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联通SGIP协议1.3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目 次
前 言
主要变更记录
中国联通联通在信网关联网协议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缩略语
4 通信方式
4.1 消息从本地SMSC到本地SP
4.2 消息从本地SP到本地SMSC
4.3 消息从本地SMSC到异地SP
4.4 消息从本地SP到异地SMSC
4.5 路由选择
5 通信流程
5.1 专用SGIP方式
5.2 通信节点编号规则
5.3 序列号的定义
5.4 通信安全
5.5 SP与SMG的通信
5.5.1 专用SGIP方式
5.5.1.1 通信初始化
5.5.1.2 通信过程
5.5.1.3 通信结束
5.5.1.4 故障处理
5.5.1.4.1 网络故障
5.5.1.4.2 接收到非法命令或应答
5.5.1.4.3 序列号重复
5.5.1.5 从SP到SMG的消息
5.5.1.6 从SMG到SP的消息
6 消息定义
6.1 基于专用SGIP的消息定义
6.1.1 数据类型
6.1.2 消息头格式
6.1.3 消息体格式
6.1.3.1 Bind操作
6.1.3.1.1 Bind命令的语法
6.1.3.1.2 Bind_Resp应答的语法
6.1.3.2 Unbind操作
6.1.3.2.1 Unbind命令的语法
6.1.3.2.2 Unbind_Resp应答的语法
6.1.3.3 Submit操作
6.1.3.3.1 Submit命令的语法
6.1.3.3.2 Submit_Resp应答的语法
6.1.3.4 Deliver操作
6.1.3.4.1 Deliver命令的语法
6.1.3.4.2 Deliver_Resp应答的语法
6.1.3.5 Report操作
6.1.3.5.1 Report命令的语法
6.1.3.5.2 Report_Resp应答的语法
6.2 测试消息
6.2.1 Trace命令的语法
6.2.2 Trace_Resp应答的语法
7 常量定义
7.1 消息ID定义
7.2 错误码定义
7.3 计费类别定义
7.4 Report 状态与短消息状态的映射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全网路由表的格式示范
A.1 SMG定义表
A.2 号码段-SMG对应表
A.3 SP接入号-SMG对应表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本地路由表的格式示范
B.1 SMSC定义表
B.2 号码段-SMSC对应表
B.3 SP定义表
中 国 联 通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B/CU ×××—×××× 中国联通联通在信网关 联网协议(SGIP) V1.3 ××××-××-××发布 ××××-××-××实施 中 国 联 通 公 司 发 布
中国联通联通在信网关联网协议 目 次 次 ............................................................................... I 目 言 ............................................................................. III 前 主要变更记录 ........................................................................... 1 中国联通联通在信网关联网协议 ........................................................... 1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缩略语 ............................................................................... 1 4 通信方式 ............................................................................. 2 4.1 消息从本地 SMSC 到本地 SP ............................................................2 4.2 消息从本地 SP 到本地 SMSC ............................................................2 4.3 消息从本地 SMSC 到异地 SP ............................................................3 4.4 消息从本地 SP 到异地 SMSC ............................................................3 4.5 路由选择 ........................................................................... 3 5 通信流程 ............................................................................. 3 5.1 专用 SGIP 方式 ...................................................................... 3 5.2 通信节点编号规则 ................................................................... 3 5.3 序列号的定义 ....................................................................... 3 5.4 通信安全 ........................................................................... 4 5.5 SP 与 SMG 的通信 .....................................................................4 5.5.1 专用 SGIP 方式 .................................................................... 4 5.5.1.1 通信初始化 ..................................................................... 4 5.5.1.2 通信过程 ....................................................................... 4 5.5.1.3 通信结束 ....................................................................... 5 5.5.1.4 故障处理 ....................................................................... 5 5.5.1.4.1 网络故障 ..................................................................... 5 5.5.1.4.2 接收到非法命令或应答 ......................................................... 5 5.5.1.4.3 序列号重复 ................................................................... 6 5.5.1.5 从 SP 到 SMG 的消息 .............................................................. 6 5.5.1.6 从 SMG 到 SP 的消息 .............................................................. 6 6 消息定义 ............................................................................. 6 6.1 基于专用 SGIP 的消息定义 ............................................................ 6 6.1.1 数据类型 ......................................................................... 6 6.1.2 消息头格式 ....................................................................... 7 6.1.3 消息体格式 ....................................................................... 7 I
