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Q CSG 1203020-2016 南方电网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doc

第1页 / 共6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3页 / 共62页
第4页 / 共62页
第5页 / 共62页
第6页 / 共62页
第7页 / 共62页
第8页 / 共62页
资料共6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目  次
前  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 术语、定义
4 工作环境
5 设备技术要求
5.1 安全性能要求
5.2 功能要求
5.2.1 数据采集
5.2.2 对时
5.2.3 数据处理
5.2.4 数据存储
5.2.5 远程更新、配置和调试
5.2.6 电源管理
5.3 通信方式及规约
5.4 测量有效性
5.5 电气性能
5.5.1 电晕和无线电干扰
5.5.2 导线电流耐受性能
5.5.3 温升性能
5.5.4 雷击性能
5.6 电磁兼容性能
5.6.1 静电放电抗扰度
5.6.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5.6.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5.6.4 浪涌(冲击)抗扰度
5.6.5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5.6.6 工频磁场抗扰度
5.6.7 脉冲磁场抗扰度
5.7 环境适应性
5.7.1 低温性能
5.7.2 高温性能
5.7.3 交变湿热性能
5.7.4 低温覆冰性能
5.8 机械性能
5.8.1 振动性能
5.8.2 垂直振动疲劳性能
5.8.3 碰撞性能
5.9 可靠性要求
5.9.1 基本要求
5.9.2 电源要求
5.9.3 功耗要求
5.9.3.1 非视频类监测装置整体功耗
5.9.3.2 视频类监测装置整体功耗
5.10 外观及结构
6 试验方法
6.1 试验条件
6.2 功能检验
6.2.1 试验方法
6.2.2 判定准则
6.3 测量有效性试验
6.3.1 试验方法
6.3.2 判定准则
6.4 电气性能试验
6.4.1 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
6.4.1.1 试验方法
6.4.1.2 判定准则
6.4.2 导线电流耐受试验
6.4.2.1 试验方法
6.4.2.2 判定准则
6.4.3 温升试验
6.4.3.1 试验方法
6.4.3.2 判定准则
6.4.4 雷击试验
6.4.4.1 试验方法
6.4.4.2 判定准则
6.5 电磁兼容试验
6.5.1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6.5.1.1 试验方法
6.5.1.2 判定准则
6.5.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6.5.2.1 试验方法
6.5.2.2 判定准则
6.5.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6.5.3.1 试验方法
6.5.3.2 判定准则
6.5.4 浪涌(冲击)抗扰度
6.5.4.1 试验方法
6.5.4.2 判定准则
6.5.5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6.5.5.1 试验方法
6.5.5.2 判定准则
6.5.6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6.5.6.1 试验方法
6.5.6.2 判定准则
6.5.7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6.5.7.1 试验方法
6.5.7.2 判定准则
6.6 环境适应性能试验
6.6.1 低温试验
6.6.1.1 试验方法
6.6.1.2 判定准则
6.6.2 高温试验
6.6.2.1 试验方法
6.6.2.2 判定准则
6.6.3 交变湿热试验
6.6.3.1 试验方法
6.6.3.2 判定准则
6.6.4 低温覆冰试验
6.6.4.1 试验方法
6.6.4.2 判定准则
6.7 机械性能试验
6.7.1 振动试验
6.7.1.1 试验方法
6.7.1.2 判定准则
6.7.2 垂直振动试验
6.7.2.1 试验方法
6.7.2.2 判定准则
6.7.3 碰撞试验
6.7.3.1 试验方法
6.7.3.2 判定准则
6.8 电源性能及功耗试验
6.8.1 蓄电池常温容量(10h率容量)试验
6.8.1.1 试验方法
6.8.1.2 判定准则
6.8.2 蓄电池低温放电率试验
6.8.2.1 试验方法
6.8.2.2 判定准则
6.8.3 蓄电池荷电保持能力(容量保存率)试验
6.8.3.1 试验方法
6.8.3.2 判定准则
6.8.4 电源过流保护试验
6.8.4.1 试验方法
6.8.4.2 判定准则
6.8.5 电源供电时间等效试验
6.8.5.1 试验方法
6.8.5.2 判定准则
6.8.6 功耗试验
6.8.6.1 试验方法
6.8.6.2 判定准则
6.9 防护等级试验
6.9.1 试验方法
6.9.2 判定准则
6.10 质量检查
6.10.1 试验方法
6.10.2 判定准则
6.11 外观和结构检查
6.11.1 试验方法
6.11.2 判定准则
7 检验规则
7.1 型式试验
7.2 出厂检验
7.3 抽样检验
8 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8.1 标志
8.1.1 装置标志
8.1.2 包装标志
8.1.3 储运图示和收发货标志
8.2 包装
8.2.1 基本要求
8.2.2 包装环境要求
8.2.3 装箱要求
8.2.4 分体包装
8.2.5 产品防护
8.2.6 随机文件清单
8.2.7 随机文件包装
8.3 运输
8.4 贮存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南方电网公司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通信规约(架空线路部分)
A.1 一般约定
A.2 数据帧格式
A.3 控制字定义
A.4 控制字格式
A4.6更改主站IP地址、端口号和卡号 06H
A4.8 装置重启 08H
A4.10 查询装置配置参数 0AH
A4.15 主站请求装置数据 21H
A4.16上传导地线拉力及偏角数据 22H
A4.17上传气象数据 25H
A4.18 上传导线温度、电流数据 26H
A4.19 上传杆塔振动数据 27H
A4.20上传舞动振幅频率数据 29H
A4.21 上传杆塔倾斜数据 2AH
A4.22上传导线微风振动数据 2BH
