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X264的平均比特率控制算法优化.pdf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计算机应用,2013,33( 3) : 680 - 683 ISSN 1001-9081 CODEN JYIIDU 2013-03-01 http: / / www. joca. cn 文章编号: 1001 - 9081 ( ) 2013 03 - 0680 - 04 : doi 10. 3724 / SP. J. 1087. 2013. 00680 X264 的平均比特率控制算法优化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高性能网络实验室 ( 1. 田一姝1,2 * ,沈 强1 ,刘延伟1 ,张 宇1 ,赵志军1 , 无锡中科智能信息处理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100190; 北京 2. 江苏 无锡 , 214135)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 ( * tianyishu@ hpnl. ac. cn) 摘 要: 无线视频传输系统中,网络带宽往往是有限和动态变化的,这将导致视频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质量差以 及不稳定,此时需要在视频编解码中采用码率控制进行调控。针对 X264 平均比特率( ABR) 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两种 改进措施: 其一,根据实际输出比特和目标比特之差在帧层增加补偿算法来调整当前帧的量化参数( QP) ; 其二,改善 缓存区增长函数以限制缓存区的过快增长。改进算法通过对同一视频序列不同目标码率以及不同视频序列同一目 标码率两种方式进行实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峰值信噪比( PSNR) 平均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输出的实际码 率更加接近于目标码率。 关键词: X264; 视频编码; 码率控制; 平均比特率; 量化参数 中图分类号: TP391; TP391. 41 文献标志码: A Average bit-rate algorithm optimization for rate control of X264 TIAN Yishu1,2 * , SHEN Qiang1 , LIU Yanwei1 , ZHANG Yu1 , ZHAO Zhijun1 ( 1. High Performance Network Laboratory, Institute of Acoustics, China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 2. Wuxi Zhongk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Wuxi Jiangsu 214135, China) Abstract: In wireless video transmission system, the network bandwidth is often limited and changing, which leads to poor quality and instability of the video information in this process. Therefore, a rate control regulation was needed in the video codec.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Average Bit-Rate ( ABR) algorithm in X264, two methods were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gap between actual output bits and target ones, one is a new compensation algorithm in the frame layer to adjust the Quantization Parameters ( QP) of the current frame and the other is to rewrite the growth function of the buffer to control its excessive growth. These two methods have been evaluated with different target bits but the same video sequence, and with different video sequences but the same target bit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actual output bit rate is closer to the target one on condition that the average Peak Signal-to-Noise Ratio ( PSNR) stays the same. Key words: X264; video coding; rate control; Average Bit-Rate ( ABR) ; Quantization Parameter ( QP) 0 引言 。 