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宁夏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
多理解!
【一】选择〔选出以下各题中惟一正确的答案、1-11 题每题 2 分,12-13 题每题 3 分,共
28 分、不选、多项选择、错选不得分〕
1、加热某种固体有气体产生,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 是化学变化
B、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 是物理变化
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
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加热某固体物质时产生了气体,这种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冰受热变
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应选项错误;
B、加热某固体物质时产生了气体,这种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高锰
酸钾受热分解属于化学变化,冰受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应选项正确;
C、加热某固体物质时产生了气体,这种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能生
成氧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应选项错误;
D、加热某固体物质时产生了气体,假设没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属于物理变化,假设有新物质
生成那么属于化学变化、应选项错误、
应选 B、
2、2017 年上海世博会处处表达“低碳”理念,“低碳”是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排放或少排
放二氧化碳气体、以下能源的使用最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太阳能
考点: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根据低碳的含义进行分析,并根据煤、石油、天然气燃烧的产物和太阳能无污染的
特点判断、
解答: 解:A、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及部分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等,不符合“低碳”
理念,所以错误、
B、石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及部分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烟尘等,不符合“低
碳”理念,所以错误、
C、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及部分一氧化碳烟尘等,不符合“低碳”理念,所以错误、
D、太阳能不排放任何污染物,所以正确、
应选 D、
点评: 在极端天气肆虐的今天,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现代入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
念培养便成为化学考查的热点,在学习中要求学生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低碳生活
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运用
知识、
3、以下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根据纯净物的定义解答;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解答: 解:A、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假设该物质由分子构成,那么只含有一种分子,
故 A 正确;
B、不同种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不同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
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混合在一起,是
混合物;
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由不
同种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
应选 A
4、水是人们生活、生产各方面都离不开的重要物质、以下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 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C、 自然界的水都含有杂质
B、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 电解是一种净化水的方法
考点: 常见的溶剂;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不含或较少含有钙镁化合物的水称为软水,含较多的钙镁
化合物的水称为硬水,二者可用肥皂水区别;自然界中的水都含有杂质;电解是水分解的条
件,不能净化水、
解答: 解:A、溶剂是一种可以溶化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的液体,继而成为溶液、在日
常生活中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故 A 正确;
B、向等量的两种水样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软水中泡沫多,硬水中泡沫少,且
操作方法简单易行,所以正确;
C、在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其中含有一些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
杂质,故 C 正确;
D、电解是水分解的条件,不能净化水,故 D 错;
应选 D、
5、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
的质量总和⑤物质的种类⑥物质的体积⑦物质的状态〔〕
A、 ②④⑤
B、 ①③⑦
C、 ①③④⑥
D、 ①③④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解答: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质量总和、
应选 D、
6、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
A、 隔离空气
C、 隔离可燃物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B、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分析: 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以下,来解答、
