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青海玉树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Ca-4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1-8 题每题 1 分,9-14 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请把正确的选项序号填
入下面相应题号的表格内)
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青稞酿酒
B. 滴水成冰
C. 铁钉生锈
D. 红磷燃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生成新的物质就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就是物理变化。
【详解】A、青稞酿酒,有新的物质酒精生成,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滴水成冰,只有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铁钉生锈,生成了新的物质氧化铁,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红磷燃烧,生成了新的物质五氧化二磷,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B. CO2
C. N2
D. Ne
A. O2
【答案】C
【解析】
【详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 0.03%、水蒸
气和杂质: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 C。
3.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 KNO3
B. NH4HCO3
C. Ca( H2PO4)2
D. K2SO4
【答案】A
【解析】
【详解】A、KNO3 含 K、N 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B、NH4HCO3 只含 N 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C、Ca( H2PO4)2 只含 P 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D、K2SO4 只含 K 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4.下列生活用品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纯棉毛巾
B. 塑料袋
C. 蚕丝被
D. 不锈钢餐具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纯棉,属于天然纤维,是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B、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C、蚕丝,属于天然纤维,是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D、不锈钢,是铁的合金,金属和合金都是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2020 年 6 月,袁隆平科研团队首次在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试种海水稻。稻谷中富含的淀粉属于哪种营养
素?
A. 油脂
B. 维生素
C. 糖类
D. 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糖类主要包括葡萄糖、
蔗糖、淀粉。即淀粉属于糖类。
故选 C。
6.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熄灭酒精灯
B. 读取液体体积
C. 稀释浓硫酸
D. 过滤
【答案】C
【解析】
【详解】A、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吹灭酒精灯易导致灯内酒精着火,甚至引起酒精灯爆炸,选项正
确;
B、量取液体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液体偏多;俯视读数,读数偏大,
实际液体偏少,选项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及时扩散,防止酸液飞
溅,切不可将水倒入硫酸中,选项错误;
D、过滤时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倾倒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液面不
能高于滤纸边缘,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选项正确。
故选 C。
7.下列对河水的净化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 蒸馏
B. 过滤
C. 加入活性炭
D. 静置沉淀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水的净化过程中,自然沉降(即静置沉降),是重力的作用下,水中的较大的、重的不溶物下沉;
吸附沉降即化学沉降,是利用明矾在水中形成絮状物质,使悬浮颗粒聚集而沉降;过滤除掉沉降还不能除
掉的小颗粒不溶物;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蒸馏是加热到水的沸点使水从混合物中蒸发出来,
然后再被冷凝成液态的水,得到的蒸馏水是纯净物。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
故选 A。
8.葡萄糖【C6H12O6】是为人体组织提供营养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应的计算方法不正确的是
A. 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6:12:6
B. 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12 6+1 12+16 6
C. 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12 6) (1 12) (16 6)
:
:
D. 葡萄糖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D
【解析】
16
12 6+1 12+16 6
100%
【详解】A、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其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葡萄糖分
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6:12:6,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乘积的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
12 6+1 12+16 6
,正确;
C、元素质量比等于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乘积的比,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12 6) (1 12) (16 6)
:
:
,正确;
D、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100%
,葡萄糖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 6
12 6+1 12+16 6
故选 D。
100%
,不正确;
【点睛】根据化学式计算时,注意分子中每种原子的总数,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乘
积的和;数出分子中各原子个数即可求出原子个数比;某元素质量分数等于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
子个数的乘积,除以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再乘以百分之百即可;一定量物质中某元素质量等于物质质
量乘以某元素在物质中的质量分数,熟悉这些计算,解题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9.氢气与四氯化硅反应制取硅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H +SiCl
高温
4
Si+4X
,其中 X 的化学式是
A. Cl2
B. H2O
C. HCl
D. SiH4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 X 的化学式。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氢、硅、
氯原子个数分别为 4、1、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硅、氯原子个数分别为 0、1、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
类、数目不变,则 4X 分子中含有 4 个氢原子和 4 个氯原子,则每个 X 分子由 1 个氢原子和 1 个氯原子构成,
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HCl;
故选:C。
【点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在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未发生改变
C.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个数没变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N +3H
2
一定条件
2NH
3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 2
N +3H
2
一定条件
2NH
3
,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A、由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不正确;
B、反应前氮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后不为零,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故选项不
正确;
C、反应前分子的种类是氮分子、氢分子,反应后是氨分子;反应前分子总数是 3,反应后是 2,分子种类
和个数都改变,故选项不正确;
D、由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N +3H
2
一定条件
2NH
3
,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是微观模型考查题,认真阅读分析图示,看懂每个图形表示的含义结合化合反应的定义及化
学反应的实质是解决此题目的关键。
11.下表中对部分知识的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
B.安全常识
①人体缺乏维生素 C 容易患坏血病
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高钙牛奶中的“钙”指钙元素
②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化学与环境
D.物质的分类
①垃圾分类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
①纯碱不是碱
②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导致环境污染
②生铁不是纯净物
B. B
C. C
D. D
A. A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人体缺乏维生素 C 容易患坏血病;高钙牛奶中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
存在,指的是钙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家用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故符合题意;
C、垃圾分类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导致环境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D、纯碱不是碱而是盐;生铁是铁合金,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方法正确的是
A. 除去 CO2 气体中混有少量的 CO,让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 除去 FeCl2 溶液中混有少量的 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C. 除去 NaCl 溶液中混有少量的 Na2CO3,加入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D. 除去 BaCl2 固体中混有少量的 KCl,加水溶解、过滤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不能和一氧化碳不反应,让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会除去原物质
二氧化碳,故选项不正确;
B、铁比铜活泼,铁能和 CuCl2 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可达到目的,方
案可行,故选项正确;
C、硫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除去碳酸钠的同时会引入新杂质硫酸钠,故选项不正
确;
D、BaCl2 和 KCl 都易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不能除去氯化钾,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除杂,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除杂的原则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
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
13.在 pH=3 的溶液中,下列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 Cu2+ K+
B. Ag+ Na+
C. Na+
NO -
3
Cl-
Ba2+ OH-
D. K+
Ba 2+
SO 2-
4
【答案】A
【解析】
【分析】
pH=3 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
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Cu2+、K+、NO3
-与 H+相互之间都不能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Ag+ 、Na+ 、Cl-、H+四种离子中 Ag+ 和 Cl-能结合生成难溶于水且难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不能在溶液中
大量共存,故选项不正确;
C、OH-与酸性溶液中的 H+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不正确;
D、Ba 2+和 SO4
2-能结合成难溶于水且难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
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有时还要注意是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等。
14.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方法与结论
A
B
C
D
黄铜片与铜片
相互刻画,面上留下痕迹的是黄铜
硬水与软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大量泡沫的是硬水
固态的氯化钠与氢氧化钠
取样加水溶解,测量溶解前后的温度,温度不变的是氢氧化钠
化肥 KCl 与 NH4Cl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NH4Cl
B. B
C. C
D. D
A. A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其纯金属的硬度大,黄铜是铜锌合金,所以相互刻画,留下痕迹的是铜,故
A 错误;
B、鉴别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产生大量浮渣的是硬水,故 B 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取样加水溶解测量溶解前后的温
度,温度不变的是氯化钠,故 C 错误;
D、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反应生成氨气,化肥 KCl 与 NH4Cl,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
味气体的是 NH4Cl,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D 正确;
故选:D。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
鉴别。
二、填空题(本题共 5 小题,化学方程式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7 分)
15.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选择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