视频传输作为现代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应用,与网络带宽 、 视频编解码等技术息息相关 在带宽受限的网络环境中进行 视频传输,必须对视频信息进行压缩,而对于变化多样的画 面,视频编码器输出码流的比特率变化较大,在信道环境不佳 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视频传输的不稳定[ 业内通过引入码 率控制技术,即采用一定的策略调整并控制视频编码器的输 出比特率,使其具备动态调整的能力,从而提供流畅的视频传 输服务 。 ] 1 [ 2 [ 4 [ 3 。 的 的 TM5 ], ], ]等 TMN8 H. 263 MPEG-2 算 法 有 目前,有很多的码率控制方案,其中比较著名的码率控制 的 虽然它们在各类视频编码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算法为例,存在场景切换适 一般而言,可以把码率控制算 ; 第二步 ” 间接反映 的增加,量化步长的大小也 VM8 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以 应性和缓冲区一致性问题[ ] 5 法的主要功能分解成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 是计算量化参数( , 了视频信息的压缩状况,随着 Quantization Parameter 位分配 ) , MPEG4 TM5 QP QP 。 “ 。 QP ] 6 。 。 。 X264 本文将对基于 随之增加,但输出的码率却相应减小[ 优化码率控制算 法,使得在视频传输中既能满足图像的质量,又能满足带宽的 要求,是码率控制研究的重要内容 模 型的相关码率算法进行改进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有效性 1 基于 ABR 的码率控制算法 算法[ JVT-G012 函数来进行编码控制,可用公式 代价函数 码块差值的绝对值之和, R 价系数 SAD 体现码流的大小[ ] 8 26 。 的 残 差 变 换 绝 对 值 和 ( 代价 表示率失真 为预测重建块与编 为率失真代 反映的是残差在时域内的差异,不能直接 码率控制算法中采用图像 为最小编码比特数, λ 为率失真代价值, J = SAD + λ·R 其中, J 标准中, Lagrangian ]采用 H. 264 而在 其中 X264 SAD 在 。 。 7 Differences 谓的 SATD X264 ) 来代替 , SATD 是将残差经 Hadamard 的码率控制算法是基于 SAD 实现有很大的区别 方的 时更加注重码率控制的灵活性 JM 。X264 Sum of Absolute Transformed ,如公式 所 J = SATD + λ·R。 变换后累加起来的值 算法的,它与官 libavcodec 源于实际的经验,在实现 实时性和高效性,所以它更加 、 。 收稿日期: 2012-09-04; 修回日期: 2012-11-21。 作者简介: 田一姝( 1987 - ) ,女,湖南娄底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无线宽带 ) ,男,黑龙江克山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 视频编码 多媒体通信 、 物联网; 沈强( 、 ) ,男,四川乐山 通信; 张宇 、 ) ,男,河北唐山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 1981 - 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 物联网 ( 1971 - 方向: 物联网 移动通信网 、 互联网 、 。 数据挖掘; 刘延伟( 、 1976 - ) ,男,河北唐山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机网络 物联网; 赵志军( 、 1972 -
