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江苏扬州大学食品分析考研真题 A 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30 分)
1.有效酸度
2.食品添加剂
3.滴定突跃
4.比移值
5.感官检验
6.Physical barriers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30 分)
1.校正试剂误差最常用的方法是做()。
2.食品检验对样品取样时应具有()。
3.偶然误差大小不定,一次测定难于估测,无限次测定统计其误差值分布符合()。
4.薄层层析过程中,组分在固定相上吸附、解吸过程存在着(),可以用()来表示。
5.气相色谱定性的依据是:(),‘定量的依依据是()。
6.样品灰化完全,残灰一般呈白色或浅灰色。若残留物(灰分)的颜色呈红褐色,则说
明食品中含有大量();若残灰的颜色呈蓝绿色,说明样品中存在较高的是()。
7. 在 pH 为 2〜9 的溶液中,
2FE 与邻二氮菲生成稳定的⑲,加入显色剂前加入一定
量盐酸羟胺的目的将()。
8. 样品处理化学分离常釆用的方法有()、()、()、()。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40 分)
1.正确采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简述薄层层析法的步骤。
3.三氯化锐比色法测定维生素 A 的原理,实验要点。
4.简述凯氏定氮法测定食物中蛋白质方法原理,试剂作用。
四、分析题(18 分)
1.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将一定量的菲林试剂甲液、乙液等量混合,生成天蓝
色的氢氧化铜沉淀,与酒石酸钾钠反应,生成深蓝色的可溶性酒石酸钾钠铜配合物。在加热
条件下,以甲基蓝作为指示剂,用除蛋白质后的样品溶液进行滴定,样品溶液中的还原糖与
酒石酸钾钠铜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待二价铜全部被还原后,稍过量的还原糖把
次甲基蓝还原为其隐色体,溶液的蓝色消失,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样品溶液消耗量可计算还
原糖含量。
试回答:
(1)菲林试剂甲、乙的主要成分。
(2)为什么整个滴定过程要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
(3) 为什么不能用硫酸铜溶液作为蛋白沉淀剂?
五、实验题(18 分)
1.下列描述是测定测定拿品中铅含量的实验操作,请分别指出下面各括号前试剂的作用
或操作目的。
在将试样转移入 250〜500ml 定氮瓶中,对干燥的试样可先加少许水湿润。加数粒玻璃
珠、(1)10~15ml 硝酸(2),放置片刻,在通风橱内小火缓缓加热,待作用缓和,放冷。沿瓶
壁缓慢加入 5ml 或 10ml 高氯酸,再继续加热,至瓶内液体开始变成棕色时,不断沿瓶壁滴
加硝酸至有机质分解完全(3)。加大火力,至产生白烟,此时溶液应透明并无色或微带黄色,
放冷。
在瓶中加入 20ml 水并煮沸,至产生白烟为止(4),……
取与消化样品相同量的硝酸和高氯酸法,按同一方法作试剂空白试验(5)。
吸取 10.0ml 消化液和相同量的试剂空白液,分别置 125ml 分液漏斗中,各加水至 20ml。
分别依次加入 200g/L 柠檬酸镂溶液 20ml(6)、200g/L 盐酸羟胺溶液 lml(7)和 2 滴酚红指示
液,用(1+1)氨水调至红色,再各加 100g/L 氤化钾溶液 2ml(8),混匀。各加入 5.0ml 双硫腙
使用液(9),剧烈振摇 1min,静置分层后,将三氯甲烷层经脱脂棉滤入 1cm 的比色杯中,以零
管调节零点,在波长 510nm 处测吸光度。
(1)
(2)
(3)
(4)
(5)
(6)
(7)
(8)
(9)
六、计算题(14 分)
1. 应 用 湿 性 佛 尔 哈 德 法 分 析 某 菜 点 NaCl 含 草 。 称 取 试 样 3.300g,在 强 氢 化 剂
KM11O4-HNO3 消化下,同时加入 0.1100mol/LAgN03 标准溶液 25.00ml 使其充分反应,然后用
40%铁铉钥作指示剂,在不断振动下,用 0.1400mol/LNH4SCN 回滴剩余的 AgNO3,直至溶液呈
红色共消耗 NH4SCN 标准溶液 11.50ml,试计算菜点中 NaCl 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