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河南安阳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 河南安阳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 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强调教学要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班杜拉 2.教育的本质是()(常考)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有目的地培养人 D.完善人的自身生产 3.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 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4.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加倍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了教育的()(易错)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5.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说明了() A.遗传的作用 B.环境的作用 C.自我的作用 D.教育的作用 6.教育要抓关键期是因为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不均衡性 B.差异性 C.顺序性 D.个性化 7.下列关于学生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厌学是当代学生的心理问题之一 B.学生是整体的人
C.教育者的职责之一是消除学生之间的差异 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8.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常考) A.创新精神 B.国民素质 C.基础知识 D.思想道德 9.语文老师关于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属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 A. 一般文化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本体性知识 D.实践性知识 10. ()是指导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内容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周 安排等。 A.教学大纲 B.课程标准 C.课时计划 D.课程计划 11. 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构成一门学科的课程属于 () A.相关课程 B.融合课程 C.广域课程 D.综合课程 12. ( )是对教学中各个具体环节的设计,即一节课包括哪几个部分,各个部分的先后 顺序、时间分配及相应衔接。 A.教学目标设计 B.教学结构设计 C.教学内容设计 D.教学检测设计 13.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且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和深 化,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易混) A.直线式 B.螺旋式 C.分科式 D.综合式 14.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属于道德理论流派中的()
A.认知派 B.行为派 C.情感派 D.调和派 15.李老师在讲解人脑的结构时,运用了大脑模型。他在教学中贯彻了()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6.开学后,某年级进行了摸底测验,为分层教学提供信息。这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过程性评价 D.内部评价 17.教师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的方法是() A.行动研究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访谈法 18.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 六三分段设置 B 五四分段设置 C.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共存 19.小芳是一名热爱班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和诚实正直的学生。这主要反映了小芳 性格结构中 的() A.态度特征 B.情感特征 C.理智特征 D.意志特征 20.电视里的姚明很小,但我们依然知觉到他很高大,这种现象是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21.下列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是()(易错) A.望而生畏 B.谈梅生津 C.望梅止渴 D 尝梅生津 22.学生李军在课堂上做鬼脸时,老师和同学们都不予理睬,慢慢地他的这种行为便逐
渐减少了。这种行为矫正法称为() A.强化法 B.脱敏法 C.消退法 D.惩罚法 23.“一俊遮百丑”是一种()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晕轮效应 24. 李明既想竞选班长,又怕失败会丢面子,这样的冲突我们称之为()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25. “一题多解”体现的思维是()(常考) A.聚合思维 B.直觉思维 C.发散思维 D.理性思维 26. 火灾发生时,人们惊慌失措甚至不知道门在哪里,这时的情绪体验为()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27. 李冰在阅读时,不断地对自己的注意进行跟踪,这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28. 具有活泼好动、喜欢与人交往、兴趣容易变换的行为特点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抑郁质 D.黏液质 29. 艾宾浩斯发现遗忘进程呈()规律。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时快时慢 D.相对均衡 30.耶克斯和多德森在研究动机和工作效率的关系时发现()
A. 动机越高,工作效率越高 B. 动机越低,工作效率越高 C. 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不同 D. 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相同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 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有() A.教育者 B.被教育者 C.教育影响 D.教育经费 2. 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常考) A.示范性 B. 劳动性 C.创造性 D.劳动成果的即时性 3.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 A.遗传 B.环境 C. 学校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4.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 A.动作技能目标 B.认知目标 C.情感目标 D. 过程与方法目标 5. 智育的任务包括() A.传授基础知识 B.形成基本技能 C.发展智力和能力 D.促进心理健康 6. 下列选项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A.画线 B.记笔记 C.列提纲 D.画关系图 7. 下列属于动作技能的有() A.游泳 B.写字 C.练琴 D.写作
8. 李红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知识对她梯形的学习很有帮助,这种现象属于() A.正向迁移 B.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9.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有() A.间接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特性 10. 下列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有() A.认知力 B.意志力 C.认知风格 D.记忆力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X”。本大题共 5 小题, 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从我国教育的传统和现实来看,我国的学生观基本上是一种“内发论”的学生观。() 2.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3. 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应该以道德认知为开端。() 4. 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 5. 定势会阻碍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简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 2.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常考) 3.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有效措施。 4.简述有效复习的方法。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如何正确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教师怎样做才能处理好这种关 系? 2.作为教师,你班上有不爱学习的学生,你如何培养和激发他的学习动机。(常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解析】赫尔巴特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 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和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特 点。 2. C【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 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3. A【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个人本位论的观点。 4. A【解析】题干所述反映了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体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 5. B【解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说明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6. A【解析】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均衡性),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 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7. C【解折】学生的独特性意味着差异性,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 提,应视之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消 除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不正确的。 8. A【解析】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9. C【解析】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备基础。题 干所述属于本体性知识。 10. D【解析】在基本内容上,课程计划主要是指教学科目的设置(课程设置)、学科顺 序(课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11. D【解析】综合课程是指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学校教学系统中分化的各种 要素及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简单来说,就是指打破传统的分科课程的知识 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 12. B【解析】教学结构是指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又称教学环节)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 顺序和时间分配。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内容、起点等主要因素之后,如何将这些因素有效地 组织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从教学结构的角度加以设计。 13. B【解析】螺旋式是指在不同单元乃至阶段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 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 面内容的基础,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
14. A【解析】略。 15. A【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 16. A【解析】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 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它包括各种通常所称的摸底考试。 17. A【解析】行动研究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 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实际 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题干所述体现了行动研究法的内涵。 18. C【解析】新课程结构的内容之一是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19. A【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 学习的态度特征。题干所述反映了小芳性格结构中的态度特征。 20. C【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 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 21. B【解析】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二信号系统,谈梅生 津属于词语作为刺激的条件反射, 是人类特有的。对于“望梅止渴”而言,当其单独作为 一种事实出现,即以眼前见到的梅子作为条件刺激时,应属于第一信号系统;当其作为典故 出现时,是以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的第二信号系统。故最佳选项是 B 项。 22. C【解析】消退是指条件刺激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 直至消失的现象。针对李军上课做鬼脸的行为,老师和同学们采用忽视的方式,使李军的不 良行为因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少,这是采用了消退法来矫正李军的行为。 23. D【解析】晕轮效应是指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做 相似判断,也称光环效应。当一 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那么他(她)的其他同外表无关的 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 24. C【解析】趋避冲突是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 25. C【解析】发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 多种答案。“一题多解”体现的就是发散思维。 26. D【解析】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火灾 发生时,人们的惊慌失措属于应激的表现。 27. D【解析】元认知策略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三种。其中,监控策略 是指在认知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检测认知过程,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学习过程 及时进行调整,以期顺利实现有效学习的策略。阅读时对注意的调节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监 控策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