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 阴 工 学 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 生 姓 名:
顾美娜
学 号: 1111307131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
设计(论文)题目: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蔬菜大棚
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指 导 教 师:
邵鹤帅
2015 年 3 月 9 日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
2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民以食为天,原本蔬
菜在冬季的供应量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温室大棚种植技
术,突破了传统农作物种植受自然环境、气候、地域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对农业生产具
有重大意义。温湿度的精确实时监测是保证作物在蔬菜大棚最佳温室环境下,生长发育
良好、质量优、产量高、耗能低、成本低的关键环节。
根据 2008 年国家统计局综合局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
内容显示[1],我国大棚面积 465 千公顷,中小棚面积也达到大棚面积的一半,其中温室
面积 81 千公顷。在温室和大棚中大多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蔬菜,达到惊人的 723 千公
顷。我国蔬菜大棚的总体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温湿度监测手段多为人工测量和有线传
输。这些测量方法设备陈旧、人力成本大、测量精度低、扩展困难、可靠性和抗干扰性
低。传统的温室监测系统主要由传感器节点、有线通信线路、中央控制器等构成,整个
系统需要铺设大量线缆和电源,为用户的使用维护带来许多麻烦。无线传感网络的兴起
为现代农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提供了新思路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平台[2],结合
了微电子、嵌入式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等先进技术,能够协同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
覆盖区域中各种环境或检测对象的实时信息,并将处理过的信息以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
输,具有大规模、无线、自组织、多跳、无中心、抗毁性强等特征。借助该技术,能够
实时提供用户地面信息(空气温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信息(土壤温湿
度、墒情)、营养信息(酸碱度、离子浓度)、有害物监测与报警(动植物病虫害信息)
等,这些信息为用户准确发现问题、及早调整相关种植策略,保证农作物在最佳环境下
生长,逐渐实现农业从以经验为中心逐渐转为以信息为中心的生产模式,及早实现现代
农业的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和产业化。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二、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纵观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应用需求永远是推动技术不断进步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不竭
源泉。传感器网络可以为人类延伸“耳、鼻、眼、舌”等感知能力,是扩大人类感知能
力的一场革命。由于传感器网络在军事、现代交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具有及其重大的应
用价值,使其成为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的热门领域[3]。
2005 年,芬兰 Lofar Agro 项目中一个用于监测马铃薯田地里的疫霉属的 WSN,包
含 150 个集成了温度和湿度传感器的无线传感器节点。通过观察田里空气湿度、温度条
件和马铃薯叶的湿度级别,研究人员探寻该疾病爆发的潜在危险和杀菌剂发挥药效的条
件;2006 年,澳大利亚 CSIRO 研究中心实现了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智能农场[4],通过
感知各节点的土壤湿度等环境信息,分析获得的土壤湿度变化曲线,以获得最有效的灌
溉方法;2007 年,美国加州 Grape Networks 配置了“全球最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通
过记录和分析常年的环境信息,便可掌握葡萄生长环境与葡萄酒品质的准确关系。
北京市科委计划项目“蔬菜生产智能网络传感器体系研究与应用”将无线传感器网
络示范应用于温室蔬菜集约化生产中。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节点构成无线网络来测量温室
的各种环境参数信息等,构建蔬菜生产网络平台。宁波中科无线通信事业部即深联科技
公司在传感器网络软硬件开发推广方面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形成具有自主产权的产
品,在慈溪市蔬菜大棚项目中构建了基于传感器节点的无线采集系统[5]。
罗海勇等在温室大棚架设可自组网传输无线传感器网络[6],具有温室信息自动部署、
自组织传输的功能,结合智能控制系统和专家分析系统实现了温室环境的精细化控制;
李春林以 MSP430 和 CC1101 芯片为核心,构建了温湿度无线传感网络采集系统;司敏
山等设计基于太阳能的温室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系统,该监管中心具有温室环境参数信
息采集和图像监控等功能,无人值守即可了解温室当前环境,节省了人力物力。
三、发展趋势
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其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扩展、易维护的网络协议体系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环境、交通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军事应用中需要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实时性强、保密性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中需要节能、抗毁性高的无线传感
