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6 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满分 70 分,考试时间 55 分钟。 可 能 用 到 的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 H 1— C 12— O 16— Na Zn 65— 23— Cl 35.5— K 39— Mn 55— Fe 56—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2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冰雪融化 C.菜刀生锈 B.桂花飘香 D.矿石粉碎 2.“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 ) A.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B.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C.分类回收垃圾 D.农作物秸秆就地露天焚烧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只利用了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 A.用金刚石作钻探机的钻头 B.用乙醇作燃料 C.用稀盐酸除铁锈 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4.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研究方面做出重大贡献获得了 2015 年诺贝 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 15 C H O ,下列有关青蒿素说法正确的是 22 5 A.青蒿素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之比为15: 22:5 C.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2 g D.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干冰 C.稀硫酸 B.草木灰 D.不锈钢 ( ) ( ) 6.“归纳或类推”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一氧化碳和氢气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它们都具有还原性 D.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溶液 7.如图所示,向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某物质后,U 形管 B 液面降低了一些,A 液面上升了一些,则加 入的物质是 ( )
A.烧碱 C.食盐 B.硝酸铵 D.生石灰 8.从分子角度分析,对下列现象或操作解释不正确的是 ( ) 事实 解释 A 某同学将洗好的校服晾晒在阳台上,第二 天校服就干了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不同 C 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D 温度计中的酒精热胀冷缩 分子的体积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9.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活中常用的塑料、纤维、合金等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铝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C.青菜、黄瓜中含有大量的糖类 D.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以达到保鲜目的 10.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到足量水中,最终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3 HNO 3 H SO AgNO A. FeCl KCl B. 2 3 C. KCl KOH 2 K SO D. NaOH CuSO 4 4 BaCl 2 NaNO 3 4 1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2t ℃时,50 g 乙加入 50 g 水中得到 100 g 乙的饱和溶液 C. 1t ℃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从甲、乙混合物中提纯甲,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12.某 2+R 的结构示意图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R 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C
B.R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 12 C.R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 D.R 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13.向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 A 和滤液 B。将 滤渣 A 加入适量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以下对滤渣 A 和滤液 B 的组成成分的判断,其中合理 ( ) Zn(NO ) 3 2 Zn(NO ) 和 3 2 Cu(NO ) 3 2 的是 A.滤液 B 中的溶质是 B.滤液 B 中的溶质是 C.滤渣 A 是 Cu 和 Zn D.滤渣 A 是 Ag 和 Zn 14.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 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中丁、乙质量变化之比为 2:3 C.反应后图中的 X=4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15.除去下列杂质(括号内)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 CO(CO )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 B.盐酸 2 (H SO ) :适量 4 Ba(NO ) 溶液 3 2 C. FeCl 溶液 2 (CuCl ) :足量铁粉 2 D. Na SO 溶液 2 (H SO ) :适量 2 4 4 Ba(OH) 溶液 2 1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 A B C D A.加热一定质量 KMnO 固体产生氧气 4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B.向稀盐酸和 CaCl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纯碱 2 C.等质量的 Fe 、 Zn 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D.在恒温的条件下适量蒸发饱和 NaCl 溶液的水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38 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25 分) 17.(5 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完成下列 空格,每种物质不能重复选填(选用字母序号填写)。 A.生石灰 B.铜 C.碳酸氢钠 D.食盐 E.尿素 内容 (1) 用 作 焙 (2)用作食品 (3) 腌 渍 蔬 制糕点 干燥剂 菜肉蛋 (4)作导电线 (5) 作 化 学 肥料 字母序号 18.(5 分)水是生命之源。下表是某天然矿泉水的主要成分指标,请认真阅读后填空。 项目 物理指标 化学指标 标准 无色、无味、无臭 主要成分(mg/L): 偏硅酸:25~50 碳酸氢根离子:50~150 氯离子:1.0~2.8 硫酸根离子:3~8 钠离子:1~8 镁离子:3~14 钙离子:30~80 钾离子:0.0~1.4 pH :7.3+ 0.5 (1)若常温下该矿泉水化学指标中的 pH=7.8 时,该矿泉水显 (填“酸”“碱”或“中”) 性。 (2)该矿泉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生活中可用 来检验该矿泉 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3)生活用水常利用活性炭去除异味,活性炭主要起 作用。 (4)自然界中有很多硬水,软化硬水的方法很多,日常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 硬度。 19.(5 分)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请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2)南海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加工得到石油液化气。