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年江苏高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4 年江苏高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15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 如图所示,一正方形线圈的匝数为 n,边长为 a,线圈平面与匀强磁场垂 直,且一半处在磁场中. 在 Δt 时间内,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不变,大小由 B 均匀地增大到 2 B.在此过程中,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 A) 2 Ba 2 t ( C) 2 nBa t ( B) 2 nBa 2 t ( D) 2 2nBa t 2 . 已知地球的质量约为火星质量的 10 倍,地球的半径约为火星半径的 2 倍,则航天器在火星表面附近 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约为 ( A)3 . 5 km / s ( B)5 . 0 km / s ( C)17 . 7 km / s ( D)35 . 2 km / s 3 . 远距离输电的原理图如图所示, 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 n1、 n2, 电压分别为 U1、U2,电 流分别为 I1、I2,输电线上的电阻为 R. 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 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I ( A) 1 I 2 ( B) I 2   n 1 n 2 U 2 R ( C) ( D) I U I R 1 2 2 1 I U I U 1 1 2 2 4 . 如图所示,一圆环上均匀分布着正电荷, x 轴垂直于环面且过圆心 O. 下列关于 x 轴上的电场强度和 电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O 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最低 ( B) O 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最高 ( C) 从 O 点沿 x 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减小,电势升高 ( D) 从 O 点沿 x 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增大,电势降低 5 . 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 下列速度 v 和位移 x
的关系图像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16 分. 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 6 . 为了验证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 验. 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 球水平抛出,同时 B 球被松开,自由下落. 关于该实验,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两球的质量应相等 ( B) 两球应同时落地 ( C) 应改变装置的高度,多次实验 ( D) 实验也能说明 A 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7 . 如图所示,在线圈上端放置一盛有冷水的金属杯,现接通交流电源,过了几分钟,杯 内的水沸腾起来. 若要缩短上述加热时间,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A) 增加线圈的匝数 ( B) 提高交流电源的频率 ( C) 将金属杯换为瓷杯 ( D) 取走线圈中的铁芯 8 . 如图所示,A、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 2 m 和 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 2 力 F,则 μ.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 g. 现对 A 施加一水平拉 ( A) 当 F < 2 μmg 时,A、B 都相对地面静止 ( B) 当 F = 5 2 μmg 时, A 的加速度为 1 3 μg ( C) 当 F > 3 μmg 时,A 相对 B 滑动 ( D) 无论 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1 2 μg 9 . 如图所示,导电物质为电子的霍尔元件位于两串联线圈之间,线圈中电流为 I,线圈间产生匀强磁场,磁 感应强度大小 B 与 I 成正比,方向垂直于霍尔元件的两侧面,此时通过霍尔元件的电流为 IH,与其前后表
面相连的电压表测出的霍尔电压 UH 满足: I B H d 离. 电阻 R 远大于 RL,霍尔元件的电阻可以忽略,则 U  k H ,式中 k 为霍尔系数,d 为霍尔元件两侧面间的距 ( A) 霍尔元件前表面的电势低于后表面 ( B) 若电源的正负极对调,电压表将反偏 ( C) IH 与 I 成正比 ( D) 电压表的示数与 RL 消耗的电功率成正比 三、简答题: 本题分必做题 ( 第 10 、 11 题) 和选做题( 第 12 题) 两部分,共计 42 分. 请将解答填 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 必做题】 10 . (8 分) 某同学通过实验测量一种合金的电阻率. (1 )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的直径. 为防止读数时测微螺杆发生转动,读数前应先旋紧题 10 -1 图所 示的部件 ▲ ( 选填“ A”、“ B” 、“ C” 或“ D” ) . 从图中的示数可读出合金丝的直径为▲ mm. (2 ) 题 10 -2 图所示是测量合金丝电阻的电路,相关器材的规格已在图中标出. 合上开关,将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移到最左端的过程中,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只在图示位置发生很小的变化. 由此可以推断: 电路中 ▲ ( 选填图中表示接线柱的数字) 之间出现了 ▲ ( 选填“ 短路” 或“ 断路” ) . (3 ) 在电路故障被排除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 2 . 23 V 和 38 mA,由此, 该同学算出接入电路部分的合金丝的阻值为 58 . 7 Ω. 为了更准确地测出合金丝的阻值,在不更换实验 器材的条件下,对实验应作怎样的改进? 请写出两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 (10 分) 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 ) 实验记录纸如题 11 -1 图所示,O 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 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 F1 和 F2 的方向分别过 P1 和 P2 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 F3 的方向过 P3 点. 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 3 . 30 N、F2= 3. 85 N 和 F3= 4 . 25 N. 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 F1 和 F2 的合力. (2 ) 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 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 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 到相同长度, 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 筋弹性的影响. 实验装置如题 11 -2 图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 O 点,下端 N 挂一重物. 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 N,在白纸上记录下 N 的轨迹. 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 N 的轨迹. 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题 11 -3 图所示. 过 O 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 a、 b 两点, 则实验中橡皮 筋分别被拉伸到 a 和 b 时所受拉力 Fa、Fb 的大小关系为 ▲ . (3 ) 根 据 (2 ) 中 的 实 验 , 可 以 得 出 的 实 验 结 果 有 哪 些 ? ( 填 写 选 项 前 的 字 母 ) ( A) 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 B) 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 2 次的长度较长 ( C) 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 2 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 D) 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 (4 ) 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
