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初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8页 / 共37页
资料共3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6 初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最符合题意。) 1.“字书”在中国古代是指()。 A.类书 B.政书 C.书目 D.字典、词典 【答案】D 【考点】 字典、词典; 【解析】在古代汉语里,汉语词大多是单音节词,一个词在书面上可以只用一个字表示,对 字作解释,一般也就是对词作解释,所以,在中国古代,字典、词典被统称为“字书”。 2.专门用来查检历史年代和历史大事的工具书是()。 A.年表 B.历表 C.政书 D.年鉴 【答案】A 【考点】 表谱的类型; 【解析】年表是查检历史年代和历史大事的工具书,可分为三类:①历史纪元年表,用以查 考历史年代和历史纪元,如《中国历史纪年表》;②大事年表,除了反映纪元外,还记载历 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过程,供查检历史大事之用,如《中外历史年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 事记》《中国历史大事纪年》;③专科年表,将某一学科或专题的事件以年为纲加以列举,如 《甲骨年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大事记(1949—1988)》。 3.下列排检方法中,属于形序法的是()。 A.中图法 B.主题法 C.号码法 D.笔画法 【答案】D
【考点】 形序法; 【解析】形序法是根据字符的形体结构,把形体上有某些共同点的字符加以归类的排检方法。 这一方法适应人们以形查字、词的一般要求。形序法分为部首法、笔画法和字母法。 4.关于字、词的检索,说法错误的是()。 A.《现代汉语词典》可用于查找常用字、词 B.《汉语大字典》可用于查找冷僻字 C.《新华字典》可用于查找各种字、词的来源 D.《汉语大词典》可用于查找较冷僻的词语 【答案】C 【考点】 字、词、句的检索; 【解析】C 项,《新华字典》(第 11 版)收录单字 10000 多个,明确区分繁体字、异体字, 收带注释的词语 3500 多个。《新华字典》基本上可满足阅读一般著作和报刊的需要,并能起 规范汉字的作用。它是我国目前最通行的一部小型普通字典,也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辞书。 利用《新华字典》可以解决常用字、词的查考问题,但不能查找字、词的来源。 5.关于对选题策划的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A.选题策划应该正确引导消费者 B.选题策划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C.选题策划要以出版社的主客观条件为基础 D.选题策划应该具有大众普适性,适合所有消费者的需求 【答案】D 【考点】 选题策划的要求; 【解析】选题策划是编辑人员依据一定的方针和主客观条件,开发出版资源,设计选题的创 造性活动。任何出版物的选题策划,都必须符合下列原则要求:①贯彻出版方针;②严格遵 守法律法规;③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④正确引导消费者;⑤具有独创性。此 外,还必须符合出版社的选题规划及总体发展要求,应该注意以下具体的要求:①针对性; ②前瞻性;③可行性。D 项说法违背了选题策划的“针对性”要求,“供各种消费者使用” 的宽泛定位,实际上往往造成“各种消费者都不适合使用”的后果。
6.组稿时要做的具体工作一般不包括()。 A.编辑加工整理 B.物色合适作者 C.深入研究选题 D.制订组稿方案 【答案】A 【考点】 组稿的步骤; 【解析】组稿需要依据选题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设计,选择能承担作品创作任务的作者,直 至获得基本符合出版标准的稿件。组稿的过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①组稿的准备,主要包括 深入研究选题和制定组稿方案;②联系作者;③商讨撰稿事宜;④确定约稿关系。 7.对稿件内容的科学性要求不包括()。 A.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理论结合实践的案例达到一定数量 C.