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试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 20 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近年来,一场曹操墓“争夺大战”在 yī wàng wú yín 的中原大地激烈展开。与之形
成鲜明对比的是,cái huá héng yì 的曹植,却静静地长眠于东阿鱼山脚下,少人问津。
2.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戏曲四行当”是指生、旦、净、丑。
B.“三”在古汉语中往往泛指多次。“五日三省吾身”“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
的“三”都是这个意思。
C.诗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演化出许多不同的形式。诗、词、曲,从文学角度看,都
是诗歌。
D.“狼来了”“大人国”“智取生辰纲”“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分别出自《伊索寓言》《格
列佛游记》《水浒》《西游记》。
3.下面《我爱你,中国》这段歌词中加点词语对表达爱国之情的作用是什么?(2 分)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
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
我爱你森林..无边
我爱你群山..坞
我爱你淙淙的小河..
荡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
4.按要求填空。(14 分)
①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舒婷《祖国啊,我
亲爱的祖国》)
②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行到水穷处,
。(王维《终南别业》)
④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⑤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诗经·秦风》)
⑥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 马 致 远 《 天 净 沙 · 秋 思 》 中 , 直 接 表 现 天 涯 沦 落 人 孤 寂 愁 苦 之 情 的 句 子 是 :
“
,
。”
⑧龚自珍《乙亥杂诗》中“
,
”两句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
现了诗人不畏挫折,誓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⑨有一种品质叫无私,有一种情感叫无悔,把它化作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那便是
“
,
。”
⑩写出与鸟有关的古诗句。(连续的两句)
二、文言文阅读(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10 题。
(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不蔓不枝
6.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7.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2 分)
(二)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
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
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
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或.阻之(或:有的人)
9.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0.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 3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21 题。
(一)
细菌与安全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虽
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的
事实。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中毒或者对各种食物过
敏,其他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②到目前为止
......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 121 摄氏度下加热
15 分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成不了气候。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
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
危害就行了。
③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 72 度左右 15 秒。经过这样处
理,细菌量会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
也不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 135 度以上,1 秒钟就可
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当然,这都是指密封
保存的情况。如果对着瓶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几乎就算白做了,其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大大
增加。其他食物也是如此。
④无数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杀死细菌的方
式。然而到目前为止,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中餐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地
方,但是中餐的安全问题却不严重,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西
方的蔬菜多数是生吃的,所以从种植、运输、保存到分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
否则,沙拉吃下去,就开始拉肚子了。
⑤对于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
的地方,经常清洁(比如用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保持厨房通风干燥,有助于
减少细菌。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尽量吃多少做多少。因为减价而囤积大
量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繁殖提供广阔的天空。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
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
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11.细菌与安全有什么关系?(2 分)
12.第②段中“到目前为止”的作用如何?(2 分)
13.第③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如何?(3 分)
14.第④段将中餐和西餐的做法进行比较,目的是什么?(3 分)
15.本文认为应该保持怎样的良好卫生习惯?(4 分)
(二)
一百美元
①暑假终于到了,约翰迫不及待地往家乡赶,他要去看望奶奶。
②奶奶是德国人,爷爷是美国人,他们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大半辈子。奶奶不懂英语,
只会说德语,除了爷爷和家人,她不愿意跟别人交流。更糟糕的是,她患有白内障,视力非
常差。去年,爷爷去世了,奶奶不愿意离开他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约翰不知道,孤单的奶奶
该如何生活。给爷爷办完丧事,约翰父母临走时给奶奶留下了一个可以异地取款的存折和
100 美元现金。
③看到孙子,奶奶非常高兴,她挎上菜篮子就说:“我去买你最爱吃的鳕鱼。”然后,
她去了窗台,约翰看到窗台上放了一大把钱,有零有整,奶奶把钱全部拿在手上就出去了。
④“钱怎么能放在窗台上呢?只要窗子一开,路人随手就能拿走。”约翰想,等奶奶回
来,他就让奶奶把钱放到电视柜子上面。奶奶说:“没必要,我这一年还没丢过钱呢。”但她
还是采纳了孙子的建议。
⑤第二天,奶奶买了东西回来,还是顺手把钱丢在了窗台上,约翰再次帮她收拾好了。
⑥第三天,奶奶依然如故。约翰知道这是习惯使然,他再次从窗台上拿起奶奶买东西
找回的钱放到了电视柜子上,并顺便把那些钱整理了一下。在整理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奇
怪的现象,奶奶的钱增加了!他记得第一次整理的时候是 368 美元,可现在 3 天过去了,奶
奶买了不少东西,钱数却变成了 405 美元。
⑦难道奶奶口袋里还有钱?可他明明看到,奶奶每次出去都是从窗台或电视柜子上把
钱全部拿走,回来后再全部丢在窗台上,她身上应该不会有钱,增加的钱是从哪儿来的呢?
⑧晚上,约翰接到了爸爸的电话。爸爸说,他前几天查了奶奶的账户,发现奶奶从没
取过他们存的钱。奶奶手里只有他们走时留下的 100 美元现金,这一年来她是怎么生活的
呢?约翰知道,小镇上的生活标准每月最低也得 1000 美元,就算奶奶再节约,也不可能 100
美元用一年啊!