解答: 解:根据灭火原理,灭火队员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或
隔离可燃物、
A、防火隔离带,不可能隔绝空气,故错误;
B、开辟防火隔离带,不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错误;
C、隔离可燃物是对的,故正确;
D、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是不可改变的,故错误、
应选 C、
7、实验室制取氧气,既可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也可采用分解氯酸钾的方法、这两种
方法的共同点是〔〕
A、 反应都不需要加热
C、 均可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B、 所需仪器相同
D、 都利用氧化物分解
考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A、过氧化氢可以在常温下分解,不需要进行加热;氯酸钾在常温下不能分解,分
解氯酸钾时必须进行加热;
B、由于过氧化氢常温下可以分解,使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不需要使用酒精灯;而氯酸钾
必须在加热条件下分解,使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必须选用酒精灯进行加热;
C、为加快过氧化氢和氯酸钾的分解速率,通常加入二氧化锰催化两物质的分解;
D、根据过氧化氢属于氧化物氯酸钾属于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解答、
解答: 解:A、氯酸钾需要进行加热才能分解、过氧化氢可以在常温下分解而不需加热,
故 A 错误;
B、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就可以分解不需要加热也就不需要使用酒精灯,而氯酸钾必须在加热
条件下才能分解,分解氯酸钾时需要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故 B 错误;
C、采用 MnO2 均可改变其反应速率,二氧化锰可催化过氧化氢和氯酸钾的分解,加快分解速
率,故 C 正确;
D、过氧化氢属于氧化物,而氯酸钾组成上都含有氧元素,但不氧化物,故 D 错误、
应选 C、
点评: 对比过氧化氢与氯酸钾制取氧气时的异同,需要对两种方法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装置及操作较为熟悉、
8、以下氯化钠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等于 15%的是〔〕
A、 100g 水中溶解 15g 氯化钠
B、 氯化钠与水按 15:85 的质量比形成的溶液
C、 100g 溶液中含 15g 氯化钠
D、 30g 氯化钠溶解于 170g 水中所形成的溶液
考点: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解答: 解:A、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100%═13%;故符合
题意
B、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100%═15%;故不符合题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100%═15%;故不符合题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100%═15%;故不符合题意
应选 A
9、以下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 5.6gCuO 粉末
②用 10mL 水和 10mL 酒精配制成 20mL 酒精溶液
③将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盐酸加热蒸发掉 25g 水,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盐酸
④用 10mL 量筒量取 8.2mL 水、
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
考点: 称量器-托盘天平;测量容器-量筒;溶质的质量分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①从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来考虑问题;
②不同的液体混合后,有扩散现象发生;
③盐酸是易挥发物质,在试验中,要考虑到这一点;
④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尽量减
少误差、
解答: 解:①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物质的质量,其精确度可达到 0.1g;正确、
②把 10mL 的水和 10mL 的酒精倒入同一个量筒中,混合后的体积小于 20mL,因为水
和酒精的分子发生了扩散现象,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的间隙中去了,因此混合后的
体积小于 20mL;故错误;
③不能,因为盐酸是个挥发性较强的酸,加热蒸发时,一部分氯化氢也被蒸发到空
气中了,那样的话溶质就减少了、所以得不到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盐酸了;故错误;
④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规格以所能量度的最大容量〔ml〕表示,常用的有
10ml、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 等、外壁刻度都是以 ml 为单位,
10ml 量简每小格表示 0.2ml,而 50ml 量筒每小格表示 1ml、可见量筒越大,管径越
粗,其精确度越小,由视线的偏差所造成的读数误差也越大、所以,实验中应根据
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也能引起误差、
如量取 8.2ml 液体,应选用 10ml 量筒、故正确;
应选 A、
10、以下各组气体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的是〔〕
A、 氧气和空气
C、 甲烷和空气
B、 二氧化碳和氮气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空气、甲烷、一氧化碳这些气体遇到燃着的木条所呈
现的不同现象来回答、
解答: 解:A、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空气没有变化,故 A 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氮气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 B 错误;
C、甲烷遇到燃着的木条能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空气无现象,故 C 正确;
D、一氧化碳遇到燃着的木条能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 D 正
确、
应选 B、
11、以下实验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A、 用二氧化锰区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B、 用过滤的方法将浑浊的水变为澄清的水
