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黑龙江大兴安岭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其中 1~12 小题,每题各有一个正
确选项,13~15 小题毎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
C.光合作用
D.蜡烛燃烧
B.食品变质
1.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答案】
A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
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
化,故 正确。
、食品变质有菌类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错。
、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
学变化,故 错。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错。
2. 请答题的同学深呼吸,平静一下情绪,刚才吸入的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C.氮气
B.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答案】
C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空气主要有氮气
和氧气 组成,其中氮气占空气体积的
,氧气占空气体积的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吸入的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故选 。
3. 下列图示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B.
C.
D.
闻药品气味
检查气密性
测溶液
稀释浓硫酸
【答案】
C
【考点】
溶液酸碱度或酸碱性的测定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操作规范
【解析】
、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用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
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
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用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
的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不能将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
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
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
4.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铜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答案】
B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
、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一种红色物质,且生成铜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
选项说法错误。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正确。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
5.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石灰石
C.烧碱
B.生石灰
D.纯碱
【答案】
A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解析】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
有一种分子.
【解答】
、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故 正确;
、生石灰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错;
、烧碱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错;
、纯碱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错。
6. 赤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的化学式为( )
A.
C.
B.
D.
【答案】
B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解答】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前铁、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 、 、 ,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
原子个数为 ,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分子中含有 个铁原子和 个氧原
子,则物质 的化学式为
。
7.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十个质子
C.甲烷是由碳、氢两个元素构成的
D.甲烷是由一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组成的
【答案】
B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解析】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根据分子与原子的构成来分析;
.根据物质的结构以及组成来分析;
.根据物质组成与结构来分析.
【解答】
.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
= ,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
错误;
.每个甲烷分子中含有 个碳原子和 个氢原子,每个碳原子中含有 个质子,每个氢原子
中含有 个质子,所以每个甲烷分子中含有 个质子,故正确;
.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甲烷是由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甲烷是
由甲烷分子构成的,故错误;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甲烷是由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时体积变大,原因是水分子体积变大
B.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钠
C.可以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腈纶线和羊毛线
D.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答案】
C
【考点】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性质
常见盐的用途
【解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时体积变大,原因是水分子间隔变大,水分子的体积不变,错误;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氢钠,错误;
、羊毛的成分是蛋白质,桌上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腈纶灼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
可以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腈纶线和羊毛线,正确;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错误;
9. 下列有关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整理有错误的一组是( )
①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煤气中毒②喝汽
水后打嗝,是因为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
小
①使用铵态氮肥注意不能和碱性物质
混合②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
良
①金刚石和石墨中都含有碳元素②洗净的
碎鸡蛋壳加入食醋,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①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②自来水厂用
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A.
B.
C.
D.
【答案】
A
【考点】
一氧化碳的毒性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盐的化学性质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解析】
、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呈反比考虑; 、根据铵态氮肥不能与碱
性肥料混合使用;锌对人体的作用考虑; 、根据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
质,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能与食醋反应; 、洗涤剂洗油污属于乳化现象,活性炭具有吸
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解答】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呈
反比,喝汽水后打嗝,是因为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故 说法错误;
、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能产生氨气降低肥效;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
不良,故 说法正确;
、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能与食醋反应产生二氧
化碳,故 说法正确;
、洗涤剂洗油污属于乳化现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 说法正
确。
10. 下列实验能成功的是( )
A.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用食醋鉴别蔗糖和食盐
C.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己经集满
D.用硝酸锌溶液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答案】
C
【考点】
实验方案的评价
空气组成的测定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常见离子的检验与证明
【解析】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错误;
、食醋与蔗糖和食盐混合都没有现象,不能鉴别,错误;
、氧气具有助燃性,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己经集满的方法是正确
的;
、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采用两盐夹一金或是两金夹一盐的方法,而锌的活动性
最强,与铜和铁都不反应,故不能用硝酸锌溶液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错误;
11.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答案】
A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元素的概念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考虑;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有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
【解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
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故 正确;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质子数是 ,氖
原子质子数也是 ,不属于同种元素,故 错;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故 错;
、有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例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故 错。
12. 下列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C.
、
、
、 、
B.
、 、
D. 、 、
【答案】
D
【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本题
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透明,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