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0年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0 年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2.教学策略 3.班级组织 4.学习动机 二、判断正误 1.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 2. 教育起源于人的心理模仿。( ) 3.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 4.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 5.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 6.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 7. 学校生活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 一种专门化的社会生活。( ) 8.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 9. 根据评价标准的不同,可将学生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 10. 教师即研究者。( ) 11. 国外学者研究表明,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智力有明显相关。( ) 12. 教师的成长就是由教学新手成为教学专家的过程。( ) 13. 根据学习者是否理解学习的材料,可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 14. 反馈是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唯一因素。( ) 15. 20 世纪 50 年代前,学习心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动物的学习。( ) 16. 教学目标在教学和教学设计中的作用主要有导教、导学和导测评三种功能。( ) 17. 任务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其最初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 18. 根据广义的知识分类,课的类型可分为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以程序性知识为主要 目标的课和以策略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三种类型。( ) 19. 效度指的是所测量的属性和特征前后一致性的程度。( ) 20. 一般认为我国的课堂教学始于 1862 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 三、 简答题 1. 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2. 简述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趋势。
3. 简述特殊儿童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4. 简述言语信息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5. 简述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 四、论述题 1. 试述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其构建策略。 2. 试述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流派的观点,并做简要述评。 3. 试述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及其教育意义。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目的(见 2015 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答】教育目的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 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 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才的总要求。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的 内容、结构包含“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 国家的教育总 目的,是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2. 教学策略(见 2017 年首都师范大学真题) 【答】教学策略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的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在现 代,指在一定教学观的指导下,教师根据一定情境,为合理处理教学中各因素关系并组织、调控教学活 动而进行的谋划。 3. 班级组织(见 2015 年首都师范大学真题) 【答】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既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组织者。班主任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负全部责任,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 面对学生的要求,从而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班级组织的培养方法主要有:(1)确定集体 的目标,目标是集体的发展方向和动力;(2)健全组织、培养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3)有计划地开 展集体活动;(4)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 学习动机(见 2013 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答】动机是一个人做某件事的动力倾向。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 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它与学习活动可以互相激发、互相加强。
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自始至终,贯穿某一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二、判断正误 1.对 6.对 11.错 16.对 三、简答题 2.错 7.对 12.对 17.错 3.对 8.对 13.对 18.错 4.错 9.错 14.错 19.对 5.对 10.对 15.对 20.对 1. 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见 2014 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答】教育受社会发展的制约的同时表现出对社会的影响,教育主要通过育人功能来实现其社会功 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分为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1)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1 定义: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使人 不仅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2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教育是提高劳动者 素质和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能生产新的科学知识。 b. 教育的政治功能。培养人才为社会政治服务;促进政治民主化;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 舆论为政治服务;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c. 教育的文化功能。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传播、交流与丰富文化的功能;选择、提升文化的 功能;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d. 教育的生态功能。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引导建设生 态文明的社会活动。 (2)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1 定义: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与提高,能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 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与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价值。 2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意义:a.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b.教育是社会流 动的主要通道;c.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关乎人的发展权利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 (3)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与社会流动功能既有严格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相辅相成。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为社会流动功能的产生奠定了客观基础,并为其实现开拓了可能的空间;而教 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实现程度,是衡量社会变迁的价值尺度,是推进社会变迁的动力。二者的互动是社
