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5年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料共3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5 年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制度 4.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2.综合课程 5.规范学习 3.生活教育理论 6.问题解决 二、简答题 1. 人的全面发展与“五育”并举。 2. 发现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是机械学习。(辨析题) 3. 科举制度与中国学校教育的关系。 4. 在基础教育中,思维与能力的训练优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辨析题) 5. 进步主义教育与新教育运动的不同。 三、论述题 1.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结合自身教育经历,分析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及其养成途径。 2. 结合中小学(或幼儿)相关学习(或学科)领域,分析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3. 结合我国社会发展需要,试论述基础教育对终身教育发展趋势的应对与变革。 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学校教育制度(见 2019 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答】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的总称。它规定着 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是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 目前,学制主要有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三种类型。当代双轨学制逐渐向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综合中学是实现并轨的一个好方法。 2. 综合课程(见 2012 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答】所谓综合课程,也叫“广域课程” “统合课程”或“合成课程”,是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 的知识领域,组合相邻领域的学科构成一门学科的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特点。 3. 生活教育理论(见 2012 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答】“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在晓庄学校开展了 “生活教育”理论的实 践。生活教育理论包含三个意思:首先,生活即教育,指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其次,社会即学校,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和“学校含有社会的意 味”。最后,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 4. 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答】赞科夫是苏锹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赞科夫的教学理论主要处理的是教育与人的发展关 系问题。他通过多年的实验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要着眼于使学生获得一般发展,有 力地破除了把掌握知识混同于发展的陈旧的观念,突出了教学的发展功能。 5. 规范学习(见 2014 年华南师范大学真题) 【答】社会规范学习是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 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构建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
社会规范学习具有情感性、约束性、延迟性等特点。 6. 问题解决(见 2011 年南京师范大学真题) 【答】问题解决一般是指形成一个新的答案,超越过去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而产生一个新的解决 方案。当常规或自动化的反应不适应当前的情景时,问题解决就发生了。其中原有知识经验和当前问题 的组成成分必须重新改组、转换或联合,才能达到既定目标。问题不同于简单的习题,问题解决是由认 知成分参与的、有目的的一系列运算。 问题解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特征:第一,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第二,问题解决包括一系列的运算; 第三,问题解决具有认知性。 二、 简答题 1. 人的全面发展与“五育”并举。 【答】(1)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不可或缺,即个性的全面发 展。上述教育的五个组成部分,既各有特点、规律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缺一不可的;同时,又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在实践中组成统一的教育过程。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它们的关系,使 其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2) “五育”并举。 “五育”并举由教育思想家蔡元培提出,他把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者”与“超轶乎政治者”两类。 隶属于政治的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超轶乎政治的则是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他 认为,五种教育均不可偏废。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体系,是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 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 2. 结合中小学(或幼儿)相关学习(或学科)领域,分析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见 2015 年华东师 范大学真题) 【答】(1)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包括创造意识、创造人格、创造思维和创造方法。 ①创造意识会影响创造动机的强弱和创造能力;②创造人格包括强烈的创造动机、浓厚的创造兴趣、 积极的创造情绪和坚强的创造意志;③创造思维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辩证性训练等; ④创造方法指人们在创造过程中运用的具体思维方法和创造技能,创造方法的训练可以激发个体潜在的 创造性。 (2)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①营造鼓励创造的环境。a.学校:改革考试制度,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自主选择 课程的机会。b.家庭:家长善于发现孩子的创造性,鼓励创造性的发展。c.社会:为学生提供创造性人 物榜样。 ②培养创造性的教师队伍。a.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b.教给教师必要的创造技法和思维策略;c. 不断学习关于创造性的心理学知识。 (3)发展和培养创造性思维。a.加大思维的“前进跨度”;b.加大思维的“联想跨度”;c.加大 思维的“转换跨度” ;d.给学生大胆探索与推测的机会。 (4)塑造学生的创造人格。a.保护好奇心;b.消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c.鼓励独创与多样性。 (5)开设创造课程,教授创造方法。创造技法有:头脑风暴法、系统探求法、联想类比法、组合
创新法等。 3. 结合我国社会发展需要,试论述基础教育对终身教育发展趋势的应对与变革。 【答】终身教育是被作为未来教育战略的一种教育思想。终身教育,即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 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它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 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 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终身教育,并不是指一个具体 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系与研究方法。概括而言,就是指人的 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基础教育要朝着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使人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终身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是未来 教育发展的战略。教育的整个未来是与建立并实施终身教育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对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和建立学习化社会,这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尽管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来提出其终 身教育的模式,但是,必须使教育成为生活的工具,成为使人成功地履行其生活职责的工具。按照终身 教育的设想,从学校毕业将不再被看作教育的终结,而是新的教育的开始。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