⑨约翰把爸爸的疑问说了一遍,奶奶茫然地看着那沓钱说:“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我不会从银行取钱。我也不认识美元,我不知道那是多少。”
⑩奶奶不懂英语,不认识美元,约翰是知道的,他不明白的是,奶奶是怎么用钱买东
西的。奶奶说:“我每次买东西的时候总是把手里的钱全部给卖东西的人,让他们自己拿钱
和找钱,我想别人是不会坑我这个老太太的。”哪有这样买东西的?约翰感到很可笑。他决
定跟踪奶奶一次,看她究竟是怎么买东西的。
○11 第二天,约翰悄悄地跟在奶奶后面。果然,奶奶买水果时,一下子把钱全部拿出来,
让卖水果的人自己拿钱。约翰发现卖水果的人从奶奶手里拿出一张 10 美元的钞票,却放回
了两张 5 美元,他等于没收奶奶的钱!接下来,他看到的情况都差不多,有不收奶奶钱的,
还有多找奶奶钱的……
○12 约翰的眼睛湿润了。他明白了,这都是小镇上的人们在帮助无依无靠的奶奶!
○13 约翰找到了镇长,感谢小镇人一年来对奶奶无声的照顾。镇长说:“以前都是你爷
爷跟别人打交道,他去世后,你奶奶开始进入社会生活中。刚开始小镇上的人还感到这个老
太太真是奇怪,后来才知道她根本不认识钱,没人愿意欺骗一个不认识钱且完全信任别人的
人,于是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其实,不是我们在帮她,而是她在帮我们,小镇上原来也有坑
蒙拐骗的现象,自从碰到对人没有丝毫防备的约翰老太太后,这种现象才没有了。我们应该
感谢你奶奶才对啊!”
16.简述“100 美元”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4 分)
17.用简洁的语言把本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4 分)
“奶奶”独立生活;(
);约翰发现钱增多的秘密;(
)。
18.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4 分)
19.为什么文中多次写到“奶奶”把钱丢在窗台上?(4 分)
20.文末为什么镇长说“不是我们在帮她,而是她在帮我们”?(4 分)
21.试推断:小镇人帮助“奶奶”,为什么采取“无声”的方式?(4 分)
四、写作(共 5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 分)
女孩生下来就是唇腭裂,六岁时她发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女孩:“妈妈,我为什么与别人不一样呢?”
妈妈:“孩子,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缺陷,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
你有缺陷吗?你是怎样面对自己缺陷的呢?别人有缺陷吗?你又是怎样面对别人缺陷
的呢?
请以“面对缺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
③不少于 600 字。若写诗歌,不少于 15 行。
二〇一二年全市初中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积累与运用(共 20 分)
1.一望无垠 才华横溢 说明:本题 2 分。
2.B 说明:本题 2 分。
3.选取祖国的“南海”“北国”“森林”“群山”“小河”这些富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歌颂,
使抽象的爱国之情变得具体、形象,避免了空洞。说明:本题 2 分。
4.①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
③坐看云起时
④八百里分麾下炙
⑤所谓伊人
⑥宠辱偕忘
⑦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⑧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⑨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⑩示例:几处早莺子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说明:本题 14 分。每空 1 分。有错别字或增减字,该空不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 12 分)
5.①洗涤 ②生枝蔓 说明:本题 2 分。
6.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说明:本题 2 分。
7.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文章的主旨。说明:本题 2
分。
8.A 说明:本题 2 分。
9.(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说明:本题 2 分。
10.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说明:本题 2 分。答出其中的两点
可得 1 分,三点及以上得 2 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 38 分)
11.吃的有害细菌越少,身体越安全。说明:本题 2 分。
12.不排除将来会有更有效的杀死细菌手段的可能性,使语言表达更加严密、准确。说
明:本题 2 分。
13.能更加准确、清楚地说明加热在牛奶加工中的杀菌作用。说明:本题 3 分。
14.说明加热是杀死细菌、保证食品安全的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方式。说明:本题 3
分。
15.经常清洁厨房、冰箱;保持厨房通风干燥;减少食物的存放量,吃多少做多少;对
食物一般要高温烹调。说明:本题 4 分。
16.“100 美元”是本文的线索,它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说明:本题 4 分。
17.约翰发现“奶奶”的钱增多,产生疑惑;镇长说出小镇人帮助“奶奶”的原因。说
明:本题 4 分。
18.朴实。说明:本题 4 分。
19.说明了“奶奶”对人没有丝毫防备之心。说明:本题 4 分。
20.镇长认为,“奶奶”对别人的完全信任感动了小镇人,帮助小镇人改善了社会风气,
小镇上原有的坑蒙拐骗现象消失了。说明:本题 4 分。
21.小镇人或许怕“奶奶”拒绝接受帮助;或许怕伤及“奶奶”的自尊心;或许怕“奶
奶”会因心存感激而活得更累。说明:本题 4 分。答出一点即可得满分。
四、写作(共 50 分)
22.评分标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