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上半年海南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
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幼儿园的“娃娃家”游戏属于( )。
答 案
A,结构游戏
B,表演游戏
C,角色游戏
D,智力游戏
考
点 幼儿游戏的种类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
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娃娃家”属于角色游戏。
2,在歌唱活动中,帮助幼儿清晰准确地表现内容和富于感染力地表达情感的方法,主要是
( )。
答 案
A,倾听录音范唱
B,欣赏录像带中的优秀表演
C,倾听教师精湛的弹奏
D,教师正确的范唱
考 点
幼儿园歌唱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2 分
D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最容易接受。
因为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记忆规律教师的范唱是最直观的示范,幼儿也
3,关于幼儿游戏活动区的布置,正确的说法是(
答 案
)。
A,以阅读为主的图书区可与娃娃家放在一起
B,自选游戏环境的创设是由教师进行的
C,可在积木区提供一些人偶、小动物、交通工具模型等辅助材料
D,娃娃家应该是完全敞开式,让每个人都能看到里面有什么
考
分
点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依据
值 2 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型等辅助材料。
幼儿游戏活动区的布置,可在积木区提供一些人偶、小动物、交通工具模
4,幼儿园的( )双重任务是我国幼儿园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幼儿园的社会使命。答
案
A,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
B,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C,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
D,保育和教育
考 点
幼儿教育的含义
2 分
D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的社会使命。
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双重任务是我国幼儿园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幼儿园
5,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和“现代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
答 案
A,杜威
B,蒙台梭利
C,福禄倍尔
D,夸美纽斯
考
点 学前教育思想理论化时期及其发展阶段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和“现代教育之父”。
6,陈鹤琴提出的五指活动指的是( )。
答 案
A,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
B,儿童语言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美术活动、儿童音乐活动
C,儿童常识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
D,儿童体育活动、儿童语言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
考 点 学前教育思想理论化时期及其发展阶段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陈鹤琴提出的五指活动指的是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
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
7,幼儿园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 )。
答 案
A,社会环境
B,精神环境
C,城市环境
D,局部环境
考 点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2 分
B
幼儿园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8,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3—6 岁幼儿属于( )阶段。
答 案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认知发展理论
2 分
B
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1)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二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2)前运算阶段(二至七
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3)
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
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至十四五岁),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
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
9,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是( )。
答 案
A,0—1 岁
B,1-3 岁
C,3-6 岁
D,5-6 岁
考
点 幼儿言语的发展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1—3 岁的儿童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他们的身体各项机能都在发展变化,是
语言学习的黄金期和关键期。
10,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 )。
答 案
A,胆汁质的儿童
B,多血质的儿童
C,粘液质的儿童
D,抑郁质的儿童
考
点 幼儿个别差异类型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抑郁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弱型,兴奋和抑郁过程都弱。这种气质的人沉静,深含,
易相处,人缘好,办事稳妥可靠,做事坚定,能克服困难;但比较敏感,易受挫折,孤
僻、寡断,疲劳不容易恢复,反应缓慢,不图进取。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
虑、孤独是针对抑郁型。
四、简答题
1,游戏满足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哪些需要?
考
分
点 游戏的主要功能
值 1 分
正确答案
(1)游戏满足了幼儿身体发展的需要。(2)游戏满足了幼儿智力发展的需要。
(3)
游戏满足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4)游戏满足了幼儿情感发展的需要。
文字解析 本体主要考察幼儿游戏的功能
2,简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考 点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分 值
1 分
正确答案 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幼儿参与的原则、开放性原则
和经济性原则。
文字解析 本体主要考察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原则。
3,如何确保充足的游戏时间和良好的户外环境?
