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海南普通高中会考地理考试真题
第一卷 选择题(60 分)
一、选择题
1.2014 年 10 月 24 日,“嫦娥五号”在西昌发射升空,“嫦娥五号”运行时,所在的天体系
统不属于
A.河外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地月系
2014 年 7 月 18 日,超强台风“威马逊”在海南文昌登录,给经过地区带来严重破坏。据此
完成 2——3 题。
2.台风“威马逊”所属的天气系统为图 1 中的
A
B
C
D
图 1
3.台风“威马逊”从形成,移动到登陆,直接参与水循环的环节有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下渗 ④地下径流 ⑤地表径流 ⑥降水
A.①②④
C. ①②⑥ D. ②③⑤
B. ②④⑥
4.图 2 为“洋流模式示意图”,其中能正确表示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的是
A
B
C
图 2
D
5.下列地貌景观与形成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冰斗——冰川堆积
C.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流水侵蚀 D.海岸沙滩——海水侵蚀
B.新月形沙丘——风力侵蚀
2015 年 4 月 25 日,尼泊尔发生 8.1 级地震,给该地造成严重损失。地震发生后,我国积极
帮助尼泊尔抗灾。据此完成 6——7 题。
6.尼泊尔地震多发,是因为该地处于哪两大板块交界处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7.在援助救灾中,我国利用无人飞机迅速对该地灾情进行检测,主要运用的技术是
A.数字地球
B.遥感
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
8.图 3 为“1985—2010 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 3
A.出生率一直上升 B.人口总数不断减少
C.死亡率一直下降 D.自然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改革开发初期,东莞市依托港口、政策、侨乡的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建设了
一大批生活消费品加工厂,吸引大量的农民前往务工。据此完成 9——10 题。
9.改革开发初期,东莞市发展的工业属于
A.技术导向型 B.原料导向型 C.市场导向型 D.劳动力导向型
10.吸引大量农民到东莞务工的主导因素是
A.经济 B.气候 C.资源 D.交通
图 4 为“甲乙丙丁四国 1994 年和 2014 年城市人口比重示意图”,读图完成 11——12 题。
11.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 4
A.甲国水平最高,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B.乙国速度快,城市人口增长迅速
C.丙国水平低,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丁国起步早,速度快
12.乙国城市化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出现城市“热岛”效应 B.生物多样性增多
C.环境污染减轻 D.水循环加速,洪涝灾害减少
图 5 为“我国东部某市农业区分布图”,该市为温带季风气候。读图完成 13——14 题。
图 5
13.在该市因地制宜布局农业,下列组合合理的是
A.远郊山区——小麦、玉米 B.近郊平原——蔬菜、花卉
C.远郊平原——芒果、荔枝 D.远郊山区——咖啡、橡胶
14.甲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A.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B.靠近河流,水力资源丰富
C.靠近市区,市场广阔 D.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15.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民居墙体较薄 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大
C.北方民居屋檐较宽 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北方强
16.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A.风能、太阳能 B.生物能、潮汐能 C.煤炭、石油 D.水能、天然气
17.下列属于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
A.砍伐森林 B.围湖造田 C.冰川融化 D.海平面上升
18.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2014 年 12 月 12 日,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图 6 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完
成 19——20 题。
19.该工程通水对华北地区的影响有
A.改善水运条件 B.减少洪涝灾害 C.缓解供水紧张 D.解决水污染问题
20.为保障丹江口水库的水源,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防治污染 ②建设水源涵养林 ③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④加大水能资源开发力度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第二卷 非选择题(40 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1-23 题为必考题,每个考生必须作答,第 24、25 题
为选考题,每个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二、必考题(本题共 3 小题,每个小题 10 分,共 30 分)
21.北京时间(东八区)2015 年 1 月 9 日 16 时,为期 22 天的第 16 届亚洲杯足球赛在墨尔
本开幕。读图 7,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本届亚洲杯足球赛开幕时,墨尔本(东十区)当地时间为 2015 年 1 月 9 日
(2 分)
(2)本届亚洲杯足球赛期间,海南岛的昼长变化情况是
名称)控制,我国东部地区盛行
枯水期)。(8 分)
风(填风向),长江流域处于
时。
。甲地受
(填气压
(丰水期或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材料一:2014 年,京津冀一体换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京津冀产业转移合作中,
天津滨海新区,河北省曹妃甸、廊坊等为重点区域。
材料二:近年来,河北省大力发展钢铁、水泥等重化工业,能源以煤炭为主,工业单位产
值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材料三:京津冀区域图(图 8)。
(1)简述京津冀地区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4 分)
图 8
(2)分析近年来河北省空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2 分)
(3)简述河北省接受北京产业转移的积极影响。(4 分)
23.图 9 为“我国部分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图 9
(1)分析①地区荒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4 分)
(2)简述①地区荒漠化治理的措施。(4 分)
(3)简述②地区酸雨防治的措施。(2 分)
三、选考题(本题 10 分,请考生在第 24、25 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
24 题计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所对应的方框涂黑。)
24.“陆上丝绸之路”贯穿亚欧大陆,从我国西安经新疆进入中亚、西亚到达欧洲西部。图
10 为“陆上丝绸之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陆上丝绸之路”从欧洲西部到我国新疆地区的自然带依次为
带荒漠带,这种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分)
(2)“陆上丝绸之路”的铁路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有哪些?(4 分)
、温带草原和温
变化为基础的。(6
规律,这种规律是以
25.“海上丝绸之路”是海上国家贸易的重要通道,其建立推进了沿线国家与地区在贸易、
旅游、交通、能源资源等方面的合作,实现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图 11 为海上丝绸
之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图 11 中,A 地附近常年受
近向
(6 分)
(2)简述“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对我国沿海地区的意义。(4 分)
(东或西)航行的船舶顺风顺水,正午船上旗杆影子朝向
(填气压带名称)控制,风浪较小。7 月份,B 地附
(北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