第 3 期 田一姝等: X264 的平均比特率控制算法优化 186 Peak Signal- 运动的图像,人 、 ,从而获得更 QP wanted_bits / abr_buffer , 0. 5 , 2 ) ) 根据 4 qscale 计算 QP = a + b lb qscale c ) ; QP [ ] i 其中: 系数 a = 12、b = 6、c = 0. 85 ) 根据计算出的 对当前帧进行编码 QP 5 。 均为经验值 。 , I QP 值; 而 帧最重要,需要作为其 帧 帧相对于 帧 I 、P B 值进行编码 。 QP 2 ABR 算法的不足与改进 2. 1 存在的不足 ) 为了获取更好的视频质量,将更多的比特分配给影响 由于 X264 的码率控制算法是基于实践经验的,因此存 符合实时的视频传输系统 下几个方面[ ]: 9 。X264 的码率控制主要体现在以 ) 恒定的质量并不意味恒定的峰值信噪比( , ) 或者 对复杂度高 to-Noise Ratio 眼并不会注意到细节,因而可以选择较大的 好的视觉效果 PSNR QP。 。 ) 根据帧的重要性来确定 他帧的参考帧,固选择较小的 QP 重要性要低些,可以选择较大的 1 2 3 运动补偿效果的场景 。 X264 ) 和多次编码 ( 的码 率 控 制 模 式主 要 分 为 单 次 编 码 ( single-pass ) 两大类,其中单次编码 coding 主要 分 为 以 下 四 种: 固 定 量 化 参 数 ( multi-pass coding ) ) 10 ] 。 , ) [ CQP ABR Parameter VBV-CBR Average Bit-Rate VBV-Constant Bit-Rate 、 平均比特率( 、 固定码率 控 制 因 子 ( , , Constant Quantizer , Constant Rate-Factor ) 和虚拟缓存限制 CRF 固定比特率( 在专业 的视频会议服务中,当事人往往需要网络宽带服务提供商提 在这种情况下,码率控制中的单次编 供一个最小的带宽值 码 算法在 实现过程中并没有考虑未编码帧的相关信息,因此并不精准 。 算法并不能获得精确的码率值,在根据码率值自适 由于 应网络带宽的视频传输场景中,容易导致视频传输的不流畅 。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 算法,为了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同 时,获得比原算法更加精准的码率值 算法作为 。ABR 中较为常用的码率控制算法,它的基本流程[ ] 8 模式将是最合适的[ 然而单次编码 ]如下: X264 ABR ABR ABR ABR 26 - 28 。 。 ,[ ] 12 11 ) 首先计算图像当前帧的 ) 然后利用当前帧的 1 2 ]; [ i SATD [ ]值,计算图像当前的模糊 i 复杂度( blurred_complexity [ ] i blurred_complexity SATD ) : [ ] i cplxsum [ ] = cplxcount i [ ]为迭代量 i 其中: [ ]表示累 i 计复杂 度,它 由 之 前 帧 复 杂 度 的 加 权 累 计 值 和 当 前 帧 的 、cplxcount 。cplxsum cplxsum [ i ] SATD [ ]共同得出: i ] cplxsum i + 1 [ [ ] i [ ]代表加权累计帧数: i = cplxsum cplxcount * 0. 5 + SATD [ ] i ) , 得 qscale qscale [ ] [ ] i 3 i + 1 * 0. 5 + 1 = cplxcount cplxcount ) 根据图像的模糊复杂度计算量化等级参数( 并对其进行两次修正,两次修正是为了下一步根据 到更加精准的 [ ] i [ ] i [ ] i qscale rate_factor [ ] i = blurred_complexity [ ]( i [ ] i qscale qscale qscale 1 -qcompress QP = ; ) = qscale * overflow 为 压 缩 控 制 参 数, 其中: 算 法 中 默 认 为 qcompress 第一次通过 , 0. 6 的值由到 qscale ]) 当前编码帧的所有目标比特累计值( 与当前帧复杂度( ]) 的比值所决定,反映到目前 为止根据模糊复杂度计算的原始量化参数的准确性,公式为: wanted_bits_window 进行修正, rate_factor rate_factor cplxr_sum ABR [ i [ i rate_factor [ ] i = wanted_bits_window [ ] i cplxr_sum [ ] i qscale 第二次通过 overflow 进行修正, 反映总目标 overflow 比特和实际产生的总比特之间的偏差,计算公式为: overflow = x264_clip3f ( 1. 0 + ( total_bits - 在一定的不足,以 算法为例: ABR ) 1 ABR 码率控制算法在编码控制时借助已编码的参考 因此该算法并不精 帧信息而未考虑其他未编码帧的信息 准,允许输出码率存在 的误差 。 ± 10% 。 2 ) 宏块层中各个宏块的复杂度并不一样,而 码率算 后,属于该帧的所有宏块都用这 值进行量化,因此,它并没有任何精细化的宏块 ABR QP 法在帧层得到量化参数 个统一的 层码率控制机制 QP 。 3 ) 缓存区的限制过于宽泛且没有极值,并且缓存区大小 编码帧率相关,增 、 的增长只与缓存区的初始值和当前的帧数 长大小并不精准,不利于码率控制 。 。 。 X264 X264 SATD 文献[ ]针对 8 缓存区的限制过于宽泛引进平均码 率趋近度因子,使得实际码率更加接近于目标码率,输出的码 ; 文献[ 中即使是同一帧, ]则针对 率误差控制在 ± 5% 9 ]值也有着较大的区别,提出了简单的基 [ 不同宏块的 i 于宏块层的码率控制机制 2. 