器网络;在智能交通中还需与射频识别技术结合使用。当前各种协议都是基于特定的应
用而提出的,无疑给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用化设计及应用带来极大的困难。低能耗、可
动态配置和易于维护管理、能适应不同应用需求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将大幅提高网
络寿命及可用性。
(2)协议跨层优化
传统的协议分层结构使得信息只能在相邻两层间交互,虽然有着层次性好、易于修
改及重用的优点,但效率低。然而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中,提高效率却是当务之急。
因此,跨层优化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即不同层间也能共享信息并允许跨层操作,减少信
息由于存储、转发等增加的时间和能耗,如 RF 唤醒机制、时间同步、节点定位等实例。
虽然跨层优化能极大地提高系列效率,但这种方法影响力系统的层次化与模块化,增加
了系统的复杂度。
(3)相应标准的制定
目前常用的无线网络标准主要有 IEEE 所制定的 802.11 标准(主要包括 802.11a、
802.11b 及 802.11g 等)、802.15.4 标准(包括 2.4GHz 频段和 868/915MHz 频段物理层)、
蓝牙标准和 HomeRF 标准等。IEEE 802.11 是第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办公室
局域网和校园网进行数据访问;IEEE 802.15.4 是低速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标准,主
要是物理层和 MAC 层标准。如何利用这些标准,使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像 TCP/IP 协议
一样为人们提供便利,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及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统
一的标准,才能实现来自不同厂家的传感器之间也能顺利组网的,提高市场的生产规模
及竞争性,从而提高利润率[7]。
四、关于“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蔬菜大棚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课题的
启发
监测系统的目的是对蔬菜大棚的温湿度进行实时采集,并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将采
集到的数据传送到管理平台。系统设计的原则应符合以下几点要求[8]:
(1) 低成本、低功耗:蔬菜大棚内节点布置众多,只有低成本才能更好地减少成本,
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只有低功耗才能保证网络的生命周期尽量长,减少工人频繁更换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电源的麻烦;
(2)精确度高:温湿度传感器必须保证采集数据的精度并测量准确,同时兼顾低成本
的要求;
(3)实时检测:采集的数据能及时准确地传送给管理平台,确保工人能实时查询蔬菜
大棚内作物的生长环境;
(4)微型化:在确保系统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传感器节点的体积尽可能地小;
(5)接口灵活:除了采集温湿度信息,还应留有可扩展的接口,以便采集其他环境信
息,如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pH 值等。
根据以上设计要求,本文根据蔬菜大棚的特点,对无线传感器监测节点、汇聚节点
和上位机进行了简略的设计。系统采用单总线 DHT11 传感器感知蔬菜大棚的温湿度,
并采用性价比较高的 STC89C52 芯片作为微控制器核心及无线射频芯片 CC1101 作为无
线传输的关键单元,并根据应用需求选用 OLED 显示屏方便工人能在汇聚节点查看温湿
度参数信息。本文给出了系统的硬件选型和整体设计方案,并介绍了传感器节点与汇聚
节点间的通信流程,最后介绍了上位机管理界面功能设计以实现对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分
析。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参 考 文 献
[1] 唐林林. 蔬菜大棚的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山东大学,2010.
[2] 王 汝 传 , 孙 力 娟 . 无 线 传 感 器 网 络 技 术 及 应 用 [M]. 北 京 : 人 民 邮 电 出 版
社,2011.4:342-343.
[3] 崔逊学,左从菊.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明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24.
(德)Waltenegus Dargie,(美)Christian Poellabauer,孙利民,张远等译. 无线传感器
[4]
网络基础:理论和实践[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37.
[5] 崔逊学,赵湛,王成.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领域应用与设计技术[M]. 北京:国防工业
出版社,2009.5:225,221.
[6] 李道亮. 农业物联网导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0:158.
[7] 于海斌,梁炜,曾鹏. 智能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21-23.
[8] 牛永超.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温湿度监测平台设计[D]. 西北农林科技大
[9] 李春林. 无线传感器网络温湿度采集系统[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
[10] 张滢.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蔬菜大棚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 沈阳理工大
[11] 鲁小龙. 基于 CC1101 的智能温室大棚监控系统的设计[D]. 东华大学,2013.
