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甘肃省张掖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满分 7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 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今年 3 月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沙尘天气。沙尘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
A.可吸入颗粒物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粗盐
B.钢铁
C.洁净的空气
D.冰水混合物
3.人体缺少必需的微量元素会影响健康。贫血通常需要补充的元素是(
)
A.钙
B.铁
C.氟
D.碘
4.兰州中山桥是黄河上游修建最早和唯一保存至今的近现代钢架桥梁,属于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为
了提升这座已通行百年的铁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其整体抬高了 1.2 米。做桥梁的钢架属于
( )
A.非金属材料
B.有机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D.金属材料
5.2013 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
题的是( )
A.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B.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 D.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读液体体积
B.倾倒液体
C.闻气体气味
D.给液体加热
7.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的才能燃烧
D.只要温度达 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8.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酚酞溶液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C.用水区分碳酸钙粉末和碳酸钠粉末
D.用水区分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9.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稀硫酸可以用来除铁锈,则稀盐酸也可以用来除铁锈
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是不能再分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
物质
NaOH
CuO
CO2
O2
A
B
C
D
所含杂质
Ca(OH)2
Cu
CO
H2O
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适量的 Na2CO3
在氧气中灼烧
点燃
浓硫酸,干燥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20 分)
11.(4 分)写出下列化学符号的意义或题目所要求的化学符号。
(1)2Cl
(3)Al3+
(2)2 个氮分子
(4)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 价
。
12.(8 分)西北区域气候中心对我省 2013 年 3 月气候影响做出评价,3 月全省平均气温为近 54 年
同期最高,降水为近 51 年同期最少。水是生命之源,持续的干旱,造成了人畜饮水困难,各地积极
采取措施抗旱。请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填名称)
;
(2)有些村民 打井取用地下水,他们通常用
的方法降低地下水的硬度;你能用
测定水的酸碱度;向河水中加明矾和漂白粉净化后,河水可作为生活用水,其中明确的作
用是
,漂白粉中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
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3)为了缓解旱情,气象部门适时实施人工降雨。常用作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
(4)“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任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
13.(4 分)右图是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 200g0.9%的医用生理盐水,需要 NaCl 的质量为
g。
(2)由图可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填“>”、“<”或“=”)氯化钠的溶解度;欲
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3)t2℃时,将 50g 硝酸钾固体完全溶于 50g 水,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
g。
14.(6 分)A、B、C、D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
(1)向溶液 C 中加入 BaCl2 溶 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 C 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说明金属 A
的活动性比金属 B 的活动性
(填“强”或“弱”);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分离出反应②中蓝色沉淀的操作方法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括 2 小题,共 20 分)
15.(11 分)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应选
集氧气选择装置 E,什么时候开始收集最佳?
,若收
,集
满 氧 气 的 集 气 瓶 应
( 填 “ 正 ” 或 “ 倒 ) 放 在 桌 面 上 , 停 止 制 气 时 应 进 行 的 操 作
是
.
(3)装置 B 和装置 C 相比较,装置 C 的优点是
。
(4)晓华同学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
集装置是
。
16.(9 分)几年前,一辆载满 20t 电石的挂车,在浙江滨江区燃起熊熊大火并伴有大量黑烟。事故
路面上洒落了五六百米燃着的石头。这辆货车在雨中整整燃烧了一天,消防官兵对大火也束手无措,
场面让人震撼。大家对电石的化学性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你一起与他们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电石的主要成分是碳化钙(CaC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及白色固体
..........。常
见的可燃性气体中,乙炔(C2H2)燃烧时伴有大量黑烟。
【猜想与假设】
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可燃性气体是:氧气、氢气或乙炔(C2H2);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是:
氧化钙、氢氧化钙或碳酸钙。大家做出以上推断的理由是
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该气体不可能是氧气,原因是
。
,白色固体不可
能是氧化钙,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适量电石加水反应,收集
气体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并伴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
生成的气体,验纯后点燃。
有浓烈黑烟。
气体是
(2)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
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3)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
固体溶解,
。
试管中加水,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溶液变红
2~3 滴
。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
固体不是碳酸钙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
固体是氢氧化钙
【反思交流】载有电石的货车可以在雨中整整燃烧一天而不熄灭,说明电石与水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 2 小题,共 8 分)
17.(2 分)H7N9 型禽流感病毒近期在国内华东地区蔓延,引起人们的恐慌与担忧。治疗禽流感的特
效药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临床证明其对 H7N9 型的禽流感有明确疗效。帕拉米韦的化学式为
CxH28N4O4,相对分子质量为 328。请计算:
(1)帕拉米韦的化学式(CxH28N4O4)中 x=
;
(2)帕拉米韦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 0.1%)。
18.(6 分)将 50g 氯化钙溶液与 77g 碳酸钠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后,得
到 10g 白色固体。请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该 50g 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今年 3 月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沙尘天气。沙尘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
A.可吸入颗粒物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知识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
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沙尘是一些固
体小颗粒,属于粉尘污染.