2 补偿算法 X264 算法并不精准( 允许输出码率存在 的误差) 的缺点,本文提出了在帧层引入实际比特和 ± 10% 目标比特的差值和已编码帧的平均量化参数这两个因子,通 过这两个因子的限制,对原算法在帧层获得的 进行再次 修正,即在帧层设置量化参数补偿算法,以获得更加精准的帧 ,进而使得在 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输出的码率更 层 加接近于目标码率 针对 中的 PSNR ABR QP QP 后, R QP 1% 值( 帧层补偿算法具体的原理阐述如下: 在每帧获得 若实际输出码率大小与目标码率差值的绝对值大于 R 值是按照与目标码率的偏差百分比进行选取的,例如目标码 ) ,表明到当前帧为止,实际输出码率值与目标码率 率的 存在一定的差异,此时进入帧层补偿算法,并计算已编码帧的 平均量化参数 已编码帧的平均量化参数间接表明已编码帧 。 码率的一个变化状态,当已编码帧的实际输出码率与目标码 ,表明前 率的差值大于 面已编码的帧在每帧结束后输出码率正向偏离目标码率,此 时增大当前帧的 而当目标码率 值,且平均量化参 与已编码帧的实际输出码率的差值大于 ,表明前面已编码的帧在每帧结束后输出 数小于当前帧的 码率负向偏离目标码率,此时减少当前帧的 以增大输出 ,在实际中可 码率的大小 以根据目标码率的高低 调整值的 大小进行修正 的调整值选取为 2 QP 画面复杂度的情况对 ,且平均量化参数大于当前帧的 以减少输出码率的大小 实验中帧层 。 QP QP QP QP QP 。 、 R R 。 帧层补偿算法的实现步骤为: ) 在每帧根据 获得 qscale QP 1 当前帧为止的实际输出码率( real_bit ) ,并根据获得的 real_bit 后,根据已编码帧,获得到
286 计算机应用 第 33 卷 计算出到当前帧为止 ( ) ; diff_bit real_bit 和目标码率( target_bit ) 的差值 diff_bit = real_bit - target_bit ) 对获得的 值进行判断: 若 2 diff_bit diff_bit 大于已编码帧的平均量化参数( QP 值,且获得的 减少 帧的 QP avg_qp 值; 若 diff_bit ,则增大 值大于 R 值,且获得的 其主要流程如图 。 1 值 QP QP 所示 。 值小于 - R ) ,则 avg_qp 小于已编码 图 1 帧层改进的码率控制算法基本流程 2. 3 缓存区大小设置 ABR qscale 算法中对 ] 8 30 -31 。 二次修正中的比特预测部分的缓存 区采用的是开放型的缓存区,没有对缓存区进行合理的限制, 使得缓存区的大小增长过快且没有极值,这样不利于码率的 本文针对此引进已编码帧实际产生的比特数之 控制[ 和 ( ) 和 已 编 码 帧 所 产 生 的 目 标 比特 数 之 和 ) 作为控制缓存区大小增 ( ) 的差值因子( 长的因子之一,缓存区的大小动态根据 进行更改,通 过对缓存区增长函数的修正,使得实际码率更加接近于目标 码率 wanted_bits total_bits add_bits add_bits 。 原算法中缓存区增长函数为: abr_buffer* = X264_MAX ( , sqrt ( 1 i_frame_done / i_fps ) ) 其中: 般为 25。X264_MAX i_frame_done 表示帧率,一 表示当前编码的帧数, 函 数 表 示 在 两 者 之 间 取 最 大 值,由 于 是向下取整的,因此由缓存区增长公式可 帧的缓存区大小为缓存区的初始值,后面的缓存区 i_fps i_frame_done / i_fps 知,前 49 槡2 , … , 槡3 , 槡n 帧) 进行以 值没有极限,因此缓存区没有上限 以秒为单位( 每秒 倍缓存区初始 25 值的趋势进行增长, 由 n 公式可知,缓存区的大小值只与初始值和当前的帧数 编码帧 、 ) 设置为两 率有关,其中 倍的平均目标比特和瞬时码率容忍度的乘积,具体的计算公 式如下: abr_buffer_init 的初始值( abr_buffer 。 abr_buffer_init = 2* rate_tolerance* target_bit 这里提出一种改进的缓存区增长策略,在缓存区增长函 因子,使得缓存区能够根据 数中新引进前面提到的 add_bits 原算法中采用开方的方 已编码帧的相关信息进行选择增长 。 式限制缓存区的增长速度,本文中则根据目标码率的大小选 择合适的增长速率: 当目标码率较低时,采用较快的增长方 式; 当目 标 码 率 较 高 时,采 用 较 慢 的 增 长 方 式 ( 实 验 中 取 动态变化,当 、 时,表示已编码帧的实际比特之和大于已编码 add_bits 帧的目标比特之和,此时需要增大缓存区的大小; 反之,则缓 存区不增长 为分界) 大于 的值可正可负 具体流程如图 其中, 。 add_bits 300 kb / s 所示 0 。 2 。 图 2 缓存区改进的码率控制算法基本流程 3 实验验证 ) ( 。 。 和 250 300 CIF GOP 1 ~ 2 3 ~ 4 X264 X264 PSNR PSNR 所示 帧, Paris。 。 