧克力的味道,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是有的, 直接、正面的回答不上来,可以用间接、侧面的,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在其名篇 《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然而,即便是专业琵琶界,有谁真听到过珍珠落 在玉盘里的声音呢?再说,就算有人真听到过,多半也会失望的,因为“珠落玉盘”所发 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那么为什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但认可而且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 话呢?我想它至少说出了琵琶在发音上的三个要点:颗粒状的发音形态;弹拨乐器而具有 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 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在大自 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 感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越接近正圆体的珠就越珍贵,称 为“走盘珠”,其可贵即在浑圆与饱满。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 美石”,握在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 润”“ 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 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其实珠也是一种美石——珍珠贝的“结石”, 它与玉都有一种光彩,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 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即所谓 东方人的含蓄之美。说“在声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美学品质”,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 声音要具有圆润、饱满、结实、细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灵等性质。把一类事物的特 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 这在修辞学上叫“通感”或“移觉”。例如,用“高”“ 低”和“明亮”“ 甘甜”来称呼和 形容声音。事实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有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 对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 用“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的声音,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 意”。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时也在演奏上为琵琶的基本音质作了“指归”——“ 珠玉之美”。 这话也许反过来说更有力,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其发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 其实,单从制作上来要求好的琵琶声音,历来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的,那
就是行话所说的:“尖”,指高音区的发音明亮;“堂”,指低音区的发音洪亮;“松”,指按 弹时发音灵敏,余音强而长;“脆”,指发音清脆;“爆”,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但由于这 五条标准由来已久,可见它们是针对“丝弦琵琶”而言的,因为“钢弦琵琶”只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40 多年的事。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因丝弦张 力小的缘故,也许在“余韵”和“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从字面上看有 点矫枉过正的五项标准,尤其是那个“尖”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 “亮”了。但对钢弦琵琶而言,这五条标准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过了头。所以能把这五 条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对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的理解,应该是有 裨益的。 ) 1.下面各项陈述中,最能说明“通感”特征的一项是( A 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 B 玉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 C 珠与玉的光彩,有着东方人的含蓄之美。 D 在中国民族乐器中,琵琶最具珠玉之美。 2.下面对“珠落玉盘”用来形容琵琶声能引起美感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珠是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B、珠和玉的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 C、人们把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 D、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 3.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虑,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并不合适。 B、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 C、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 D、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更“脆”,余音更长,声势更大。 ) 得分 评卷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2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3 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 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 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 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 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 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 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 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 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 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