考 点
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的指导
1 分
分 值
(1)给儿
正确答案
童充足的游戏时间。一方面,儿童在 2 岁以后逐渐开始了游戏活动,他们除了睡眠以
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游戏中度过的;另一方面,无论是哪类游戏都需要充足的游戏时间
去探索和
确保充足的游戏时间和良好的户外环境,具体方法如下:
尝试。只有充足的时间,儿童才可能真正投入、探索和享受游戏的快乐。如果游戏时间仓
促。儿童无法深入了解玩具的特性和玩法,会降低游戏的作用,也会阻碍幼儿对游戏的兴
趣。在幼儿园的每日生活中,游戏是主要的活动。游戏是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孩子学习
的最佳途径。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人们常常把游戏和孩子的教育割裂开来。教师应该
坚定信念,把游戏作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在幼儿园里,既要给儿童比较充分的自由游戏的
时间,又要以游戏的方式去组织儿童的教育教学活动,真正使游戏成为教育的基本活动。
教师必须尽可能地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开展自选游戏,以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
(2)良好的户外游戏环境的创设。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幼儿游戏的重要
一环。两千多年以前,柏拉图设想的儿童教育,便是从提供良好的、宽敞的、露天的游戏
场地着眼的。 ① 场地是儿童游戏必须的空间条件。户外游戏场地是幼儿户外活动的空
间。室外的游戏场地要平坦,有遮阳处,不远离活动室。各个班级最好有专用的游戏场
地,同时全园也要有公用的游戏场地。游戏场地放置一些大型的设备和用具,如体育游戏
的大型器械和玩具、大型积木等。室外场地的布置要合理,以不妨碍儿童奔跑、活动为原
则,避免因设备密集而妨碍儿童的活动和发生不安全的问题。 ②户外活动时间的保障。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两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
少于三小时。由于各个地区、各季节的气候各不相同,要因地制宜,尽可能让儿童有更多
的时间在户外活动,包括游戏活动。文字解析 本题考察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的指导。
五、综合题
【案例 1】 星期一,A 老师埋怨地说:“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
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
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 B 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
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 老师接着说:“可这些家长不按我
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
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 A、B 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
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做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
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
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又指
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
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人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
要。
(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
(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目前,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
教育;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
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四是认为家长与教师“各
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这就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
的脱节,
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案例中的 A、B 两位教师的观点正是否认了幼儿园与
家庭的紧密伙伴关系,否定了幼儿教师、家长均为幼儿的教育主体,其观点是片面的,错
误的。
【案例 2】 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区活动,文文在邮局里无所事事,摆弄一个称重器。在
此之前,孩子们没有“邮局”这个角色游戏的经验。教师看到这种情况,拿了一个盒子走
过去,对文文说:“我想把这个寄到超市去(旁边有超市游戏区),你能帮我称一下吗?”
文文马上接过盒子,放在称重器上,看了一下,说:“100 克!”教师问:“多少钱?”
“10 块钱。”教师假装付了钱,文文立刻把盒子送到了隔壁的超市。接着,有几个小朋
友也学着教师的样子将一些东西寄到旁边的医院、美容院、娃娃家,邮局变得热闹起来。
请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是如何干预幼儿游戏的。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采用的是内部干预的方法,以顾客身份参与幼儿的邮局游戏,虽然
没有给幼儿直接建议他们该怎么做,但以角色行为暗示了游戏方法,提示幼儿可以如何进
行游戏。对于没有多少生活经验的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参与游戏、通过角色行为给予游戏
暗示的方法比简单的几句建议来得更有效。
【案例 3】以小动物与生气虫为题,设计一个中班的活动方案。
以小动物与生气虫为题,设计一个中班的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尝试用表演的方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2.实践目标:乐意为小动物动脑筋想办法,语言表达清楚完整。
3.情感目标:知道生气不利于身心健康。
二、活动准备
课件、小动物头饰(小猪、小猫、小兔、小狗)、自制录音(小动物的笑声与“生气虫”的独
白)、
“生气蛋糕”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利用录音,兴趣导入
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你们听……(播放录音:小动物的笑声与生气虫的独白)谁在笑呢?他
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吧!
(二)观察课件,理解故事
1.观察段一
提问:谁在草地上高兴地玩?他们的歌声、笑声传到了谁的耳朵里?生气虫非常爱生气,看
到小动物们这么开心,心里很嫉妒。
提问:生气虫会想什么鬼主意让小动物们生气呢?(请小朋友们猜一猜)
教师过渡语:真有那么多令人生气的事情吗?让我们来看看谁上了生气虫的当。
2.观察段二
提问:谁上了生气虫的当?生气虫想了什么鬼主意让小猪上当?
教师小结:生气虫用生气面粉做了个生气蛋糕,他想让小动物们也整天生气,真是个可恶
的家伙。
出示“生气蛋糕”,引导幼儿表演。教师引导语:瞧,这就是那个香喷喷的生气蚕糕,我
们来演演这一段。(集体与个别结合)
(1)教师以旁白的形式指导幼儿的表演
(2)引导幼儿想象并表达角色的语言
(3)引导幼儿想象并表演角色的动作与表情
教师提问:吃了生气蛋糕的小猪会怎么样?(启发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说说生气的样子,教
师可适当丰富幼儿语言,如“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气鼓鼓地”、“气得涨红了
脸”、“气得吹胡子瞪眼睛等”)
3.观察段三
提问:吃了生气蛋糕的小猪变成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