C、 用燃烧木炭的方法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D、 用熟石灰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
理;铵态氮肥的检验。
专题: 实验方案评价题。
分析: A、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而水不能判断、
B、根据过滤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的量不同时燃烧产物也不同,且生成的气体不易收集等因素判断、
D、根据碱与铵盐反应生成氨气的性质判断、
解答: 解:A、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会迅速放出氧气,而水不能反应放出
氧气,所以正确、
B、过滤是把不溶的固体与液体分开的操作方法,浑浊的水中含有不溶的固体,所以正确、
C、木炭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且收集气体不方便,所以错误、
D、熟石灰与氯化铵混合加热能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和氯化钾不反应,可以鉴别,所以正
确、
应选 C、
1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选项是〔〕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一氧化碳气体
C、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D、 碱性物质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
碱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可以抓住概念进行举例快速判断推理是否正确,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碱性
溶液能使酚酞变红,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的反应、
解答: 解:A、中和反应必须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很多,如金属
氧化物和酸的反应,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等都不是中和反应,所以推理错误;
B、一氧化碳为不成盐氧化物,不能和碱反应,所以推理错误;
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
碳酸,并非二氧化碳使酸,故 C 推理错误;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那么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但不一定是碱,
如碳酸钠为盐,溶于水呈碱性,故 D 正确、
应选 D、
13、以下物质存放在敞口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①浓盐酸②浓硫酸③烧碱④纯碱⑤生石灰⑥食盐、
A、 ①⑥
B、 ③②④⑤
C、 ②③④
D、 ③⑤
考点: 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发生了化学反
应、
解答: 解: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而导致质量减小,排除有①的选项,
故 A 不选,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质量增加,但是不发生化学反应,
排除有②的选项该,故 BC 不选,应选 D、
【二】填空〔共 14 分〕
14、现有 H、S、O、Na 四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以下要求的化学式各一个:
〔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H2O;〔2〕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酸 H2SO4;
〔3〕厨房清洁剂中含有的碱 NaOH;〔4〕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盐 Na2SO4〔或 Na2SO3〕、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碱的化学性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物质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的概
念及其计算。
专题: 开放性简答题;生活实际型。
分析: 〔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2〕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酸一般是稀盐酸或稀硫酸、
〔3〕厨房清洁剂中含有的碱是氢氧化钠、
〔4〕H、S、O、Na 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盐只有硫酸钠或亚硫酸钠、
解答: 解:〔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水由水分子构成,1 个水分子含有 2 个氢
原子和 1 个氧原子,且 H、S、O、Na 四种元素中含有氢、氧元素,因此其化学式为
H2O、
〔2〕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酸一般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其中由 H、S、O、Na 四种元素
组成的只有硫酸,其化学式为 H2SO4、
〔3〕厨房清洁剂中含有的碱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由氢、氧、钠三种元素组成,且
H、S、O、Na 四种元素中含有氢、氧、钠,因此其化学式为 NaOH、
〔4〕H、S、O、Na 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盐只有硫酸钠或亚硫酸钠、其化学式为
Na2SO4〔或 Na2SO3〕、
故答案为:〔1〕H2O;〔2〕H2SO4;〔3〕NaOH;〔4〕Na2SO4〔或 Na2SO3〕、
15、试用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以下问题或现象、
〔1〕食品密封包装时填充氮气可以防腐,这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煤矿矿井内严禁烟火,这是因为矿井内空气中混有甲烷,遇火容易爆炸、
〔3〕在盛有水的铁锅里,铁锅与水面接触的一圈锈蚀最为严重,这是因为这一部位的铁、
氧气、水接触充分
、
考点: 常见气体的用途;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氮气性质稳定,一般不宜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
用于防腐剂,可燃性气体不纯时遇明火易发生爆炸事故,铁在雨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时易生锈、
解答: 解:〔1〕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用作防腐剂,
