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9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9 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3 分)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 A. B. C. D. 2.(3 分)下列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地震 B.台风 C.雪灾 D.火灾 3.(3 分)下列图示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筒读数 B. 过滤 C. 稀释浓硫酸 D. 向试管中放锌粒 4.(3 分)“全球变暖”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环境问题.以下与“全球变暖”直接相 关的是( ) A.酸雨 B.白色污染 C.温室效应 D.臭氧层空洞 5.(3 分)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Co B.两个氧原子:O2 C.两个氢氧根离子:2OH﹣ D.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6.(3 分)第 26 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于 2011 年在深圳举办,届时深圳地铁将全线贯通.从 安全角度考虑,以下四种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地铁的是( ) A.浓硫酸 B.食盐 C.汽油 D.白磷
7.(3 分)白蚁能分泌蚁酸,其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据此推断,下列最不容易被蚁酸腐蚀 的是( ) A.镀锌水管 B.大理石地板 C.铝合金门窗 D.铜制饰品 8.(3 分)下列四种气体中,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 A.CO B.N2 C.SO2 D.CO2 9.(3 分)在化学反应 A+B═C+D 中,已知 20 克 A 与 9 克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7 克 C.当 反应有 11 克 D 生成时,参加反应的 A 的质量为( ) A.5 克 B.10 克 C.15 克 D.20 克 10.(3 分)为了增加奶粉中的含氮量,不法商家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三聚氰胺(C3H6N6).下 列关于三聚氰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聚氰胺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 B.三聚氰胺充分燃烧后的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 C.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可按下式计算 N%= ×l00% D.三聚氰胺是有机物 二、解答题 11.(5 分)如图是实验室用双氧水(H2O2)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 (1)仪器 a 的名称是 ,仪器 b 的名称是 ;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3)将 136 克 10%的双氧水溶液完全分解,可放出氧气 克. 12.(6 分)周末,热爱科学的小琪选取有绿色叶片和白斑叶片的一种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 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暗处理→光照→将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Ⅰ叶中未覆铝箔的部分和Ⅱ叶中的绿色部分都变蓝色,其它不变蓝色 根据小琪韵实验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 ①Ⅰ叶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②Ⅱ叶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是在 中进行; ③分析Ⅲ叶和Ⅰ叶的实验结果,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推断的理由是(用化学方 程式表示) . 13.(3 分)科学课上,老师向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 NaOH 溶液中滴加稀 HCl,同学们观察到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问题:NaOH 溶液和稀 HCl 溶液是否刚好完全反应了呢? 猜想:甲同学认为:可能 NaOH 有剩余,溶液呈碱性; 乙同学认为:可能刚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丙同学认为:可能滴加的 HCl 过量,溶液呈酸性. 丁同学认为甲的猜测是错误的,理由是 . 验证:为了验证乙、丙同学的说法,丁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一 用 pH 试纸来检验 pH<7 同学猜测正确 方案二 加入碳酸钙(CaCO3) 丙同学猜测正确 14.(4 分)A、B、C、D、E、F、G、H 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八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 的转化关系(其中 E 是白色沉淀,A 和 B 可发生中和反应): (1)写出 B、F 的化学式:B ,F (2)反应①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3 分)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 A. B. C. D. 【分析】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分析,根 据水的化学式,判断水分子的微观结构图. 【解答】解:水由水分子构成,所以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根据水的化学式 H2O,可知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原子构成; 故选:D 2.(3 分)下列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地震 B.台风 C.雪灾 D.火灾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 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 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地震是大地的震动和分裂,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 物理变化,故 A 错; B、台风是由于风力太大,使很多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 B 错; C、雪灾是由于雪大而造成的灾害,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 D、火灾是由于物质燃烧形成的火灾,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 D 正确; 故选:D. 3.(3 分)下列图示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筒读数 B. 过滤 C. 稀释浓硫酸 D. 向试管中放锌粒 【分析】A、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考虑; B、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考虑;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考虑; D、根据固体药品的方法考虑. 【解答】解:A、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俯视或仰视读数, 故 A 错; B、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 B 错; C、浓硫酸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 C 正确; D、放锌粒时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锌粒放到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起,不能用手拿锌粒, 故 D 错. 故选:C. 4.(3 分)“全球变暖”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环境问题.以下与“全球变暖”直接相 关的是( )
A.酸雨 B.白色污染 C.温室效应 D.臭氧层空洞 【分析】根据相应的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回答此题.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 含量增加导致气温的升高. 【解答】解:A、酸雨是指 pH<5.6 的降雨,主要是含硫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到空 气中造成的,故 A 错误; B、白色污染是指由大量使用难降解的塑料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故 B 错误; 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导致气温的升高,故又称全球性气候变 暖,故 C 正确; D、臭氧层空洞是因为冰箱等电器中的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结果,与全球变暖无关,故 D 错 误. 故选:C. 5.(3 分)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Co B.两个氧原子:O2 C.两个氢氧根离子:2OH﹣ D.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 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 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由一个字母组成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 母组成的元素符号要大写,故一氧化碳可表示为:CO;故 A 错误; B、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两个氧原子可表示为:2O;故 B 错误; C、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故两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2OH﹣;故 C 正确; D、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 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 价可表示为: O;故 D 错误; 故选:C.
6.(3 分)第 26 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于 2011 年在深圳举办,届时深圳地铁将全线贯通.从 安全角度考虑,以下四种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地铁的是( ) A.浓硫酸 B.食盐 C.汽油 D.白磷 【分析】本题考查防爆炸的安全知识,交通部门规定了严禁携带易燃物、易爆物、腐蚀品和 危险品等进站,可结合物质的性质从安全角度考虑. 【解答】解:易燃物、易爆物、腐蚀品和危险品等对旅客的安全会造成威胁,所以要严禁携 带. A 是具有强烈的腐蚀性;C 是易燃物和易爆物;D 是易燃物. 故选:B. 7.(3 分)白蚁能分泌蚁酸,其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据此推断,下列最不容易被蚁酸腐蚀 的是( ) A.镀锌水管 B.大理石地板 C.铝合金门窗 D.铜制饰品 【分析】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先回顾盐酸的化学性质,再类比蚁酸的化学性质.盐酸:易 与锌反应;与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发生反应;易与铝反应.而铜的金属活动性较差,盐 酸不与铜反应.故可知答案. 【解答】解:A、锌的活动性在氢前,所以能与盐酸蚁酸等酸反应生成氢气,故镀锌水管能 被腐蚀; 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碳酸钙能与盐酸蚁酸等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大理石 地板能被蚁酸腐蚀; C、铝的活动性在氢前,所以能与盐酸蚁酸等酸反应生成氢气,故铝合金门窗能被腐蚀; D、铜的活动性在氢后,故不与盐酸反应.则最不容易被蚁酸腐蚀的是铜制饰品. 故选:D. 8.(3 分)下列四种气体中,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 A.CO B.N2 C.SO2 D.CO2 【分析】根据对常见气体的颜色和状态的记忆考虑. 【解答】解:A、CO 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 A 错; B、N2 是无色无味气体,故 B 错; C、SO2 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 C 正确;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