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基于WEB的图书管理系统.doc

第1页 / 共45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8页 / 共45页
资料共4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1 引言
1.1编写目的
1.2 参考资料
1.2术语和标记
2 项目概述
2.1 项目总体目标
2.2 系统开发背景
2.3 用户特点
2.4 主要限制和开发风险分析
3 功能需求
3.1 功能模型
3.1.1 用户管理模块
3.1.2 图书信息管理模块
3.1.3 排序模块
3.1.4 借阅模块
3.1.5 留言模块
3.1.6 系统管理模块
3.2 类图
3.3 性能需求
3.4 非功能需求
3.5 故障处理
4 数据需求
4.1 数据项
4.2 数据间的关系(E-R图)
5 行为需求
5.1 控制模型
6 接口需求
6.1 用户界面
7 环境
7.1 运行环境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课程设计名称:需求工程实践 课程设计题目: 基于 WEB 的图书管理系统 学 院:计算机学院 指导教师:张荣博 学生信息: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软件工程 软件 1701 173401050128 李春雨 软件工程 软件 1701 173401050125 黄商 软件工程 软件 1701 173401050126 吴建虎 软件工程 软件 1701 173401050127 杨彤 其他补充说明: 完成时间: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名称 题目名称 起止日期 需 求 工 程 实 践 基 于 WEB 的 图 书 管 理 系 统 年 月 日 起 至 年 月 日 止 学 生 信 息 专业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 班级 软件 1701 软件 1701 软件 1701 软件 1701 学号 173401050128 173401050125 173401050126 173401050127 姓名 李春雨 黄商 吴建虎 杨彤 课设内容和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也不断的增长,在这种形势下,书籍就慢 慢地成为人们获取并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如何更好地管理图书关系到求知者阅读 书籍的方便程度,所以开发出一套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就必不可少了。 本系统应至少包含四个功能,即:用户管理模块、图书信息管理模块、借阅模 块、留言模块。 (1) 用户管理模块:包括对图书管理人员、读者的登录、修改、查询、删除功 能,并且对会员读者实行按级别管理,不同的级别具有不同的借阅时间和最大借阅 本数限制; (2) 图书信息管理模块:包括对图书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的功能; (3) 借阅模块:用户在本模块中对图书进行借阅、归还以及续借等功能,在借 阅模块中还应该具有推荐图书的功能,即根据该读者最近借阅书籍的类别推荐本类 别的书籍,若该用户没有借阅过书籍,则推荐当前最为热门的书籍; (4) 留言模块:本模块包括查询留言,删除留言,读者的意见,以及读者向图 I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书馆工作人员推荐采购哪些书籍等。 其它要求: 1)项目组成员之间要加强沟通,任务分配应保证模块功能完整、工作量均衡; 2)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工具进行建模。 参考资料: [1] 骆斌,丁二玉 《需求工程——软件建模与分析》(第 2 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2 [2] 麻志毅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第 2 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3 系 审 核 意 见 : 同 意 □ 不 同 意 □ 系 主 任 签 字 ( 盖 章 ): 指导教师(签名) 学 生(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II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总结及体会: 小组总结:对于本次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需求课程设计,我们小组协调配合,分 工明确,每个人都可以从这次学习到如何需求获取,分析,如何写好需求文档, 每个组员都认真负责,对于不懂的地方,积极查找资料,相互沟通,研究,和指 导老师积极沟通,力求写好文档,做好课设,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 过课程设计使我们了解到一些实际与理论之间的差异。通过课程设计不仅可以巩 固专业知识,为以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其还可以培养和熟练地使用资料, 运用工具书能力,是我们所学的课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 作用,每位组员通过本次课设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收获颇丰,虽然在小组工作 某些方面还有不足,但是通过大家的积极工作,学习已经得到弥补,每位组员通 过本次课设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收获十分丰富。 个人总结: 1:虽然这此课程设计时间短暂,我感觉这些天的锻炼,学习到了很多知识,这次 任务原则上式设计,但是让我对课本上的知识得以巩固,网的资料得以学习,和 小组成员的配合让我学会了更好的一起工作,对于较为复杂的任务能够有耐心的 处理,当看到很小的成果也可以很兴奋,个人与团队精神都很重要,也培养了我 以后更好的对于需求的获取何分析,在未来的工作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自身一 些问题也在这次课设中凸显出来,已经有很大的改观,在以后会慢慢修正,锻炼 自我,和组员间默契感更强了,在组员身上学习到了很多,总之,这次课设是我 收获很多,学习很多,感谢学校和老师给我这次课设的机会,感谢辅导老师对我 们的辅导帮助我。 2: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如果 没有充分有效、清晰明了的沟通,团队合作将会拖慢工作效率,成为一场灾难。 沟通无疑是团队合作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团队合作中,不止有团队,还有个人, 每个人都要认真完成自己的一部分任务。作为一个组员,如果对组长的决策有异 议,应当及时提出,尽早处理,避免影响团队任务。 III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3:这次课程设计时间虽然很短,但通过这次小组分任务学习,我学到了 很多东西。这次课设,我们的任务的基于 WEB 的图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经过组 分配各自的任务,我负责的是项目概述,功能模块里的借阅模块以及报告的整理 排版。对于项目概述这一模块,通过对项目目标,项目开发背景以及用户特点的 描述分析,自己对于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总结概述方面有了更好的把握。 项目风险分析这一方面自己没有涉及过,更多的是网上查询得到的,算是对这一 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 借阅功能模块自己是从用户和管理员两个方面分别来描述借阅这一功能,用户对 于借阅包括查询书籍信息,借书,还书,续借。管理员对于借阅功能包括借书处 理,还书处理,预订书籍处理,续借处理。 对每个方面画出自己的用例图,之后对其用例分析,描述每个方面的事件流,画 出活动图,通过这些来描述借阅功能模块。这一方面的分析设计,我不仅学会了 用例图和活动图的画法,还学会了用例分析。对 UML 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最后 是对整篇报告的整理,第一遍的整理由于自己的不细心,出了很多格式方面的错 误,有很多方面没有注意到,在第二遍的整理中,自己对这些细节也去更加注意, 争取保证文档的完美。总体来说,通过这次课设,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很感谢 学院给的这次学习机会,感谢老师对自己的指导。 4:通过本次课设,知道了需求工程的全过程:1.需求获取 2.需求分析 3.需求规格 说明 4.系统建模 5.需求确认 6.需求管理。首先获取需求是一个确定和理解不同涉 众的需要和约束的过程,这是需求工程的主体之一。其次,需求分析是软件计划 阶段的重要活动,也是软件生存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该阶段是分析系统在功 能上需要实现什么,而不是考虑如何去实现。它的目标是确认软件需要实现哪些 功能,完成哪些工作。此外,软件的性能、可靠性、响应时间、可扩展性等非功 能性需求也是需求分析的目标。需求分析中最重要的就是模块的设计,在模块中 写出单独一个功能的需求,多个模块组合在一起,完成对整个系统功能的简要概 述。