中国联通联通在信网关联网协议 6.1.3.1 Bind 操作 .......................................................................7 6.1.3.1.1 Bind 命令的语法 ...............................................................7 6.1.3.1.2 Bind_Resp 应答的语法 ..........................................................7 6.1.3.2 Unbind 操作 .....................................................................7 6.1.3.2.1 Unbind 命令的语法 .............................................................8 6.1.3.2.2 Unbind_Resp 应答的语法 ........................................................8 6.1.3.3 Submit 操作 .....................................................................8 6.1.3.3.1 Submit 命令的语法 .............................................................8 6.1.3.3.2 Submit_Resp 应答的语法 ........................................................9 6.1.3.4 Deliver 操作 ...................................................................10 6.1.3.4.1 Deliver 命令的语法 ...........................................................10 6.1.3.4.2 Deliver_Resp 应答的语法 ......................................................10 6.1.3.5 Report 操作 ....................................................................10 6.1.3.5.1 Report 命令的语法 ............................................................10 6.1.3.5.2 Report_Resp 应答的语法 .......................................................11 6.2 测试消息 .......................................................................... 11 6.2.1 Trace 命令的语法 .................................................................11 6.2.2 Trace_Resp 应答的语法 ............................................................11 7 常量定义 ............................................................................ 12 7.1 消息 ID 定义 ....................................................................... 12 7.2 错误码定义 ........................................................................ 12 7.3 计费类别定义 ...................................................................... 13 7.4 Report 状态与短消息状态的映射 ..................................................... 14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全网路由表的格式示范 ........................................ 15 A.1 SMG 定义表 .........................................................................15 A.2 号码段-SMG 对应表 ..................................................................15 A.3 SP 接入号-SMG 对应表 ............................................................... 15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本地路由表的格式示范 ........................................ 16 B.1 SMSC 定义表 ........................................................................16 B.2 号码段-SMSC 对应表 .................................................................16 B.3 SP 定义表 ..........................................................................16 II
中国联通联通在信网关联网协议 前 言 为了统一短消息业务应用提供商(SP)的接入,大力发展中国联通短消息服务,联通公司构建了联 通在信网关系统,并制定了联通在信网关联网协议(SGIP),对所有SP的接入接口、联通在信网关之间 的接口等进行统一的规范。 经过几年的应用,SGIP协议良好的完成了联通在信网关和SP、联通在信网关之间的通信功能,但随 着联通在信业务的发展,并且在各省分公司及总部均建设了联通在信SP管理系统,需要对SGIP协议进行 适应性的修订。 本协议主要是参考了国际上相关技术规定以及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实际业务和功能需要而制订的。 主要内容包括:系统通信方式,通信流程,消息定义,常量定义等。 本规范由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增值业务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公司。 III
