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5江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5 江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3 x 6=18 分): 1.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2. 边际产品价值 3. 纳什均衡 4. 货币幻觉 5. 自然失业率 6. 索洛余量 ) ) ) ) B. 显示了边际替代率递减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单项选择题(1 x 20=20 分): 1. 下列选项中,使商品 X 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是( A. 商品 X 的价格下降; B. 购买者(消费者)的收入减少。 C. 商品 X 的替代品价格下降; D. 消费者预期该商品会涨价; 2. 对于效用函数 U(x, y) = (x + y)/5 来说(x 和 y 分别表示商品 X 和 Y 的消费量), 无差异曲线( A. 是一条直线 C. 有一正的斜率 3. 已知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是 100 元,商品 X 的价格是 10 元,商品 Y 的价格是 4 元。 假定他计划购买 6 个单位的 X 和 10 个单位 Y,这时商品 X 和 Y 的边际效用分别是 70 和 30。若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 A. 按计划购买 B. 增加 X 的购买量,减少 Y 的购买量 C. 增加 Y 的购买量,减少 X 的购买量 D. 同时增加 X 和 Y 的购买量 4. 假定五芳斋两个职工一个工作日可以生产 200 公斤粽子,六个职工一个工作日可以生产 400 公斤粽子,则( A. 平均可变成本是下降的 C. 平均成本是下降的 5. 如果消费者总是把他们收入的 30%用于食物,那么,食物的需求收入弹性是 ( A. 0.3 D. 以上各项都不对 6. 如果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产量递减,相应的总成本曲线的斜率( A. 随着产量增加变得平坦 C. 是线性的(一条直线) 7. 如果一种物品的长期市场供给曲线是完全有弹性的,在长期中,该物品的需求增加将引 起( A. 该物品价格上升和市场上企业数量增加 B. 随着产量增加变得陡峭 D. 可以是以上任何一种 B. 平均可变成本是上升的 D. 平均成本是上升的 ) ) ) B. 1 C. 1.3
B. 4000 亿元 D. 3000 亿元 ) ) B. 左下角 D. 右下角 B. 技术溢出效应 D. 负外部性 B. 该物品价格上升但市场上企业数量不增加 C. 该物品价格不上升但市场上企业数量增加 D. 对该物品的价格和市场上企业数量都没有影响 8. 右图为某一博弈的得益矩阵,其上策均衡或纳什均衡由哪一个格子代表的策略组合来表 示( A. 左上角 C. 右上角 9. 当一个人在一个拥挤的城区买了一辆汽车时,这就引起了( A. 有效率的市场结果 C. 正外部性 10. 若对于消费者甲来说,以商品 X 替代商品 Y 的边际替代率为 4;对于消费者乙来说, 以商品 X 替代商品 Y 的边际替代率为 2。那么,为了追求更高效用水平,最有可能发生的 情况是( A. 甲用 3 个 Y 换乙的 1 个 X B. 甲用 1 个 Y 换乙的 3 个 X C. 乙用 3 个 Y 换甲的 1 个 X D. 乙用 1 个 Y 换甲的 3 个 X 11. 如果某国经济在 2012 年(基期)的 GDP 为 2000 亿元,2013 年的 GDP 折算指数增 加了一倍,而实际 GDP 增加了 50%,那么 2013 年的名义 GDP 等于( A. 8000 亿元 C. 6000 亿元 12.计入 GDP 的物品是最终产品意义上的商品,而不是中间产品意义上的商品。以下古诗中 含有最终产品的商品是( ) A、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C、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D、躬耕而食兮,掘井而饮 13. 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 NDP 中包含了折旧 B. GDP 中包含了企业所有库存品的货币折算值 C. NI 中包含了间接税 D. PI 中包含了个人得税 14. 政府支出增加使 IS 右移 g k G i∆ ( g k 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 近于 IS 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 LM 平缓而 IS 陡峭 C. LM 和 IS 一样平缓 15. 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照供求状况自动调整,那么当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处于 IS 线右 上方、LM 线左上方时,下面哪种情况会发生?( A. 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C. 利率下降收入增加 16. 在下述( A. 失业 C. 流动性陷阱 17.货币的出现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在下列文献中,体现货币思想的记载是( ) B. 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较大 D. 现金漏出率较低 B. LM 垂直而 IS 陡峭 D. LM 陡峭而 IS 平缓 ) B. 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D. 利率下降收入下降 ) ) ) ) )情况下,挤出效应比较大。
A、范蠡:“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B、管子 “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C、《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 ) B. 技术性失业 D. 周期性失业 D、《卖柑者言》:“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18. 如果工人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了其边际生产率,由此产生的失业属于( A. 摩擦性失业 C. 自愿失业 19. 某实施浮动汇率制的开放经济小国符合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给定其他条件不变,当增 加国内税收时,会导致( A. 总收入下降,本国货币升值,贸易余额上升 B. 总收入不变,本国货币升值,贸易余额下降 C. 总收入上升,本国货币贬值,贸易余额上升 D. 总收入不变,本国货币贬值,贸易余额上升 20. 内生增长理论与萦洛模型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内生增长理论( ) A. 肯定了技术变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B. 抛弃了索洛模型外生技术变革的假设 C. 将研究与开发作为外生技术变革的主要原因 D. 以上表述都不正确 三、计算题(8 x 5=40 分): 1. 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供给函数为 ,若政府决定对每单位商品 征收 6 元的消费税(向消费者征收),问生产者和消费者各承担多少税收负担? 