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 9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
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3.选择题使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位置上;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
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
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球表面陆地与海洋的面积之比约为( )
A. 8:2
【答案】D
B. 2:8
C. 7:3
D. 3:7
2.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属于(
)
A. 亚洲
【答案】B
B. 北美洲
C. 欧洲
D. 非洲
下图为“亚洲大陆沿 30°N 地形剖面示意图”,“亚洲大陆沿 80°E 地形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亚洲地势特点是( )
A. 西部高,东部低
C. 中部低,四周高
B. 南部高,北部低
D. 中部高,四周低
4. 亚洲北部的河流主要注入的海洋是( )
A. 北冰洋
B. 太平洋
C. 印度洋
D. 大西洋
【答案】3. D
4. A
5.下列气候类型中,在亚洲没有分布的是(
)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B
下图为“中国疆域图”,完成下列小题。
D. 热带雨林气候
6. 下列关于我国领土四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最东端位于台湾省
B. 最西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 最北端
位于黑龙江省
D. 最南端位于海南省
7. 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亚洲西部
C. 位于太平洋东岸
B. 少部分位于寒带
D.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8. 下列国家中,既与我国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的是( )
A. 印度
B. 韩国
C. 朝鲜
D. 日本
9.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省级行政区有( )
A. 滇、贵、粤、台
C. 滇、贵、闽、台
B. 云、桂、粤、台
D. 云、桂、闽、台
10. “1 月,西沙群岛天气炎热,黑龙江沿岸却冰天雪地”,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
是我国( )
A. 跨经度广
B. 跨纬度广
C. 地形复杂多样
D. 地势西
高东低
【答案】6. A
7. D
8. C
9. B
10. B
11.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是( )
A. 省、自治区、直辖市 B. 省、市、县
C. 省、县、乡
D. 省、市、镇
【答案】C
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小题。
12. 区域③和④的分界线 A 大致通过( )
A. 秦岭—黄河
B. 秦岭—淮河
C. 南岭—黄河
D. 南岭—淮河
13. 下列关于界线 A 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基本一致
B. 与年均温 0℃等温线基本一致
C. 与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D. 与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14. 确定区域②和③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A. 海拔
B. 地形
C. 气温
D. 降水
15. 区域③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主要发展( )
A. 畜牧业
B. 绿洲农业
C. 旱作农业
D. 水田农业
16. 下列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与区域④相符合的是( )
A. 传统民居墙厚、窗小 B. 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 水运是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
D. 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青稞
17.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形容的地区是( )
A. 东北三省
B. 黄土高原
C. 青藏高原
D. 长江三
角洲
18. 东北三省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主要依托( )
A. 发达的交通
B. 丰富的资源
C. 广阔的市场
D. 先进的
科技
【答案】12. B
13. B
14. D
15. C
16. C
17. A
18. B
19.下列省区位于黄土高原的是( )
A. 湖北省
【答案】C
B. 青海省
C. 山西省
D. 山东省
20.黄土高原上,由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的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是( )
A. 黄土塬
【答案】D
B. 黄土峁
C. 黄土墚
D. 黄土川
21.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 )
A. 四合院
【答案】B
B. 窑洞
C. 碉房
D. 吊脚楼
22.下列关于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B. 位于东北平原北部边缘 C.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 与河
南、天津相邻
【答案】C
23.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 2020 年 5 月 22 日在北京召开,这体现了北京是( )
A. 全国政治中心
B. 全国文化中心
C. 全国经济中心
D. 国际交
往中心
【答案】A
下图是版画“初踏黄金路”,描绘了丰收季节,藏族妇女身着传统服饰满载而归的场景。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 图中人物的民族服饰可以反映当地( )
A. 昼夜温差大
B. 空气稀薄
C. 太阳辐射强
D. 寒冷干
燥
25. 图中描绘的丰收场景可能是( )
A. 沙漠绿洲,人们收获棉花
B. 高原河谷,人们收获青稞
C. 长江三角洲,农民收割油菜
D. 内蒙古牧区,牧民放牧牛羊
【答案】24. A
25. B
二、非选择题
26.读“陆半球和水半球图”,完成下列问题。
(1)陆半球的陆地面积_______海洋面积。(填“大于”或“小于”)
(2)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填序号),与该大洲距离最近的大洲是______(填序号)。
(3)面积最大的大洲是______(填序号),该大洲与大洲①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
(4)被大洲①④⑤环绕的大洋是_________(填名称)。
(5)“陆半球”图中,全球面积最大的大洋是____(填字母)。
【答案】
(1). 小于
(2). ⑦
(3). ②
(4). ⑤
(5). 白令海峡
(6).
