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7上半年系统分析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doc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资料共3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5)A.原型(Prototype)和模板方法 (Template Method)属于创建型模式
C.桥接(Bridge)和状态(State)属于行为型模式
(10)A.项目组全体人员 B.系统设计师 C.项目负责人 D.软件公司
(14)A.1100010 B.1011010 C.1100011 D.1011110
(17)A.只设置使用频度高的一些简单指令,不同指令执行时间差别很小
(18)A.主存地址到 Cache 地址的变换由硬件完成,以提高速度
D.观察者模式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
(38)A.C2B B.B2C C.B2B D.C2C
B.数据库、数据字典、数据解析模块和数据查询模块
D.数据库子系统、模型库子系统、推理部分和用户接口子系统
(40)A. 设计局部视图→抽象数据→修改重构消除冗余→合并取消冲突
B. 设计局部视图→抽象数据→合并取消冲突→修改重构消除冗余
C. 抽象数据→设计局部视图→合并取消冲突→修改重构消除冗余
D. 抽象数据→设计局部视图→修改重构消除冗余→合并取消冲突
(42)A. CD B. ABD C. ACD D.ADE
(43)A. 具有无损连接性,且保持函数依赖
B. 不具有无损连接性,但保持函数依赖
(44)A.B.
C.D.
A选项的关系代数表达式,错误之处在于选择的两个条件不应为“或”关系。
B选项的关系代数表达式,错误之处在于R与S仅做了笛卡尔积的操作,并没有把相同属性列做等值判断。应加上
C选项的关系代数表达式,与B选项有相同错误,同时投影列号还不正确。
后面一空,首先值得说明的是,选项中有一个共同的错误,即“S.A4<’95’”应修改为“S.A4=’9
选项中几个条件都是正确的,需要选择的,其实只是使用AND还是OR来进行连接。由于进行自然连接以及相关
将该关系代数表达式转换为等价的 SQL 语句如下:
SELECT A1,A4 FROM R,S WHERE R.A2 <'2017'(45);
(45)A.
B.
C.
D.
(47)A.41 B.71 C.90 D.123
(48)A.15 B.18 C.24D.54
D.如果最优解存在,则一定会在可行解区的某个顶点处达到
(54)A.20 B.25 C.33 D.41
(55)A.提前 1 周 B.推迟 l 周 C.推迟 2 周 D.推迟 3 周
(56)A.120 B.130 C.140 D.150
(57)A.110 B.120 C.130 D. 140
(58)A. 5 B. 9 C. 10 D.11
题目给考生最大的困扰可能就是要绘制出图形来,由于线条过多,所以导致绘图耗时的问题。
其实本题变换一种思路来解决,就非常容易。我们只需要先在纸上画下#1到#8这8个点,再从表中,找最短的
5.0+0.5+0.5+0.6+0.7+0.8+0.9+1.0=10
X、Y、Z 是某企业的三个分厂,每个分厂每天需要同一种原料 20吨,下图给出了邻近供应厂 A、B、C
(59)A.45 B. 50 C.55 D.60
(67)A.分支区域 B.标准区域 C.主干区域 D.存根区域
(69)A.80 B.88 C.8080 D.880
(70)A.RSA B.SSL C.SSH D.SHA-1
The purpose of the systems design phase is to crea
2017 上半年系统分析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 面向对象分析中,类与类之间的 “IS-A”关系的是一种(1),类与类之间的“IS-PART-OF” 关系是一种(2)。 (1)A.依赖关系 B. 关联关系 C. 泛化关系 D. 聚合关系 (2)A.依赖关系 B. 关联关系 C. 泛化关系 D. 聚合关系 【答案】C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is-a 基于类继承或接口实现,is-a 是表达这句话的一种方式:“这个东西是那个东西的 一种”。例如:野马是一种马。 has-a 关系是基于用法(即引用)而不是继承。换句话说,如果类 a 中的代码具有对类 b 实例的引用,则“类 a has-a 类 b”。例如:马有缰绳。 is part of 是一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面向对象动态分析模型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显示对象在系统运行期间不同时刻的动态 交互。其中,交互模型包括(3),其他行为模型还有(4)。 (3)A.顺序图和协作图 B.顺序图和状态图 C.协作图和活动图 D.状 态图 和活 动 图 图 (4)A.顺序图和协作图 B.顺序图和状态图 C.协作图和活动图 D.状 态图 和活 动 【答案】A D 【解析】本题考查 UML 图。 多种 UML 图有其严格的分类,首先分为静态图和动态图。