准确表述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D.引证的图表和数据真实准确 【答案】B 【考点】 对稿件内容质量的评价; 【解析】科学性是指稿件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科学性的具体内容体现为:①尊 重历史,尊重事实,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准确表述各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 本原理和规律;③正确使用和解释科学术语;④认真分析和选择材料,引证真实准确的材料 (包括图表和数据)等。 8.关于编辑加工整理步骤,说法错误的是()。 A.“准备”主要是检查稿件是否齐全 B.“计划”是指应拟订一个完整的编辑加工整理方案 C.“实施”要采用略读方式 D.“总结”是指整理好编辑加工的记录并撰写小结 【答案】C 【考点】 编辑加工整理的步骤; 【解析】编辑加工整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准备。在这个步骤中,主要检查稿件是否齐全,
既检查正文部分的稿件,也要检查辅文部分的稿件。②计划。在这个步骤中,要拟订一个比 较完整的编辑加工整理方案。方案包括加工整理的内容、标准、重点、难点、方法、时间安 排和进度等。③实施。编辑加工整理的实施是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的。④总结。基本完成全 稿的编辑加工整理之后,要整理好加工的记录和撰写小结。 9.某书第 2 版第 3 次印刷,版本记录中标注“印数 9001~15000 册”,这意味着该书()。 A.第 2 版印刷了 9000 册 B.第 1 版印刷了 9000 册 C.第 2 版第 3 次印刷了 15000 册 D.第 2 版第 3 次印刷了 6000 册 【答案】D 【考点】 再版的操作; 【解析】再版的图书照原样再印或略作小的改动再印,称为再版书的重印。再版书重印的印 次和印数,都是从初版的第一次印刷起累计。如某书初版重印过三次(即加上第一次印刷共 印了四次),共印了 30000 册,第二版的第一次印刷印了 6000 册,就应标“第 2 版第 5 次印 刷”、“印数 30001—36000”,其第二次重印了 7000 册,则标“第 2 版第 6 次印刷”、“印数 36001—43000”,依此类推。本题中,该书第 2 版第 3 次印刷,“印数 9001~15000 册”,则 说明该书本次印刷数量为:15000-9000=6000(册)。 10.关于书刊版心,说法错误的是()。 A.实用型书刊版心不宜过小,以便容纳较多内容 B.版心位置可通过字体变化和字号大小来调整 C.以文字为主的书刊,其版心一般左右居中,天头和地脚高度之比为 1.4:1 D.版心的大小与书刊的开本密切相关 【答案】B 【考点】 版心的大小与位置; 【解析】版心的大小,要根据书刊的性质、种类和既定开本来选择。一般来说,实用型、通 俗型书刊和经济型小开本图书,版心不宜过小,以容纳较多的图文内容。版心居正常位置, 即版心左右居中时,天头和地脚高度之比为 1.4:1。适用于常规的以文字为主的书刊。B 项, 版心的位置通过周空尺寸的变化来调整,与字体和字号变化无关。 11.关于印刷字的大小,说法错误的是()。
A.表示印刷字大小的计量制度有号数制、点数制和码数制 B.号数制印刷字与点数制印刷字存在比较精确的对应关系 C.常用的计算机排版软件都采用点数制 D.点数制中的计量单位“磅”是英文 point 的音译,1 磅等于 0.35 毫米 【答案】A 【考点】 印刷字的大小; 【解析】A 项,印刷字由字面(或称“字心”,即能够看得见的字符整体)与无形的边框组 成字身。印刷字的大小实际上是指字身的大小。表示印刷字大小的计量制度有:①号数制; ②点数制;③级数制。 12.关于校对,说法错误的是()。 A.校对工作以经过编辑加工的原稿为依据 B.校对人员要发现、订正校样的差错 C.校对发现原稿有错误时应即时予以改正 D.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 【答案】C 【考点】 修改校样的规范化操作; 【解析】C 项,校对人员无权修改原稿。校对人员对于校样中虽与原稿相符,但很可能是原 稿本身有错的地方,应该根据校是非的要求向编辑质疑。至于是否修改和怎样修改,则由编 辑核对后决定。 13.某书校样多次出现古职官名“提点刑狱”,但前后写法有“提点刑狱”“指点刑狱”“提典 刑狱”,校对对此提出疑问,这是采用了()。 A.折校法 B.点校法 C.他校法 D.本校法 【答案】D 【考点】 校对的基本方法; 【解析】本校法是通过本稿件上下文的互证和比较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以订正差错的一 种校对方法。本校法的特点是依据稿件内在的联系,将目录与正文、上下文内容、文字与图
