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四川南充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文科综合试卷包括道德与法治、历史两部分,满分 200 分。其中道德与法治 100 分(按 50
分折合计入总成绩),历史 100 分(按 50 分折合计入总成绩)。考试时间共 90 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座位号、身份证号、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所有解答内容均需涂、写在答题卡上。
4.选择题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若需改动,须擦净另涂。
5.非选择题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位置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笔书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各题只有一个备选项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
上将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
1.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黄埔条约》
2.太平天国运动中,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内容的是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警世钟》
D.《变法通议》
3.右图漫画《扯线木偶》,反映了 20 世纪初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
的”。材料中中国的集体意识”指
A.长征精神
B.红船精神
C.五四精神
D.铁人精神
5.中共十九大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确立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6.《毛泽东选集》中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
年的革命”。最能体现材料中“合作”的重大事件是
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二次革命
7.毛泽东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点燃是在
A.古田会议
B.八七会议
C.南昌起义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8.1940 年 9 月 6 日《大公报》社评:“自上月 20 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
战。……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颇多,并攻克了重要据点……”。该
社评中“大规模的运动战”是
A.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B.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破灭
C.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D.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9.“这次战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企图,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南进军,解放全中国
创造了有利条件。”此“战役”
A.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0.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取得辉煌成就。复兴号投入运行,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山东舰航
母交付使用,北斗 3 号全球系统成功收官……我国工业化起步于
A.三大改造
B.“十三五”规划
C.土地改革
D.“一五”计划
11.14~15 世纪上半叶,人类文明在欧洲社会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等方面爆发了一场令人惊
叹的运动。该运动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法国的启蒙运动
C.文艺复兴运动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2.1565 年开始,西班牙人把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生丝等从马尼拉运往美洲换取金银,形成
繁盛的“丝——银”对流,这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该材料体现了
A.世界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B.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C.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的繁荣
D.中国等国自由贸易开始兴起
13.克伦威尔在内战结束后掌握了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英国“议会至上”
的原则确立于
A.《人权宣言》的颁布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独立宣言》的颁布
D.《权利请愿书》的呈递
14.拿破仑说:“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思想是不会消失的。”从这句话
中我们可以看出拿破仑对欧洲的最主要贡献是
A.征战欧洲,扩展疆土
B.推翻了法国的专制统治
C.多次打败了反法联盟
D.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
15.17 世纪末,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
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
革新
A.来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受到了市场需求扩大的推动
C.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D.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16.“这本书是向资本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在理论方面给资产阶级一个使它永远翻
不了身的打击,……对于工人具有重要的意义。”材料中“这本书”是指
A.《国际歌》
B.《共产党宣言》
C.《九国公约》
D.《和平法令》
17.牛顿的理论无处不在,爱因斯坦让你定位更加精确,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下列
选项中属于牛顿的理论是
A.进化论
B.相对论
C.万有引力定律
D.能量守恒定律
18.当代世界能源之争日趋激烈,尤其是被称为“工业血液”的石油资源。下列选项中,推
动了石油开采业发展的是
A.珍妮机的发明
B.内燃机的发明
C.蒸汽机的改良
D.电动机的发明
19.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英美等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关于山东问题的态度发生了重大
转变,从支持日本接收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到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该转变反映了
A.德国对日本的极大不满
B.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C.英美等国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
D.英美等国削弱日本在华势力的企图
20.2020 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各国团结应对疫情。回顾二战,
为抗击共同敌人,各国相互合作,协同作战开始于
A.《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B.开罗会议的召开
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波茨坦公告》的发布
二、材料解析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一 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
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
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