会发展和进步的必要条件,体现了教育对增进社会发展利益的能动作用。 总之,我们要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教育的社会功能,让教育的社会功能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积极 的、正向的作用。 2. 简述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趋势。(见 2011 年南京师范大学真题) 【答】(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延长,以立法形式推行义务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 的重要标志之一。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在普通中学教育中增加职业性课程,为普通中学毕业生做就 业准备;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增加普通教育课程,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上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深挖高校内部潜能,打破单一办学 模式,走多元化、多形式办学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从精英到大众化转变的重要途径。 (4)终身教育。终身教育不仅包括学前教育、青少年教育,还包括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教 育。终身教育不仅是一个贯穿于一切教育的理念,更是构建未来教育体系的一种制度实践。终身教育要 培养自学本领,以便走出校门能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适应不同的工作要求。 3. 简述特殊儿童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答】(1)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异于普通儿童,具有特殊的教育需 要的儿童。其特殊需要包括:特殊的教育场所、特殊的教育方法、特殊的教学手段和受过特殊 教育训练的教育者等。 (2)不同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进行的分类。从医学或心理诊断角度,可 按异常或残疾的种类划分,如分为天才儿童、智力落后儿童、聋童、盲童、行为障碍儿童 等;从残疾程度的角度,可再对每一类儿童分为极重度、重度、中度、轻度或边缘;从残疾 时间的角度,可分为遗传性、先天性和后天性;从智力落后儿童受教育的可能性角度,可分 为可教育的、可训练的和需要监护的;还可以从致残原因、受教育方式等角度来划分。有些 国家不对特殊儿童按残疾种类分类,仅称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也有的为了教育方便仅 按程度而不考虑残疾种类划分,把轻度学习障碍、情绪障碍等残疾儿童 划为一类进行教育。 4. 简述言语信息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答】(1)言语信息学习的过程:言语信息学习是指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 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言语信息学习的过程:首先, 最简单的是名称或命名,即了解、知道学习对象的名称或称呼;其次,是用简单的命题来表达某一事实; 最后,由相互关联的事实、命题等构成知识体系。 (2)言语信息学习的条件:这一类的学习通常是有组织的,学习者得到的不仅是个别的事实,而 且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给予许多有意义的知识。使信息的学习和意义的学习结合在一起,构成系统的 知识。 5. 简述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
【答】(1 )进行有效的说服。有效的说服是提高道德认知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有效地利用 正反论据;发挥情感的作用,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动人;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 (2) 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更多学生模仿。这是加强道德行为的途径。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 及榜样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3) 利用群体的约定来制约部分个体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的集体约定 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4) 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和策略的学 习,而且对个体道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5) 进行价值辨析。价值辨析是指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 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四、论述题 1 .试述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其构建策略。 【答】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 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1)理想师生关系的特点。(见 2017 年南京师范大学真题) 1 社会关系:民主平等,和谐亲密。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有助于教师发挥创造 性和主导作用。 2 人际关系:尊师爱生,相互配合。师生之间彼此尊重、友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 3 教育关系:教学相长,共享共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 心理关系:宽容理解。教师能够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有充分的认识,能够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 包容学生的不足和错误。 (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见 2019 年陕西师范大学真题) A.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 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B.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 1 转变观念(转变传统的角色心理)。这是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其主要表现在:a.教师要 有正确的学生观;b.教师要有平等的师生观;c.教师要有正确的人才观。 2 尊重与理解是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要做到如下几点:a.充分了解和信任学生,让学 生做课堂的主人,做教育教学的主人;b.主动接近学生、研究学生;c.民主公正地对待学生;d.尊重和 理解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教师要能做到“移情体验”;e.以自身的形象影响学生。 3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师德修养、知
识能力、教育态度、个性品质都将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2. 试述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流派的观点,并做简要述评。 【答】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等。 该课程流派的主要观点包括:(1)社会改造是课程的核心;(2)学校课程应以建造新的社会秩序为方 向,应该把学生看作社会的一员;(3)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课程的价值既不能根据学 科知识本身的逻辑来判断,也不能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来判断,而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唤醒 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4)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程的核心问题;(5)吸引不同 的社会群体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 社会改造主义树立了一种新的课程观念,开辟了课程研究的新方向,认为课程要把重点放在当代社 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等方面。课程不应该 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学生应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 因为社会是学生寻求解决方法的实验室。 评价:重视课程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为社会需要服务;缺乏系统的知识学习,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3. 试述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及其教育意义。 【答】(1)加涅的学生素质观: 1 学生的先天素质,从信息输入来看,如人的视敏度(视力)有个别差异。这种差异是天生的,影 响学习的感知过程。 2 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有两种: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的行为除了受特殊学习情境和经验的 影响外,还受到更具一般意义的“能力”的影响。它是内在的个体特征,不能被直接观察,只能通过测 验间接推测。 3 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包括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语言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 (2)教育意义: 1 教学应该“避免超越人类潜质”,对于学生的先天素质,教学不仅不能改变它们,而且要想使 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教师在教学中应避免超越它的限制。 2 教育应该适应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和习得素质的个体差异,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特点要求每 一个学生的素质都能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学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 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素质的教育。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应避免超 越它们;至于发展中形成的两类素质,由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教学只能适应它们。 因此,素质教育实际上主要是对学生的五种习得素质的教育。a.根据习得素质形成的规律进行教学。 当代知识分类学习论已经阐明,每类习得的素质有自己独特的学习过程和内外条件,因此,我们应针对 不同类型的素质进行教学设计,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b.智慧技能的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当代
心理学家发现,学生习得的五类素质的学习都以原有智慧技能为基础,智慧技能的教学是为五类习得素 质的全面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因此,智慧技能的教学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点。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