所以此题答案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煤矿的矿井内含有甲烷,甲烷属于可燃性气体,不纯时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所
以煤矿矿井内严禁烟火,所以此题答案为:矿井内空气中混有甲烷,遇火容易爆炸;
〔3〕铁在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易生锈,所以此题答案为:这一部位的铁、氧气、
水接触充分、
16、2017 年 3 月 11 日,日本发生 9.0 级大地震,引发海啸,福岛核电站遭到破坏,核反应
堆内的物质在高温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的大量氢气因泄漏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该
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
2H2O、爆炸导致放射性物质外泄,引发核危机、其
中碘﹣131 就是一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其原子核内有 53 个质子,78 个中子,那么它的核
外有 53 个电子,属于非金属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的简单分
类。
专题: 化学与社会突发事件。
分析: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及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原那么,写出正确的化学方
程式、根据原子结构判断电子数、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解答:
解: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碘原子核内有 53 个质子,
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核外电子数为 53 个,碘属于非金属元素、
故答案为:2H2+O2
2H2O;53;非金属
【三】应用〔共 16 分〕
17、食醋、食盐和纯碱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质、食醋中通常含有 3%~5%的乙酸,乙酸
俗称醋酸,是一种无色液体、食盐和纯碱都是白色固体、
〔1〕在用食醋拌凉菜时,往往可以闻到醋香,这说明醋酸具有挥发性、食醋不宜存放在含
铁等金属的容器内,原因是醋酸能与铁反应、请写一个你熟悉的酸与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
〔2〕用食醋可以鉴别食盐和纯碱、请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分别取少许白色固体,滴
加食醋,有气泡产生的是纯碱,无现象的是食盐、
〔3〕纯碱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说明其水溶液显碱性,而在酸、碱、盐三类化
合物中,纯碱属于盐类、纯碱还能与许多化合物反应,请写一个你知道的纯碱与碱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Na2CO3+Ca〔OH〕2=CaCO3↓+2NaOH、
考点: 醋酸的性质及醋酸的含量测定;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碳酸钠、
碳酸氢钠与碳酸钙;酸、碱、盐的鉴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书写
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 〔1〕考虑食醋的挥发性、食醋不宜存放在含铁等金属的容器内,考虑醋酸能与铁反
应;
〔2〕用食醋可以鉴别食盐和纯碱、根据两者的阴离子不同进行分析、
〔3〕纯碱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说明其水溶液显碱性,而在酸、碱、盐
三类化合物中,纯碱属于盐类、纯碱还能与许多化合物反应,那么可书写纯碱与碱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在用食醋拌凉菜时,往往可以闻到醋香,这说明醋酸具有挥发性、食醋不
宜存放在含铁等金属的容器内,原因是醋酸能与铁反应、那么可书写酸与金属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
〔2〕用食醋可以鉴别食盐和纯碱、醋酸和食盐不会反应,和纯碱会生成二氧化碳气
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那么实验步骤和现象:分别取少许白色固体,滴加食醋,
有气泡产生的是纯碱,无现象的是食盐、
〔3〕纯碱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说明其水溶液显碱性,而在酸、碱、盐
三类化合物中,纯碱属于盐类、纯碱还能与许多化合物反应,利用复分解反应的特
点,那么可知纯碱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答为:〔1〕挥发;醋酸能与铁反应;Fe+H2SO4=FeSO4+H2↑〔其它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2〕分别取少许白色固体,滴加食醋,有气泡产生的是纯碱,无现象的是食盐;
〔3〕碱;盐;Na2CO3+Ca〔OH〕2=CaCO3↓+2NaOH
18、某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考察学校附近化工厂的污水处理情况,了解到该化
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盐酸,经检测,污水中 HCl 的质量分数为 0.0073%,处理污水所用的
原料是熟石灰、
〔1〕要中和 1000t 污水中的 HCl,至少需要熟石灰的质量是多少?
〔2〕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请你再举一例、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1〕计算出 1000t 污水中的 HCl 的质量,然后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求出至少需要熟石灰的质量、
〔2〕中和反应主要用于改善土壤酸碱性、处理污水、治疗胃酸过多等方面、
解答: 〔1〕解:设至少需要熟石灰的质量为 x
污水中 HCl 的质量:1000t×0.0073%=0.073t
2HCl+Ca〔OH〕2═CaCl2+2H2O
7374
0.073tx
解之得:x=0.074t
答:至少需要熟石灰 0.074 吨、
〔2〕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用氢氧化铝片治疗胃酸过多等、
【四】实验探究〔共 17 分〕
19、比较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下图所列出的实验装置的基础
上,对二氧化碳的制取进行研究、
〔1〕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
〔2〕甲同学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要得到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B、
D、C〔填字母〕,可选用浓硫酸作干燥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