此次课设,锻炼了我需求分析的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IV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目 录 1 引言............................................................................................................................... 1 1.1 编写目的............................................................................................................ 1 1.2 参考资料............................................................................................................ 1 1.2 术语和标记........................................................................................................ 2 2 项目概述....................................................................................................................... 3 2.1 项目总体目标.................................................................................................... 3 2.2 系统开发背景.................................................................................................... 3 2.3 用户特点............................................................................................................ 3 2.4 主要限制和开发风险分析................................................................................ 4 3 功能需求....................................................................................................................... 6 3.1 功能模型............................................................................................................ 6 3.1.1 用户管理模块......................................................................................... 6 3.1.2 图书信息管理模块............................................................................. 10 3.1.3 排序模块............................................................................................. 13 3.1.4 借阅模块............................................................................................. 15 3.1.5 留言模块............................................................................................. 21 3.1.6 系统管理模块..................................................................................... 26 3.2 类图................................................................................................................ 28 3.3 性能需求.......................................................................................................... 29 3.4 非功能需求.................................................................................................... 29 3.5 故障处理........................................................................................................ 29 4 数据需求................................................................................................................... 30 4.1 数据项............................................................................................................ 30 4.2 数据间的关系(E-R 图)............................................................................. 31 5 行为需求................................................................................................................... 32 5.1 控制模型........................................................................................................ 32 6 接口需求................................................................................................................... 33 6.1 用户界面........................................................................................................ 33 6.2 软硬件接口.................................................................................................... 37 7 环境........................................................................................................................... 38 7.1 运行环境........................................................................................................ 38 V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本文档的编写目的是为基于 WEB 的图书管理系统项目的开发提供以下几点要 求: (1)软件总体要求,作为用户和软件开发人员之间了解的开发基础; (2)功能、性能、接口和可靠性的要求,作为软件人员进行设计和编码的基 础; (3)验收标准,作为用户确认测试的依据; (4)通过与计算机的结合使用对图书馆的各种图书信息进行管理,使得检索 更迅速、查找更方便、可靠性变高、存储量变大、保密性更好、寿命更长、成本 更低。 1.2 参考资料 [1] 刁成嘉 《UML 系统建模与分析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年 7 月 [2] 骆斌、丁二玉 《需求工程——软件建模和分析(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15 年 2 月 [3] 麻志毅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第二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年 3 月 [4] 图书管理系统分析 链接: https://www.sogou.com/link?url=DSOYnZeCC_owkDvmYG0gMz-JrNZwwuWK9Cm31Vg mx0QrJh4wBS3dJ7me78qcFtxWCmdGi6gLUhuuLaNMGv04nw.. [5] 图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链接: https://wenku.baidu.com/view/cfc218f3580216fc710afd08.html?from=search 1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1.2 术语和标记 (1)系统:图书管理软件 (2)读者:借阅卡号、姓名、性别、类别 (3)图书:包括书名、图书编号、作者、出版社、索书号、库存数量以及库 存位置等,以供于读者查阅 (4)借书记录:包括借阅者的姓名、班级、借书卡 ID 号以及所借图书的书名、 借书日期等 (5)借阅规则:对不同的借阅者有不同的规定借阅图书数量和借阅时间,对 不同的违章情况有不同的罚款措施 (6)删除:把系统中不需要的信息从系统中去掉 (7)留言:读者在系统中留下自己的感想,可以被图书管理人员看见,也可 以提出一些意见 (8)数据备份:为防止系统出现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而将全 部或部分数据集合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阵列复制到其它的存储介质的过程。 2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