为 Foreman 采用的 352 × 288 2009-02-16 和图 表 ,参考帧数目为 列同一目标码率两种方案进行验证 2 ,其他参数的设置均采用 实验采用同一视频序列不同的目标码率和不同的视频序 版本为 帧,编码结构为 其中同一 帧,大小 不同的视频序列采用的是多个运动剧烈 IPPP 序列采用的是标准序列 为 情况和图像的复杂度不同的标准测试序列,包括 ,它的总帧数为 编码默认设置 变化很小的情况下( 50 kb / s、400 kb / s、1 500 kb / s。 Tempete、 通过对上述改进方法进行实验可 Coastguard、Mobile 知,在 的微弱变化并不影响 人眼对图像效果的判定) ,得到的实际码率更加接近于目标 码率,具体实验结果如表 下面对图表 实验时所设的目标码 所显示的结果进行分析阐述 率有三组,分别为 显 缓存区改进) 的 示的是分别在两种改进方式( 帧层补偿算法 、 作用下,改进算法与原始算法在实际输出码率和 上的 变化结果,表 表示在只有帧层补偿算法作用下实际 1 输出码率, 表示在只有缓存区改进作用下实际输出码率 C2 。 平均下降 表 ; 对于缓存区改进 ,码率接近度平均提高 表 6. 14 kb / s 示的是在两种改进方式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表,它包括改进算 法的实际输出码率和 值的变化结果以及改进的百分比 值,改进的百分比值是指在两种改进方式的共同作用下改进 算法相对于原算法而言所提高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从对比中可以看出缓存区改进的效果更好; 表 中结果表明,对于帧层补偿算法而言, ,码率接近度平均提高 0. 008 5 dB 方法而言, 平均上升 0. 017 5 dB 其中,表 1. 22 kb / s 中的 PSNR PSNR PSNR PSNR 1 ~ 2 C1 。 。 1 1 2 | B - A | -| C - A | P = × 100% A P 代表提高的百分比, A 其中: 出的实际码率, C 表 代表原算法输 代表两种改进算法作用下输出的实际码率 中算 出 改 进 算 法 相 对 于 原 始 算 法 的 准 确度 平 均 提 高 都是在两种改进方式共同作用下的显示结 代表目标码率, B 2 。 表明原算法和改进算法图片质量的改变,由图 3 ; 图 1. 06% 果,其中图 3 3 ~ 4
第 3 期 田一姝等: X264 的平均比特率控制算法优化 386 PSNR 可证实 ( 为第 的细微改变并不影响人眼对图像的主观感知 下 降 是针对同一序列不同目标码率统计的实际输 0. 075 dB 出码率的结果分析图,该分析图只给出实际输出码率的数值 帧,目 标 码 率 400 kb / s ) ; 图 ,改 进 算 法 的 PSNR 45 4 平均下降 ) ,分析图结果显示 统计结果( 其中 PSNR 码率接近度平均提高 以上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 法获得的实际输出码率比原算法获得的实际码率更加接近于 目标码率 12. 59 kb / s。 0. 053 dB 。 表 1 两种改进方式作用下与原始算法的实际码率、PSNR 对比 序列 目标码率 A / ( kb·s - 1 ) 实际码率 B / 原始算法 ( kb·s - 1 ) PSNR / dB 23. 784 Tempete Coastguard Mobile Paris 50 400 1 500 50 400 1 500 50 400 1 500 50 400 1 500 序列 Tempete Coastguard Mobile Paris 50 400 1 500 50 400 1 500 50 400 1 500 50 400 1 500 表 2 两种改进方式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目标码率 A / ( kb·s - 1 ) PSNR / dB 实际码率 C / ( kb·s - 1 ) 53. 78 416. 84 1 537. 51 50. 56 397. 81 1 485. 63 51. 10 400. 40 1 472. 13 49. 48 396. 44 1 498. 78 23. 759 31. 872 37. 372 26. 468 32. 856 38. 653 19. 785 29. 168 34. 763 27. 093 37. 318 44. 303 54. 69 422. 33 1 549. 00 50. 91 393. 04 1 460. 74 51. 31 403. 61 1 456. 53 48. 79 391. 46 1 494. 49 31. 908 37. 399 26. 488 32. 810 38. 561 19. 828 29. 191 34. 696 27. 169 37. 235 44. 276 提高百分 比 P / % 1. 82 1. 37 0. 77 0. 70 1. 19 1. 66 0. 42 0. 80 1. 04 1. 37 1. 25 0. 29 实际码率 C1 / 帧层改进 ( kb·s - 1 ) PSNR / dB 23. 782 54. 12 419. 01 1 547. 21 50. 56 393. 97 1 463. 76 51. 14 401. 42 1 457. 86 48. 99 391. 94 1 494. 80 31. 882 37. 397 26. 458 32. 