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doc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资料共3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A.初始B.细化C.构建D.移交
(4)A.语句覆盖要求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使程序中每条语句至少被执行一次
(5)A.84B.86C.91D.93
(7)A.自顶向下过程因为单元测试而比较耗费时间
(11)A.为了在网络服务不可靠的情况下也可以建立连接
(12)A.0.480B.0.125C.0.104D.0.010
(13)A.480msB.645msC.630msD.635ms
(16)A.信息帧(I)和管理帧(S)的控制字段都包含发送顺序号
(17)A.其他服务器的名字或地址B.上级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19)A.移动用户划分到租约期较长的类B.固定用户划分到租约期较短的类
(20)A.监听对方的建立连接请求B.已主动发出连接建立请求
(21)A.A类地址块10.254.0.0〜10.254.255.255
(23)A.非坚持型监听算法有利于减少网络空闲时间
(24)A.多个逻辑链路组成一个物理链路B.多个逻辑链路组成一个逻辑链路
RIP是一种基于(25)的内部网关协议,在一条RIP通路上最多可包含的路由器数量是(26)。
(25)A.链路状态算法B.距离矢量算法C.集中式路由算法 D.固定路由算法
(27)A.由发送方向数据传送路径上的各个路由器预约带宽资源
OSPF协议使用(28)分组来保持与其邻居的连接。
(28)A.HelloB.Keepalive C.SPF(最短路径优先)D.LSU(链路状
OSPF的5种报文如表1所示,这些报文通过TCP连接传送。OSPF路由器启动后以固定的时间间隔传播H
(29)A.根域名服务器采用递归査询,影响了性能
(30)A.nslookupB.ipconfig/renew
C.ipconfig/flushdnsD.ipconfig/release
(32)A.Dhcp DiscoverB.Dhcp OfferC.Dhcp NackD
(33)A.工程造价估算B.工程进度安排C.硬件设备选型D.IP地址分配分
(34)A.5分钟B.10分钟C.60分钟D.105分钟
(35)A.4B.8C.10D.16
(41)A.access-list 101 permit any 202.110.10.1
SSL协议共有上下两层组成,处于下层的是(42)。
(42)A.SSL握手协议(SSL Handshake protocol)
ISO 7498-2标准规定的五大安全服务是(43)。
(44)A.Kerberos认证服务中保存数字证书的服务器叫CA
(45)A.IPsecB.L2TPC.TLSD.PPTP
(46)A.会话密钥B.时间戳C.用户IDD.私有密钥
(47)A.为符合预算,推翻原设计,降低网络设计标准重新设计
(48)A.RISCB.CISCC.IA-32D.VLIW
(51)A.网络安全应以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合法用户的操作活动为前提
①用户计算机数量40台,分布在二层楼内,最远距离约60米;
(52)A.用户权限设置合理
B.不恰当,报账大厅用户不允许访问Internet
(57)A.P2P下载B.B/S中应用服务器与客户机之间的通信
(58)A.Area 0B.Area 1C.Area 5D.Area 9
(59)A.100%B.80%C.60%D.50%
(60)A.3B.4C.5D.6
(62)A.恰当合理
(63)A.ISL和IEEE 802.10B.ISL和ISL
(64)A.2.4GHzB.5 GHzC.1.5GHzD.10GHz
(66)A.WiFi和WiMAX B.ADSL 和 VDSL C.PPPoE和802.1x
(67)A.最大衰减限值B.回波损耗限值C.近端串扰D.波长窗口参数
(68)A.PC2和PC4的IP地址被交换机禁止通过
(71)A.capabilityB.compatibilityC.labialityD.r
2013 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 活动定义是项目时间管理中的过程之一,(1)是进行活动定义时通常使用的一种工具。 (1)A.Gantt 图 B.活动图 C.工作分解结构(WBS) D.PERT 【答案】C 【解析】 项目时间管理包括使项目按时完成所必须的管理过程。项目时间管理中的过程包括:活 动定义、活动排序、活动的资源估算、活动历时估算、制定进度计划以及进度控制。为了得 到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 down Structure,WBS)中最底层的交付物,必须执行一系列的 活动,对这些活动的识别以及归档的过程就叫做活动定义。 基于 RUP 的软件过程是一个迭代过程。一个开发周期包括初始、细化、构建和移交四个 阶段,每次通过这四个阶段就会产生一代软件,其中建立完善的架构是(2)阶段的任务。 采用迭代式开发,(3)。 (2)A.初始 B.细化 C.构建 D.移交 (3)A.在每一轮迭代中都要进行测试与集成 B.每一轮迭代的重点是对特定的用例进行部分实现 C.在后续迭代中强调用户的主动参与 D.