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年3月6日湖南永州宁远县小学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6 年 3 月 6 日湖南永州宁远县小学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本大题共 1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8 分) 1.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A.关心学生的学习 B.教书育人 C.班主任工作 D.教学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作用。 A.主体 B.辅导 C.从属 D.主导 4.儿童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A.3 岁 B.5 岁 C.7 岁 D.9 岁 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A.吃了酸梅会流口水 B.膝跳反应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人物的行为 6.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柏拉图 D.杜威 7.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第一本书是()。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B.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C.凯洛夫的《教育学》D.斯宾塞的《教育论》 8.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所建立的学习理论,是把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作为其核心内容,并 着眼于使所有学生的学习都达到一定的目标,被称为()。 A.结构课程理论 B.教育与发展理论 C.从做中学理论 D.掌握学习理论 9.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课程设计 10.当代教师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是()。 A.教师个人修养 B.教师专业素养 C.教师的品质 D.师生关系 11.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B.《礼记》 C.《史记》D.《左传》 12.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学生 B.班会活动 C.建立学生档案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3.对教育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力 B.意识形态 C.执政党 D.政治经济制度 14.“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15.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是教师的()。 A.言行 B.知识 C.修养 D.品德 16.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17.1924 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 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 18.()内驱力将学业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A.学习 B.认知 C.自我提高 D.附属 19.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 B.集中思维 C.辐射思维 D.形象思维 l-、填空题(本大题共 32 空,每空 1 分,共 32 分) 1.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求______,其次要求______,再进一步要求______ 2.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3.______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4.谈话法分为______和______。 5.钻研教材包括钻研______、______和______。
6.班级管理的模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要素,知即,情即,意即,行即。 8.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和。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知识关系, 把学习分为______和______ 9.根据个体发展顺序,思维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10.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练习可分______为和______ 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16 分) 1.教育过程中如何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简述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四、案例分析题(14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一课时,老师为了让小朋友们能够 亲身感受和体会到老师教给他们的“比”的方法是可靠的,于是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 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下面是这一情景的课 堂教学实录兴趣。 老师指定 7 个女生、3 个男生到台前唱儿歌(女生的声音明显大于男生的声音)激发学生的。 老师:他们唱得好不好 学生:好! 老师:男生和女生哪个组的声音大 学生:女生声音大 老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女生的声音大 学生:女生人多(学生凭直觉回答道)n 老师:是吗?那么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呢? 学生:4 人(部分学生已经很快说出女生比男生多 4 人,还有大多数同学在用各种不同的方
法计算)。 老师:(留给学生思考计算和交流答案的时间,直到绝大多数同学都得出结果,随后提问) 你是怎么知道是 4 的 学生:比的(学生说出自己比的方法)n 老师:大家用比的方法做得对不对呢?我们一块来比一下(让男生和女生成对依次坐回原位, 最后只剩下 4 名女生)n 问题:请分析上面教学片断中所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14 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 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2.【答案】B。解析: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3.【答案】D。解析: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教会学生合理 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规划和引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应 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 4.【答案】A。解析:3 岁是儿童计算能力的关键期,是培养人具备独立性的一个关键期, 也是培养性格的关键期。 5.【答案】D。解析: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的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 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模仿是一种有意的接受性学习。吃了酸梅会流口水和膝跳反应都属于反 射活动,蜘蛛织网是先天性行为,儿童模仿电影人物的行为属于模仿学习。 6.【答案】D。解析:活动课程又称为生活课程,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童活 动为中心来设计课程。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克伯屈。 7.【答案】C。解析:1939 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 写《教育学》的目标,这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第一本书 01930 年,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教育原理、 理论联系我国实际的著作。 8.【答案】D。解析:布卢姆建立的掌握学习理论,把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作为其核心内容, 着眼于使所有学生的学习都达到一定的目标。
9.【答案】A。解析: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 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 10.【答案】B。解析:当代教师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是教师的专业素养。 11.【答案】A。解析:《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12.【答案】D。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13.【答案】D。解析:一个国家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社会的伦理道德观,直接受到一个 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学校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政治、道德素质同样也反映了国家政治 经济制度的要求,对教育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政治经济制度。 14.【答案】D。解析: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权威性、灵活性和针对性。而题干中的“知子莫如 父,知女莫如母”强调父母能理性地分析孩子的一言一行,正是说家庭教育的针对性特点。 15.【答案】A。解析: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16.【答案】A。解析: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是一种由刺 激引起的行为改变。巴甫洛夫是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代表人物。桑代克被公认为教育心理学 的创始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他使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17.【答案】B。解析: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8.【答案】C。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绩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 的需要。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绩看成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19.【答案】A。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二、填空题 1.【答案】准确、明了、有逻辑性;富有感情,有感染力;富有个性,能够体现出一名教师 的独特风采 2.【答案】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3.【答案】社会;知识;儿童 4.【答案】复习谈话;启发谈话。 5.【答案】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 6.【答案】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7.【答案】知情意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8.【答案】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意义学习 9.【答案】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10.【答案】集中练习;分散练习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 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 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分层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1)教学内容层次化。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 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u(2)作业内容分层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3)对学生管理的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去进行教育,要 抓住切人点,运用激励机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参考答案】 青少年的生理、认知、情感、意志和自我意识等方面迅速发展,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 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时期。究其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见增加, 自我意识强烈,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喜欢独立思考。部分青少年过分强调自我,唯我独尊, 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经常用反抗的行为来表 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2)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 优越。而他们的父母因忙于事业,从而部分孩子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把自己封闭起来。这 些孩子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从未吃过苦、受过挫折,在日常的学业或生活中如果碰到不顺 心的事,心巾的苦闷没办法得到排解,就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3)应试教育下的繁忙学 业和激烈竞争,也是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激烈的升学竞争家长们望子成龙 的迫切愿望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频繁的测验、考试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 态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此外,父母的离异或亲人的死亡等都呵能 造成学生的不健康心理。 四、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 (1)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中小 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在案例中体现的教学原则
有: ①因材施教原则:主张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题干中“老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爱 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的特点,做 到了因材施教。 ②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要重视提取学生已有的经验或提供学生观察的机会,从而使学生获 得所学事物的清晰表象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进而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原则。题 干中老师“指定 7 个女生、3 个男生到台前唱儿歌”的方式教会大家“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 题”,既重视学生会唱歌的已有经验,又通过唱歌算人数的方式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是 对直观性原则的应用。 ③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 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研究,自觉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在题干中,老师“留给学生思考计算和交流答案的时间,直到绝大多数同学都得出结果” 充分运用了启发性原则。 ④量力性原则: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 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题干中的老师根 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适度的安排教学内容与方法,属于量力性原则。 (2)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由人们自觉提炼的为实现一定教学目的而采用的调整 和建构师生关系和活动的范式。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 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参观法、演示法等。在案例中体现的教学方法有: ①讲授法:教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主要包括讲述、讲解、 讲演等几种方法。题干中的老师运用了讲解讲述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运用了讲授法。 ②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回答,引导 学生思考或获取知识的方法。题干巾的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如“同学们知不 知道为什么女生的声音大”“那么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呢”等,是对谈话法的运用。 ③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 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题干中的老师用请十位同学唱歌的方式进行演示,提高大家对知 识的感性认知,属于演示法。
分享到:
收藏