——雷颐《取静集》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师夷长技的主张”得以实施是在什么运动中?(2 分)根据
材料,概括该运动的背景以及发展历程。(4 分)
材料二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
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失败”指的是什么事件?(2 分)康有为、梁启超“新的救国
——雷颐《取静集》《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之道”是在什么运动中实践的?(2 分)
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标志中国“千年专制”被推翻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指出中
国近代革命的任务,以及孙中山认为能解中国“千年专制之毒”的解药。(6 分)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
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
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2 分)根据材料,概括新文化运
动的历史意义。(2 分)
22.“我无法呼吸”——连日来在国际舆论场中持续发酵。这声“无法呼吸”,对美国人来
说一点也不陌生。(20 分)
材料一 他兴起于美洲大陆,是一个没有“童年”、没有母语的国家。……殖民者在此
先后颁布了《糖业法》《印花税法》等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矛盾,使他和母邦兵戎相见。
——摘编自《图说天下》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材料一中美国“无法呼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 分)材料中
“和母邦兵戎相见”指什么事件?(2 分)
材料二 在北方,反对奴隶制的民众组成了 2000 多个废奴社;在南方奴隶主势力声称
实施奴隶制是南方各州的固有权利,如果受到联邦法律的侵犯,蓄奴州有权退出联邦。
1861—1865 年美国南北战争解决了这一问题,美国变成一个真正具有统一主权、统一政治
机制的国家。
——摘编自杨积讯《论美国<联邦宪法>的长久存续》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此时美国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2 分)指出奴隶
制被废除的文件,以及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6 分)
材料三 1929—1933 年,美国国民经济陷入绝境。……1933 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田纳
西流域管理局,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工程,包括开凿
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
土流失等。它保护了 3000 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 9 倍。
——摘编自《图说历史课程标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美国此时“无法呼吸”的事件是什么?(2 分)根据材料回答,
解决“无法呼吸”的具体措施及作用。(6 分)
三、探究题(共 20 分)
2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 分)
材料一 19 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西方扩张的威胁和压力对日本的传统政治文化形
成了致命的挑战。日本的反应从“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敌视、文化上盲目自大,不情愿地
承认自身在财富和力量上的劣势”到后来“以夷制夷”,获得了成功。明治维新可以说是日
本近代史的起点。
——摘编自张光《明治维新》
(1)根据材料回答,日本传统政治文化的致命挑战来源于代(2 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日本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 分)
材料二
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启了
彼得一 世的改革使
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他重
俄国农 民不仅在经
视以军事技术为核心的
济上承 受了沉重的
西方技术文明,鼓励兴办
负担,而且在人身方
手工工场,极注重教育,
面受到 更残酷的奴
派遗贵族子弟到国外去
役。在他的统治下,
学习,并开办学校。
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2)阅读材料,提出你对彼得一世改革的看法(2 分),并说明理由。(4 分)
材料三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内到国外,“变革”成为经济主旋律。
1978 年,安徽凤阳小岗村 18 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将农村土
地的使用权承包给农民,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这样使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
配权,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
“变革”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人民日报》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揭开“变革"序幕的是什么事件?(2 分)根据材料,概括在农村中
采取的具体措施及该措施的意义。(4 分)指出“变革”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意
义。(4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题号 1
答案 B
题号 11
答案 C
2
A
12
A
3
D
13
B
4
C
14
D
5
A
15
B
6
B
16
B
7
D
17
C
8
C
18
B
9
A
19
D
10
D
20
C
二、材料解析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21.(1)运动:洋务运动(2 分)
背景: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加深)2 分
历程:从军事利器的引进到全面学习科技(从办军事企业到民用企业)2 分
(2)事件: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2 分)
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2 分)
(3)事件:辛亥革命(2 分
任务:反帝反封建(2 分)
解药:三民主文(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2 分)
(4)口号:民主与科学(2 分)
意义:批判了封建礼教;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启蒙了民主精神;增进了科学意识;推动
了思想解放。(任答一点即可,2 分)
22.(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经济的发展(2 分)
事件:独立战争(2 分)
(2)焦点:奴隶制的废存问题(2 分)
措施: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2 分)
意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统一主权,统一政治机制);清除了资本主义
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4 分)
(3)事件: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公分)
措施:以工代赈(修建公共工程)(2 分)
作用:修建了大量的公共工程;保护了农田;提供了就业的机会;提高了居民收入;加强
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任答两点即可,4 分)
三、探究题(共 20 分)
23.(1)挑战:西方扩张的威胁和压力(2 分)
变化:从一概敌视到向西方学习(2 分)
(2)示例一:看法: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2 分)
理由:重视西方技术文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注重教育,派遣留学生,开办学校。(4 分)
示例二:看法:彼得一世的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2 分)
理由:牺牲农民的利益,俄国农民在经济上承受了沉重的负担,在人身方面受到更残酷
的奴役。(4 分)
示例三:看法: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强化了农奴制,成为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