【解题过程】解: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
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沙尘是一些固体小颗粒,属于粉尘污染。故
选 A
【总结归纳】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也是中考的热点问题,
本考点基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粗盐
B.钢铁
C.洁净的空气
D.冰水混合物
【知识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思路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
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
【解题过程】解:A、粗盐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泥沙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B、钢铁是铁合金,除含有铁外,还含有碳以及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
C、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D、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故选:D。
【总结归纳】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
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3.人体缺少必需的微量元素会影响健康。贫血通常需要补充的元素是(
)
A.钙
B.铁
C.氟
D.碘
【知识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思路分析】根据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分析会答.
【解题过程】解:A、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
疏松,且钙属于常量元素,故选项错误;
B、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所以贫血通常需要补充铁元素,故选项正确;
C、氟能防治龋齿,缺乏易患龋齿,故选项错误;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和呆小症,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总结归纳】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掌握人体化学元素的分类、生理
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兰州中山桥是黄河上游修建最早和唯一保存至今的近现代钢架桥梁,属于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为
了提升这座已通行百年的铁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其整体抬高了 1.2 米。做桥梁的钢架属于
( )
A.非金属材料
B.有机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D.金属材料
【知识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思路分析】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及其合金,根据钢材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题过程】解:钢是含碳量为 0.03%~2%的铁合金,是铁的一种重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故选:D。
【总结归纳】本题不大难度,掌握金属材料的范畴、常见的合金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013 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
题的是( )
A.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B.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 D.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知识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思路分析】2013 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珍惜地球资
源、转变发展方式、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生态文明,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改善的双赢的目的,
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题过程】解:A、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即能减少资源浪费又可防止污染环境,故 A 符合这一主
题;
B、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会破坏大量的树木,对于改善环境不利,故 B 不符合这一主题;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 C 符合这一主题;
D、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故 D 符合这一主题。
故选:B。
【总结归纳】保护地球、防止环境污染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中考考查的热点,解答时要注意所
选答案要与题目总要求相符.
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读液体体积
B.倾倒液体
C.闻气体气味
D.给液体加热
【知识考点】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思路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题过程】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
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
操作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
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
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的才能燃烧
D.只要温度达 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知识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思路分析】A、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造成空气对流,氧气量充足;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C、燃烧与物质是否含有碳元素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氢气不含有碳元素,能够燃烧,碳酸钙中含有
碳元素,不能燃烧;
D、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题过程】解:A、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造成空气对流,氧气量充足,使火势加大,故叙述错
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油与氧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叙述正确;
C、燃烧与物质是否含有碳元素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氢气不含有碳元素,能够燃烧,碳酸钙中含有
碳元素,不能燃烧,故叙述错误;
D、可燃物在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同时,必须和氧气接触才能燃烧,故叙述错误。
故选:B。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解答时要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
判断,从而找出正确的灭火方法。
8.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酚酞溶液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C.用水区分碳酸钙粉末和碳酸钠粉末
D.用水区分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知识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碱、盐的鉴别;物质的
鉴别、推断.
【思路分析】A、依据酸性和中性溶液遇酚酞均不能使其变色分析解答;
B、依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不能分析解答;
C、依据两者的溶解性分析解答;
D、依据硝酸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分析解答;
【解题过程】解:A、由于酸性和中性溶液遇酚酞均不能使其变色,而稀盐酸显酸性、食盐水显中性,
所以鉴别时现象相同无法鉴别;
B、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而二氧化碳能够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用燃着的木条可以区
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C、由于碳酸钙不溶于水,而碳酸钠溶于水,所以用水可以区分碳酸钙粉末和碳酸钠粉末;
D、由于氢氧化钠溶于水后会放热,所以溶液的温度会升高,而硝酸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几乎不变,所
以用水可以区分硝酸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故选:A。
【总结归纳】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
同的现象就能鉴别。
9.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稀硫酸可以用来除铁锈,则稀盐酸也可以用来除铁锈
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是不能再分
【知识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和联系.
【思路分析】A、稀硫酸、稀盐酸能够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解题过程】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能和稀盐
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正确。
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铁能和稀硫酸反应
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属于盐,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不正确。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例如,碳酸中含有氢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不属于氧
化物。不正确。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再分。不正确。
故选:A。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概念方面的知识,只要理解了概念的内涵,解答是比较容易的.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
物质
NaOH
CuO
CO2
O2
A
B
C
D
所含杂质
Ca(OH)2
Cu
CO
H2O
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适量的 Na2CO3
在氧气中灼烧
点燃
浓硫酸,干燥
【知识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