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初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最符合题意。)
1.《汉语谚语歇后语俗语分类大词典》属于()。
A.特种语文词典
B.普通语文词典
C.专科词典
D.综合性词典
【答案】A
【考点】
特种语文词典;
【解析】特种语文词典选收普通词语中某一类或某几类词语,并按照特定的用途进行解释。
特种语文词典种类很多,常见的成语词典、谚语词典、俗语词典、歇后语词典、典故词典、
缩略语词典、词源词典等都属于特种语文词典。
2.我国图书在版编目(CIP)所用的分类法是()。
A.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B.四部分类法
C.杜威十进分类法
D.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答案】A
【考点】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解析】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自 1999 年起改现名,并简称“中
图法”。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编制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图书分类法,设有
5 个基本部类、22 大类,广泛用于编制图书馆分类目录和各种书目、索引、年鉴等。我国图
书在版编目(CIP)所用的分类法就是此种方法。
3.要利用百度搜索引擎准确检索有关“市场营销”的文献,最佳检索策略为输入()进行检
索。
A.市场 or 营销
B.市场 not 营销
C.市场+营销
D.“市场营销”
【答案】D
【考点】
计算机信息检索的方法;
【解析】计算机信息检索的方法主要有:①布尔逻辑检索,包括逻辑“与”、逻辑“或”、逻
辑“非”;②短语检索;③截词检索。其中,短语检索中,短语用双引号(“”)括起表示,
可检索出与引号内形式完全相同的短语。
4.要查找成语“走马看花”,不宜利用()。
A.《汉语大词典》
B.《汉语大字典》
C.《辞源》
D.《辞海》
【答案】B
【考点】
查找成语可利用的工具书;
【解析】查成语、典故,可利用一般辞书。常可利用专门的成语、典故词典,如《中国成语
大辞典》、《汉语成语大词典》等。还可利用通用词典,如《辞源》、《汉语大词典》、《辞海》
等。B 项,《汉语大字典》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形音义最完备的大型汉语字典。它属于
大型普通字典,主要用于冷僻字、词的查找,汉字古义及古文字形体的查找和汉字古音韵的
查找。“走马看花”是成语,不宜用字典,应用词典。
5.选题策划的基本步骤不包括()。
A.选题设计
B.选题管理
C.选题论证
D.选题优化
【答案】B
【考点】
选题策划工作的基本步骤;
【解析】选题策划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基本步骤:①信息梳理;②选题设计;③选题论证;④
选题优化。
6.期刊中观层次选题策划的内容不包括()。
A.专题策划
B.栏目设计
C.出版周期
D.作品组配
【答案】C
【考点】
期刊中观层次选题策划的内容;
【解析】期刊编辑部经常需要进行的选题策划,是在中观层次进行的,一般包括:①栏目设
计。除了在创办期刊时必须设定主要栏目外,编辑在办刊过程中也要适时对栏目进行调整,
提出创设新栏目的建议,并对栏目的具体特色进行设计。②专题策划,是指为了产生较为深
远的社会影响而围绕同一主题组织一组作品推出。③作品组配,是指根据期刊结构的要求,
为每一期刊物选择长短不一、内容各异的作品并将它们合理地组配成一个整体。
7.关于审稿时对稿件科学性的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A.内容符合客观实际
B.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正确使用科技名词
D.阐述必须生动活泼
【答案】D
【考点】
对稿件科学性的要求;
【解析】对稿件内容质量进行把关并作出评价,是审稿工作最为基本的内容。审读各种稿件
时,都应该从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独创性方面对稿件的内容质量加以衡量和
评估。其中,科学性是指稿件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科学性的具体内容体现为:
①尊重历史,尊重事实,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准确表述各门学科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和规律;③正确使用和解释科学术语;④认真分析和选择材料,引证真实准确的材
料(包括图表和数据)等。
8.关于图书标题的编辑加工,说法错误的是()。
A.标题应能涵盖正文的内容
B.同一部作品的标题,层次标志应当统一
C.同一层级的标题,字数必须保持一致
D.稿件中各级标题可以用不同形式的数字序号体现层次关系
【答案】C
【考点】
图书标题的编辑加工;
【解析】图书标题编辑加工的要求有:①标题要与正文一致,涵盖正文;②标题要与稿件性
质相吻合;③同一部作品应该有统一的标志体系,各级标题的标志均应符合该体系的规则;
④同一层次的标题必须使用相同的标志形式等。C 项,同一层级的标题,字数可以不一致。
9.期刊编辑撰写的导引文字不包括()。
A.凡例
B.编前语
C.编者按
D.编后记
【答案】A
【考点】
导引文字的组成;
【解析】期刊编辑加工整理时,导引文字一般包括:①编前语和编后记。编前语是以编辑部
(或主编)的名义对本期刊物在内容或形式方面的某些相关事项向读者作出说明的文字;编
后记是以编辑部的名义对本期刊物编辑过程中某些事项作介绍或说明的文字。②编者按,是
以编辑部的名义就一期文稿、一组文稿或某篇文稿向读者作某些交代的文字。③题前导引语,
是一般放在文章标题前面,简要提示该文章特点的文字。
10.图书必须具备的结构部件不包括()。
A.封面
B.主书名页
C.附书名页
D.正文书页
【答案】C
【考点】
图书的必备结构部件;
【解析】图书的必备结构部件是指任何图书都不可或缺的结构组成部分,具体包括:①封面,
包括面封、底封、书脊、封里和底封里;②主书名页,包括扉页和版本记录页;③正文书页,
一般是集合型书页。
11.版本记录页的著录项目不包括()。
A.版权说明
B.版本记录
C.出版许可证编号
D.图书在版编目数据
【答案】C
【考点】
版本记录页;
【解析】版本记录页的著录项目包括:①版权
说 明 , 对 本 图 书 著 作 权 的 归 属 作 出 明 示 ; ②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又称“CIP 数据”,
分 为 标 题 、 著 录 数 据 、 检 索 数 据 、 其 他 注 记 四 个 段 落 ; ③
版本记录,应该提供图书在版编目数
据中未包含的出版责任人记录、出版发行者说明、载体形态记录、印刷发行记录等项目。
12.书刊印刷所用汉字的基本字体不包括()。
A.仿宋体
B.等线体
C.楷体
D.黑体
【答案】B
【考点】
汉字的基本字体;
【解析】汉文书刊中的印刷字的字体主要有汉字字体、字母字体和数字字体。其中,汉字的
基本字体有宋体、黑体、楷体、仿宋体
四种,这四种字体不但是印刷书刊最常用的字体,而且也是其他字体得以形成的基础。B 项,
等线体是汉字基本字体的变体。
13.关于图书标题版式设计,说法错误的是()。
A.应根据图书的性质、内容来确定设计方案
B.应根据正文标题序级的多少选择字体、字号
C.应根据开本的大小来选择标题字号
D.应根据标题字数多少,灵活设计各个同级标题的字体、字号
【答案】D
【考点】
图书标题的用字设计;
【解析】图书标题的用字设计,要根据图书的性质、内容、风格,版心大小,正文主体文字
的字体、字号而定,其原则有:①根据图书开本的大小来选用标题字号;②一种图书中,各
个部分的相同级别标题都必须用字统一;③图书标题的字体常用黑体、标宋体、宋体、楷体、
仿宋体,一般不用艺术字体;④分级明晰,鲜明体现作品的层次,要根据标题序级,依次按
“由大到小,由重到轻”的原则择定具体的字体、字号,做到“变化有序,区别有秩”;⑤
最小一级标题的字号不能小于、轻于正文,起码与正文相同;⑥相邻的两级标题,即使字号
不同,也不宜用同一种字体。
14.关于版式批注,说法错误的是()。
A.版式批注的目的是把版式要求准确地告诉排版人员
B.直接批注是将版式要求用校对符号直接标注在稿面上
C.间接批注是专门提供一份设计方案,说明对各种设计对象的版式要求
D.直接批注一般不用于期刊稿件
【答案】D
【考点】
版式批注方式;
【解析】书刊稿件进行排版前,为了使排版人员能准确地制作符合设计要求的书刊版式,技
术编辑人员要对排版要求作出详细说明,即对版式的批注。按照版式设计对象的不同情况,
版式批注可采用的方法有:①直接批注方法,多用于期刊和版面比较复杂多变的图文类图书。
批注时将对一个个设计对象(正文主体文字除外)的版式要求直接标注在稿面上,使用校对