片、文字与表格、正文与注释相校,对名词术语和概念等进行前后互校。 14.文字技术整理一般由()承担。 A.责任校对 B.技术编辑 C.二级校对 D.三级校对 【答案】A 【考点】 文字技术整理; 【解析】文字技术整理简称“技术整理”或“整理”,是指从体例格式方面检查和整理书刊 全部校样的工作。文字技术整理工作由责任校对承担。 15.把“震”“诣”“渲”分别写成“镇”“义”“宣”,属于()。 A.错用形近字 B.错用义近字 C.错用同音字 D.错用异体字 【答案】C 【考点】 查改文字差错的方法和技巧; 【解析】同音字就是现代汉语里语音相同但字形、意义不同的字。语音相同,是指声母、韵 母和声调完全相同,“震”与“镇”、“诣”与“义”、“渲”与“宣”都属于广义上的同音字。 16.一般的书刊印制过程中,图文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A.印版制作之后、打样之前 B.图文输出之后、印版制作之前 C.图文输入之后、图文输出之前 D.原稿检核之后、图文输入之前 【答案】C 【考点】 书刊印制的工艺过程;
【解析】传统的书刊印制工艺过程由下列环节构成:原稿检核→图文输入→图文处理→图文 输出→打样版制作→模拟打样→印版制作(晒版)→印刷→装订。 17.关于数字印刷,说法错误的是()。 A.数字印刷用计算机直接制版 B.数字印刷的常用种类之一是静电印刷 C.数字印刷可以按照客户的需要少量印刷 D.数字印刷一般不采用模拟打样方式 【答案】A 【考点】 数字印刷; 【解析】A 项,数字印刷是使用数据文件控制相应设备,使呈色剂/色料直接在承印物上复 制出图文。这种印刷方式不需要印版,只要有已组成版面的电子文件就可直接印刷。按成像 方式,数字印刷可分为静电印刷、喷墨印刷、磁性印刷、热敏印刷和热转移印刷等。其中, 静电印刷和喷墨印刷是最主要的两种数字印刷方式。 18.在出版物发行活动的构成要素中,()是发行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 A.出版单位 B.消费者 C.出版物发行单位 D.出版物 【答案】B 【考点】 出版物发行活动的构成要素; 【解析】出版物消费者是构成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基本条件,是发行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 满足消费者需要是出版物发行活动的最根本目的。 19.关于发送目录、订单宣传,说法错误的是()。 A.只在重点宣传某一种出版物时使用 B.形式多样,出版单位可以自行设计制作 C.传递信息的内容专一 D.覆盖面较窄 【答案】A
【考点】 发送目录、订单宣传的适用范围; 【解析】A 项,发送目录、订单是出版单位最常用的一种行业性广告媒介宣传形式。目录、 订单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①既有面向发行商的,也有直接面向消费者的;②既有 定期发送的,也有随用随印的;③既有同时宣传多种出版物的,也有重点宣传一种出版物的。 20.编辑应用文不包括()。 A.出版前言 B.内容简介 C.图书目录 D.出版后记 【答案】C 【考点】 编辑应用文的概念; 【解析】编辑应用文是编辑人员为处理编辑工作过程中的各种事务而写作的文字,主要有四 种类型:①选题报告、审稿意见等“内部编辑业务文件”;②与作者、读者的往来通信等“编 辑工作书信”;③为出版物撰写的出版说明、内容简介、编后语等“书刊辅文”;④广告、出 版信息和出版物评论等“书刊宣传文字”。 21.关于审稿意见,说法错误的是()。 A.审稿意见的写作是编辑的基本职责 B.审稿意见中不必概述稿件内容 C.稿件的价值评估是审稿意见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D.审稿意见要观点鲜明,意见具体 【答案】B 【考点】 审稿意见; 【解析】ABC 三项,审稿是编辑的日常工作,审稿意见的写作是编辑的基本职责,也最能反 映出编辑的业务水平。审稿意见包括的内容应当根据稿件的具体情况确定,但“稿件的价值 评估和质量判断”与“稿件处理意见”两项,任何审稿意见中都必不可少。审稿意见一般包 括:①稿件的基本情况;②作者介绍;③内容概述;④稿件的价值评估和质量判断;⑤稿件 处理意见。D 项,观点鲜明、条理清晰、文字简洁是撰写审稿意见的基本要求。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