北冰洋
(7). D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石窟是一种宗教建筑形式。图甲是柬埔寨的吴哥窟,它是一座建立在沼泽地上的水上建
筑,为解决地下水位涨落对地基的影响,建筑师傅在吴哥窟周围开挖了一条 190 米宽的护城
河,雨季时护城河形成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储存泛滥的雨水,而在旱季时蓄水池的储水又可
以维持地基下的地下水位稳定,使得宏大的吴哥窟屹立数百年不倒。图乙为我国甘肃敦煌莫
高窟。丙图是亚洲气候分布图。
(1)吴哥窟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该气候降水_________(填“稳定”或“不
稳定”),易发生_____灾害。
(2)吴哥窟周围的护城河,可通过调节该地水资源的_______(时间、空间)分布不均,来
维持地基下的地下水位稳定。
(3)受雨水侵蚀等问题的影响,吴哥窟的修护和保存面临挑战。与此不同的是,我国甘肃
敦煌莫高窟能够保存上千年之久,这与甘肃敦煌属__________(气候类型),降水
___________,不易受潮有较大关系。
【答案】
(1). 热带季风气候
(2). 不稳定
(3). 旱涝
(4). 时间
(5).
温带大陆性气候
(6). 稀少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将于今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
地,历史上水草丰美、生物多样、湖泊众多、生态良好。上世纪末,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影响,三江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下降,湖泊减少、冰川萎缩、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受
到严重威胁。下图是青藏地区示意图。
(1)青藏地区气候冬寒夏凉,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不足,因此种植业
主要分布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如南部的________谷地和东部的湟水谷地。
(2)青藏地区高山草甸分布广泛,是我国的_________牧区,畜种有_________、藏绵羊等。
(3)三江源地区位于_________省南部,是长江、________和________的源区,三江源头最
初的补给水源是_______。
(4)在三江源地区,可采取哪些措施遏制生态环境恶化: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条)。
【答案】
(1). 热量
(2). 雅鲁藏布江
(3). 西藏
(4). 牦牛
(5). 青海
(6). 黄河
(7). 澜沧江
(8). 高山冰雪融水
(9). 退耕还林、全面禁猎、禁采砂
金、休牧育草等
29.下图为“北方地区图”和“济南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形区甲、乙、丙中,被称为“黄土地”的是____(填代号),被称为“黑土地”的是
____(填代号),甲和乙的分界山脉 A 是________。
(2)地形区甲、乙、丙中,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的是___________。
(3)甲地区(以济南为例)春季气温回升_______,降水______,蒸发旺盛,易发生______
(自然灾害);请列举 2 条应对这种自然灾害的主要措施:____________。
(4)乙地区的地表特征是________,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的_________,治理措
施如______________(列举 2 条)。
(5)丙地区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列举 2 条这里发展
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____________。
【答案】
(1). 甲、乙
(2). 丙
(3). 太行山
(4). 丙
(5). 快
(6).
少
(7). 春旱
(8).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种植耐旱作物,采取喷灌等
(9). 千
沟万壑,支离破碎
(10). 水土流失
(11). 水土保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12).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等;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人口稀少、土地集中连
片
30.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
(2)长江三角洲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江”是指________,“海”是指 A______和
B____。
(3)长江三角洲雨热同期,河湖众多,是我国重要的_____产区和稻米产区,被誉为
“__________”。
(4)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______,位于甲、乙、丙中的________处。
(5)长江三角洲的许多人不在居住的城市工作,每天往返于不同的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
同一座城市一样,这种现象称为“同城效应”。这种生活方式主要借助于发达的
___________。
【答案】
(1). 南方地区
(2). 长江
(3). 东海
(4). 黄海
(5). 淡水鱼
(6). 鱼米之乡
(7). 上海
(8). 丙
(9). 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