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资料共1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9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2 小题,共 40 分.1 至 8 题每小题 3 分,9 至 12 题每小题 3 分.每 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 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甘蔗榨汁 C.炭包吸附异味 B.自行车胎爆裂 D.鲜奶制成酸奶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甘蔗榨 汁、自行车胎爆裂、炭包吸附异味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甘蔗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自行车胎爆裂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炭包吸附异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鲜奶制成酸奶,生成乳酸,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3 分)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的稀释 B. 测溶液的 pH C. 倾倒液体 D. 取用固体药品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进行分析判
断。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 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 pH 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 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不 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 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 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3 分)2019 年 3 月 23 是第 59 个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旨是呼吁大家关注气 候变化,合理利用资源,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美团、网购等包装用品分类回收,综合利用 B.用 LED 灯作为光源照明,少用空调,温控适度 C.推广网络学习和无纸化办公 D.过期食品因为含碳,一律焚烧处理 【分析】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美团、网购等包装用品分类回收,综合利用;用 LED 灯作为光源照明,少用空调,温控适度;推广网络学习和无纸化办公;工厂排放的废气 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解答】解:A、美团、网购等包装用品分类回收,综合利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 项错误; B、用 LED 灯作为光源照明,少用空调,温控适度,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推广网络学习和无纸化办公,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过期食品因为含碳,一律焚烧处理错误,因为会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
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4.(3 分)夏季,鱼虾养殖池内常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从化学角度分析,喷水的 目的是( ) A.降低养殖池内水的温度 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便于氧气溶解 C.增加观赏性 D.便于太阳照射,杀灭水中的病菌 【分析】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夏季气温高,氧气的溶解度减小,据 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溶于水的 氧气量增加,而不是降低养殖池内水的温度,故选项错误。 B、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溶于水的氧气量增加, 故选项正确。 C、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增加观赏性,故选 项错误。 D、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便于太阳照射、杀 灭水中的病菌,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掌握气体溶解度的两个影 响因素(温度、压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3 分)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华为“备胎芯片”全部转正,汽车上的备胎也是应对不时 之需,汽车备胎中的橡胶与下表中的哪项材料类别相同( ) A B C D 黄铜 棉花 塑料 玻璃钢 不锈钢 羊毛 合成纤维 钢筋混凝土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黄铜、不锈钢是金属材料进行分析; B.根据棉花、羊毛是天然纤维进行分析; C.根据塑料、合成纤维是有机合成材料进行分析;
D.根据玻璃钢、钢筋混凝土是复合材料进行分析。 【解答】解:汽车备胎中的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A.黄铜、不锈钢是金属材料,故 A 错误; B.棉花、羊毛是天然纤维,故 B 错误; C.塑料、合成纤维是有机合成当否,故 C 正确; D.玻璃钢、钢筋混凝土是复合材料,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考查物质分类的试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掌握相 应的知识进行解题。 6.(3 分)近期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件恰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对发生的火灾,首先要尝试用水扑灭,同时考虑其它办法 B.只要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 C.加油站、加气站内拨打电话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D.明火附近避免喷洒空气清新剂或杀虫剂,以免引发火灾 【分析】A.根据可燃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B.根据燃烧和爆炸的条件进行分析; C.根据防止发生危险来分析; D.根据空气清新剂或杀虫剂是易燃品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发生火灾时要根据可燃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故 A 错误; B.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达到防火灾、灭火和防止爆炸的目的,就能使之为我 所用,造福人类,故 B 正确; C.在加油站附近的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接打手机产生的电火花可能 会引燃甚至引起爆炸,故 B 正确; D.清新剂或杀虫剂是易燃品,遇到明火之后可能会引进火灾,故 D 正确。 故选:A。 【点评】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 对于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及正确解答本题有着重要意义。 7.(3 分)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事实 解释 五月槐花香浓郁,六月荷塘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不同分 清久远 子性质不同 家中绿植枝叶生长不茂盛, 缺少氮肥 叶色淡黄 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 洗洁精能溶解油渍 常用醋酸或盐酸除水垢 醋酸和盐酸中均含有 H+ A B C D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 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 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五月槐花香浓郁,六月荷塘清久远,是由分子在不断运动,才能闻到味, 两种分子性质不同,味道不同,故 A 解释正确; B、氮肥促进叶色浓绿;家中绿植枝叶生长不茂盛,叶色淡黄,缺少氮肥,故 B 解释正确; C、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原理,故 C 解释错误; D、常用醋酸或盐酸除水垢,是因为醋酸和盐酸中均含有 H+,用酸将水垢反应掉,故 D 解 释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3 分)近期,草地贪夜蛾虫害严重威胁我国玉米产区,农药甲维盐对其有较好的防治作 用。已知甲维盐的化学式为 C56H81NO1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维盐由 56 个碳原子、81 个氢原子、1 个氮原子和 15 个氧原子构成 B.甲维盐中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7:120 C.甲维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目前施用农药仍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 【分析】A、根据甲维盐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作物保护的手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甲维盐是由甲维盐分子构成的,1 个甲维盐分子是由 56 个碳原子、81 个氢原子、1 个氮原子和 15 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甲维盐中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16×15)=7:120,故选项说法正 确。 C、甲维盐中碳、氢、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56):(1×51):(14×1):(16× 15)=672:51:14:240,则甲维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目前施用农药仍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 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4 分)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微观粒子按特定方式聚集而成 B.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C.常见金属的提炼难易程度和应用的先后顺序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 D.同一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物的颗粒越小,反应越剧烈 【分析】A.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来分析; C.根据金属冶炼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来分析。 【解答】解:A.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微观粒子按特定方式聚集而成,正确; B.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错误; C.对比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与人类利用金属的先后,可以发现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其 活动性较弱;结合学习中对金属铁、铝的冶炼的认识,可知:金属活动性越强,金属的 冶炼难易程度越难,这也影响了人类对金属的使用,正确; D.同一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物的颗粒越小,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是正确解答本 题的关键。
10.(4 分)如图为金刚、石墨和 C60 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则构成的物质种类改变 B.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 C.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D.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既可转化为金刚石,也可转化为 C60 【分析】A、金刚石、石墨、C60 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构成物质的种类不同;B、金刚 石、石墨、C60 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碳;C、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 质,化学性质不相同,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D、金刚石、石墨、C60 的组成元素相同,可以相互转化。 【解答】解:A、金刚石、石墨、C60 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构成物质的种类不同,故 A 说法正确; B、金刚石、石墨、C60 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故 B 说法正确; C、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不相同,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故 C 说法错误; D、金刚石、石墨、C60 的组成元素相同,可以相互转化,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中有用信息的提取能力。 11.(4 分)“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化学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延缓温室效应
B.从物质分类看:该反应涉及到 2 种氧化物 C.从微观构成看: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D.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4H2O 2CH4+4O2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反应生成甲烷分子和 氧分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反应生成甲烷分 子和氧分子,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延缓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水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故 选项说法错误。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反应生成甲烷分子和氧分子, 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H2O CH4+2O2,化学方程式中化 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最简整数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 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 此类题的关键。 12.(4 分)小东同学向盛有硝酸锌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 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锌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一定没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一定没有锌 D.反应后滤液的质量大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 【分析】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比锌弱,不能与硝酸锌溶液反应;向盛有硝酸锌和硝 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能与 AgNO3 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 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能与稀盐酸反应 的金属,该金属应为铁,说明铁是过量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比锌弱,不能与硝酸锌溶液反应;向盛有硝酸锌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