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上半年四川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A.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2 上半年四川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A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 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作为中介的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影响 D.教育内容 2.远古教育具有原始性,不属于其特征的是【 】 A.非独立性 B.贫乏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3.教育科学研究的发端是【 】 A.教育现象 B.教育问题 C.教育规律 D.教育事实 4.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5.教育需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这是因为学生的身 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级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6.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的是【 】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个体主观能动性 7.在新时期,教师角色的重要补充是【 】 A.心理治疗者 B.被攻击的对象 C.研究者 D.学校管理者 8.思维发展处于有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重要作用的阶 段是【 】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9.师生之间除了在学校组织中所发生的关系外,还有十分明显的个人交往,这种关系【 】 A.工作关系 B.组织关系 C.正式关系 D.非正式关系 10.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处于“首席教师”地位的教育影响是【 】 A.学校教育的影响 B.家庭教育的影响 C.社会教育的影响 D.自我教育的影响 11.学生家长以某种组织的形式直接参加学校教育工作,这种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方式是 【 】 A.召开家长会 B.举办家长学校 C.组建家长委员会 D.通讯联系 12.俗话说“知子莫过父,知女莫过母”这句话体现了家庭教育中【 】 A.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 B.家庭教育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 C.家庭群体在交往接触的密切性 D.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 13.在西方,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 A.亚里士多德
B.夸美纽斯 C.杰克森 D.杜威 14.学校中的班级物质情境、文化情境、人际情境等属于【 】 A.隐性课程 B.显性课程 C.学科课程 D.活动课程 15.对教师而言,教学运行的基本环节是【 】 A.备课、上课、课后辅导、评价 B.备课、上课、练习、课后辅导 C.预习、上课、巩固、练习 D.预习、联想、系统、练习 16.《学记》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可接受性原则 17.“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维技巧”的教学策略是【 】 A.先行组织者策略 B.认知发展策略 C.自我管理策略
D.概念形成策略 18.将问题解决分为提出问题、明确问题、形成假设、检验假设四个阶段的是【 】 A.杜威 B.华莱士 C.加涅 D.吉尔福特 19.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 A.整体性 B.基础性 C.内化性 D.综合性 20.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最重要的素质是【 】 A.思想政治素质 B.道德素质 C.文化素质 D.生理素质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 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 】 A.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结构 B.基础文化知识 C.艺术审美知识
D.体育运动知识 E.教育理论知识 22.我国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有【 】 A.课程计划或教学计划 B.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 C.课本或教材 D.课堂教学 E.教案 23.属于学生本质属性的有【 】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C.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D.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E.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居主体地位 24.技能学习的过程包括【 】 A.定向 B.分解 C.定位 D.熟练 E.应用 25.教学设计包括【 】 A.教学目标
B.教学策略 C.教学媒体 D.教学实施 E.教学评价 三、名词解释题 26.情境教学法 27.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28.教育学 29.活动课程 30.道德行为 四、简答题 31.为什么说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32.家庭中哪些因素对教育产生影响? 33.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4.简述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 五、论述题 35.为什么说教师劳动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36.结合实际,试述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37.联系实际,试述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A】P15 解析: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2.【D】P19 解析:远古教育具有原始性表现以下三方面: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
3.【D】 P3 解析: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当做一个个教育 问题指出来进行回答,解释并解决矛盾和疑难时,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发端。 4.【C】 P25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唯一方法是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为进行 人的全面教育指明了道路。 5.【A】Pl27 解析:见定义学生身心发展的本质特征。 6.【C】Pl32 解析:教育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7.【A】Pl32 解析:定义新时期教师的角色的重要补充是心理咨询师。 8.【B】Pl39 解析: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前者仍 起重要作用,后者则逐步占主要地位。 9.【D】Pl59 解析:师生之间除了学校组织中所发生的关系之外,还有十分明显的个人交往, 组织行为学称之为非正式交往。 10.【B】 Pl82 解析:定义家庭的教育功能体现这家庭群体在受教育者社会化过程中的特殊 的价值和作用,家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是广泛的和多方面的。 11.【C】P204 解析:在学校中组织家长委员会,学生家长可以直接参加学校教育工作。 12.【A】Pl86 解析: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对子女的观察、教育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过 程、教育者对子女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也是家庭最明显不过的特点之一。 13.【A】P221 解析:概念亚里士多德是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 14.【A】P225 解析:隐形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 是指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的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 性的教育影响。 15.【A】解析:略定义。 16.【C】P277 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 们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 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7.【D】P295 解析:概念形成策略源于布鲁纳等人的理论研究、包括选择性策略和接受性 策略两种,其实施步骤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想。 18.【C】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把问题解决分为提出问题、明确问题、形成假设、检 验假设四个阶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