其中动态图又有一个细化的分 类:交互图,交互图包括顺序图(序列图)与通信图(协作图)。 关于设计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 (5)A.原型(Prototype)和模板方法 (Template Method)属于创建型模式 B.组合(Composite)和代理 (Proxy)属于结构型模式 C.桥接(Bridge)和状态(State)属于行为型模式 D.外观(Facade)和中介(Mediator)属于创建型模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设计模式的分类 设计模式分类情况如下所示: 三重 DES 加密使用 2 个密钥对明文进行 3 次加密,其密钥长度为(6)位。 (6)A.56 B.112 C.128 D.168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安全中的对称加密算法。 三重 DES 加密是使用 2 个 DES 密钥,进行多次操作来完成的,所以其密钥长度是: 56*2=112 位。 要对消息明文进行加密传送,当前通常使用的加密算法是(7)。 (7)A.RSA B. SHA-1 C. MD5 D.RC5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信息安全中的加密算法。其中: RSA 是非对称加密算法;SHA-1 与 MD5 属于信息摘要算法;RC-5 属于非对称加密算法。 这些算法中 SHA-1 与 MD5 是不能用来加密数据的,而 RSA 由于效率问题,一般不直接用于明 文加密,适合明文加密的,也就只有 RC-5 了。 假定用户 A、B 分别在 I1 和 I2 两个 CA 处取得了各自的证书,(8)是 A、B 互信的 必要条件。
(8)A.A、B 互换私钥 B.A、B 互换公钥 C.I1、I2 互换私钥 D.I1、 I2 互 换公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信息安全中的 CA 认证。 题目难度较高,但用排除法来分析不难得出结论。首先,在公钥体系中,交换私钥是无 论什么情况下都绝对不允许发生的情况,所以 A 与 C 选项必然错误。余下的 B 与 D,B 选项 的做法没意义,要 AB 互信,其信任基础是建立在 CA 之上的,如果仅交换 AB 的公钥并不能 解决信任的问题。而 I1 与 I2 的公钥交换倒是可以做到互信,因为 I1 与 I2 的公钥正是验证 CA 签名的依据。所以本题应选 D。 SHA-l 是一种针对不同输入生成(9)固定长度摘要的算法。 (9)A.128 位 B.160 位 C.256 位 D.512 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安全中的摘要算法 常用的消息摘要算法有 MD5,SHA 等,市场上广泛使用的 MD5,SHA 算法的散列值分别为 128 和 160 位,由于 SHA 通常采用的密钥长度较长,因此安全性高于 MD5。 某软件公司项目组开发了一套应用软件,其软件著作权人应该是(10)。 (10)A.项目组全体人员 B.系统设计师 C.项目负责人 D.软件公司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产权中著作权归属问题。 由于应用软件是公司项目组开发的,这具备职务作品的典型特性,所以软件著作权人应 为软件公司。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保护对象是指(11)。 (11)A.软件开发思想与设计方案 B.软件开发者 C.计算机程序及其文档 D.软件著作权权利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产权中的软件著作权。
软件著作权的保护对象是计算机程序及其文档,而权利人可能是软件开发者,也可能是 软件开发者所在的公司(职务作品的情况)。 下列关于计算机程序的智力成果中,能取得专利权的是(12)。 (12)A.计算机程序代码 B.计算机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C.计算机程序算法 D.用于控制测试过程的程序 【答案】A 【解析】 专利法明确规定,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不取得专利权。智力活动规则和方法是直接作 用于人的思维,与产业生产中的技术活动不发生直接关系,并不是对自然规律的利用,不属 于技术方案。通常,智力活动规则和方法是一些人为的规则,如管理规则、游戏规则、统计 方法、分类方法和计算方法等。 算法被认为是一种数学公式,反映的是自然法则和逻辑思维过程,属于智力活动规则和 方法,不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算法对于计算机软件而言极其重要,是计算机程序的基础, 计算机软件总是离不开算法。因此,计算机软件本身属于智力活动规则和方法的范畴,不能 够授予专利权。无论是源程序还是目标程序,它体现的是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因此仅以 单纯的计算机程序为主题的发明创造是不能获得专利权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能授予专利权的智力活动规则和方法与能够授予专利权的方 法之间的界线比较模糊了。例如,抽象出一种生产过程的数学模式,设计一种算法,通过予 以运行用于控制该生产过程就能够获得专利保护。也就是说,智力活动规则和方法本身不被 授予专利权,但进行智力活动的机器设备、装置或者根据智力活动规则和方法而设计制造的 仪器、装置等都可以获得专利保护。即软件和硬件或者工业产品结合并表现为机器、装置或 者为达到某种结果表现为方法时,软件可成为专利保护的对象。 以下商标注册申请,经审查,不能获准注册的是(13)。 (13)A.凤凰 B. 黄山 C. 同心 D. 湖南 【答案】D 【解析】 循环冗余校验码(Cyc1ic Redundancy Check ,CRC)是数据通信领域中最常用的一种差