A4.23上传综合防盗数据 2CH
A4.24上传山火报警数据 2DH
A4.25上传大风舞动报警数据 2EH
A4.26上传设备故障信息 30H
1) 主站请求命令格式
1)主站请求命令格式
1) 主站请求命令格式
A4.34拉力动态数据上送 3AH
A4.35 拉力及偏角动态数据上送结束标记 3BH
A4.38 上传导线弧垂数据 42H
A4.39上传故障定位数据 45H
A4.40主站查询装置文件列表 71H
A4.44行波波形数据上送 62H
A4.45故障定位参数配置 63H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典型监测装置的主要技术指标
B.1 微气象监测装置
B.2 图像监控装置
B.3 视频监控装置
B.4 覆冰监测装置
B.5 导地线微风振动监测装置
B.6 导地线舞动监测装置
B.7 导线温度监测装置
B.8 导线弧垂监测装置
B.9 绝缘子串风偏监测装置
B.10 现场污秽度监测装置
B.11 杆塔倾斜监测装置
B.12 山火监测装置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Q/CSG 中 国 南 方 电 网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CSG 1203020—2016 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nline monitoring device on transmission lines 2017 -01 - 09 发布 2017 -01 -10 实施 中 国 南 方 电 网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发 布
目  次 Q/CSG1203021-2016 目 次 ................................................................................. I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2 4 工作环境 ............................................................................ 3 5 设备技术要求 ........................................................................ 3 6 试验方法 ............................................................................ 8 7 检验规则 ........................................................................... 14 8 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 1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南方电网公司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通信规约(架空线路部分) .........18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典型监测装置的主要技术指标 .......................................53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58 I
Q/CSG1203021-2016 前  言 为规范输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统一技术标准,促进在线监测技术 的应用,提高电网的运行可靠性,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深圳供电局电力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陈晓国、吕启深、王俊锞、黄荣辉、李昊、裴慧坤、刘晓光。 执行中的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反馈至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 II
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Q/CSG 1203020—2016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的基本功能、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储运要求 等。 本规范适用于南方电网公司所属各单位的110kV及以上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35kV及以下电 压等级输电线路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4943.1 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314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 GB/T 2317.2 电力金具试验方法第2部分: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 GB/T 2317.3 电力金具试验方法第3部分:热循环试验 GB/T 2317.4 电力金具试验方法第4部分:验收规则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T 2423.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b和导则:碰撞 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振动(正弦) GB/T 3482 电子设备雷击试验方法 GB/T 3512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 GB/T 6587 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 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7626.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 17626.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26264 通信用太阳能电源系统 DL/T 548-2012 电力系统通信站过电压防护规程 DL/T 1098 间隔棒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DL/T 1247 高压直流绝缘子覆冰闪络试验方法 1