827 38. 577 19. 792 29. 182 34. 715 27. 085 37. 264 44. 282 缓存区改进 实际码率 ( C2 / 54. 51 418. 27 1 537. 20 50. 85 397. 80 1 485. 36 51. 24 401. 07 1 471. 78 49. 74 396. 48 1 498. 81 kb·s - 1 ) PSNR / dB 23. 792 31. 878 37. 361 26. 494 32. 846 38. 648 19. 807 29. 166 34. 753 27. 189 37. 318 44. 303 3G 络传输优化研究,以保障基于 无线网络的数据在传输过 程中的稳定性,可以将码率控制与网络带宽相结合,根据网络 带宽的反馈值,调整目标码率的大小,从而实现实时的自适应 码率控制,优化视频的传输 参考文献: 陈杰 上海 视频编解码传输算法平台及码率控制研究 . H. 264 上海交通大学 [D]. [1] 。 : , 2007. [2] MPEG-2, Test Model 5, Doc. ISO / IEC JTC1 / SC29 WG11 /93- 225B[S]. [S. l. ]: Test Model Editing Committee, 1993. [3] RIBAS-CORBERA J, LEI S. Rate control in DCT video coding for low-delay communication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Sys- tem Video Technology, 1999, 9( 1) : 172 - 185. [4] Video group. Text of ISO / IEC 14496-2 MPEG-4 Video VM-Version 8. 0 [S]. [S. l. ]: ISO / IEC JTC1 / SC29 / WG11 Coding of Moving [5] [6] 码率控制算法的研究与基于结构失真的图像质 . H. 264 Pictures and Associated Audio MPEG 97 / W 1796, 1997. 刘书华 量评价 [D]. 袁武 林守勋 计算机学报 湖南师范大学 . H. 264 / AVC 牛震东 , 2009. 长沙 等 , , , : ,2008,31( 2) : 329 - 339. 码率控制优化算法 [J]. [7] LI Z G, PAN F, LIM K, et al. Pang adaptive basic unit layer rate control for JVT [EB / OL]. [2012-09-10]. http: / / wftp3. itu. int / av- 图 3 Foreman 序列图像主观视觉质量对比 [8] [9] 的可变码率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 基于 . 大连 arch / jvt-site /2003_03_Pattaya / JVT-G012r1. zip. 张靖欣 现 林楠 基于 福建电脑 H. 264 大连理工大学 , 2010. X264 [D]. : . , 2007( 9) : 88 - 89. 的码率控制算法分析及其改进算法的研究 [J]. 图 4 同一序列( Foreman ) 不同目标码率的结果 4 结语 本文改进方案使得在 率更加贴近于目标码率,在实际应用中, 不影响人眼的感觉,如图 针对当前 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实际码 的略微减少并 在未来更进一步的研究中, 无线通信带宽不稳定的场景进行视觉信息的网 所示 PSNR PSNR 。 3 3G [10] MERRITT L, VANAM R. Improved rate control and motion estima- tion for H. 264 encoder [C] / /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 age Processing. Piscataway, NJ: IEEE Press, 2007: 309 - 312. [11] SEMSARZADEH M, LANGROODI M L, HASHEMI M R. An a- daptive rate control for faster bitrate shaping in x264 based video conferencing [C] / / 2010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road- band Multimedia Systems and Broadcasting. Piscataway, NJ: IEEE [12] Press, 2011: 1 - 4. 张帆 基于时变带宽条件的视频传输监控系统的码率控制研究 .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D]. : , 2008.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