错校验码,该校验方法中,使用多项式除法(模 2 除法)运算后的余数为校验字段。若数 据信息为 n 位,则将其左移 k 位后,被长度为 k+1 位的生成多项式相除,所得的 k 位余 数即构成 k 个校验位,构成 n+k 位编码。若数据信息为 1100,生成多项式为 X3+X+l (即 1011) ,则 CRC 编码是(14)。 (14)A.1100010 B.1011010 C.1100011 D.1011110 【答案】A 【解析】 执行 CPU 指令时,在一个指令周期的过程中,首先需从内存读取要执行的指令,此时 先要将指令的地址即(15)的内容送到地址总线上。 (15)A.指令寄存器(IR) B. 通用寄存器 (GR) C.程序计数器 (PC) D. 状态寄存器 (PSW)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计算机组成原理的 CPU 寄存器。 备选答案中的多种寄存器中 PC 负责记录要执行的指令地址。所以应把 PC 中的内容送到 地址总线上。 流水线的吞吐率是指流水线在单位时间里所完成的任务数或输出的结果数。设某流水线 有 5 段,有 1 段的时间为 2ns ,另外 4 段的每段时间为 lns,利用此流水线完成 100 个 任务的吞吐率约为(16)个/s 。 (16)A.500×l06 B.490×l06 C.250×l06 D.167×l0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组成原理中的流水线技术。 流水线执行 100 个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为: (2+1+1+1+1)+(100 - 1)*2=204ns 所以每秒吞吐率为:(100/204)*109=490*106 注意:1 秒=109 纳秒。 以 下 关 于 复 杂 指 令 集 计 算 机 (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CISC)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17)。
(17)A.只设置使用频度高的一些简单指令,不同指令执行时间差别很小 B.CPU 中设置大量寄存器,利用率低 C.常采用执行速度更快的组合逻辑实现控制器 D.指令长度不固定,指令格式和寻址方式多 【答案】D 【解析】 在高速缓存 (Cache) -主存储器构成的存储系统中,(18)。 (18)A.主存地址到 Cache 地址的变换由硬件完成,以提高速度 B.主存地址到 Cache 地址的变换由软件完成,以提高灵活性 C.Cache 的命中率随其容量增大线性地提高 D.Cache 的内容在任意时刻与主存内容完全一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 Cache 存储器。 Cache 与主存之间的映射采用的是硬件方式完成的,其目的是提高速度。 需求获取是确定和理解不同的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约束的过程,需求获取是否科学、准 备充分,对获取出来的结果影响很大。在多种需求获取方式中,(19)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活 性,有较宽广的应用范围,但存在获取需求时信息量大、记录较为困难、需要足够的领域知 识等问题。(20)方法基于数理统计原理,不仅可以用于收集数据,还可以用于采集访谈用 户或者是采集观察用户,并可以减少数据收集偏差。(21)方法通过高度组织的群体会议来
分析企业内的问题,并从中获取系统需求。 (19)A.用户访谈 B.问卷调查 C.联合需求计划 D.采样 (20)A.用户访谈 B.问卷调查 C.联合需求计划 D.采样 (21)A.用户访谈 B.问卷调查 C.联合需求计划 D.采样 【答案】A B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软件需求分析中的需求获取技术。 用户访谈:用户访谈是最基本的一种需求获取手段,其形式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两种。 用户访谈是通过 1 对 1(或 1 对 2,1 对 3)的形式与用户面对面进行沟通,以获取用户需求。 用户访谈具有良好的灵活性,有较宽广的应用范围。但是,也存在着许多困难,例如,用户 经常较忙,难以安排时间;面谈时信息量大,记录较为困难;沟通需要很多技巧,同时需要 系统分析师具有足够的领域知识等。