通常以功能分解为基础 【答案】B A 【解析】 RUP 中的软件过程在时间上被分解为 4 个顺序的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细化阶段、构 建阶段和移交阶段。 初始阶段的任务是为系统建立业务模型并确定项目的边界。细化阶段的任务是分析问题 领域,建立完善的架构,淘汰项目中最高风险的元素。在构建阶段,要开发所有剩余的构件 和应用程序功能,把这些构件集成为产品。移交阶段的重点是确保软件对最终用户是可用的。 基于 RUP 的软件过程是一个迭代过程,通过初始、细化、构建和移交 4 个阶段就是一个开发 周期,每次经过这 4 个阶段就会产生一代产品,在每一轮迭代中部要进行测试与集成。 以下关于白盒测试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4)。
(4)A.语句覆盖要求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使程序中每条语句至少被执行一次 B.与判定覆盖相比,条件覆盖增加对符合判定情况的测试,增加了测试路径 C.判定/条件覆盖准则的缺点是未考虑条件的组合情况 D.组合覆盖要求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使得每个判定中条件结果的所有可能组合 最多出现一次 【答案】D 【解析】 白盒测试也称为结构测试,主要用于软件单元测试阶段,测试人员按照程序内部逻辑结 构设计测试用例,检测程序中的主要执行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白盒测试方法 主要有控制流测试、数据流测试和程序变异测试等。 控制流测试根据程序的内部逻辑结构设计测试用例,常用的技术是逻辑覆盖。主要的覆 盖标准有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条件/判定覆盖、条件组合覆盖、修正的条件/ 判定覆盖和路径覆盖等。 语句覆盖是指选择足够多的测试用例,使得运行这些测试用例时,被测程序的每个语句 至少执行一次。 判定覆盖也称为分支覆盖,它是指不仅每个语句至少执行一次,而且每个判定的每种可 能的结果(分支)都至少执行一次。 条件覆盖是指不仅每个语句至少执行一次,而且使判定表达式中的每个条件都取得各种 可能的结果。 条件/判定覆盖同时满足判定覆盖和条件覆盖。它的含义是选取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 判定表达式中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结果至少出现一次,而且每个判定本身的所有可能结果也 至少出现一次。 条件组合覆盖是指选取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每个判定表达式中条件结果的所有可能组 合至少出现一次。 修正的条件/判定覆盖。需要足够的测试用例来确定各个条件能够影响到包含的判定结 果。 路径覆盖是指选取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程序的每条可能执行到的路径都至少经过一次 (如果程序中有环路,则要求每条环路路径至少经过一次)。 某企业拟生产甲、乙、丙、丁四个产品。每个产品必须依次由设计部门、制造部门和检
验部门进行设计、制造和检验,每个部门生产产品的顺序是相同的。各产品各工序所需的时 间如下表: 只要适当安排好项目实施顺序,企业最快可以在(5)天全部完成这四个项目。 (5)A.84 B.86 C.91 D.93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数学应用的能力(优化运筹)。 节省时间的安排方法必然是紧随衔接和尽可能并行安排生产。 第 1 个产品的设计和最后 1 个产品的检验是无法与其他工作并行进行的,因此,应安排 “首个设计时间+末个检验时间”尽可能短。为此,应先安排生产丁,最后安排生产丙。 如果按丁、甲、乙、丙顺序实施,则共需 84 天,如下图所示。 如果按丁、乙、甲、丙顺序实施,则共需 86 天,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6)。 (6)A.在测试一个类时,只要对该类的每个成员方法都进行充分的测试就完成了对该类
充分的测试 B.存在多态的情况下,为了达到较高的测试充分性,应对所有可能的绑定都进行测 试 C.假设类 B 是类 A 的子类,如果类 A 已经进行了充分的测试,那么在测试类 B 时不 必测试任何类 B 继承自类 A 的成员方法 D.对于一棵继承树上的多个类,只有处于叶子节点的类需要测试 【答案】B 【解析】 面向对象系统的测试目标与传统信息系统的测试目标是一致的,但面向对象系统的测试 策略与传统结构化系统的测试策略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测试的焦 点从模块移向了类,以及测试的视角扩大到了分析和设计模型。 与传统的结构化系统相比,面向对象系统具有三个明显特征,即封装性、继承性与多态 性。封装性决定了面向对象系统的测试必须考虑到信息隐蔽原则对测试的影响,以及对象状 态与类的测试序列,因此在测试一个类时,仅对该类的每个方法进行测试是不够的;继承性 决定了面向对象系统的测试必须考虑到继承对测试充分性的影响,以及误用引起的错误;多 态性决定了面向对象系统的测试必须考虑到动态绑定对测试充分性的影响、抽象类的测试以 及误用对测试的影响。 以下关于自顶向下开发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7), (7)A.自顶向下过程因为单元测试而比较耗费时间 B.自顶向下过程可以更快地发现系统性能方面的问题 C.相对于自底向上方法,自顶向下方法可以更快地得到系统的演示原型 D.在自顶向下的设计中,如发现了一个错误,通常是因为底层模块没有满足其规格 说明(因为高层模块已经被测试过了) 【答案】C 【解析】 自顶向下方法是一种决策的策略。软件开发涉及作什么决策、如何决策和决策顺序等决 策问题。 自顶向下方法在任何时刻所作的决定都是当时对整个设计影响最大的那些决定。如果把 所有决定分组或者分级,那么决策顺序是首先作最高级的决定,然后依次地作较低级的决定。