符号作批注,且为保证表述清晰,大多使用说明符号。②间接批注方法,多用于图书稿件,
尤其是版式比较规整、简约的图书稿件。技术编辑人员需专门提供一份版式设计方案,随附
于稿件一起发往排版单位,方案中对各种设计对象逐条写明版式要求。
15.主要用于校异同的校对方法是()。
A.对校法
B.本校法
C.他校法
D.理校法
【答案】A
【考点】
校对的基本方法;
【解析】现代著名学者陈垣在其所著《校勘学释例》一书中,将校对的基本方法分成四种类
型,即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其中,对校法是比照原稿核对校样,使校样上的
文字、符号、图表、公式等内容与原稿完全相符,版式符合设计要求的一种校对方法,主要
用于校异同,要求从校样与原稿(有时还有前次校样)的对照中分辨出它们的异同,消灭排
版差错。
16.校对人员在通读校样时读到“元和元年(806 年)白居易由校书郎出任周至县县尉”,后
又读到“元和十年(851 年),白居易又被贬为江州司马”,发现这两个年份之间有明显矛盾,
通过翻阅有关工具书后提出:“‘元和十年(851 年)'应为‘元和十年(815 年)'。”该校对
员所使用的校对方法为()。
A.点校法
B.他校法
C.读校法
D.折校法
【答案】B
【考点】
校对的基本方法;
【解析】他校法是在对校样内容存在疑问时,利用内容相关的其他权威文献(包括工具书和
各类标准、规范)来判断正误的一种校对方法。他校法的功能在于释疑,通常用于解决引文、
数据、事实、日期、习语、术语、公式之类的问题。在校对古籍类、科技类书刊时采用较多。
17.校对中的文字技术整理不包括()。
A.核对页码是否衔接
B.誊样
C.检查图表在版心中的位置
D.检查核对各级标题的字体、字号
【答案】B
【考点】
文字技术整理的内容;
【解析】文字技术整理简称“技术整理”或“整理”,是指从体例格式方面检查和整理书刊
全 部 校 样 的 工 作 。 整 理 时 要 进 行 相 关 文 字 检 查 , 主 要 是 核 对 : ①
页码是否衔接;②书名(或刊名)、作
者名、出版单位名和出版时间等相关项目是否一致;③目录中的标题与正文是否一致,页码
是否准确对应;④书眉文字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内容是否正确无误等。格式的检查主要是核
对正文主体文字、标题、引文、注文的字体和字号
等,检查页码与书眉(或中缝)在版面上的位置和格式,查看插图、表格、公式等在版心中
的位置等。
18.“三校一读”中的“三校”是指()。
A.作者校对、编辑人员校对、校对人员校对
B.由一名责任校对校读三次
C.编辑人员校对、校对人员校对、计算机校对
D.由不同校对人员进行三次校对
【答案】D
【考点】
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
【解析】《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规定,“坚持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这是我国校
对工作的基本制度。任何书刊的校样都必须经过初校、二校、三校和通读检查,随意减少校
次就会导致不良后果。实际校对工作中,某种书刊的每个校次的校样均由多位校对人员分工
完成,任何部分的校样在不同校次均由不同校对人员承担校对。
19.出版物发行活动的构成要素不包括()。
A.发行行政管理部门
B.出版物
C.消费者
D.出版物发行者
【答案】A
【考点】
出版物发行活动的构成要素;
【解析】出版物发行,是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其构成要素
包括:①出版物发行者,是指从事出版物发行活动的单位与个人;②出版物,是指发行主体
的作用对象,又称“发行客体”,包括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③出版
物消费者,是指购买、租赁、阅读、观赏和使用出版物的单位和个人。
20.关于出版物发行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说法错误的是()。
A.发行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B.发行数量的多少会影响出版物的生产成本
C.发行是沟通出版物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中介
D.发行创造出版物价值
【答案】D
【考点】
出版物发行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