Q/CSG 1203020—2016 DL/T 5154-2012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DL/T 1508-2016 架空输电线路导地线覆冰监测装置 QJ/T 815.2 产品公路运输加速模拟试验方法 JB/T 9740.4-1999 低速风力机安装规范 Q/CSG1204009 中国南方电网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 术语、定义 3.1.1 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 监测架空输电线路设备本体、气象环境、通道状况等信息,定性或定量分析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状 况的应用系统。一般包括主站系统、监测装置以及主站系统与监测装置之间的通信网络。 3.1.2 主站系统 实现输电架空线路设备本体、气象环境、通道状况等信息的接收、存储、分析、统计、发布的信 息系统。一般由前置接收机、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监测工作站、网络交换设备、通信设备以 及数据库和主站软件系统等组成。 3.1.3 监测装置 实现架空输电线路设备本体、气象环境、通道状况等信息的采集,并通过通信网络向主站系统传 送数据的前端装置。一般由主控单元、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各类型传感器等构成。 3.1.4 传感器 用于架空输电线路本体、气象环境、通道状况等信息采集的元件。 3.1.5 受控采集方式 装置按照主站系统发出的指令进行数据采集,并将数据上传到主站系统。 3.1.6 自动采集方式 装置按照设定的采集间隔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并将数据上传到主站系统。 3.1.7 采集间隔 装置相邻两次采样操作起点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3.1.8 无效数据 空数据、错误数据及严重背离实际的数据。 3.1.9 数据缺测率 在统计时段内,缺测数据个数与应测得的数据个数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3.1.10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2
Q/CSG 1203020—2016 监测装置两次相邻故障间的工作时间的平均值。 3.1.11 装置运行状态 装置运行状态分为在线状态和休眠状态,其中在线状态指监测装置可按参数配置采集、传输数据, 网络通信在线,可实时响应主站下发的指令;休眠状态指监测装置数据采集功能关闭,可以即时切换 到在线状态。 3.1.12 装置掉线 装置在非休眠状态下,连续 15 个心跳周期内未上传任何数据主站。 3.1.13 监测装置运行峰值功耗 装置工作时的最大瞬时功耗。 3.1.14 监测装置运行在线采集功耗 装置处于在线状态,采集数据过程中的平均功耗。 3.1.15 监测装置运行在线静态功耗 装置处于在线状态,各传感器监测功能单元均不工作时的平均功耗。 3.1.16 监测装置运行休眠功耗 装置处于休眠状态的平均功耗。 3.1.17 监测装置运行日耗电量 仅由蓄电池供电,装置全时在线,在要求的采集间隔下,运行 24 小时消耗的总电量。 4 工作环境 a) 工作温度:-40℃~+70℃; b) 相对湿度:5%RH~100%RH; c) 大气压力:550hPa ~ 1060hPa; d) 抗风等级:不低于线路本体抗风等级; e) 装置(含太阳能板、蓄电池等)在狂风、暴雨、冰冻等恶劣自然环境及强电磁环境中运行,其 工作稳定性、可靠性不应受到明显影响。 5 设备技术要求 5.1 安全性能要求 a) 装置不应影响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 b) 装置与主站系统之间的信息通信应满足安全接入要求,监测装置的安全要求应符合 GB4943.1 中的相关规定; c) 安装在导地线上的各功能部件应能承受导地线的振动,不应对导地线有磨损或其他伤害,不应 明显降低相间距离、对地距离和对杆塔的电气间隙,并满足设计要求; 3
Q/CSG 1203020—2016 d) 安装在绝缘子串上的各功能部件不应降低绝缘子串的绝缘特性和机械强度,且满足风偏要求和 对其它部件的安全距离,同时应能承受故障电流; e) 安装在杆塔上的各功能部件应采取防振、防松措施,而且不应降低杆塔的机械强度; f) 安装在杆塔基础上的各功能部件应采取防盗、防松、防水、防潮等措施,不应破坏杆塔基础的 完整性。 g) 装置与主站及其通信回路均应符合 Q/CSG1204009 中对电力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安全防护要 求。 5.2 功能要求 5.2.1 数据采集 a) 应能采集线路本体或气象或通道环境等信息; b) 应能采集监测装置电源电压等表征电源性能的参量; c) 对于无线通信方式,应能采集监测装置所在位置通信信号强度; d) 应能采集监测装置各组成单元运行状态; e) 装置应同时具备自动采集方式与受控采集方式; f) 根据采集参量的变化特征可设定采集间隔。 5.2.2 对时 a) 应具备网络对时功能。应能够接收主站系统的对时命令,宜每天对时一次,对时误差应不超过 20s;走时误差应优于±0.5s/24h; b) 应具有断电保护功能,时钟 24h 内正常走时。 5.2.3 数据处理 宜具备数据合理性检查分析功能,能对数据进行预处理,自动识别并剔除无效数据。 5.2.4 数据存储 装置应具备数据存储功能,非视频类数据应循环存储至少90天。 5.2.5 远程更新、配置和调试 a) 应具备远程查询参数、设置参数、数据召唤、远程复位、远程对时等功能; b) 应具备密码认证和远程程序升级的功能,程序升级应具备向下兼容性,且更新机制与方式可靠; c) 应具备自检、自诊断和自恢复功能,并可把自检信息传输到主站系统; d) 宜能通过短距离无线调试工作模式,在现场对装置各数据传感器进行实时控制和调试; e) 应具备休眠功能,并支持休眠状态下唤醒;装置缺省为无休眠; f) 应具备收发短信的功能。 5.2.6 电源管理 a) 应具备自动浮充电能、过压保护、欠压保护、过流保护和温度补偿等功能; b) 宜具备电量与负载分级管理功能,可根据当前电量、功耗等,按重要性分级调整监测装置工作 模式; c) 应具备监测电源性能的功能,并向主站系统上传相关信息。 5.3 通信方式及规约 4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