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新疆兵团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
)
A. 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B. 生活需要营养
C. 能进行呼吸
D. 能生长和繁殖
【答案】A
【解析】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含羞草受到碰触后,展开的
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 下列选项中,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 10×10
B. 5×10
C. 5×40
D. 10×40
【答案】D
【解析】A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0═100(倍);B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10═50(倍);
C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40═200(倍);D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
四组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最大的是“10×、40×”(400 倍)。
点睛: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 未成熟葡萄中的酸性物质主要存在于(
)
A. 细胞核内
B. 细胞膜上
C. 液泡内
D. 细胞壁
【答案】C
【解析】液泡里含有细胞液,含有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等。如未成熟的葡萄吃
起来是酸的,这种酸性的物质主要就是位于液泡中。
4. 我们经常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种现象说明(
)
A. 生物适应环境
B. 生物能影响环境
C. 大气影响植物的生存
D.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
【答案】B
【解析】“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
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
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5. 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是(
)
A. 农田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湿地生态系统
D. 湖泊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
“地球之肾”。
6. 我们食用的豆腐主要是由大豆种子的(
)加工成的
A. 种皮
B. 子叶
C. 胚
D. 胚乳
【答案】B
【解析】大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子叶两片,肥
厚,贮存着营养物质。我们日常饮用的豆腐主要是由大豆的子叶部分加工而来的。
7. 受精完成后,桃花的各部分结构都会发生变化。以下变化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雄蕊会凋落
B. 子房发育成果实
C. 花瓣会凋落
D. 花托发育成果实
【答案】D
【解析】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瓣、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
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果皮,受精卵发
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所以花托发育成果实是不可能发生的。
8. 潮湿的粮食堆里会产生大量的热,与此有关的是(
)
A. 呼吸作用
B. 吸收作用
C. 光合作用
D. 蒸腾作用
【答案】A
【解析】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
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潮
湿的粮食堆含水量多,呼吸作用旺盛,释放大量的能量,堆在一起会出现发热现象,甚至腐
烂。
9. 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先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
是让叶片(
)
A. 合成淀粉
B. 将淀粉运走耗尽
C. 产生二氧化碳
D. 产生氧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要想验证绿叶是否在光下制造淀粉,必须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就是要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考点: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10.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与此无关的是(
)
A. 某同学跑步消耗的能量来自早餐中的米饭
B. 小兔以草原上的绿草为食
C. 大树为小动物们遮风挡雨
D. 小鸟以草籽为食
【答案】C
【解析】某同学跑步消耗的能量来自早餐中的米饭、小兔以草原上的绿草为食、小鸟以草籽
为食,都体现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生物圈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的来源,A、B、D
错误;大树为小动物们遮风挡雨体现了大树对小动物的保护,不能体现为小动物提供食物和
能量的来源,C 正确。
11. 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分别在清晨、傍晚、深夜三个时间内在绿色植物体上摘下相同的绿
叶,然后脱色;滴加碘酒,蓝色最深的应该是哪个时间摘取的叶片(
)
A. 深夜
B. 清晨
C. 傍晚
D. 三个时间相同
【答案】C
【解析】植物在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呼吸
作用是消耗有机物。
清晨植物进行了一晚上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较
浅;傍晚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
最深;深夜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一些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不会很深,
只是比清晨的叶要深。
12. 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需要拨打的急救电话为(
)
A. 120
B. 110
C. 119
D. 114
【答案】A
【解析】110:匪警,119:火警, 114:电话查号台,120:急救中心。当遇到有人突然晕
倒,我们应该迅速拨打 120 急救电话,同时采取科学的自救措施。
13. 将乙肝疫苗注射到正常人身体上,可以预防乙型肝炎,其中乙肝疫苗和预防乙型肝炎的
方法分别属于(
)
A.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B. 抗原、特异性免疫
C.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D. 抗体、特异性免疫
【答案】B
【解析】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
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
病的感染。因此接种的乙肝疫苗属于抗原,接种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属于
异性免疫。
14. 下列生活方式不健康的是(
)
A. 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B. 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
C. 维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D. 吸烟、酗酒、吸食毒品
【答案】D
【解析】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属于健康生活方式,A 错误;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属于健
康生活方式,B 错误;维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属于健康生活方式,C 错误;吸烟、酗酒、吸
食毒品,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D 正确。
点睛: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
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15. 外出用餐时使用自带的餐具,可以有效避免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
环节看则该项措施属于(
)
A. 消灭病毒
B. 控制传染源
C. 切断传播途径
D. 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C
