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转移蒸发皿 C.
加热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2.真空包装、食品包装内充氮气、放铁粉包或生石灰包等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保鲜方法,
对上述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真空包装:能使食品不与氧气接触
B.充氮气:能隔绝空气并防止食品变形
C.放铁粉包:能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和水蒸气
D.放生石灰包:能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
3 . 如 图 是 物 质 甲 和 乙 反 应 生 成 丙 的 微 观 示 意 图 ,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
A.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D.1 个丙分子由 1 个甲分子和 2 个乙分子构成
4.有 A、B 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 pH 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
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溶液
指示剂
A
B
甲
黄色
无色
乙
蓝色
粉红色
A.甲溶液呈酸性
B.乙溶液的 pH 可能为 11
C.只用 A 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D.在滴有 A 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
5.某废液中只含有 Fe(NO3)2、Cu(NO3)2、Ba(NO3)2 三种溶质,为了回收金属、保护环
境,小科设计了如图方案(所加试剂均过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固体 a 是铜
B.X 一定是 Na2SO4
C.溶液 B 中含有的盐有 Ba(NO3)2、NaNO3
D.若回收到 6.4g 固体 a,则加入的铁屑质量为 5.6g
二、填空题
6.根据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装置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2)要获得一瓶干燥的氧气,图甲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为 a→
;
(3)下列关于硫燃烧实验(如图乙)的相关描述合理的有
(填序号);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硫燃烧是剧烈氧化的现象
③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同
④集气瓶底部留有水可以减少燃烧产物对空气的污染.
7.如表是不同温度下 KNO3 的溶解度表.
温度(℃)
溶解度(g/100g 水)
0
13.3
20
31.6
40
63.9
(1)称取 30gKNO3 固体时,在加一定量的 KNO3 固体后,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的
操作是
,直到天平平衡;
(2)20℃时,将 30gKNO3 固体加入到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是否饱和?
;
(3)要使 20℃时的 KNO3 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写一种即可)
8.碱式氯化镁[Mg(OH)Cl]受热能分解,它分解后产物是什么?小科进行了探究.
【猜想】Mg(OH)Cl 分解后产物可能有:Mg、MgCl2、MgO、HCl 气体、H2O、Cl2.
【实验一】取少量的 Mg(OH)Cl 放入大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过程中观
察到足量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沉淀不再产生,大试管口也没有液
滴形成,管内有固体剩余,无其他现象.由此推知 Mg(OH)Cl 分解后产物中有
气
体,无其他气体.
【实验二】取少量实验一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由此推
知 Mg(OH)Cl 分解后产物中没有
.
【实验三】再取少量实验一的剩余固体,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入 AgNO3
溶液,无沉淀产生,由此推知 Mg(OH)Cl 分解后产物中没有
.
【结论】Mg(OH)Cl 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三、解答题
9.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小木棍、蔗糖等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生成水.
(1)用小木棍蘸取浓硫酸少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上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
(2)在蔗糖(C12H22O11)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是
,如果蔗糖完全脱水,则生
成 C 和 H2O 的质量比是
.
10.宁波开展“剿灭劣 V 类水体”攻坚,2017 年 3 月起,对月湖水域进行清淤,重构月湖
水生态.
(1)清淤前,技术人员需对月湖淤泥中的氮、磷等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因为氮、磷元素含
量偏高会导致水体
,可能造成污染.
(2)清淤时,技术人员以淤泥进行固化处理,产生的“泥饼”制成营养土或绿色肥料,“泥
饼”中的
元素能促进植物茎叶茂盛、叶色浓绿.
11.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
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请分析计算:
三
100.0
9.0
105.0
m
四
100.0
12.0
a
n
实验组别
一
稀盐酸质量/g
100.0
混合物质量/g
3.0
所得溶液质量/g
101.9
剩余固体质量/g
0
二
100.0
6.0
103.8
0
(1)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第
组;
(2)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
(3)表中 a 的值为
;
(4)求表中 m 的值.
2017 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转移蒸发皿 C.
加热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考点】4I:蒸发与蒸馏操作;44:加热器皿﹣酒精灯;4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4D: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
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
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
容积的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
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2.真空包装、食品包装内充氮气、放铁粉包或生石灰包等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保鲜方法,
对上述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真空包装:能使食品不与氧气接触
B.充氮气:能隔绝空气并防止食品变形
C.放铁粉包:能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和水蒸气
D.放生石灰包:能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
【考点】2D: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6K:常见气体的用途;8G:金
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8L: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真空包装是抽取其中的空气,使食品因无氧气而不会氧化,并且其中的微生物
或者细菌等也因无法进行呼吸作用而窒息而死亡.
B、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粉能吸收氧气和水蒸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生石灰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真空包装是抽取其中的空气,使食品因无氧气而不会氧化,能使食品不与
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充氮气能隔绝空气并防止食品变形,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粉发生锈蚀能吸收氧气和水蒸气,放铁粉包能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和水蒸气,故
选项说法正确.
D、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生石灰包能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水蒸气,故选项说
法错误.
故选:D.
3 . 如 图 是 物 质 甲 和 乙 反 应 生 成 丙 的 微 观 示 意 图 ,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
A.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D.1 个丙分子由 1 个甲分子和 2 个乙分子构成
【考点】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A3: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A7:单质和化合物的
判别;FA: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
据化学式、方程式的意义计算、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了甲醇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O+2H2
CH3OH.
A、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正确;
B、甲、丙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属于化合物,乙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属于
单质,故错误;
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1:2.故错误;
D、由上述方程式可知,1 个丙分子由 1 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和 4 个氢原子构成,故错误.
故选:A.
4.有 A、B 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 pH 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
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溶液
指示剂
A
B
甲
黄色
无色
乙
蓝色
粉红色
A.甲溶液呈酸性
B.乙溶液的 pH 可能为 11
C.只用 A 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D.在滴有 A 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
【考点】91: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99: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
【分析】根据题意,A 指示剂在 pH 小于 6.2 时显黄色;在 6.2﹣7.6 之间显绿色;在大于
7.6 时显黄色;B 指示剂在 pH 小于 10 时显黄色,大于 10 时显粉红色,结合题意进行分析
判断.
【解答】解:A、甲能使 A 指示剂显黄色,A 指示剂在 pH 小于 6.2 时显黄色,则甲显酸性,
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乙能使 B 指示剂显粉红色,B 指示剂在 pH 小于 10 时显黄色,则乙溶液的 pH 可能为 11,
显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分别显酸性、碱性、中性,分别能使 A 指示剂显黄色、
绿色、黄色,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滴有 A 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终溶液显碱性,最后溶液不一定显绿
色,也可能显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5.某废液中只含有 Fe(NO3)2、Cu(NO3)2、Ba(NO3)2 三种溶质,为了回收金属、保护环
境,小科设计了如图方案(所加试剂均过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固体 a 是铜
B.X 一定是 Na2SO4
C.溶液 B 中含有的盐有 Ba(NO3)2、NaNO3
D.若回收到 6.4g 固体 a,则加入的铁屑质量为 5.6g
【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屑,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
了铜和硝酸亚铁,过滤时得到的固体 a 中应含有铁和铜,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时,硝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