另外,在访谈时,还可能会遇到一些对于企业来说比较 机密和敏感的话题。因此,这看似简单的技术,也需要系统分析师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 沟通能力。 采样是指从种群中系统地选出有代表性的样本集的过程,通过认真研究所选出的样本 集,可以从整体上揭示种群的有用信息。对于信息系统的开发而言,现有系统的文档(文件) 就是采样种群。当开始对一个系统做需求分析时,查看现有系统的文档是对系统有初步了解 的最好方法。但是,系统分析师应该查看哪些类型的文档,当文档的数据庞大,无法一一研 究时,就需要使用采样技术选出有代表性的数据。 采样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收集数据,还可以用于采集访谈用户或者是采集观察用户。在对 人员进行采样时,上面介绍的采样技术同样适用。通过采样技术,选择部分而不是选择种群 的全部,不仅加快了数据收集的过程,而且提高了效率,从而降低了开发成本。另外,采样 技术使用了数理统计原理,能减少数据收集的偏差。但是,由于采样技术基于统计学原理, 样本规模的确定依赖于期望的可信度和已有的先验知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分析师的主 观因素,对系统分析师个人的经验和能力依赖性很强,要求系统分析师具有较高的水平和丰 富的经验。 联合需求计划:为了提高需求获取的效率,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使用小组工作会议来 代替大量独立的访谈。联合需求计划(Joint Requirement Planning,JRP)是一个通过高 度组织的群体会议来分析企业内的问题并获取需求的过程,它是联合应用开发(Join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JAD)的一部分。
项目可行性是指企业建设该项目的必要性、成功的可能性以及投入产出比与企业发展需 要的符合程度。其中,(22)可行性分析主要评估项目的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和项目建成后 可能的经济收益;(23)可行性包括企业的行政管理和工作制度、使用人员的素质和培训要 求等,可以细分为管理可行性和运行可行性。 (22)A.技术 (23)A.技术 B.经济 B.经济 C.环境 C.环境 D.用户使用 D.用户使用 【答案】B D 【解析】 可行性是指在企业当前的条件下,是否有必要建设新系统,以及建设新系统的工作是否 具备必要的条件。也就是说,可行性包括必要性和可能性。参考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文档 编制规范》(GB/T 8567-2006),在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中,可行性研究通常从经济可行性、技 术可行性、法律可行性和用户使用可行性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其中经济可行性通常被认为 是项目的底线。 1.经济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也称为投资收益分析或成本效益分析,主要评估项目的建设成本、运行成本 和项目建成后可能的经济收益。多数项目只有建设成本能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预算内的时 候,项目才有可能被批准执行。而经济收益的考虑则非常广泛,可以分为直接收益和间接收 益、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还可以分为一次性收益和非一次性收益、可定量的收益和不可定 量的收益等。 要注意的是,在系统开发初期,由于用户需求和候选系统方案还没有确定,成本不可能 得到准确的估算。因此,此时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只能大致估算系统的成本和收益,判断信息 系统的建设是否值得。 2.技术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也称为技术风险分析,研究的对象是信息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和性能,以及 技术能力约束。技术可行性主要通过考虑以下问题来进行论证: (1)技术:现有的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是否足以支持系统目标的实现。 (2)资源:现有的资源(例如,掌握技术的员工、企业的技术积累、构件库、软硬件条件 等)是否足以支持项目的实施。 (3)目标:由于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的目标是比较模糊的,因此技术可行性最好与项 目功能、性能和约束的定义同时进行。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调整项目目标和选择可行的技术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