丙烷( 3 丙 烷 与 甲 烷 具 有 相 似 的 化 学 性 质 , 请 写 出 丙 烷 ( 8C H )是石油液化气的成分之一, 8C H ) 完 全 燃 烧 的 化 学 反 应 方 程 3 式: 。 (3)研制、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能真正实现“零排放”,是解决汽车尾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实 验 室 用 锌 与 稀 硫 酸 反 应 制 取 和 收 集 氢 气 , 需 选 用 下 列 发 生 装 置 和 收 集 装 置 。(填字母序号,每空选填一个即可) 20.(5 分)初中化学中的几种常见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其 中 C 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反应③常用于实验室制备 E 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 的化学式是 ;B 的化学式可能是 (任写一种)。 (2)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上图未涉及的反应类型是 (填序号)。 A.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B.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21.(5 分)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 NaCl 外,还含有 2MgCl 、 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水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CaCl 、 2 Na SO 以及泥沙 2 4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第③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 (填化学式)。 (3)第④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混合液中的 (填化学式)。 (4)第③步操作与第④步操作的顺序能否交换 (填“能”或“否”)。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1 小题,共 7 分) 22.(7 分)硝酸是一种常见的酸,它与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是否完全相同呢?某化学小组对 此很感兴趣,向老师提出探究硝酸的化学性质,老师高兴地答应并带领同学们进行了硝酸某 些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 (1)将石蕊试液滴入稀硝酸中,预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 色。 (2)将 Zn 片投入稀硝酸中,预计将产生氢气,其化学式为 。 【实验验证】 同学们按上述设计做了实验,却发现石蕊变色后一会儿即褪去, Zn 片投入稀 HNO 后,溶液 3 中冒出气泡,产生无色气体 A,在试管口气体 A 变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提出问题】 (1)石蕊试液变色后为何会褪色? (2)上述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看到如此异常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上网查到了下列资料: (1)硝酸可与 Zn 、 Cu 等多种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但不生成氢气。 (2)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 (3)氮元素某些气态物质的某些性质如下表: 2N 无色 颜色 3NH 无色 NO 无色 2NO 红棕色 溶解性 难溶于水 极易溶于水 难溶于水 可溶于水或硝酸 【交流与讨论】 (1)甲同学认为石蕊变色后又褪色的原因是 。 (2)大家一致主同了红棕色气体 B 是 2NO ,但对于无色气体 A 及变化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 ①乙同学认为 A 是 2N ,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 。
②丙同学认为 A 是 3NH ,也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 。 (3)经讨论,最终大家获得了 A 是 NO 的共识。 【延伸与拓展】 丁同学对硝酸能与 Cu 反应很感兴趣,便取了一小块铜片投入稀 HNO 中,发现 Cu 溶解,也 3 出现上述 Zn 与稀 HNO 反应的类似现象。请完成 Cu 与稀 3 HN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Cu+8HNO 3 3 C (u NO ) 3 2 + + 2H O 。 四、计算题(本题共 1 小题,共 6 分) 23.(6 分)有一部分变质的 KOH 样品,含有杂质 2 K CO 和 2H O 。取一定量该样品,溶于 100 克 3 质量分数为 18.25%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再加入一定质量质量分数为 10%的 KOH 溶液反应 至中性。问: (1)当样品与 100 克质量分数为 18.25%的盐酸充分反应后,此时溶液 pH (填“>” “<”或“=”)7。 (2)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后可得到的固体是 (填名称)。 (3)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后可得到固体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简要的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 确到 0.01)
四川省眉山市 2016 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 理综化学部分答案解析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菜刀生锈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冰雪融化、桂花飘香、矿石粉碎过程中没有生成 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答案】D 【解析】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会污染大气,产生雾霾,不应该提倡,D 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社会热点——环境保护 3.【答案】A 【解析】用金刚石作钻探机的钻头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物理性质,A 选项符合题意;用乙醇作燃料利用了 乙醇具有可燃性的化学性质;用稀盐酸除铁锈利用了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性质;用熟石 灰改良酸性土壤利用了熟石灰具有碱性的化学性质。 【考点】物质的性质及用途 4.【答案】D 【解析】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2,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 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之比为 (12 15):(1 22) (16 5)   :   90:11:40 。 【考点】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5.【答案】A 【解析】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草木灰(碳酸钾和杂质)、稀盐酸(氯化氢 的水溶液)、不锈钢(含铁和碳)都属于混合物。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6.【答案】C 【解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 高锰酸钾);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可以是中和反应,也可以是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的物质不一定是碱溶液,可以是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 【考点】氧化物、中和反应、物质的还原性、碱的性质 7.【答案】B 【解析】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试管内液体温度降低,导致锥形瓶内气压减小,使 U 形管 B 液面降低,A 液面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