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 30%,填空 25%,简答 45%
第一章
1、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答: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剪裁,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
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2、嵌入式的发展历程和发展阶段:
答:历程:简单操作系统阶段, 实时操作系统阶段, 面向 Internet 阶段。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是 SCM(单片微型计算机)阶段,第二阶段是 MCU(微控制器)阶段,第三阶段是 SoC
阶段,第四阶段是以 Internet 为标志的嵌入式系统。
3、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答:低成本、高实时性、采用嵌入式系统或实时系统、高可靠性、低功耗、环境适应性好、
占用系统资源少、ROM 程序存储、多处理器体系结构、特定工具和方法开发、软件固化。
4、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答:1 单个微处理器、2 不带计时功能的微处理器装置、3 带计时器功能的组件、4 在制造或
控制过程中使用的计算机系统。
5、基本构成:
答: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应用程序。
6、嵌入式的应用:
答:工业、交通、信息家电、家庭智能管理系统、pos 网络及电子商务、环境工程与自然、
机器人。
7、嵌入式的发展趋势(作业):
答:1 高可靠性、高稳定性 2 运行速度快、开发周期短 3 强大的扩展功能和网络运输功能。
8、学习嵌入式系统技术的目的:
答:略。
第二章
1、单片机系统与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在开发流程上的异同:
答:各自复杂程度不同,具体设计过程略有不同。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基本开发流程:1 用户
需求、2 选择微处理器及硬件平台、3 选择操作系统、4 基于操作系统开发应用程序、5 测试
应用程序、6 整个系统测试、7 结束。
2、传统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法及缺点:
答:1 需求分析 总体设计 2 软硬分开设计 3 集成验证 4 结束 缺点:不统一、不协同、不
易发现问题、周期长、盲目性、不能综合优化。
3、软硬件协同设计的基本过程,它们与传统设计方法异同(作业):
答:流程:1 系统描述 2 软硬件划分(成本函数) 3 协同综合 4 协同仿真与验证 比较:1
采用并行设计和协同设计的思想,提高设计效率和缩短了开发周期 2 统一的工具描述,可
合理划分系统软硬件,分配系统功能,在性能、成本、功耗等方面进行权衡折衷,获得更优
化设计 3 支持多领域专家协同开发。
4、软件的测试技术:
答:方法……工具……策略……
第三章
选择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目前大部分的微处理器使用的半导体技术称为 CMOS
在嵌入式系统的存储器结构中,存储速度最快的是寄存器组。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实时、技术密集、专用紧凑、安全可靠、微型化、(不可定制?、易移
植?)
嵌入式应用软件一般在宿主机上开发,在目标机运行,因此需要一个交互平台环境。
简答
1.什么是嵌入式系统?
答: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配置,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
功耗有严格约束的专用系统,用于实现对其它设备控制、监视和管理等功能。
2、嵌入式处理器分类(作业):
书本答:1ARM 处理器 2PowerPC 处理器 3FPGA 4SoC
网上答:1 嵌入式微处理器(Embedded Micro- processor Unit, EMPU)
主要有 Am186/88、386EX、SC-400、Power PC、Motorola 68000、MIPS、ARM 系列等。
2 嵌入式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 MCU)
比较有代表性的通用系列有 8051、P51XA、MCS-251、MCS-96/196/296、C166/167、
MC68HC05/11/12/16、68300 等。另外还 有许多半通用系列如: 支持 USB 接口的 MCU
8XC930/931、C540、C541;支持 I2C、CAN-Bus、LCD 及众多专用 MCU 和兼容系列。