[12] 鲁进军.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的蔬菜大棚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 武汉理工大
学,2009.
学,2010.
学,2009.
[13] 李栋.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江南大学,2008.
[14] 彭 力 . 无 线 传 感 器 网 络 原 理 与 应 用 [M]. 西 安 : 西 安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出 版
[15] 牛 永 超 , 马 孝 义 . 基 于 CC1100 的 温 室 温 湿 度 监 测 系 统 [J]. 农 机 化 研
[16] 余 华 芳, 吴 志 东, 林 智 涛. 蔬 菜 温 室 大 棚 温 湿 度 控 制 系 统[J]. 安 徽 农 业 科
[17] 李士军,温竹,宫鹤,王艳梅.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中的应用进展[J]. 浙江农业
社,2014.1:8.
究,2009(08):90-92.
学,2011(28):17601-17603.
学报,2014(06):1715-1720.
[18] 倪天龙. 单总线传感器 DHT11 在温湿度测控中的应用[J].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
统应用,2010(06):60-62.
[19] 邓美琛.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研究[D]. 东华大学,2014.
[20] 张伟. 面向精细农业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 浙江大学,2013.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一、本课题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1. 总体设计
在众多环境参数中,土壤温湿度参数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最大;传统的数据有线
传输方式不仅布线复杂,而且不利于后期维护和扩展。结合以上蔬菜大棚的环境特点和
应用需求,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进行温湿度信息采集,并且根据数据采集要求和数据
传输方式,进行系统总体软硬件方案的设计。
2. 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硬件设计主要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传感器节点、无线模块、电源电路等的设
计。
3.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设计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传感器节点与汇聚节点间通信方式
的设计;第二部分是汇聚节点通过串口与上位机通信的接口设计;第三部分是上位机监
测管理界面的设计。
4. 系统测试与分析
完成系统软硬件设计后,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验证。首先需要进行传感器节点与汇
聚节点间数据收发的测试,以确保无线通信的可靠性。完成点对点通信测试后,将主机
与上位机通过串口相连进行数据传输。上位机则通过监测管理系统界面对蔬菜大棚的温
湿度信息进行实时显示与查询。
二、拟采用的设计方案
根据应用背景和设计要求提出以下设计方案,对系统按照模块化的思想进行划分,
并且按照各个模块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说明,为后续设计打下基础。
1. 系统总体设计
本系统采用三级拓扑结构,分别为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和上位机管理节点。结合
传感器技术、射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实时蔬菜大棚的温湿
度信息采集。传感器节点实时采集当前区域内的温湿度信息,微控制器获取后用无线模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块将其传输给汇聚节点;汇聚节点接收到各节点的数据后在显示屏上显示各传感器的数
据,并通过串口发送给上位机;上位机接收并保存数据,并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时显示
当前温湿度信息。工人通过汇聚节点的显示屏或上位机监控界面了解当前环境参数后,
对蔬菜大棚进行相应调节,以使作物达到适宜的生长环境。系统总体结构如图 1 所示。
上位机
串口
传感器节点
汇聚节点
图 1 系统总体结构
2. 传感器节点
传感器节点硬件结构框架图如图 2 所示,包括传感器、处理器、无线通信模块和电
源模块。
温湿度传感器
DHT11
MCU
STC89C52
无线收发模块
CC1101
电源模块
图 2 传感器节点硬件结构框图
考虑到系统成本及复杂性不宜过高,所以用于采集温度和湿度的传感器选用了集温
湿度感应单元于一体的集成式传感器 DHT11;由于单片机作为已成熟商用的微控制器,
不仅成本低,而且稳定性好,完全能作为控制单元实现数据处理及无线数据收发的功能。
3. 汇聚节点
汇聚节点在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接收来自传感器节
点采集的数据信息、将各个节点的数据进行汇总,另一方面负责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校
验并将符合协议的数据通过串口传到上位机供管理者查看。为方便管理人员查看当前各
个节点的实时信息,还增加了数据显示模块。汇聚节点硬件结构框图如图 3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