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山东淄博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共 4 页,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
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区县、学校、姓名、考试号、座号填
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并核对条形码。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
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写在答题卡各题
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先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严禁使用涂改液、
胶带纸、修正带修改。
4. 保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5. 评分以答题卡上的答案为依据。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 1~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
意。
读下列经纬网图(图 1),完成 1~3 题。
1. 关于甲点的经纬度,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20°N,15°E) B.(20°S,15°E)
C.(20°S,15°W) D.(20°N,15°W)
2. 关于乙、丙两点的位置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图 1
A.乙点位于丙点的正南方
C.乙点位于丙点的西南方
B.乙点位于丙点的东北方
D.乙点位于丙点的正北方
3. 图中四点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南半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淄博某学校的小明参加了地理兴趣小组,根据小组安排观察某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请
根据小明观察到的现象完成 4~5 题。
4.小明在观察一天中物体影子长短变化时发现每天日出日落时刻物体的影子总是比正午时
刻该物体的影子长。他想知道原因,你能告诉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测量位置
D.观察季节
5. 小明在连续 1 个月观察物体影子长短变化时,发现正午时该物体影子都在不断变短,他
观察的时间可能是
A.春分前后
B.夏至前后
C.秋分前后
D.冬至前后
6. 下列四幅图幅相同的等高线图(图 2)中,A、B 两点所表示的实际距离最长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以北极为中心的局城图(图 3),阴影表示海洋,白色表示陆地,完成 7~8 题
图 2
7. 当 A 点出现极昼现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西亚地中海沿岸正值炎热干燥的季节
B. 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地区正值湿季
C. 日本迎来了白昼最长的天
D. 淄博各区县进入防汛期
8. 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 B 点所在地是美国的领士
B. C 点所在大洲地势西高东低
C. D 点位于大西洋
D. E 点位于太平洋
“吃穿不愁,需要什么我小孩都给我买回来,天天都是小康生活。”脱
贫的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龙东姐说起习近平总书记来村后的巨变,沉
浸在幸福的喜悦中。据此和部分省区轮廓图(图 4),完成 9~10 题。
9. 十八洞村位于图中
A.甲省
C.丙省
B.乙省
D.丁省
图 3
图 4
10. 关于十八洞村所在省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南北方地区分界线穿过该省
B.有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
C.长江中下游分界点位于此省
D.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穿过该省
读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部分山脉图,完成 11~12 题。
图 5
11. 从走向上看,下列山脉与戊图中的山脉处于同一线上的是
A. 甲图中的山脉
C. 丙图中的山脉
B. 乙图中的山脉
D. 丁图中的山脉
12. 戊图中的山脉( 海拔 2158 米 )较甲图中的山脉( 海拔 2691 米 )物种丰富的主要影响
因素是
A.经度位置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海拔高度
读甲、乙两区域地图,完成 13~15 题。
13. 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区域河流流向均由四周流向中部
B.甲区域河流水源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乙区域河流水源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
图 6
C.两区域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小
D.两区域河流水能资源都丰富
14. 甲乙两区域的交通线都呈环状分布
在四周,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A.气候、水源
B.地形、矿
产
C.水源、地形
D.矿
产、城镇
15.对于甲、乙两区域环境特征说法不正..
确.的是
A.甲区域人口密度小,乙区域人口密度大
B.甲区域位于半干旱区,乙区域位于湿润区
C.甲区域天然气资源丰富,乙区域森林资源丰富
D.甲区域发展了绿洲农业,乙区域发展了水田农业
16.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2 分)
材料一:今年疫情期间,为保障本国粮食供应安全,越南、印度等多国宣布停止粮食出
口。
材料二:亚洲某区域及某粮食作物分布图(图 7)。
(1)据图分析,图中某粮食作物是_____。(1 分)
(2)从地形上看,该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_____和
_____地区。(2 分)
(3)该粮食作物喜欢高温多雨的气候,同时生产需投入
大量劳动力。图示区域除高温多雨气候外,人与耕
地关系具有的_____特点,也是该粮食作物种植历
史悠久的主要原因。区域内由于降水的不稳定性,
会形成_____灾害,影响该粮食作物的产量。(3 分)
(4)图示区域的气候条件使得该区域成为世界重要的热
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其中天然橡胶最大的生产
图 7
国是______。(1 分)
(5)东南亚多元文化并存,风土人情多样,名胜古迹众多。其中旅游景点吴哥窟所在的国
家是______。(1 分)
(6)据图归纳该区域城市分布特征______。(2 分)列举城市这种分布特征的有利条件和弊
端(各写一条)。有利条件:______,弊端:______。(2 分)
17.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1 分)
材料一:辽河流域是辽宁省经
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区域,也是我国
重要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
产区。多年来,区域表现出了防洪、
承载力、水环境污染等多方面的问
题。为加强辽河流域的修复和治
理,2020 年辽宁省政府提出了《辽
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
方案》。
图 8
材料二:辽河流域局域及周边区域图(图 8)。
(1)图中半岛名称是______,它在我国所处的温度带是______。(2 分)
(2)图中半岛主要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为______和______,据图分析这些土地利用类型的
分布特点______。(4 分)
(3)简要回答辽河流域图示地区在东西方向上的地势特点________,并说出你这样判断的
理由______。(4 分)
(4)辽中南工业区为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下列正确的做法是_____(填字母)。(1 分)
A.停止一切重工业生产,全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积极治理污染,促进轻、重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
C.大力开采矿产资源,储备后续发展资金
D.加强资源、能源消耗多的工业生产
18.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2 分)
材料一:6 月 8 日-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调研时指出,要明确黄河保护红线底线,
坚持保护贺兰山生态,强调当地要将葡萄酒产业打造出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综合效益。
材料二:宁夏平原及周围区域图(图 9)。
(1)宁夏平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其所在省
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是_____。(2 分)
(2)造成该段黄河水量减小的原因,一是图示黄河河段位于
______气候(类型)区,降水较少,蒸发强烈;二是宁
夏平原发展富有特色的______农业,用水量大。(2 分)
(3)由图可知,贺兰山西部的____生态问题要比东部严重,
贺兰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可以减轻来自西北
方向的______灾害性天气对宁夏平原的侵袭。(2 分)
(4)据图和所学知识列举两项修复贺兰山及周围生态环境的措施_____,_____。(2 分)
(5)分析宁夏平原因地制宜发展葡萄种植的优势气候条件_____,_____。(2 分)
(6)该地葡萄酒经销商乘火车经兰州、天水(位于陇海线上)走最近线路到成都洽谈葡萄
酒销售事宜,所经过的铁路线依次是_____--陇海线--_____。(2 分)
参考答案
1、A
2、B
3、D
4、A
5、A
6、C
7、B
8、A
9、C
10、A
11、A
12、B
13、B
14、C
15、B
16、(1)水稻
(2)河流中下游 河口三角洲
(3)人多地少 旱涝 (4)泰国 (5)柬埔寨
(6)沿河分布
有利条件: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或河流是水运通道,为城市对外交通
运输提供方便;或河流沿岸水资源丰富,城市工业、生活取水方便;河流沿岸风景优美)等
弊端:如果城市生活、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最终会导致生态环境失衡;河流汛期会引发
城市水灾等。
17、(1)辽东半岛 暖温带
(2)耕地 林地 耕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林带主要分布在东部
(3)东高西低 东部地区等高线的数值大且等高线比较密集
(4)B
18、(1)西北地区
(2)温带大陆性
银川
灌溉
(3)荒漠化
(5)光照充足
风沙
昼夜温差大
(4)植树造林
(6)兰新线
退耕还林还草
宝成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