3 嵌入式 DSP 处理器(Embedd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EDSP)
比较有代表性的嵌入式 DSP 处理器是 Texas Instruments 的 TMS320 系列和 Motorola 的
DSP56000 系列。
4 嵌入式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 SOC)
SOC 可以分为通用和专用两类。通用系列包括 Infineon(Siemens)的 TriCore,Motorola
的 M-Core,某些 ARM 系列器件,Echelon 和 Motorola 联合研制的 Neuron 芯片等。专用 SOC
一般专用于某个或某类系统中,不为一般用户所知。
3、ARM 处理器的工作状态:
答:ARM 状态(32、开始)、Thumb 状态(16、子)
4、可以从哪几方面来理解 PowerPC 处理器的体系结构
答:3 个;—指令集体系结构(基本的用户指令集、用户级寄存器、数据类型以及寻址方式)、
虚环境体系结构(模型、附加指令、定时控制装置)、操作环境体系结构(存储器管理结构、
监控级存储器和异常模型)。
5、简述 FPGA 的结构资源(作业):
答: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 IP 核资源。硬件资源:1 输入输出引脚资源(I\O) 2 内部资
源 软件资源:设计输入工具、编译和综合工具、仿真工具 3IP 核资源(知识产权)
6、简述 SoC 设计方法学
答:传统:逻辑设计与物理实现分开;新:软硬件协同、IP 核生成及复用技术、超声亚微
米设计
7、简述使用多处理器结构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作业)
书上答:1 节点间的通信方式(分基于内存访问方式和基于消息的访问方式) 2 任务调度策
略(静态、动态) 3Cache 一致性问题(Cache 是为了协调处理机和存储器速度不匹配问题。
共享存储数据、进程迁移和 IO 传输会出现 Cache 不一致问题。—)两种协议机制:监听协
议和基于目录的协议) 4 系统的异构性问题。
网上答:1 处理器功能满足需求,取决于片上资源 2 价格便宜 3 速度够快 4 功耗够低 5 生产
方便 6 供货持久(取决于供应商)7 易于开发(取决于开发工具)。
必考:ARM 内核命名规则如 ARM7TDMI:T 支持 16 位压缩指令集 Thumb D 对调试的支
持 Debug M 内嵌硬件乘法器(32x32=64 或 32x32+64=64) I 嵌入 ICE 仿真器,支持丄断
点和调试点 ARM926 EJ-S E DSP 指令集 J Java 指令集 S 可逻辑综合软内核 F 带向量浮
点协运算。
第四章
选择
存储元件:1 位二进制信息。存储单元指:由若干存储元件组成,存放一个字节的所有存储
元集合。
存储周期是指存储器进行连续读或写操作所允许的最短时间间隔。
和外存储器相比,内存的特点是容量小、速度快、成本高。
某存储器容量位 32x16 位,则地址线为 15 根、数据线为 16 根。容量表示:字节数如 128MB、
字数 x 字长如 128kx16
半导体存储器
双极型
MOS 型
(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静态存储器 SRAM
动态存储器 DRAM
用双稳态触发器:不断
速度快、集成低、价格
MOS(晶体管极)电容:
集成高、速度慢
电不消失
贵
要不断给电容充电
主存和 CPU 间增加高速缓冲存储器的目的是解决 CPU 和主存间的速度匹配问题。
填空
SRAM 靠双稳态触发器存储信息,DRAM 靠 MOS 电容存储电荷存储信息。
DRAM 的刷新一般有集中、分散和异步刷新方式,刷新的原因是电容存在漏电。(读写保持
状态和刷新状态)。
三级结构: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内存)——辅存(外存)
主存可和 CPU、缓存和外存交换信息,外存可以和辅存交换信息,高速缓存可以和 CPU、
主存交换信息。
缓存是设在 CPU 和主存之间的一种存储器,速度快、容量和价格有关。
存储时间由快到慢排列:通用寄存器组、高速缓存、主存、磁盘、磁带。
简答
1、解释概念: RAM 随机存取存储器 ROM 只读存储器 PROM 一次可编程存储器
EPROM (光)可擦除可编程存储器 EEPROM 电擦除电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FLASH(闪存)
集 EPROM 和 EEPROM 优点。
2、解释名词:存储元件 存储单元 存储单元地址:存储字:
3、存储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如何衡量存储器的性能?
答:功能:记忆功能,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是构成嵌入式系统硬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性能:
1 存储容量 2 存取速度 3 价格 4 功耗 5 可靠性。
4、为什么把存储器分成若干不同的层次?主要有哪些层次?有什么联系(作业)?