12 . 【 选做题】 本题包括 A、B、C 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 则按 A、B 两小题评分. A. [ 选修 3 -3 ] (12 分) 一种海浪发电机的气室如图所示. 工作时,活塞随海浪上升或下降,改变气室中空气的压强,从而驱 动进气阀门和出气阀门打开或关闭. 气室先后经历吸入、压缩和排出空气的过程,推动出气口处的装置发 电. 气室中的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1 ) 下列对理想气体的理解,正确的有 ▲ . ( A) 理想气体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一种理想模型 ( B) 只要气体压强不是很高就可视为理想气体 ( C) 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温度、体积都有关 ( D) 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强下,理想气体都遵循气体实验定律 (2 ) 压缩过程中,两个阀门均关闭. 若此过程中,气室中的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内能增加了 3 . 4 × 104J,则该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 ▲ ( 选填“ 增大” 、“ 减小” 或“ 不变” ) ,活塞对该气体所做 的功 ▲ ( 选填“ 大于” 、“ 小于” 或“ 等于” )3 . 4 ×104J. (3 ) 上述过程中, 气体刚被压缩时的温度为 27 ℃, 体积为 0 . 224 m3, 压强为 1 个标准大气压. 已知 1 mol 气体在 1 个标准大气压、0℃ 时的体积为 22 . 4 L, 阿伏加德罗常数 NA= 6 . 02 ×1023mol-1. 计 算此时气室中气体的分子数. (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B. [ 选修 3 -4 ] (12 分) (1 ) 某同学用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观察到题 12 B - 1 ( 甲) 图所示的条纹,仅改变一个实 验条件后,观察到的条纹如题 12 B - 1 ( 乙) 图所示. 他改变的实验条件可能 是 ▲ . ( A) 减小光源到单缝的距离 ( B) 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 ( C) 减小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 ( D) 换用频率更高的单色光源 (2 ) 在“ 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实验中,某同学准备好相关实验器材后,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 开一个很小的角度后释放,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当单摆再次回到释放位置时停止计时,将记录的这段时 间作为单摆的周期. 以上操作中有不妥之处,请对其中两处加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Morpho 蝴蝶的翅膀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闪亮耀眼的蓝色光芒, 这是因为光照射到翅膀的鳞片上发 生了干涉. 电子显微镜下鳞片结构的示意图见题 12 B - 2 图. 一束光以入射角 i 从 a 点入射,经过折 射和反射后从 b 点出射. 设鳞片的折射率为 n, 厚度为 d, 两片之间空气层厚度为 h. 取光在空气中的 速度为 c,求光从 a 到 b 所需的时间 t. C. [ 选修 3 -5 ] (12 分) (1 ) 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 7 . 73 ×1014Hz 和 5 . 44 ×1014Hz,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 属均发生光电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 ▲ . ( A) 波长 ( B) 频率 ( C) 能量 ( D) 动量 (2 ) 氡 222 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被吸入后,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 它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 的主要环境致癌物质之一 . 其衰变方程是 222 86 Rn Po 218 84  ▲ . 已知 222 86 Rn 的半衰期约为 3 . 8 天, 则约经过 ▲ 天,16 g 的 222 86 Rn 衰变后还剩 1 g. (3 ) 牛顿的《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中记载, A、 B 两个玻璃球相碰,碰撞后的分离速度和它们碰撞前 的接近速度之比总是约为 15 : 16 . 分离速度是指碰撞后 B 对 A 的速度,接近速度是指碰撞前 A 对 B 的速度. 若上述过程是质量为 2 m 的玻璃球 A 以速度 v0 碰撞质量为 m 的静止玻璃球 B,且为对心碰撞, 求碰撞后 A、B 的速度大小. 四、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共计 47 分. 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 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 . (15 分) 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倾斜的平行金属导轨,导轨间距为 L,长为 3 d,导轨平面与水 平面的夹角为 θ,在导轨的中部刷有一段长为 d 的薄绝缘涂层.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方向 与导轨平面垂直. 质量为 m 的导体棒从导轨的顶 端由静止释放, 在滑上涂层之前已经做匀速运动, 并一直匀速滑到导轨底端. 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 直,且仅与涂层间有摩擦,接在两导轨间的电阻为
R,其他部分的电阻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 g. 求: (1 ) 导体棒与涂层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2 ) 导体棒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 v; (3 ) 整个运动过程中,电阻产生的焦耳热 Q. 14 . (16 分) 某装置用磁场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装置的长为 L,上下两个相同的矩 形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 B、方向与纸面垂直且相反,两磁场的间距为 d. 装置右端有 一收集板,M、N、P 为板上的三点,M 位于轴线 OO’上,N、P 分别位于下方磁场的上、下边界上. 在纸面 内,质量为 m、电荷量为-q 的粒子以某一速度从装置左端的中点射入,方向与轴线成 30 ° 角,经过上方 的磁场区域一次,恰好到达 P 点. 改变粒子入射速度的大小,可以控制粒子到达收集板上的位置. 不计粒 子的重力. (1 ) 求磁场区域的宽度 h; (2 ) 欲使粒子到达收集板的位置从 P 点移到 N 点,求粒子入射速度的最小变化量 Δv; (3 ) 欲使粒子到达 M 点,求粒子入射速度大小的可能值. 15 . (16 分) 如图所示,生产车间有两个相互垂直且等高的水平传送带甲和乙,甲的速度为 v0.小工件离开 甲前与甲的速度相同,并平稳地传到乙上,工件与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乙的宽度足够大,重力加速
度为 g. (1 ) 若乙的速度为 v0,求工件在乙上侧向( 垂直于乙的运动方向)滑过的距离 s; (2 ) 若乙的速度为 2 v0,求工件在乙上刚停止侧向滑动时的速度大小 v; (3 ) 保持乙的速度 2 v0 不变,当工件在乙上刚停止滑动时,下一只工件恰好传到乙上,如此反复. 若每个 工件的质量均为 m,除工件与传送带之间摩擦外,其他能量损耗均不计,求驱动乙的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 P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