将。是时,赤泉侯①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 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 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②待,请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 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 目见之?”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也。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 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 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赤泉侯: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②舣船:使船靠岸。 (3 分) (3 (3 壁:营垒。 属:跟随。 罪:过错。 被:遭受。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具告以.事。 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分) A.虞兮虞兮奈若.何? B.汉骑追者.数千人。 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D.不忍杀之,以.赐公。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分)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 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迷路,被一老农所骗, 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陷入沼泽地,伤亡又惨重。之后汉军数千人追来,项王只好引兵向 东,逃到东城。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瞋目一 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言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于是他把乌骓马 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7.翻译下列句子 (1)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4 分) (2)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8~9 题。(7 分) 清平乐
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江西永丰县西二十里有座博山,山中泉石清奇,林谷苍翠,是个风景绝佳的地方。作 者闲居上饶时,曾多次去此山游览,并写了多首脍炙人口的词作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 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8.本词由一幅幅生动图景组成,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加以描绘。(2 分) 9.从情景关系考虑,本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 (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人生如梦, (白居易《琵琶行》)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登高》杜甫) 得分 评卷人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16 分) 陶四指 ①陶家在小城是个大家族。老四陶慕青更是了不得,他自小酷爱丹青艺术,尤以画兔 享誉画坛。那幅在中堂悬挂的“百兔图”,栩栩如生,温柔可爱,令多少骚人墨客为之折服。 人们皆敬称他为“陶四爷”。 ②陶四爷平素深居简出,潜心作画,似乎一介“大隐之士”。可民国二十年那年发大水, 当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四处漂泊之时,陶四爷竟寝食不安,一口气作画上百幅,并亲自上街 义卖,所得的钱财全部赈济给了灾区难民,一时在小城传为佳话。而当县城小报记者去采 访他时,他却淡淡地说道:“区区小事,何足道哉!” ③抗战那年,小城陷落,膏药旗如蝗虫般满天飞舞,驻扎在翠园内的鬼子中队骄横不 可一世。中队长佐田是个“中国通”,亦甚喜爱丹青艺术,当他听说小城有个颇有名气的画 家时,便急吼吼地把维持会会长陶幕高唤来“嘀咕”了一通,并指定三日后要取画。谁知 那陶慕高竟是陶慕青的大哥。他深知四弟的脾气异于常人,此事不大好办;但又不敢推却, 只得强装笑颜应诺了下来。 ④果不其然,当陶慕高登门说明来意后,竟被四弟痛骂了一通,羞得他面红耳赤,只 恨无地洞可钻。 ⑤三日过去了,陶四爷称病不起,始终没有作画。 ⑥佐田可从没吃过这种瘪,气得疯子似的乱吼。为了不服这口气,他决意亲自登门索 画。 ⑦那一日,佐田特地备了一盒礼品,拉着陶慕高一道假惺惺地前去探望陶四爷。陶四 爷不卑不亢地起床接待。寒暄一阵后,佐田便直通通地向其索画。陶四爷再三婉言推辞, 谁料佐田竟面有愠色地吼道:“你的,良心大大的不好!” ⑧陶慕高在一旁急了,赶紧上前打起了圆场。陶四爷无奈,只得忍住性子取来笔墨,
铺开宣纸,不慌不忙地画了起来。 ⑨须臾工夫,一只通体雪白的兔子便画成了,只是那神态有点蔫。陶慕高凑近一瞧, 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这只兔子竟没有画尾巴! ⑩这含义是不言自明的。那佐田是个“中国通”,也看出了这个“匠心”,旋即黑了脸, “叽里哇啦”地嚷开了,硬要陶四爷添上没画完的那一笔。 ⑪陶四爷却把画笔一掷,安然坐下,悠闲地捧着紫砂壶啜了起来。 ⑫佐田见状大怒,抽出指挥刀猛地砍去八仙桌的一角。陶慕高大骇,又慌忙上前好言 相劝四弟“别吃这眼前亏”。孰料,平素一贯温文尔雅的陶四爷“霍”地站了起来,他面无 惧色,一把操起裁宣纸的小刀,对准自己的右手大拇指猛然一斫,顿时,鲜血四溅,汩汩 流淌…… ⑬从此,陶四爷与画绝缘。“陶四指”则名播遐迩。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3 分) A.小说的标题起到了暗示情节、设置悬念的作用。读者一看到这个标题,马上会产生阅 ) 读兴趣,急于想知道故事的来龙去脉。 B.日寇佐田队长亲自登门索画,陶慕青不想激化矛盾,隐忍作画,可见他的本性是柔弱 的。 C.陶慕青为佐田画的兔子“没有尾巴”,含义“兔子尾巴长不了”,以表达对日寇的蔑视、 痛恨和诅咒。 D.小说的结尾,“从此,陶四爷与画绝缘。‘陶四指’则名播遐迩”,作者用反衬手法突出 表现和热情讴歌了陶四爷宁肯牺牲自己的艺术生命,也绝不向日寇妥协的可贵精神。 E.小说最着力处不是叙述情节,而在于作者层次分明地、张弛有致地展示人物的独特性 格。 12.小说中的陶四爷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分) (4 13. 概括小说的情节。(4 分) 14.小说开篇写陶慕青“酷爱丹青,尤以画兔享誉画坛……令多少骚人墨客为之折服”,有 人认为这部分可以去掉,你认为呢?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5 分) 得分 评卷人 四、语言文字运用(9 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志向是关于将来做什么事、当什么人的有积极意义的意图和决心,青年学子要实现鸿鹄.. ) 之志..,还需要从细微处做起,持之以恒。 B.何佳瑞同学的作文文笔很好,但字写得很潦草,状如蝌蚪文,仔细辨认才知道是中华民 族的方块字,而且常常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C.我们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心中要有一个崇高的目标,这就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在这 样优越的环境中,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 D.有些城里人总是瞧不起农民工,把他们都看成是下里巴人....,以为自己要高他们一等,其 实翻翻自家的历史,祖上也是农民啊!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 节后的温州,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本地网上论坛“703”中,“老高”(放高利贷的人) ) 跑路,“走佬”(偷偷地走了,逃跑了)都是人们热门的话题。 B. 据牟建平介绍,近年来最侦破的最大规模的造假案,是河南商丘的几个农民。 C. 曹萍是一位在欧洲留学多年的油画家,她从体制层面分析了“赝品”东方远多于西方的 另一个原因。 D. 在社会热钱以及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下,2011 年的艺术品春季拍卖会成交额创历史新 高。 17.请为右边的漫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漫画 反应了一种什么问题。(3 分) (1 分) (2 分) (1)标题 (2)反应的问题 。 得分 评卷人 五、作文(4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文章。 (40 分) 树的主干由于季节变化生长快慢不同,在木质部的断面显出的环型纹理,即年轮。年 轮每年增加一圈。年轮不仅记录树木本身的年龄,还能说明每年的降水量、温度变化、森 林大火、早期霜冻以及从周围环境中吸取的化学成分……。年轮是树的档案,存贮着成长 的秘密。人,或者不止是人,也都有自己的年轮。请以“年轮”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 于 800 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700 字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