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美术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小学美术《窗口》
1、题目:中年级《窗口》教学
2、内容
3 基本要求
(1)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
(2)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窗口,并添画窗外的风景
(3)教学过程中最少设置 2 个有效提问;
(4)试讲时间为 10 分钟左右。
1 谈一谈门窗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2 说说对中国传统窗户形制漏窗的认识?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展示谜语:“大四方,小四方,没有它,闷得慌”,组织学生猜一建筑物名,学生回答,
教师揭示谜底,顺势引出课题《窗口》。
活动二:直观感知
1.教师展示多种窗户的图片,组织学生进行分类游戏,并询问分类的依据。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根据材质的不同可分为:木窗、塑料窗、铝合金窗、玻璃窗等;根据
造型的不同可分为:推拉窗、折叠窗、百叶窗等。
2.教师展示现代家居窗口图片,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窗户有哪些结构组成?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外窗、窗格、装饰。
活动三:形式分析
1.教师展示法国野兽主义画家马蒂斯的作品《开着的窗户》,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描绘
了哪些画面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画面上墙面只占一小部分,窗户占了一大片地方,窗扉对着外部世界
大大敞开,能看到阳台上摆着花盆,长着藤蔓,以及远处的大海、天空和船只。
2.继续追问:画面中艺术家是如何表现色彩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这里的内墙和窗扉,是由一条条宽宽的竖条构成,用了鲜艳
的绿色、蓝色、紫色和橙色;户外世界,则是一片鲜艳的小笔触构成的华丽装饰图案;笔触从
绿色的小点,扩展到笔触更宽一点的淡红色、白色,还有蓝色的大海和天空。
3.教师展示多种关于窗口的优秀学生作品,表现形式除了油画、水粉还有线描、中国画等,
带领学生了解绘画的多样表现形式。
活动四:示范讲解
教师对窗口的景色进行速写示范,确定如下具体步骤:①画窗框②画窗格③画装饰④整体调
整(示范中明确线条的表现技巧)。
活动五:实践展评
1.实践练习
教师组织学生以“绿锁窗前”为主题,在二十分钟内完成一幅关于窗口景色的绘画作品,表
现形式不限,并提示注意卫生;教师在学生练习时进行巡视指导。
2.展示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自愿上台展示作品,作为小小介绍员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作品的优点;教师组
织其他同学采用匿名评价卡的方式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诗意奖”、“最佳表现奖”
并在评价卡上写出评语,教师根据学生投票公布获奖名单,并进行总结性评价。
活动六: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窗户的结构、材质和造型等知识,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景色,会
发现生活处处是美景。
2.作业:课下绘画自己家中的窗户,下节课同学之间相互分享。
【板书设计】
略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门窗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参考答案】
在早期,人们为了出入和通风采光的方便,在顶盖一侧留一缺口,兼有门和窗的双重功能。
在汉唐时期是窗饰艺术的发展期,出现了横披窗及直棂窗等新式类型,网纹、琐纹及球纹等
窗棂。
在宋代之后作为建筑之眼的门窗,已不再是文人透过其观景的框架,而已成为刻意美化建筑
的展示主体,追求精致,追求情趣。
在明清之后,门窗在工艺上推陈出新,集富贵之相、儒雅之风于一身,形成庄重高贵的风格,
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雕工精美,给人以很高的视觉享受。
纵观整个古代,门窗主要靠手工制作,数千年以来都是以一种“卖手艺”的状态存在着。因
此,门窗虽然作为一种必需的家居用品延续了数千年,但中国门窗产业化发展的历史却并不
长。
2.说说对中国传统窗户形制漏窗的认识?
【参考答案】
漏窗,俗称漏花窗(即有部分空透的墙窗)、花窗,是窗洞内有漏空图案的窗,主要起通风采
光的作用,是中国园墙上的一种装饰。漏窗一般用于封闭的小视距的空间,可以免除小空间
的闭塞感,增加空间层次,做到小中见大。漏窗作为窗的一种,首先起着通风、采光的作用;
此外,漏窗又有透景的作用;漏窗窗框的形式有方、横长、直长、圆、六角、八角、扇形及
其他各种不规则形状;漏窗的花纹图案极为丰富多样,在苏州园林中就有数百种之多。按构
图分有几何形体与自然形体两类,但也往往混合运用,几何形体为主的图案形式有套方、曲
尺、回文、万字、冰纹等,江南宅园中应用很多,北方较少。
小学美术《头饰设计》
1、题目:低年级《头饰设计》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讲解头饰的作用和发展;
(2)学生学会制作设计头饰;
(3)在 10 分钟内完成试讲;
(4)通过示范法或演示法引起学生创作的兴趣,交流对头饰的制作想法,能够应用多种
方法制作头饰。
答辩题目:
1 你觉得美术课堂该怎么互动?
2 如果作为美术老师、学校让你搞一次实践活动,你怎么做?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引导同学们猜谜语:小小动物本领大,大家把它王子叫,水里蛙泳它最棒。
学生思考回答:青蛙。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班级也来了一只游泳健将青蛙,现在请它出来
好不好?(老师戴青蛙头饰进入课堂)
教师提问:老师为什么可以变成青蛙了?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课题:《头饰设计》。
活动二:直观感知
1.教师出示 PPT 展示不同样式的头饰,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观察现实生活中不同民族的头
饰有什么不同?(从颜色、形状、色彩、图案角度欣赏观察)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造型、颜色、装饰等。
2.教师继续展示各民族头饰,引导学生观察其发展并讲述头饰的由来,并提问头饰是用来做
什么的?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早期头饰原始的功能性和原始信仰较强,用来固定头发,经过岁
月的浸泡及不同文化渲染,头饰除了具有原始的功能性,更多的起到了装饰的效果。
活动三:形式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赏析题本中的作品图,并提问精美的头饰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外在造型都
有什么?色彩的搭配上有什么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得出:组成部分有图案、帽圈;外在形状有动物、水果;
色彩搭配鲜艳丰富等。
2.教师继续提问头饰采用了什么装饰方法?
教师引学生思考回答并做总结共同得出:画、贴、穿、编、剪等。
活动四:示范讲解
教师演示:
①确定头饰图案并用铅笔起稿确定头饰图案;
②然后结合图案需要填涂颜色;
③用剪刀沿图案轮廓将头饰剪裁下来;
④用纸条围绕头一圈确定自己的头围,定好帽围长度,并加以修饰;
⑤将图案装饰粘贴在帽围外圈。
(图案装饰可以自由选择,依据自己的喜好决定,允许学生局部模仿尝试练习。)
活动五:实践展评
1.学生练习实践,根据自己喜欢设计一个实用、美观、新颖的头饰。(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
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技法指导。)
2.学生展示交流作品,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且介绍自己的头饰,同时把头饰戴在头上,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