2. 在一个完全竞争的成本不变行业中单个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为 ,该 市场的需求函数为 。求: (1)该行业的长期供给函数; (2)该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的厂商数量。 3. 某人仅消费两种商品 X、Y。他的效用函数为 U = QX.QY ,QX 和 QY 分别是 X 和 Y 的 消费量,X 和 Y 的价格均为 4,该消费者的收入为 144。 (1)求此人达到消费者均衡时消费 X 和 Y 的数量,并求此时的效用水平; (2)若 X 的价格上升为 9,则对两种商品的消费量有何变化; (3)X 的价格上升为 9 后,若要维持原先的效用水平,则此人的收入至少应为多少? (4)求 X 价格上升带来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以 X 消费量的变化来表示)。 4. 假设某一宏观经济不存在税收,消费函数 C = 600 +0.8 Y ,投资函数 I = 400− 50r , 政府购买 G = 200 ,货币需求函数 L =250 + 0.5 Y−125r,名义货币供给 M = 2500 , 价格水平 P = 2 。试求 (1)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 (2)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 5. 经济的总需求方程为 Y =120 − 20 P ,经济的供给方面按卢卡斯供给方程运行,经济
中厂商的数量 i =100 。代表性厂商的供给方程为 ,每个厂商形成预期价 格水平的方式是 , (1)在解出单个厂商的产品价格的基础上,求解卢卡斯总供给方程; (2)假设 ,求经济均衡时的总产出和价格水平; (3)如果总需求上升至 Y = 131−20 P,求经济均衡时的总产出和价格水平。 四、简答题(4 x 10=40 分): 1. 假设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在汽车(正常物品)市场上,这个事件引起需求增加还是需求 量增加?这个事件引起供给增加还是供给量增加?请加以解释。 2. 理性的厂商是否会在需求曲线上缺乏弹性的部分进行生产?为什么? 3. 简要说明投资乘数原理,并指出该结论成立的条件? 4. 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五、论述题(2 x 16=32 分): 1. 保护环境,各国重视。 2014 年,全国大部分地区“雾霾”天气的持续,空气达到严重污染水平,严重威胁公众的 身体健康。实现低碳减排已是迫在眉睫。为减少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污染,降低温室效应, 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世界各国已为此努力了许多年。作为人类历史上第 一个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法律文件,《京都议定书》是关于环境保护和减少温室气体排 放的国际公约,除美国以外的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参与其中。《东京议定书》 于 2005 年 2 月正式生效,该公约有三项条约颇为引人注目:第一,规定主要发达国家在 2008 年至 2013 年每年减少温室气体(CO2 等)排放的硬指标(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比 1990 年削减 5.2%),如若不能达标将受到处罚。在此期间,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暂 不承担减排义务。第二,规定了发达国家如果帮助其他国家减少排放量,那么它可以换取等 量的排放权(比如德国在 2006 年帮助中国减少了 1000 吨的 CO2 排放量,则德国在 2006 年被允许的 CO2 排放量将增加 1000 吨)。第三,规定了节余下来的“排放权”可以买卖。 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国内的减排增量成本比发展中国家高 5-20 倍。 试回答以下问题: (1)从外部性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制定《东京议定书》? (2)若该公约被严格执行,各国遵守承诺,则该公约将对世界自然环境有何影响? (3)允许将节余下来的“排放权”进行买卖有何意义? (4)发达国家愿意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吗?为什么? 2. 淡化增长, 持重改革。 2013 年 12 月 10 日至 12 月 13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家主要领导人发 表重要讲话。尽管此次会议将不会设定 GDP 等细化目标,但近期智囊机构密集发布经济增 速预测,明年我国经济增长将达到 7.5%左右。分析认为,在十八届三种全会提出全面改革 的总目标和时间表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或将在整体宏观政策上淡化增长,同时把改革列为 重点。 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要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改善宏观 调控,科学把握宏观调控政策框架,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要抓好对中央改革总体部署 的落实,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着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有消息认为,今年我国宏观调控 政策将继续强调“稳中求进”。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表示,中国经
济增长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常态,即增长区间在 7%至 8%的“中高速增长”。 与此同时,中组部日前发布《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 称,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考核评价政绩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 及增长率排名。并提出,加强对政府债务状况的考核,把政府负债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试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以上资料,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政策主题,运用有效需求原理和 需求管理政策说明过去三十多年中国宏观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 (2)运用 DA-AS 模型,主要从资源约束方面,联系中国物价水平和近年来日益严重 的环境问题,说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3)什么是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