同级的决定则按照随机的顺序或者按别的方法。一个决定的级别是看它距离要达到的最终目 的(因此是软件的实际实现)的远近程度。从问题本身来看,或是由外(用户所见的)向内 (系统的实现)看,以距离实现近的决定为低级决定,远的为高级决定。 在这个自顶向下的过程中,一个复杂的问题(任务)被分解成若干个较小较简单的问题 (子任务),并且一直继续下去,直到每个小问题(子任务)都简单到能够直接解决(实现) 为止。 自顶向下方法的优点是: •可为企业或机构的重要决策和任务实现提供信息。 •支持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性规划,并对系统的各子系统的协调和通信提供保证。 •方法的实践有利于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观察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寻找到改进企业 组织的途径。 自顶向下方法的缺点是: •对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的要求较高。 •开发周期长,系统复杂,一般属于一种高成本、大投资的工程。 •对于大系统而言,自上而下的规划对于下层系统的实施往往缺乏约束力。 •从经济角度来看,很难说自顶向下的做法在经济上市合算的。 企业信息集成按照组织范围分为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和外部的信息集成。在企业内部的 信息集成中,(8)实现了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使得不同系统之间能够实现数据和方法的 共享;(9)实现了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连接、协调运作和信息共享。 (8)A.技术平台集成 B.数据集成 C.应用系统集成 D.业务过程集成 (9)A.技术平台集成 B.数据集成 C.应用系统集成 D.业务过程集成 【答案】C D 【解析】本题考查企业信息集成的基础知识。 企业信息集成是指企业在不同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即实现数据在不同数据格式 和存储方式之间的转换、来源不同、形态不一、内容不等的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分析、辨清正 误、消除冗余、合并同类,进而产生具有统一数据形式的有价值信息的过程。企业信息集成 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按照组织范围来分,分为企业内部的,言息集成和外部的信息集成 两个方面。按集成内容,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一般可分为以 T 四个方面:技术平台集成,数 据集成,应用系统集成和业务过程集成。其中,应用系统集成是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
使得不同应用系统之间能够实现数据和方法的共享;业务过程集成使得在不同应用系统中的 流程能够无缝连接,实现流程的协调运作和流程信息的充分共享。 以下关于为撰写学术论文引用他人资料的说法,(10)是不正确的。 (10)A.既可引用发表的作品,也可引用未发表的作品 B.只能限于介绍、评论或为了说明某个问题引用作品 C.只要不构成自己作品的主要部分,可引用资料的部分或全部 D.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不向原作者支付合理的报酬 【答案】A 【解析】 作品实际上是在吸纳和借鉴前人的多种智力成果的基础上而逐渐创作出来的。为了让作 品能被更多的人所传播、利用与掌握,以有利于技术和文化的进步、发展,著作权法一方面 向著作人授予精神、经济专有权利并保护这些权利所带来的利益,同时又对权利人行使其专 有权利给予了一定的限制,便于公众接触、使用作品,为进一步提高技术和文化提供条件。 著作权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两个方面。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 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而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也不必向著作权人支 付报酬的行为,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 他权利。