答:层次划分:存储器层次结构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程序本身的局部性。程序的局部性,
即在任一短暂的时间内,程序对存储器的访问往往集中在小的存储区内。程序访问的局部性
表现为三种情况:时间局部性、空间局部性、顺序局部性。为了提高整体性能,需要由多个
速度、容量和价格不同的存储器用硬件、软件相结合的方法连接起来组成的一个系统,从而
提供最佳的性能。层次:主存、辅存、缓存。关系:关系图描述略。
5、试比较 SRAM 和 DRAM
答:如上图略。
6、试比较 RAM 和 ROM
答:略。RAM:可读可写、读写时间一样 位置无关、用作主存或高速缓存;ROM 只读不
写、存放不变内容如系统程序及子程序,函数发生器 控制存储器 微程序控制器。
7、存储芯片内的译码方式有几种?试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答:地址译码的单译码和双译码?
8、简述主存的读写过程
网上答:主存与 CPU 之间的硬连接:主存与 CPU 的硬连接有三组连线:地址总线(AB)、
数据总线(DB)和控制总线(CB)。把主存看作一个黑盒子,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R)
和存储器数据寄存器(MDR)是主存和 CPU 之间的接口。MAR 可以接收由程序计数器(PC)
的指令地址或来自运算器的操作数的地址,以确定要访问的单元。MDR 是向主存写入数据
或从主存读出数据的缓冲部件。MAR 和 MDR 从功能上看属于主存,但通常放在 CPU 内
CPU 对主存的基本操作:CPU 对主存进行读写操作时 ,首先 CPU 在地址总线上给出地址
信号,然后发出相应的读写命令,并在数据总线上交换信息。读写基本操作如下:
读:读操作是指从 CPU 送来的地址所指定的存储单元中取出信息,再送给 CPU,其操
作过程如下:
地址——>MAR——ABCPU 将地址信号送至地址总线
ReadCPU 发读命令
WaitForMFC 等待存储器工作完成信号
M(MAR)——>DB——>MDR 读出信息经数据总线至 CPU
写:写操作是指将要写入的信息存入 CPU 所指定的存储单元中,其操作过程是:
地址——>MAR——>ABCPU 将地址信号送至地址总线
数据——>MDR——>DBCPU 将要写入的数据送至数据总线
WriteCPU 发写命令
WaitForMFC 等待存储器工作完成信号
CPU 与主存之间的速度匹配:同步存储器读取和异步存储器读取。
异步存储器读取:CPU 和主存间没有统一的时钟,由主存工作完成信号(MFC)通知
CPU“主存工作已完成”
同步存储器读取:CPU 和主存采用统一时钟,同步工作,因为主存速度较慢,所以 CPU
与之配合必须放慢速度,在这种存储器中,不需要主存工作完成信号。
9、嵌入式系统 Cache 主要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其功耗设计非常重要?(作业)
答:结构特点:1 容量相对较小 2 组相联 Cache
3 分离 Cache。
(1) A、Cache 是一种容量小、速度快的存储器阵列。它位于主存和嵌入式微处理器内核
之间,存放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微处理器使用最多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B、组相联 Cache。嵌入式系统 Cache 容量有限,为了提高命中率,需要使用组相联 Cache
结构,而直接映射 Cache 失效率太高,全相联 Cache 硬件代价太大。
C、分离 Cache。支持数据 Cache 和指令 Cache,具有更高的指令和数据处理能力。
D、Cache 的主要目标就是:减小存储器(如主存和辅助存储器)给微处理器内核造成
的存储器访问瓶颈,使处理速度更快,实时性更强。
(2) Cache 作为 CPU 和主存之间的重要桥梁,在计算机系统的性能优化中发挥了重要
的作用,但它占据了大量的芯片面积,也消耗了大量的能量,由于功耗是衡量嵌入式非常重
要 的 指 标 之 一 , 而 Cache 占 据 微 处 理 器 面 积 的 30%~60% , 能 耗 则 占 整 个 芯 片 能 耗 的
16%~43%,因此,Cache 的低功耗设计对系统的性能和能耗具有重大的影响。
10、嵌入式系统的存储器主要有哪几部分构成?如何选择不同的存储器?
答:构成:??分类: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其他功能存储器。选择:
遵循基本原则:需要考虑一些设计参数,包括微控制器的选择、电压范围、电池寿命、读写
速度、存储器尺寸、存储器特性、擦写的耐久性以及系统总成本等。
第五章
1、键盘按键如何被嵌入式处理器获知?