中国联通联通在信网关联网协议 主要变更记录 文档首次形成日期 文 档 名 称 文档首次版本号 2003-2 中国联通短消息网关联网协议 1.2 变更日期 版本说明 变更内容 变更负责单位 审核人 2005-12 原版本:《中国联通短消息网关联网协议 V1.2》2003.2 版 目标版本:《中国联通联通在信网关联网协议 V1.3》2005.12 版 1. 6.1.1.1,“Submit 命令的请求内容”中,Reserve 字段的说明 增加“若该条 MT 消息是由 MO 引起的,则 SP 应将 MO 消息中的 Reserve 字段中的 LinkID 值拷贝在该字段;否则填空”; 2. 6.1.2.1,“Deliver 命令的请求内容”中,Reserve 字段的说明 增加“填写由 SPMS 生成的 LinkID”; 3. 6.2.3.3.1,“Submit 命令的语法”中,Reserve 字段的说明增 加“若该条 MT 消息是由 MO 引起的,则 SP 应将 MO 消息中的 Reserve 字段中的 LinkID 值拷贝在该字段;否则填空”; 4. 6.2.3.4.1,“Deliver 命令的语法”中,Reserve 字段的说明增 加“填写由 SPMS 生成的 LinkID”; 5. 7.2,“错误代码定义”中,增加 - 共 项错误代码 中国联通总部增值业务部 周松涛 1
中国联通联通在信网关联网协议 中国联通联通在信网关联网协议 1 范围 本协议是联通在信网关(SMG)和SP之间、联通在信网关和网关路由服务器之间、以及联通在信网 关之间的接口协议,简称SGIP。 通过应用SGIP协议,SP可以接入到SMG,实现SP应用的一点接入、全网服务;SMG可以通过SGIP协议, 实现消息在不同SMG之间的路由和转发。同时,SMG通过该协议也可以和GNS通信,以实现各SMG和GNS之 间路由表的同步功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MPP 协议 3.4 GSM 协议 3.40 GSM 协议 3.38 HTTP 协议 1.0 中国联通 SP 管理系统业务鉴权协议 SPAP1.0 中国联通联通在信网关设备规范 中国联通联通在信 SP 管理系统设备规范 3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ESME SMG External Short Message Entity 扩展短消息实体 Short Message Gateway 联通在信网关 SPSMG Service Provider Short Message 联通在信集中接入网关 Gateway GNS SPMS SMSC SMPP Gateway Name Server 网关路由服务器 Service Provider Management System 联通在信 SP 管理系统 Short Message Service Center 短消息中心 Short Message Peer to Peer 短消息点对点协议 1
中国联通联通在信网关联网协议 SGIP Short message Gateway Interface 联通在信网关联网协议 Protocol Mobile Original Mobile Terminal 移动用户发送短消息 移动用户接收短消息 Service Provider 服务提供商 MO MT SP 4 通信方式 SMG是具有短消息转发功能的扩展短消息实体。全国可以有多个SMG,SMG之间通过165公网实现网络 互联。每一个SMG同时与多个SMSC以及多个SP连接。全网具有唯一有效的GNS,GNS负责全局路由表的维 护与更新;为了确保路由表存储的安全性,网络中设置主备用GNS,两个GNS要保持一致性。每一个SMG 都和GNS连接。SMG与SP、SMG与GNS以及SMG与SMG之间的通信协议为SGIP协议。SMG与SMSC之间的通信统 一采用SMPP3.4协议。 SMG与相关系统的通信如下图所示: 图1 SMG与相关系统通信方式 和SMG平台之间相连的SMSC称作本地SMSC,和异地SMG平台相连的SMSC称作异地SMSC。 和SMG平台之间相连的SP称作本地SP,和异地SMG平台相连的SP称作异地SP。 从本地SMSC向本地SP以及从本地SP向本地SMSC发送的消息直接由SMG转发;从本地SMSC向异地SP以 及从本地SP向异地SMSC发送的消息由本地SMG路由到异地SMG后,再由异地SMG转发。 4.1 消息从本地 SMSC 到本地 SP SMG从SMSC接收到短消息,直接发给SP。比如 SMSC1A->SMG1->SP1Y SMSC1B->SMG1->SP1X 4.2 消息从本地 SP 到本地 SMSC SMG从SP接收短消息,直接发给SMSC。比如 SP1X->SMG1->SMSC1A SP1Y->SMG1->SMSC1B 2
中国联通联通在信网关联网协议 4.3 消息从本地 SMSC 到异地 SP SMG从本地SMSC接收短消息,再路由到异地SMG,由异地的SMG发送到目的SP,比如 SMSC1A->SMG1->SMG2->SP2Y SMSC1B->SMG1->SMG3->SP3X 4.4 消息从本地 SP 到异地 SMSC SMG从本地SP接收短消息,再路由到异地SMG,由异地的SMG发送到目的SMSC,比如 SP1X->SMG1->SMG2->SMSC2A SP1Y->SMG1->SMG3->SMSC3B 4.5 路由选择 当消息在本地SMSC和异地SP,或者在本地SP和异地SMSC之间传输时,发送方必须要获取消息接收方 的位置信息。这部分功能称为路由选择。 对于MO方向的命令(即命令接收方为SP),其路由根据命令中的SP接入号码来选择。 对于MT方向的命令(即接收方为用户手机),为了实现系统计费和用户鉴权,其路由根据命令中的付 费号码和用户号码来综合判断。如果付费号码为空,或付费号码为SP接入号码,则根据用户号码来选择 路由;否则根据付费号码所代表的手机号码来选择路由。系统计分和用户鉴权实现方式参见《中国联通 联通在信网关设备规范》、《中国联通联通在信SP管理系统设备规范》 由于SMG网关之间采用网状互联,网关之间不可能出现二次前转,因此接收前转消息的网关必须能 判断前转的消息目的地址是否是本网关覆盖范围的用户,若不是,必须发送出错信息到前转网关。 5 通信流程 SGIP有两种具体实现方式,一种是采用专用SGIP方式,另一种是采用通用HTTP方式。SMG和GNS、以 及SMG和SMG之间采用专用SGIP方式作为承载协议;而SP和SMG的通信同时支持专用SGIP方式和通用HTTP 方式两种承载协议。 5.1 专用 SGIP 方式 采用专用SGIP方式承载时,通信双方互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当客户端要发送命令时,主动向服务 器端建立连接,然后向服务器端发送命令,并接收应答;服务器端从客户端接收命令,返回应答。连接 建立以后,客户端可以连续发送多条命令。命令发送完并接收到所有应答后,客户端应该主动断开连接。 但是,命令及其应答之间的时间间隔最大不能超过30秒(默认,可配置,如果命令应答时间超过最大等 待时间,则要求客户端重发该条命令),且待应答的命令不得超过32条(可以根据线路的质量和服务器 的处理能力配置)。而且,如果服务器端检测出一条连接长时间空闲(默认60秒,可配置),可以主动断 开该连接。如果需要,客户端可以同时向一个服务器端建立多个连接(SMG与单个其他SMG最多不能建立 超过15个连接,对与之相连的单个SP的最大连接数视具体情况而定)。采用专用SGIP承载方式时,SMG 和SMG、SP和SMG之间使用的端口号是8801,GNS监听SMG的端口号为8802,SMG监听GNS的端口号为8803, 主GNS和备用GNS之间的端口号为8804,SMG之间的测试用端口号为8810。 5.2 通信节点编号规则 在整个网关系统中,所有的通信节点(SMG、GNS、SP和SMSC)都有一个唯一的数字编号,不同的SP 或SMSC或SMG或GNS编号不能相同,编号由系统管理人员负责分配。编号规则如下: SMG的编号规则:1AAAAX SMSC的编号规则:2AAAAX SP的编号规则:3AAAAQQQQQ GNS的编号规则:4AAAAX 其中,AAAA表示四位长途区号(不足四位的长途区号,左对齐,右补零),X表示1位序号,QQQQQ表 示5位企业代码。 5.3 序列号的定义 3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