【解析】外出用餐时使用自带的餐具,可以有效避免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从预防传染病流
行的环节看则该项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点睛: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
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
感染该病的人群。
16. 吃饭时,要充分咀嚼的好处是(
)
A. 将食物彻底消化
B. 防止食物误入气管
C. 增加食物的营养
D. 减轻胃肠的负担
【答案】D
【解析】在人的唾液中有消化淀粉的酶,食物咀嚼的时间越长,食物就会被研磨得越小越细,
食物中的淀粉与唾液混合的时间就越长,就越能使食物中更多的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就
餐时如果狼吞虎咽,食物没有与唾液充分混合,严重影响食物中淀粉的消化。此外由于食物
在口腔内没有得到充分咀嚼和搅拌,还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因此吃饭时,要充分咀嚼的主
要好处是减轻胃肠负担。
17. 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通过(
)
A. 喉
B. 咽
C. 食道
D. 口腔
【答案】B
【解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气管和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
肠和肛门。所以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故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
过咽
18. 当动脉血流经心脏各腔及有关血管时,正确的流动途径是(
)
A. 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B. 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C. 左心室→右心房→主动脉
D. 左心房→左心室→肺动脉
【答案】A
【解析】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
对照血液循环图可知,动脉血流经心脏各腔及有关血管时的流动途径是:左心房→左心室→
主动脉。
19. 以下疾病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是(
)
A. 足癣
B. 侏儒病
C. 艾滋病
D. 坏血病
【答案】B
【解析】足癣是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体表传染病,A 错误;侏儒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
足引起的,B 正确;艾滋病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属于血液传染病,C 错误;
坏血病是缺乏维生素 C 而导致的,D 错误。
20. 在以下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 长臂猿
B. 金丝猴
C. 黑猩猩
D. 狒狒
【答案】C
【解析】黑猩猩是类人猿,且一些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以及一些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与人类都
十分相似,且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黑猩猩与人类的细胞色素 C 的差异为零。所以,黑猩猩应
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21. 有人大笑时用力过猛,会使上下颌不能合拢。这是由于(
)
A. 关节软骨发生了病变
B. 关节头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
C. 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
D. 关节窝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
【答案】C
【解析】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
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所谓的脱臼就是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
来。有人狂笑时由于用力过猛,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导致上下颌不能合拢。
22. 在母鸡孵卵期间,如果将其所孵的鸡蛋换成鸭蛋,它照样继续孵卵。这种行为属于(
)
A. 节律行为
B. 防御行为
C. 学习行为
D. 先天性行为
【答案】D
【解析】母鸡孵卵,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点睛: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
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不是与
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23. 大量细菌可以使食品迅速腐烂,食品在冰箱中能够保存一定时间不腐烂,是因为冰箱环
境中(
)
A. 没有细菌
B. 细菌很少
C. 细菌繁殖较慢
D. 细菌都冻死了
【答案】C
【解析】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是杀死或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冰箱中温度低,能抑
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细菌、真菌繁殖很慢,数量少,不能充分分解食物,
达到保鲜的目的。因此,食品在冰箱中保存较长时间不腐烂,是因为在冰箱中温度低,细菌
繁殖较慢。
24. 在新疆温泉县境内的国家级珍稀两栖动物是(
)
A. 新疆北鲵
B. 四爪陆龟
C. 大鲵
D. 新疆大头鱼
【答案】A
【解析】新疆北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国家级珍稀两栖动物,是国家二类保护
水生野生动物,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A 正确;四爪陆龟属于爬行动物,不是两栖动物,
B 错误;大鲵属于国家二级保护两栖动物,但不是国家级珍稀两栖动物,C 错误;大头鱼属
于鱼类,不是两栖动物,D 错误。
25. 一组在南美旅行的动物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树濑”的动物,具有以下特点:胎生,用
肺呼吸。生物学家根据这些特点把他归类为(
)
A. 鱼类
B. 两栖类
C. 爬行动物
D. 哺乳动物
【答案】D
【解析】“树濑”胎生,用肺呼吸等,这是哺乳动物的特征,因此“树懒”属于哺乳动物。
26. 下列不是软体动物的是(
)
A. 河蚌
B. 蚯蚓
C. 蜗牛
D. 乌贼
【答案】B
【解析】河蚌、蜗牛、乌贼的身体柔软,蜗牛、河蚌均由有贝壳保护,乌贼的贝壳退化,有
腕足,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而蚯蚓身体分节,属于环节动物。
点睛: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
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
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27. 判断蚯蚓前后端的简便方法是(
)
A. 有环带的一端是前端
B. 长有口的一端是前端
C. 看它往哪个方向运动
D. 对刺激反应快的一端是前端
【答案】A
28. 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
A. 孢子生殖
B. 出芽生殖
C. 有性生殖
D. 分裂生殖
【答案】D
【解析】细菌进行分裂生殖,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每 20-30 分钟就能分裂一次。
29. 美丽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毛毛虫”和蝴蝶分别是昆虫发育的(
)
A. 蛹和成虫时期
B. 幼虫和成虫时期
C. 成虫和幼虫时期
D. 受精卵和幼虫时期
【答案】B
【解析】蝴蝶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等 4 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受
精卵,个体最小;以爬行为主的是幼虫,又叫“毛毛虫”;不食不动是蛹;有 2 对翅,3 对
足的蝴蝶是成虫;所以“毛毛虫”与“蝴蝶”分别是昆虫发育的幼虫和成虫。
30. 青蛙的生殖方式是(
)
A. 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B. 体外受精,卵生
C. 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D. 体内受精,卵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
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
合率。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
是在水中完成的。
考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二、填空题
31. 如图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