答:处理器通过轮询或中断的方式,即周期性检测键盘控制器的 KEY 引脚或直接由 KEY
引脚引发中断,键盘的按键的值存储在键盘控制器的寄存器中,该控制器具有自动完成按键
扫描、译码和去抖动功能。
2、触摸屏电路获得真实的坐标值吗?
答:否。电路获得的是与坐标相关的值,真实的坐标值还要通过程序进行转换。
3、什么是 LED?他有哪几种类型?
答:半导体发光器件。包括:发光二极管、数码管、符号管、米字管、点阵显示屏
4、LCD 如何显示一个像素点?
答:一个像素的显示状态由该液晶单元所加的电压控制。
5、什么是嵌入式产品的扩充接口?列举 PDA 扩充接口的类型
答:PDA:PCMCIA、CF、SD、MS
6、电源考虑
答:智能管理设备、智能电池系统
7、I2C 总线使用仲裁器吗?如何解决多个设备同时发送的冲突?
答:使用。仲裁原则:发送电平与 SDL 总线电平不符则关闭;两层次,先地址位比较,同
从器件,数据位比较。
8、I2S 基本时序特点
答:???
9、CAN 历史、适用及传输原理
答:
10、802.3 的介质类型
答:
11、ECP、EPP 属于什么类型的接口?(作业)
答:ECP 口(Extended Capabilities Port):扩展并行口,EPP 口(Enhanced Parallel Port):增强
并行口
12、何谓 UART?用于哪种协议?(作业)
答: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接收/发送装置)是一种通用
串行数据总线,用于异步通信。
13、RS-423、RS-485 的定义
答:
14、USB 接口电气定义
答:
15、IEEE394、USB 的异同
答:同:为通用外接设备接口、能快速大量数据传输、连接多个不同设备、支持热插拔、不
用外部电源。异:传输速率不同、连接方式不同、智能化不同。
16、红外线接口模块与蓝牙接口模块的区别
答:
17、ISM 频带?
答:
18、WLAN 有几种类型?
答:
19、GPRS(2.5G)、CDMA、3G 定义
答:
20、嵌入式最小系统的构成、扩展方式、常用扩展芯片类型?
答:最小系统:1 处理器 2 内存 3 时钟 4 电源和复位 扩展方式:1 内部模块扩展 2 总线扩
展 3GPIO 扩展 扩展芯片类型:内存类、通信类、其它类
21、AHB、APB 属于什么类型总线?
答:
22、同步总线协议、异步总线协议?
答:
23、IO 接口的组成、功能、编址方式?
答:功能:1 数据缓冲和锁存功能 2 信号转换功能 3 数据格式变换功能 4 接受和执行 CPU
命令功能 5 设备选择功能 6 中断管理功能 编址方式:存储器映像法和 IO 地址法。
24、什么是 DMA?它的传输过程?
答:DMA:直接内存访问
用权 3 得到使用权 4 重复传输数据并检查是否传完 5 释放总线控制权
25、什么是中断、异常?它们的处理过程?(作业)
答:
26、如何编制外设接口的驱动程序?(作业)
答:
过程:1 微处理器将数据移动的信息告诉 DMA 2 请求总线使
第六章
1、简述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答:1 无操作系统的嵌入算法阶段 2 简单监控的实时操作系统阶段 3 通用的嵌入式实时操
作系统阶段
2、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
答:1 小巧 2 实时性 3 可装卸 4 固化代码 5 弱交互性 6 强稳定性 7 统一的接口
3、什么是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答:
4、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1 正向实时超微内核开放发展 2 开放环境正向开放的、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5、分别列举 2~3 种典型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并说明其主要应用领域?(作业)
答:
6、在进行嵌入式操作系统选择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1 市场进入时间 2 可移植性 3 可利用资源 4 系统定制能力 5 成本 6 中文内核支持。
7、uCLinux 系统采用哪种小型化方法?
答:1 内核加载方式方面 2 文件系统方面 3 应用程序方面
8、WinCE 6.0 有哪些新的特点?
答:1 同时运行进程数上升到 32 000 个 2 每个进程拥有 2G 虚拟内存 3 移除了共享内存空
间 4 开放工具有大的变化 5 用户态与内核态意义的转变 6 提供了对 VOIP 支持 7 100%共
享 WinCE 6.0 内核源代码 8 功能更强的模拟器 9 提供其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