法定许可使用是指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使用外,便用人在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情况 下,在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时,指明著作权人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 有的合法权利的情况下进行使用的行为。法定许可使用与合理使用的相同处在于:以促进社 会公共利益、限制著作权人权利为目的;使用的作品限于已发表作品;无须征得著作权人的 同意,但必须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具体规定了合理使用的 12 种情形,一种情形是“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 人已经发表的作品。”题干所述“引用是合理使用的一种,引用目的仅限于介绍、评论某一 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所引用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 在 ISO/OSI 参考模型中,传输层采用三次握手协议建立连接,采用这种协议的原因是 (11)。 (11)A.为了在网络服务不可靠的情况下也可以建立连接 B.防止因为网络失效或分组重复而建立错误的连接
C.它比两次握手协议更能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D.为了防止黑客进行 DOS 攻击 【答案】B 【解析】 传输层协议使用三次握手过程建立连接,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出现错误连接。大部分错误 连接是由于迟到的或网络中存储的连接请求引起的。由于三次握手过程强调连接的双方都要 提出自己的连接请求标识,也要应答对方的连接请求标识,所以不会受到过期的连接请求的 干扰。 设卫星信道的传播延迟为 270ms,数据速率为 64kb/s,帧长 4000 比特,采用停等 ARQ 协议,则信道的最大利用率为(12)。 (12)A.0.480 B.0.125 C.0.104 D.0.010 【答案】C 【解析】 在相隔 2000km 的两地间通过电缆以 4800b/s 的速率传送 3000 比特长的数据包,从开始 发送到接收完数据需要的时间是(13),如果用 50kb/s 的卫星信道传送,则需要的时间是 (14)。 (13)A.480ms (14)A.70ms 【答案】D B 【解析】 B.645ms B.330ms C.630ms C.500ms D.635ms D.600ms 从开始发送到接收完数据需要的时间为信道传播延迟+数据包的接收(或发送)时间。 通过电缆传送数据包的传播延迟=2000km÷200m/μs=10ms,数据包的接收时间=3000÷
4800=625ms,所以从开始发送到接收完数据需要的时间为 635ms。 通过卫星信道传送数据包时,信道传播延迟=270ms,数据包的接收时间=3000÷50k=60ms, 所以从开始发送到接收完数据需要的时间为 330ms。 10 个 9.6kb/s 的信道按时分多路复用在一条线路上传输,在统计 TDM 情况下,假定每 个子信道只有 30%的时间忙,复用线路的控制开销为 10%,那么复用线路的带宽应该是(15)。 (15)A.32kb/s B.64kb/s C.72kb/s D.96kb/s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意计算如下:9.6Kb/sX10X30%÷90%=32kb/s 关于 HDLC 协议的流量控制机制,下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16)。 (16)A.信息帧(I)和管理帧(S)的控制字段都包含发送顺序号 B.当控制字段 C 为 8 位长时,发送顺序号的变化范围是 0〜127 C.发送完一个信息帧(I)后,发送器就将其发送窗口向前移动一格 D.接收器成功接收到一个帧后,就将其接收窗口后沿向前移动一格 【答案】D 【解析】 HDLC 协议采用固定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进行流量控制。信息帧和控制帧是编号帧,管理 帧是无编号帧;当控制字段为 8 位长时,帧编号只有 3 位长,取值范围为 0〜7;发送器只有 在收到肯定应答后才能向前移动窗口;接收器成功收到一个帧后,就将其窗口向前移动一格, 并送回肯定应答信号。 由域名查询 IP 地址的过程分为递归查询和迭代查询两种,其中递归查询返回的结果为 (17),而迭代查询返回的结果是(18)。 (17)A.其他服务器的名字或地址 B.上级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C.域名所对应的 IP 地址或错误信息 D.中介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18)A.其他服务器的名字或地址 B.上级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C.域名所对应的 IP 地址或错误信息 D.中介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